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413 辑



教育部尾大不掉


2014-07-24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连日来,马航MH17事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成了最热门的新闻,余者都受到忽略了。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华社最关注课题的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中学华文组毕业生被“发配”的事没有人注意了,115位中学华文教师被逼大才小用甚至学非所用的事恐怕已变成既成事实,铁案如山,要重新调派,把他们派到国中或国民型中学执教华文,恐怕已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教育部长依德利斯祖索于本月9日宣布,内阁决定把115位依大中文组毕业生调到国中和国民型中学教导华文。但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教育部仍然没有任何行动,教师打电话去教育部询问却受到很不友善的对待,甚至反问教师:有这样的事吗?

重新调派或空欢喜

故尔有些教师担心会是一场空欢喜,“重新调派”的承诺又是有如客家人讲的“打屁安狗心”,也再次显示教育部官员无视教育部长甚至内阁的指示。

教育部官员无视部长与内阁指示是由来已久的事,冯镇安担任副教长时已说他几乎每天都受到属下官员刁难。他当然一切按教育法令行事,也按照教育部长的交代办事,但官员就是另有说法,敢敢刁难他。

到了韩春锦任副教长时,他指教育部官员时常擅自作出不符教育政策的决定,不但他在事前不知道教育部有这样的政策,连教育部长也不知道。

可见这次教育部官员语气不友善,以及反问“有这样的事吗”,都是教育部官员的传统态度和办事传统,也即不管上头怎么说,我就是按自己的喜欢发号施令。民政党副主席刘华才针对此事感叹教育部里的小拿破仑已形成军团。

主要动机单元思维

刘华才的形容是客气了,他也低估了教育部官员的势力,因为军团再大也仍接受中央的指挥,但教育部里的小拿破仑不但敢法外立法,擅作主张,更视违抗部长以及內阁指令为平常事,这种抗拒中央指挥的行为显然不是军团,倒更像军阀,后者不但敢对中央的指令嗤之以鼻,且中央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教育部官员的表现不是正好像军阀的作为吗?

话说回头,教育部官员敢于惯常无视部长和内阁指示,是在上者有意姑息所造成,姑息的背后动机则是单元教育思维,是当政者念念不忘要推行单元教育,于是给法外立法的官员撑腰,放任他们擅作决定。对国民型中学的承诺,以及四一方案的推翻,前者连“名字”都不存在了,表面上,这些是教育部官员擅作主张、行政偏差、误解教育政策,但这些“不是政府政策”的“偏差”却成了正式政策。假如当政者有公平对待各族母语教育的诚意,他们早就会出面纠正这些“偏差”,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也终于养痈成患,如今已尾大不掉,部长和内阁都已难以控制教育部里的官员了。

也因此,我觉得当今的当政者确实仍念念不忘单元教育,仍在等待落实单元教育的适当时机,所以仍任由官员自作自为,把中学华文教师置于无用武之地,这做法不过是朝向单元教育的步骤之一尔。   罗汉洲 时事评论员

 

肯定和奖励


2014-07-22 光明日报/光明专栏

~作者:小黑
 

一年容易又斋戒,在这个穆斯林朋友斋戒的圣洁月份,我们受邀出席檳州首长办公室的一个简单仪式。和往年一样,我们檳州五所独中的老师与职员又一次获得檳州政府的关怀,颁给300令吉的奖励。正如首长说的,这不是大数目,重要的是那一份关心与尊重,对教职员们的贡献表示肯定和讚赏。

中央政府也在这个时候颁发奖励金给予教职员以及退休的公务员。虽然数目不过是500令吉(退休人士250令吉),却也因为人口庞大,必须用上数亿令吉的开销。也许有些人不以为然,但是对於收入低微的公务员无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紓解生活的压力。儘管如此,华文独中以及私立宗教学校的教职员都没有名分享受这份国家的財富。遗憾在所难免。大家不都是在为国家作育英才吗!

中央政府不能对教育一视同仁,始终是异议人士的强烈不满。华文教育在建国的道路上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央政府视若无睹,终究难以抚平支持华文教育者的不忿。这个课题由来已久,但是执政中央者从来不愿正面看待,有意无意之间製造了深远的裂缝,实在是不健康的发展。简单的比较,当檳城在中央政权集团管理的时候,从来未曾制度化拨款给华文独中/宗教学校/教会学校等被边沿化的教育单位做建设。也不曾在佳节期间颁给教职员奖励金。独中教职员不过四百多人,奖励金也不过区区十多万令吉,何难之有?是心態而已。

正视教职员薪金与福利

数百令吉的奖励金也的確是鼓励与讚赏的象徵意义比实际利益更大。且不说大財团创设的国际学校,在非营利的私立学校,教职员的薪金始终难以企及政府公务员。华文独中如此,宗教学校更加惨淡经营。我与宗教学校的行政主任谈话,才明白他们的起薪不过1500令吉左右。学生每月也要缴付三百多令吉。校舍简陋,他们甘之若飴,靠的是强烈的宗教信仰。

无论如何,怎样改善私立学校教职员的薪金永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教职员在职期间的福利,以及退休后的保障,都是应该正视的课题。当一名政府教职员退休,除了养老金之外,尚有一笔不菲的恩俸金,足以安享晚年。这是公务员的优势,却也不妨成为我们的参考。过去,不少社会人士捐输庞大的资金,建设设备齐全的学校。一路发展下来,已经是时候在行有余力之下,正视教职员的薪金与福利。

只有高薪才能聘得优秀的教员,安心教学;只有当教职员无后顾之忧,才能够专心致志於培育英才。这是热心办民族教育者必须认同的事实。何况当今財雄势大的国际学校异军突起,是不可忽视的严峻挑战。(光明日报/好评文:小黑)

 

正面看待友族学中文


2014/7/2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小长今
 

文丁两间华小2015年新生人数显示,越来越多友族同胞踊跃报读,引起华社部分人担心,认为华小特徵可能受影响。

中国崛起,中文地位不但在马来西亚受友族欢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都在积极学中文,甚至到中国学习中文。

在大马,玛拉工艺大学设有中文组,友族学生对学习中文热衷,把学习中文视为增值的优势,就像时下年轻男女追捧韩剧,对学习韩文的需求也隨著增加。

当要学习一种语文,必须瞭解民族文化及特性,才能加深语文的印象,学习他人的语言,是试图让自己融入別人的文化意境,从中深化对语文的掌握。

一种语文之所以会受人推崇及学习,是因为有影响力,被学习的语文不会因为被谁学习了,而会改变特质。

从华小开始,我们就学习国文,但有多少的华小学生,对与友族文化瞭解有明確的体验?纸上谈兵与真正跟友族交往,有很大的差別。

对友族而言,华小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国独立超过50年,大部分友族社群仍不明白华文教育道路是如何奋斗爭取而来,就如白天不懂夜的黑,当友族走入华小,有助于进一步瞭解华教,对华教的发展可以带来正面影响。

华社更应该关注我们自身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传承,隨著时代变迁,对民族文化坚持的人,是否已像紧握在手中的流沙,逐步从指缝中流失?

华人社团普遍以庆祝传统节日为保存文化的导向,若只流于节日的形式化,而忽略文化的精髓传承,文化的保存是空洞的;能够使文化的变质的人,不是外来者,而是自己。

 

 

独中生不可遗忘的日子


2014-07-21光明日报/光明专栏

~作者:王增文
 

独中庆祝教师节的日期,各校都不一致,这是一个很特別的现象,也反映了一个特殊的歷史问题。我们可以很准確地说出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情人节等的日期,但是,在独中就没有人可以很准確地告诉你教师节的日期应该落在哪一天?不像政府办的国民中小学包括华小,都固定在每年的516日。

为甚么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教育源流学校,对教师节的日期会有这么大的分歧?这不能不回溯到上个世纪我国教育歷史上一段往事。1956年的516日,即独立建国的前一年,政府颁佈了《拉萨报告书》,这项报告书对我国华教来说,是噩梦的开始,虽然报告书承认三种语文源流学校並存,各以其母语为主要教学媒介。不过,多源流政策不是最终目標,因此,在报告书第12条指出:“本邦教育政策的最后目標,必须是集中各族儿童於一种全国性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这种教育制度下,本邦国语(马来文)为主要的教学媒介语。为达到这目標,不能操之过急,必须逐渐推行。”

寧选別天绝不妥协

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当年各族人民一起向英国殖民地政府爭取国家独立的时候,就是要建立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国家,这个国家必须能够接纳多姿多彩的文化,以及必须有共存共荣的精神,因此,反映在教育上,就必须要有能够维护个別民族文化,以及尊重多元的胸怀。

《拉萨报告书》成为我国教育政策走向单元化的歷史標记,导致往后超过半个世纪的教育发展,都笼罩在单元化教育政策的阴影下,华教歷史上的风风雨雨,多少可歌可泣的华教风云人物,就在我们这片国土上,为了捍卫华文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多少惨重的代价?

然而,政府以《拉萨报告书》的颁佈日期作为庆祝教师节的日期,却告诉了我们政府处理国民教育的真正意图。明白了这一段歷史往事,就可以明白为甚么独中不在516日和全国的国民中小学一起庆祝教师节。独中寧愿选择孔子的诞辰纪念日,不然就选一个对学校发展有特殊意义的日期来庆祝教师节,就是不愿意跟隨官方的日期。这是一种不妥协的无声抗议!(光明日报/好评文:王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