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能不重吗?
2017/08/24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陈树楷
日前教育部长拿督斯理玛兹尔确认教育部正在着手测量学生书包的重量,以厘清学生书包过重的的原因。对于教育部的这样一个行动是值得赞许的,毕竟学生书包的重量是“步步高升”。然而,在探讨书包重量时,通常大家只看到了书本的数量,而忽略了问题的根属性。解铃还须系铃人,其实书包过重的罪魁祸首是教育部。校方和家长只是根据教育部的指南进行技术性调整而已。就让笔者从三方面来说明。
一、科目的数量(以华小为例)。华小低年级有10个科目。每个科目一本课本,外加一本配版作业簿。学生就16本书,外加道路安全指南、三语的阅读报告。华小的高小则有13个科目。每个科目一本课本,外加一本配版作业簿。学生20本书,外加道路安全指南、三语的阅读报告。还没加上练习簿和教师额外派给的影印练习。数量上已经很可观了。也许有人会说怎不叫学生收拾书包呢?可以,但有风险。原因是教师去开会或上课程时,只要是班上的科任教师代课,他们都会用来上课。结果发生了整理书包的学生没课本用的尴尬情况。笔者不解的是为何不把科目合并,减少科目。如道德可以穿插在语文科目里,更何况现在语文科都一致强调道德价值,毕竟道德强调的是实践;健康教育、信息与通讯及设计与工艺都可以穿插在科学里,因为这些科目的内容与科学都有一定的重复性;历史也可植入语文课文里,因为现有的特定课文都有提及。笔者始终都认为小学阶段掌握语文比掌握其他只是来得重要。
二、课文的内容。无可否认,教育需要与时并进。但是,也不能揠苗助长。只要大家去看看现有的课本,大家都会惊叹现在的孩子太了不起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今非昔比。其实负责课程的官员们必须明白华小的特殊情况。它的马来文和英文是不能与国小对比,同样的华文也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因为课时不同。还有课程的选择,好的出发点不代表正确。比如做实验的方法和实验室里的规则。无可否认,这些常识对学生在做实验时的确很重要。但是对一个小一生就必须了解科学程序技能和操纵性技能是不是有点早?要让学生爱上科学不是应该让他们了解科学就在身边吗?为了让学生掌握,最简单方法就是做练习。这样一来作业簿能不增加吗?
三、考试的方式。大家都说过去的填鸭式教育剥夺了学生的创意,只训练出背多分。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强调高思维和创意教学,我们来看看现今的考试方式和要求。英文的看图造句,学生必须用所给予的词汇根据图片来找一个句子。它评分是整个句子包括标点符号必须正确才得分,如果句子正确,漏了句号当错论之。为了确保学生得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练习;华文的选词填充,学生必须从文章中找出适当的词语填进句子里,但是句子与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为了确保学生掌握技巧,最简单的方法还是做练习;科学考试,学生必须清楚实验的目的、固定性变数、操纵性变数和反应性变数。为了确保学生能回答,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做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问作业簿能少吗?
快乐学习是教育部的目标。同样的课程的安排希望学生能掌握更好的技能以面对未来的挑战。对于教育部的努力,笔者是给予肯定的。但是,在理论与实践上,教育部官员必须拿捏得准。绝不能在教学方面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考试一方却强调书写。对于掌握读写能力的学生绝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学生就是一个大问题。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熟度不一。为了跟得上进度,附加练习是最简单的方式。书包能不重吗?最后,笔者希望教育部不会选择电子化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电子化会带来视觉和纪律上的问题。相反的教育部有必要检讨整个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学生纪律─不能说的秘密?
2017/08/2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戴美清
警方配合教育部,特别监管国内402间有纪律问题的中学及技术学院,协助解决学生纪律问题,名单大公开后,掀起轩然大波。
尤其是学校,在毫无预警之下,被公然指因纪律问题而需受到警方的监管,令校方感到无所适从,有感学校形象因此受损。
每间学校都会出现学生纪律问题,小事可让训育老师处理,大事尤其是涉及刑事罪案,警方才有处理的专业,教育部寻求警方关注,无可厚非。
如今这项内部的要求被公开,使到学校不是滋味,毕竟不是所有学校都涉及毒品的纪律问题,如今似是被一概而论,连只是出现纪律问题的学校,也有了涉毒嫌疑。
学生的纪律问题,亦是教育的问题,身为教育部门,除了谈论学术成绩,也应该坦然面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学生纪律状况,更重要的是,必须承认这也是社会正在面对的问题,需要共同的关注。
媒体拿到402间学校的名单,登在报纸,却没有突出应当关注的角度。
402间学校名单大公开后,与其只是就事论事,急呼呼要找出谁是泄密者,倒不如探讨社会共同的责任,加强警方与教育部之间配合,除了402间,其实每一间学校都需要关注。
所谓的“泄密”名单并非是高度机密,换个角度,或许402间学校的家长感到庆幸,因为孩子如今处在受警方监管的学校,相对之下更让人放心。
三管齐下阻遏学生染黑
2017/08/2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余佩妮
早前流出教育部呈给警方的“黑区学校”名单,全国竟有402间学校入列,举国哗然;警方高层也惊讶和不解为何本应是内部流传的文件,竟会泄漏。
霹雳州仅占其中30间,不到黑名单中的10%,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这名单中的学校主要是学生出现纪律问题,甚至涉及毒品案。
私会党入侵校园不是新鲜事,很多私会党暗中在学生群中招收“马仔”的情况时有所闻,至今一再被发现有学生自愿或被迫加入社会党,证明当局还未有效管制和阻吓私会党在校园的势力。
在很多年前,私会党在校园招收新血的,大多是华裔私会党和对象也是华裔学生;近年来华裔私会党大为收敛,不再盛行物色中学生收为党徒,反观现听闻更多是印裔私会党到国中积极招收党徒,非常活跃。
少年如同一张白纸,际此成长时期的他们正处于叛逆期,易受他人教唆和影响,一个不慎成了私会党党徒也不自知。
这些学生期间可能被利用进行各类不法行为和活动,一失足成千古恨,因一时无知而换来一辈子的后悔者大有人在。
校方往往在对待涉及严重纪律问题或涉及私会党的学生时,一般是直接开除他们出校,这些学生如果无法再到其他学校继续读书,年纪轻轻就结束读书生涯,人生未来之路更为难行。
警方确有积极进行警官领养学校和讲座会等,但这些“轻”措施是否有成效则见仁见智。
警方必须有更“重”的防范和严厉行动,在校内,要紧密派人到学校,尤其是黑区学校巡视、训诫学生和收集情报,同时,对任何涉及学生私会党的案件要时时跟进;在校外则要严打私会党活动,不让那些校外黑势力壮大及入侵学府。
校方在面对校园黑势力时也不应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要怕事,任何风吹草动都应即时向警方呈报;当然也少不了最重要的家长在背后关注和关心孩子的情绪及动向。
三管齐下,必可阻遏少年学生走上黑暗路。
先把问题说清楚
2017/08/2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张以勒
教育部根据学校呈交的纪律报告,并按照学校所处地区,拟了一份名单,圈定全国402所需要特别监管的“热点学校”(sekolah
hotspot)。教育部将名单交给警方,让警方协助监管甚至解决学校纪律问题。
教育部与警方合作应对学校纪律问题,特别是像毒品这类严重问题,背后可能牵涉更大的私会党入侵校园的犯罪行为,必须靠警力去打击,这是再正常、再合理不过的事情。问题是,这份原本只供内部参考的学校名单意外泄漏,而引起轩然大波。
3个层次的问题
在名单中“榜上有名”的学校,当然引起校方、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学校声誉受损,校方士气因而大受打击,也是情理之中。巴生兴华中学名字出现在名单中,成为唯一被点名的独中,由于兴中向来表现良好,校方因此对教育部把兴中列入名单提出质疑和不满。
巴生马华区会也公开质疑教育部这份热点学校名单点名兴华之标准所在,声称“帮理不帮亲”。既然说是帮理,那就得先把理说清楚。
这件事情,主要可分成3个层次的问题:
一、教育部拟定热点学校名单,名单里共点名402所学校。
二、教育部拟定名单的标准,包括学校本身提呈的纪律报告和学校所在地区。
三、这份名单是内部文件,但意外泄漏了出去。
先说第一层次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教育部拟定这份名单,完全出于善意,目的是协助学校解决纪律问题。拟定这份名单,不是为了羞辱学校,更不是要惩罚学校。被列入名单中的学校,不仅不会被教育部采取任何行动——不会对付教职员,也没有对付学生,反而还会得到部门和警方的额外协助,解决校内的纪律问题。而事实上,教育部也根本不打算公开这份名单,名单对外泄露完全是一场意外。
名单的目的是出于善意,这是一个重点,因为有些方面在评论这次事件时,连教育部拟定名单的用意也遭到质疑和否定。
不该否认名单之本意
再说第二层次的问题。教育部拟定这份名单,当然会依据某些标准和程序,既然这份名单属内部文件,那么教育依据什么标准、什么程序去鉴定和拟定名单,事实上也就是一种内部作业。
关键是,正和第一层次问题的解释一样,无论名单的标准和程序是如何设定的,都对学校毫无影响,因为它本来就只是行政机关内部作业的一部分。
经由这套标准和程序鉴定需要关注的学校,主要是让教育部和警方更有针对性和策略性的集中资源和人力,有效解决学校纪律问题。如果不是名单外泄,校方可能连自己榜上有名也毫不知情,因为名单本来就是只供教育部和警方内部参考的。
其实,第三层次的问题才是整个课题的核心所在。一份应该只供内部使用的内部文件,却意外对外泄漏,平白无端引起各界议论纷纷,也引起不必要的困扰和争议。人们真正应该追究的是这个问题,而不是本末倒置,因名单外泄而一并质疑甚至否定名单之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