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坎坷路何时才是尽头?
2023/02/28 东方日吧/评论
~作者:陈锦松
希盟为首的“团结政府”上台后第一份财政预算案,有喜有悲。但更多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特别是公积金存款“惨不忍睹”,更暴露国家未来面对严重老人抚养问题。
公积金存款是退休人士赖以维持个人未来生计的经济来源,除非子女成人成才,有足够经济能力,父母就足堪告慰。过去所谓养儿防老,就是期待老有所依。
资料显示在新冠疫情期间,马来人公积金存款中位数从1万6938令吉减至5529令吉;非巫裔土著公积金存款中位数从1万零591令吉降至3302令吉,其中华裔从4万5756令吉降至4万5162令吉,而印裔则从2万5724令吉降至1万4929令吉。这些存款,试问足够颐养天年么?
随著经济发展,表面的风光,并没有反映在工资的上涨。大学生毕业的薪水仍然停留在月薪2000多令吉水平,一个大学生出来工作,如果按揭还款买一部车也得耗5年以上,能够储蓄的薪金份额自然不多。如果不是与父母同住家里,房租负担也绝不轻松,吉隆坡市内房租都在600令吉起跳。
国家预算案,其实就是财富的分配,国家建设各个领域都需要经济资助以求发展,特别是教育、卫生、国防及公共领域等。华人社会,最关心的莫过于预算案中,华文教育可以分配到多少?
在不分种族大前提下,教育部获得552亿令吉的最高拨款,而去年则是526亿令吉拨款。由于没有公布各源流学校拨款的分配细节,导致董教总不得不表达“不满”,而华社也“忧心忡忡”。
团结政府执政后,华社基本诉求是否能“水到渠成”,还是仍然“望梅止渴”?过去行动党与马华处于敌对阵营,只要财政预算案有违背华社意愿,其中一方都会提出质疑。现在,彼此同在一个屋檐下,行动党与马华的微妙关系,在一些课题似乎都需要保持“和谐”。特别是拉曼理工大学在“妥协”精神下顺利获得拨款,对马华而言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统考文凭争议,现在处于冷却期。团结政府的“团结”姿态是确保政权稳定,特别是第15届大选结果确实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一向敌对的阵营国阵与希盟,选举前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选后谁都没有预测到两个“死对头”最终必须化干戈为玉帛,把臂言欢。
慕尤丁误判形势
而国盟之前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国阵与希盟会“捐弃前嫌”,因此误判形势,错过执政机会。毕竟第15届大选,希盟是最大党,获得82席次,而国盟位居第二大党,获得74席次。国家元首在无奈下,先让国盟做选择,是否可与希盟共组政府。国盟用尽心机,以为本身有足够人数可获政权,要希盟“知难而退”,但人算不如天算,慕尤丁一时给胜利冲昏了头脑。
过去“拉人头”执政绝对有效,殊不知《反跳槽法》通过后早已堵住“金钱政治”游戏规则,跳槽者自动失去议席的“阻吓”下,国会议员个个不敢造次,慕尤丁唯有黯然退场,成为反对党。
华教在本次预算案中,如果政府能坚持“公平”原则,没有厚此薄彼,而又能得到华社信任,将不会成为议题。但如果“公平”是不被看到,董教总必然是表达“不满”。“团结政府”大旗下,难道华人权益依然不进则退?
教育部的立场:1,独中不获“系统性”拨款,因为其不在政府教育体系中。2,统考不被承认,因为这不是优先项目。如果这些都是敏感议题,可暂且不谈,那华小增建问题、华小师资问题、国中母语班问题等,这些都应该不能成为敏感议题,是否可获得更公开、透明、公正的对待?
以华人为主的民政党处境也十分尴尬,本来该党正可大义凛然质问团结政府的华教政策,但由于本身处于国盟内,此阵营又必须以伊斯兰党马首是瞻,导致其所有的表态都必然被标签与伊党同谋,好事都会沦为坏事。
马来西亚政治已然进入一个新形态,本来预计华教问题由同在一个执政阵营的行动党与马华共同发声会“更有力”,但面对国盟不怀好意,不断找茬挑种族议题来刁难团结政府。在担心得罪马来人的大形势下,华教难免再度陷入尴尬与困顿。
华人命运,与华教发展息息相关。新政府预算案没有让华社“喜极而泣”,到底统考、独中、华小的坎坷漫漫长路,何时才是尽头?
残旧学校背后
2023/02/28 中国报/评论
~作者;郑玉辉
教育部长法丽娜告诉人民,沙巴州内一共有289所学校被列为“残旧”(Daif)学校(注:Daif也带有贫贱之意);其中更有64所被工程局鉴定为“不安全”,并且建议进行拆除。如斯惨况,确实已将国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真实面完全摊开。安华提呈的2023年预算案也迅速采取行动,拨出了23亿令吉提升380所国内残旧学校。
令人质疑的是,难道校方在之前完全没向上头汇报学校软硬体确实情况?抑或已呈报,但有关方面置若罔闻,没采取相应行动?我国公共行政体系向来缺乏问责文化,这一箩筐问题,恐怕已无从追究了。此刻,最迫切的,就是马上采取必要行动。若已建议拆除的建筑还在继续使用,后果谁负责?
新官上任,在国会的表现自然受到人民的关注,更何况是教育部这重要部门。上述“残旧学校”讯息是法丽娜在国会以书面方式回复巫统加拉巴干(Kalabakan)国会议员安迪莫哈末苏拉迪的提问的部分内容。这也间接让我们认清一些东马学校的真实情况。
沙巴是国内最贫穷州属之一,但令国人印象深刻的反倒是其政治演变。数十年来该州政坛所出现的震荡,国人已习以为常。反跳槽法还未在沙州议会提呈通过,政治“青蛙”仍然能够自由施展”腿功”。
近日出现的跳槽情况,简直叫人傻眼。但令人“佩服”的是许多“青蛙”还是沿用“旧版本的说辞”──都是为了沙巴人民的福祉,了无新意。
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教育乃立国之本”,单就沙巴就有如此多“残旧”学校。若对国内所有政府(各源流中、小学)进行一次认真、完整与彻底鉴定,有关数字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当下我国最严重问题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与失衡。大部分资源都流向“精英”学校如全寄宿或特选学校。若有兴趣知道是哪些学校,只要在SPM成绩放榜时多加留意媒体的报导就一目了然了。
巫统一党独大的一甲子里,砂沙在政治上可谓一盘散沙、各自为政。领导中央政权的西马政客们自然看到个中弱点;任何关系到兑现MA63条款事儿都可轻易敷衍了事。今时政局波谲云诡,情况已完全不同。已故阿德南与目前继位的阿邦佐已懂得通过MA63条款争取砂州权益。当下沙巴政客也发现到东马的56个国席可在维护中央政权上发挥作用。
换句话说,安华成立的团结政府就很大程度依赖东马议员支持。上任百日的安华已开始逐步兑现了MA63条款;除了显示本身依法行事,也尝试贯策“昌明大马”理念以稳住政权。
回到教育层面;砂沙众领袖就扮演着非常关键角色。只有据理力争和提高施压力度才可能看到成效。“残旧学校”课题非常迫切,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解决。最基本的教育问题仍然一箩筐;继续高谈阔论高收入国等名词,只会进一步羞辱陷入水深火热的国人。
独中的一里又一里路
2023/02/23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陈金阙
随着新政府进入百日执政,各部长的应对事项的表现和能力逐渐显现出来。反对党国盟面对贪污指控也日益增加。
之前备受调查和控诉的巫统领袖在加入团结政府以后,似乎也没有看到反贪会的提控,扫贪大风吹的游戏在政治里面随着不同的政党执政而吹向一批批的在野党,令人怀疑正义是否长了“势利眼”。
“失言”不是“矢言”
此外,还有另一项令人嘘唏的是承认独中统考的课题。曾几何时,承认独中统考已经成为反对党消遣华社的事件。我们都知道,经过了几十年的争取,承认独中统考曾经只差那么一里路。但是,矢言承认独中统考的反对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往往对民众说:“我们说过头了”。原来那是“失言”,不是“矢言”,华社误会了。
当国阵不承认独中统考的时候,我们怪马华。虽然马华从来没有放弃争取承认独中统考,不过我们希望出现一个更强大的华基党来为独中争取。所以,我们最后放弃了马华,即使那个时候已经离成功只有一里路。
我们情愿相信希望联盟,相信95%华人支持的民主行动党会为我们出力。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时连竞选宣言都记录在案了。
之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希盟的领导敦马哈迪医生认为宣言不是圣经,独中更不是救国首选,只勉为其难的成立了一个研究专队来忽悠华社。
华基党更成了一度鼓励我们学习爪夷文,以了解他族文化的滑稽党,那一里路就这样移去了。
这一次大选的希盟竞选宣言,策划人精明了许多,在窜写独中事项时谨慎许多,以免再度落人话柄,只谈尽量争取,不说马上承认。结果,希盟一人之力,难以执政,团结了国阵和其他政党,即使有三分之二议席的洪荒之力,却也必须兼顾盟党,不能一意孤行,承认独中统考。
独中在竞选宣言的虚位,正式被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戳破,教育部既不承认统考,也没有责任制度化拨款给独中。话说得这么清楚,华社要怪谁?当然是怪代表华社争取的行动党,难道还要怪马华?
一里路离自己那么远
昔日嘲笑他人当官,不懂得为华社争取,如今自己当了官,才发现华社这么近的一里路,竟然离自己那么远。
怪趣的是,行动党诸君的反应还真像以前的马华议员,既不能认同,又不敢鞭挞,只好希望内部协商,让马华暗中笑到脸黄。
最好笑的话是,有者说到书面答复是由教育部官员准备的,竟然不算是部长的答复;部长有没有细看或检验内容也是未知数!如果这种说法可以成立,这位教育部长还真像“印章“部长,凡事不知,只照章办事。
这种部长出现在安华的内阁,不只昏庸,还贬低了其任用贤能的能力。
教育部的减负行动
2023/02/2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3个孩子的妈妈,师范学院讲师,阅读推广人。著有《旅欧母子》,《教育可以不一样》
新任教育部长就职后,提出了七大核心任务,其中第五项是:“关注教育核心人物--老师的福利”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部在上星期发布了一份以“提高教师福祉的即时措施”(Pelaksanaan
Langkah Segera Ke Arah Kesejahteraan Guru)为名的文告。
这份由教育部长法迪娜署名的文告表明,根据早前所搜集到的报告,教育部决定推出7项有助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与负担的措施,将在新学年即刻落实。不知道是因为所举的例子(如厕所清洁比赛、美化资料室比赛)过于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还是因为排在最前头,我发现大家都把焦点放在了第一项,即“废除徒增教师工作负担,对学生的学习并无多大助益的比赛”。
为了避免教师把时间与精力花在与教学无关的事务上,教育部也采取了其它的措施,如限制每一年的教师节庆典次数,只允许全国性庆典及校内庆祝;让线上点名时间更具伸缩性;允许聘请退休公务员或在职师范生、大专生分担公共考试的监考工作,不再像过去一样全由在职教师包揽。另外,也设法降低教师面对审核的压力,把针对教师的大马教育品质标准(SKPM
)稽查次数减至一年一次。同时,也将强化教师在教学与课堂评估的自主权。
我发现教师对这份文告的反应并不怎么热烈,没有流露出听到好消息般的喜悦。是因为杯水车薪,对解决问题帮助不大吗?还是担心雷声大雨点小,而选择静观其变,不敢过于乐观?一眼看上去,教育部所介入、调整的好像都是些小事,并没瞄准痛点,指向问题核心,但每一件都是切切实实存在于教学现场的问题,一件又一件小事叠加起来,还是足以让老师疲于奔命,把教师的教学热情消磨殆尽。
比起废除不必要的比赛,我更关注文告中的第7项:“强化教师在教学与课堂评估的自主权”,因为过多的监控、管制、干预,缺乏专业自主权,是导致教师负荷过重的主要根源。教师自主权的内涵与外延很广,教育部目前只提出概念,还未有进一步的细节说明,不知道将如何把这个美好的理想落到实处,只能静候佳音,冀望稍后公布的细节内容,将为教师的专业回归提出有效建议,把课堂教学自主权还给教师。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让教师回归专业的教学岗位,是议论已久的话题。虽然教育部目前所采取的措施,还无法让教师如释重负,但至少不是空有承诺,坐筹帷幄,而是愿意听取民意,踏踏实实地从小处著手,以实际的行动回应教师负荷过重的问题。动作虽小,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踏出这重要的第一步后,陆续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