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款独中共同培育人才
2023/02/21 光华日报/社论
不管政府承不承认统考,或者会不会拨款给独中,独中课题多年来一直都存在着许多争议。
就像教育部长法丽娜日前所表明的事实那样,基于国家教育政策和1996年教育法令的规定,教育部迄今并不承认在独中实行的统考,所以根据教育法令第16条文的规定,独中不属于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机构。
因此,教育部没有义务向独中拨款或制度化拨款或给予全面资助,教育部只会将拨款分配给政府教育机构和政府资助学校。
其实这些都是每个国人都知道的事实,因此独中是否获得拨款,统考是否会被承认,渐渐成了一个政治课题,因为只有通过政治途径,修改国家教育政策和1996年教育法令,才可能改变这个事实。
这样一来,不管是朝野政党,都会在独中和统考课题上做出一些承诺,特别是在靠近选举时,独中和统考课题都会一再被提起,就算没有主动提起,也会因为政敌的挑战,而在这个课题上打转。
可是多年来,这个课题都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变成了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一再让华社和独中失望。
政府的确有通过行政拨款的方式拨款给独中,而一些州属比如砂拉越州政府已经连续9年拨款给独中,而槟州政府也实行制度化拨款给独中,这些都是在政府行政上的一些突破。
而我国已经有5个州属承认统考,虽然考生必须具备大马教育文凭国语优等的一些条件,但真正要改变国家教育政策,是非常困难的,只要国家没有承认统考,那么这些课题永远无法获得解决。
另外,独中双轨制或独中生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这样的方式也让独中的办学失去了意义。
实际上,许多让孩子入读独中的家长,其实并没有考虑要让孩子入读本地大学,也没想过让他们当公务员。他们是认可独中的教学方式,并认为孩子能够通过独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海外大学就读能有更好的前途。
也因为这样,当越来越多的国人留学海外,并在海外定居并成功时,我们只能通过表扬他是大马人获得一些安慰,实际上是在感叹人才外流。
所以在防止人才外流的这方面,政府应该感激所有栽培国家人才的教育机构。就像农业及食品安全部长莫哈末沙布所说的,政府应对所有教育机构一视同仁,在财务状况允许下,拨款给包括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内的所有教育机构。
所以就算因为国家教育政策而无法承认其他教育机构,政府也应该制度化给予行政拨款,让这些教育机构能够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培育人才的成果。
政府未准备承认统考,不拨款独中?
2023/02/21 星洲日报/社论
希望教育部长法丽娜:“政府还未准备承认统考,也不会拨款独中。”的谈话只是无心之失。我们期待承认统考课题可以讨论、拨款独中能够走向制度化,别让华社一再失望。
第15届大选,希盟率先在11月1日推出竞选宣言《希望蓝图》,内容多达94页39章,另包括10大优先行动纲领,华社最关注的当然是“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及“制度化拨款独中”两大课题。
宣言中,“制度化拨款独中”是只字未提,毕竟只要“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拨款必然会编入年度财政预算案。只不过希盟的《希望蓝图》洋洋洒洒39章中,“将继续努力争取承认统考文凭……”只是第21章中的一个诉求,遣词用字是使用“将、继续、努力、争取”不确定的非肯定句,内容著墨也不多,华社虽然有些失望,但至少希盟还保留了有“讨论空间”的承诺。
教长,请让“承认统考”有讨论空间
首相安华任相组阁至今未满80天,各部门首长努力表现,大概都遵守《希望蓝图》的承诺行事;但没想到《希望蓝图》中第一个挨枪的竟然是选前白纸黑字,华社最关心的“将继续努力争取承认统考文凭”的课题。日前,教育部长法丽娜在回复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的国会书面答询时说:“政府还未准备承认统考,也不会拨款独中。”如此直接打脸《希望蓝图》的谈话怎不掀起风波?
我们深信相关议题尚未经团结政府的内阁讨论,教育部长法丽娜之所以如此轻松(甚至草率)的处理此一重大课题?应该诚如行动党蕉赖区国会议员陈国伟所言:“部长经验不足,欠缺敏感度,而且相信书面答复是由底下的官员照抄前朝的稿子所导致。”
当官经验不足、没认真读过竞选宣言、书面答复抄用前朝的文稿(送件时部长也可能没细读),假如新政府的“官员没经验又不用功”,真不知道改朝换代有什么意义?团结政府不是一再宣称不分族群、党派、地区,所有国民一律给予公平对待?结果似乎不是那回事!所以,教育部长法丽娜应该选择适当时机出面解释;我们也了解承认统考很难,但也别急着否认,华社了解承认统考的“最后一里路”不容易走完。
向财政部争取拨款独中
教育部长法丽娜说:“不会拨款独中!”但副部长林慧英旋即保证,将与部长极力向财政部争取独中拨款,“希望”能为华社带上好消息。
回顾希盟政府时代,两年间分别拨款1200万(2019年)及1500万(2020年)予全国60+2所独中。根据董总资料,2022年全国独中生人数7.97万人,1500万令吉平均分摊给每所独中,平均每所得款24.2万令吉,或每名学生人均拨款188令吉。
这笔拨款对300人以下的微型独中不无小补,但对500人以上的独中却是杯水车薪。关心独中经营的人士都了解,大部分500人左右的独中,每年办学经费不敷金额逾百万令吉,平均每名学生不足2000令吉。不足之数只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向华社筹款,关心华教的捐款人士都笑称这是“华人必缴的第二笔税”!
一年1500万令吉的拨款均摊给60+2所独中(或近8万名学生)实在不多,但这是政府施政“惠及全民”的原则问题,金额不多但终究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团结政府拨款独中的金额能提高、拨款机制能够制度化,不要让华社“用讨用求”的;我们不能仿效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这更非“不食嗟来食”,我们只希望几十年来独中培养数十万名毕业生与无数人才的同时,能得到政府的关怀与平等对待,要求不多,如此而已!
末了,希望教育部长法丽娜:“政府还未准备承认统考,也不会拨款独中。”的谈话只是无心之失。我们期待承认统考课题可以讨论、拨款独中能够走向制度化,别让华社一再失望。
从独中统考课题看华人政治的自我边缘化
2023/02/2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李荣健
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所外研究员。关注时事,参与政治,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事总得说理。不好口舌之争,唯有以文字明志。
华文独立中学(独中)课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华人政治的重要命题,无论是长期的承认独中统一考试(统考)问题,还是近年的独中拨款课题,都会牵动我国华人社会的神经。
虽然,并不见得所有的华人都支持独中的存在或其诉求,但多年下来的华文教育抗争运动,已经被前人们定调为我国少数族群争取族群平等地位的标杆性议题,俨然就是华人政治里的“神主牌”,近十年来,所有的朝野华基政治力量的主流立场都会倾向于支持独中的诉求,而独中统考问题,似乎就是我国华人政治的未竟之业。
2018年,朝野双方选前都画出大饼,承诺承认统考,而国阵更是首次把承认统考纳入竞选宣言,惟国阵输掉该届大选,无法验证国阵是否会兑现诺言;而希盟则因为胜选后没有即刻兑现诺言而备受抨击,唯有以执政时间不足作为开脱理由。
长期关注我国政治的人都应该知道,承认统考,一定会面对来自马来社会的压力,因为长期以来,马来社会都有认为多源流教育不利国家团结的说法,他们更希望透过单源流教育,促进国人团结,并提升国语的使用与地位;有鉴于马来选票的数量庞大,若要承认统考,政府必须在执政初期迅速执行,好让政府有足够的时间在下一届大选前消化掉马来社会的不满,否则越接近大选,政府承认统考的可能性就越低。
2022年全国大选,希盟是唯一把承认统考纳入竞选宣言的政治联盟,胜选后,希盟的教育部长法迪娜却以团结政府为由,说要重新检讨竞选宣言。大选后的三个月,部长后在国会说不认为承认统考文凭是优先事项,也无义务拨款独中,让人失望之馀,也可以看到希盟很大可能在重蹈2018年的覆辙。
小题:为希盟辩护
当然,还是会有部分网民选择继续为希盟辩护,认为执政时间尚短,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政府证明自己,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尝试为政府开脱的理由则是“大局为重”,要顾及马来选票的反弹,或是附和法迪娜那套承认统考不是优先事项的说法,这就像是给执政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言而无信是可以接受的,人民可以随随便便就被“因为这是团结政府”所打发掉。
独中统考课题,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看法,执政者不可能所有课题都获得全部人的同意才去落实,这是简单的诚信问题,面对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诉求和政治立场,如果从政者可以不断妥协让步和移动龙门,人民还可以纵容执政者的言而无信,甚至盲目为他们辩护,这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自我边缘化,把路越走越窄。
华教只剩独中了吗
2023/02/2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骆宇欣
华社只剩下统考可以关注了吗?
建国以来未曾发生的“医院警局不能穿短裤”,就发生在眼前。虽然相关部长有出来灭火,声称公家部门有不成文的服装规定,但是除非探病者或登门办事还能预先选择得体的衣装,否则急诊和紧急报案的民众,是否要随身携带遮体衣物或纱笼?在出了意外的时候好遮住双腿,才能报案或者得到紧急救治?
事件是曝光了,闹也闹了,再随着部长大人大家长式的宣布事件告一段落,随着下达指示,已经平息。
除此之外,还能怎样?等着下一次不知道怎么又忘了指示的时候出来试水温?看看人民的接受度是否进一步麻木,或者政治正确一点,要说:更融合了。
为了妥协,好办事,到时候都是长衣长裤的“得体”衣装,就不会有任何问题。或者更进一步,连秀发、肩膀、胸前都要遮好来。
圣战士Cosplay游街秀,不需要关注么?还是因为那是敏感课题,稍微多说就会生气?太敏感,不能谈,那么我们看看究竟有什么动画动漫角色是这样的圣战士装扮?如果没有,是否违背了Cosplay的意义?
还是说,Cosplay的定义已经延伸到只要是曾经存在于世间的“角色”,都得以扮演?
要知道,时至今日,在欧洲若是扮演纳粹军人,身穿带有纳粹元素的服装都会被严惩,这昭示了当局安抚民心的决心,昭示了纳粹主义不重来的政策,更是避免民间恐慌。
然而我国?简单一句Cosplay,还将之提到与京剧或游神活动之类挂钩。还是大家都习惯了双重标准的息事宁人?或者干脆让这些质疑都消失在民众视野?不提不问就不会敏感。
当两个政治阵营都在争取马来票,接下来能拼的,唯有拼宗教化。拼谁更“绿”。
有人敢脱掉西方象征的领带,但不敢换掉西装。政策如何不知道,但是这一看,真赞!脱离万恶西化理念又更近一步。这些,华社都不需要关注吗?那40席的强力阵营不需要说话?还是又安抚人民,民主阵痛?
预算案就要来了,相信已经写好,只等着在国会宣读。纷纷扰扰闹着独中没拨款,国民型中学不重要吗?
那里有着更多更多的华裔子弟。有的学校没有华文科教师,有的学校全校全年级共用一个教师,或者让非华文专业的华裔教师去兼任华文教师,如此一来,还有谁要学华文?还有谁敢考华文?自然而然就后继无人。这种状况,不需要华社大佬来维护和关注吗?
格局打开,那些国中生不都是华社子弟?特别是一些拥有国中和独中的华校,身在国中的华裔生明显是感觉被边缘化,所有华社的关注点都在独中、独中、独中。而我国,不仅有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