2019年2月4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891

华小的改革

2019/02/02 星洲网/观点

~作者:陈日佳

在十几二十年前,人们经常以华小生为傲。但是华校生都知道,孩子长年在考试压力下成长,学校内的课外活动有限。很多90年代出生的城市小学生涯几乎全被补习中心和学校占据。虽然中华文化有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却偏偏是考不到好成绩就不是人才。
其实从技术上而言,华小生的确有很多优势。我们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语言的生存能力。再加上以前扎实的数学练习,都让我们占尽优势。例如,英国小学的数学并没有背乘法表,他们做乘法的方式是慢但保险的加法。
但是由于必须学习多种语文,造成华小生必须兼顾各个语文的不一样用法、文法和生字。扎实但重复性的数学练习造成我们缺乏想象力和高思维能力。想想看,西方国家学生在奥林匹克数学比赛成绩远远不如亚洲学生。但是为何在科技创新性亚洲国家却远远不如西方国家? 华社一直自喻华小生三语人才;除非大家都接受“巴刹马来语”,事实是否如此大家心中有数。更何况,我们并不能将真正掌握三语的华小生与不能掌握三语的华小生作对比。
我们这一代很多家长自己曾经在华小深受其害,也认同教育方式应该随着时代改变。因此近10年随着私立学校和 “在家自学教育”兴起后, 成为许多中上层华社家长的首选。
以前,很多人把华小视为传承中华文化、注重礼仪廉耻,提倡育德、启智与健体。但是很多学校并未付诸行动。例如我至今仍然不明白为何有学校能残忍的规定孩子只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本来就是应该要让孩子吃小餐、上厕所和放松,学习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为何偏偏要孩子在20分钟内就必须要吃小餐和上厕所就进班?
另外,还有很多小学,包括规定学生早上进入学校后就必须坐在篮球场和休息厅看书,不能说话或游戏。校方认为孩子只要不追逐嬉戏,就不会跌倒受伤不用面对家长质问。试问在这种环境我们如何达到启智与健体的目标?
华小如今已经逐渐把过去的优势弱化为劣势。例如所谓的电脑化教学、冷气课室和课外活动收费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负担。不少学校为了化解社会的疑虑,将这些费用列为乐捐。但是家长不付费的话,孩子在班上会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压力,何别之有?
学校的收费一直是校方与家长的摩擦点。校方面对经费不足,向教育部求助无门而董事部则是长贫难顾,唯有向家长开刀。我们经常教育孩子凡事必须量力而为,但是为何校方偏偏不能量力而为?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学校总是投诉经费不足的问题。英国不少地方的学校也面对地方政府砍教育预算的窘境 (英国公立小学和中学归地方政府预算),但是从来没有任何学校因此向家长开刀。
虽然教育部最近提出了多项减低老师工作量的措施,也减少了小学低年级考试的次数,但是未必能在总体上提高老师们对教学的专注力。例如如果低年级因为没有考试而拖慢了进度,那么接手高年级的老师将会非常吃力。
因此我提议教育部的教改应考虑成立独立法团评估学校表现。例如英国有教育标准、儿童服务和技能办公室(OFSTED)。这个机构要求鼓励学校进行自我评估,列出优势和进步空间。该机构则每3年派官员进行检查。检查和评估并不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包括领导能力,董事部的领导能力。而更重要的是,校方与家长的互动和家长对校方的反馈都是评估因素之一。校方与家长的互动并不仅仅限于家协活动,还包括学校活动的家长出席率,家长日的出席率等。这个机构最后会根据结果把受评估的学校列为卓越、优秀,及格与不理想的级别。这个评估与我国教育部目前现有评估的最大差别在于英国较注重校方与家长的互动,和启发的孩子发展潜能,考试成绩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华小如果要进步,学校领导层和校长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批评和接受社会检验,不要一味把异见者当成是“打压华教者”。不进则退,大家共勉之。


华校老师当自强

2019/02/0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今天的教育发展需求日益专业,老师的教学专业相关课题笔者日前也曾经针对相关议题发表了看法。回到华教运动的脉络,作为一个以社会运动为根本的华文教育运动本来是一场由下而上的华人社会运动,从英殖民政府到马来亚、马来西亚一路走来,却也逐渐的走向僵化,走向乏力。 
翻开华文教育发展史,最早吹响华文教育运动號角的是老师,包括当时的林连玉、严元章博士、沈慕羽等人都是在那个动盪时代领航的人物。但这二三十年来,老师似乎已经退出整个运动前线,这些年来马来西亚各种文化教育议题上,已经不再能够看到老师的身影,1950年代教总成立时期那种魄力已成为大家缅怀的辉煌。
回到学校架构来看,董事会是学校赞助人大会推选出来管理学校的组织,主要是硬体与財务的管控,而整个教学工作与学校日常运作是落在老师这个层级上。老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產,是唯一能够联接董事会、家长、学生的角色,如果要让华教巨轮重新转动,就必须要思考如何动员老师,让在教育前线服务的老师回归整个运动前线,推动华文教育继续往前走。
重夺代表发言权
目前官方体制內的华小与华中的老师属於公务员,1980年代陆庭諭调职事件让身为公务员的华校老师纷纷禁声,教师公会、组织的难以发挥当初成立时期的宗旨与目標。今天不少老师心声、诉求竟然是由某家长组织来越俎代庖,教师组织应该趁这个政党轮替之势,重新动员、活化组织,夺回老师的代表与发声权,回归教师公会成立的宗旨与目標,让老师能名正言顺从自身的角度参与政策制定与爭取福利。
独中方面,根据董总2017年的统计显示,全国独中教职员总数约6200余人,这个庞大的团队散落在各个独中当中,各自为我们的下一代与文化传承在尽心尽力。这些独中老师是华文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今天的新政局却也因为空间与资源上的分散,以至於这些满怀热血与能够直接影响独中发展的重要分子成为失声的一群。
这些在独中服务的老师们长期面对薪资待遇、教学资源配置不均、教师专业难提升等困境,加上庞大生活压力,大家自顾不暇,根本就没有太多心力去关心与思考华文教育发展的大问题。也因为力量的分散,许多老师面对困境时也无申诉与寻求协助的管道,造成独中老师的高流动率,成为燃烧年轻人热血的残酷环境。这么一来,直接导致独中老师在整个独中教育发展这个尺度上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与可能性,十分可惜。
思考动员教师团结
今天董总结合各文教团体,策划了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希望利用两年的时间达到重新建立华教新论述、打造华教新格局与筹建培训中心三大目標。这是一个犹如70年代独中復兴运动、80年代筹办独大、90年代新纪元学院建校那种格局的华文教育运动,是无法仅靠董总与各州董联会邀请学校配合,必须要能够让华人社会从下而上动员才有办法达到的目標。
因此,接下来建议董总与教总必须筹策如何动员前线的老师,重新让在教育前线奋斗付出的老师们能够团结组织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重要人力资源,也是在教育场域中能够游走於董事、家长、学生的唯一一个角色。能够获得老师们的组织与支持,华教新路向必能事半功倍,如果无法让老师们认同与支持,华教新路向最终很可能障碍重重。


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

2019/01/29 光华日报/社论 
中学辍学问题,除了家庭和经济问题的考量,更需要针对性的给中学生提供更灵活的课程安排,特别是中四及中五的阶段,如果学生对学术没有兴趣,或者跟不上,应该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安排他们进入技职学校。
教育部正在研究修订1996年教育法令,以将原有的强制接受6年小学教育,进一步扩大至必须完成11年或12年中学五年级的教育。
这项教育政策如果得以成功推行,将可以协助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可以让我国年轻的人力资源得到善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就不是轻松的工作。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政府在这方面提供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免费教育,遗憾的是,我国的中学辍学率仍偏高。
根据统计资料,首都吉隆坡市的中学辍学率接近8%,其它地区,特别是乡村地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
辍学的学生,比较多是来自贫穷家庭,他们当中主要是为增加家庭收入提前进入社会工作,也有一些是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选择放弃。
提前进入社会的辍学少年,往往会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和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在结交损友后,误入歧图,给社会造成负担。
教育部探讨扩大强制教育至完成中学课程或能够帮忙到这些少年,不过当局不能够只是将责任加诸到家长身上。正如强制6年小学教育的政策一样,虽然我国已经推行多年,但是仍不能取得零辍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资料,没有上小学或者没有完成小学的学生,多是来自贫穷家庭,少数则是家庭破裂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没送他们上学。一些甚至不知道他们因此需要面对最高罚款5000令吉,或监禁不超过6个月,或两者兼施的刑罚。
教育部要达致零辍学率和成功将强制教育扩大到中学,必须要有全套的规划,首先必须要善用大数据,将福利部、登记局、教育部等的数据有效连通,以便能够协助那些因为家庭和经济问题不能上学的学生。
另外,针对中学辍学问题,除了家庭和经济问题的考量,更需要针对性的给中学生提供更灵活的课程安排,特别是中四及中五的阶段,如果学生对学术没有兴趣,或者跟不上,应该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安排他们进入技职学校,甚至教育部也可以与一些公司制定学徒计划让他们参与,让每个少年在1112年的强制教育期,都可以学有所长。


老师的幸福也很重要

2019/01/30 中国报/评论

~作者:楚芬

509换政府后,教育部长马智礼说要减低老师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老师也没有太开心,经历了前朝政府对教师苦境的视若无睹,许多承诺一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他们听到类似消息时也不怎么期待了。
小学低年级考试已铁定废除,目的是让小孩快乐学习。要让小孩幸福,老师的幸福也是很重要的。教育部本月4日宣布即日落实减轻教师工作量的9项措施,所有学校、教师、学生的资料收集和读取,都必须从教育部现有的资料库和系统索取;全面落实学生点名在线系统;校方可自由规划适合学生的“识字及精算计划”;统一评估表格和过程,以及取消与教学无关的委员会等。
惟受访教师坦言,并没有感觉到新措施会令负担减轻,更担心在无人强制实行新政下,教师工作依旧繁重的问题,无法获得改善。
教育部这边厢甫说减轻老师负担,那边厢就决定推行家庭访问计划。这项计划在执行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做家访时的交通费用是否可以报销,假设周六或周日需要进行家庭访问,则牵涉到工时问题。
家庭访问计划需要校方和家长的配合,双方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家庭访问应特别针对需要关注的孩子,让父母及校方更了解孩子的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
教育就像航海一样;是船的帆和风给船以动力,教师的作用是掌舵,指导船的航行。而如今的老师却必须当帆和风,还要掌舵,似乎得有三头六臂。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家庭教育的失败,不是老师的失败,因为老师也有家庭,他们需要把时间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没有问题家庭,就少了许多问题学生;倘若父母愿意配合,肯到学校见老师,老师就不用牺牲周末时间登门拜访见家长做家访。
时移势易,老师这份职业不再让人们向往,这归咎于工作繁重、不再受学生与家长敬仰、学生纪律差、家长对孩子纵容、对老师的要求苛刻、工作时间长等等。
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忱,也得让老师满意自己的职业,让他们的工作专注于传授知识,而不是将杂务事都加予老师身上,好让老师们对培育国家未来栋梁的的热忱如熊熊大火般火炎焱燚。卢梭说:“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因为,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