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

针对需要 选择升学管道



2014-07-08 南洋商报/副刊

 


各社团代表和教育工作者受邀出席南洋教育展圆桌会议
探讨华裔生深造之路的趋势。左起为谢上才校长、
林渭德、叶潍鸣、李子松、沈小珍、魏瑞玉校长、
孔婉莹、曾庆方及张丽玲。
华裔生的升学之路,到底该怎么走?相信这对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全球教育资源的加速共享,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仅是要踏入校门,而且是要踏出国门,让自己开拓视野,增广见闻。

出国留学不分成绩好坏,而是看学生本身的需要。针对自身的学习热忱、兴趣及技能,选择正确的升学管道,方能迈向一个成功的未来。

2014“梦想高飞”南洋教育展将于1220日及21日在双威会展中心(SPCC)隆重展开。届时,国内及海外大专院校、高等教育单位和技职学院将提供各种升学资讯的管道和选择,为莘莘学子指引圆梦之路。

配合南洋教育展的造势活动,本报安排了一场圆桌会议,邀请独中校长、学术机构代表及社团代表出席探讨我国华裔生的深造之路,以及华文教育的成长和发展。

当天的圆桌会议是由《南洋商报》业务发展经理沈小珍和副刊副主编张丽玲主持。出席嘉宾包括吉隆坡坤成中学校长魏瑞玉、吉隆坡中华独中校长谢上才、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首席执行长孔婉莹、学务与师资局兼出版局主任曾庆方、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长李子松、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侨务组组长林渭德、亚洲国际教育集团(AEA)总裁叶潍鸣等等。

沈:沈小珍 魏:魏瑞玉 谢:谢上才 孔:孔婉莹 李:李子松 林:林渭德 叶:叶潍鸣

出国深造一去不返

沈:华裔生出国深造一去不返,对大马华社将造成什么影响?

魏:近年来,出国留学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的选择,独中生也不例外,中、港、台尤其是留学佳地。出国留学开拓视野本是好事,但一去不回头,认为外国月亮特别圆的人也大有人在,这导致我国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身为大马子民,我鼓励留学生学成后应该回国发展,特别是独中生。我坚信加强教育内容和灌输中华文化精神有助于建立学生的爱国意识。无论他们到任何一个国家深造,学成后都应该回国建设社会,最低限度可以持续支撑大马华社,使之绵延。

华社不辞劳苦的出钱出力建校,培育众多优秀的华裔子弟;如果一去不返,可说是亏待了华社对他们的期望,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秉持爱国的奉献精神

谢:马来西亚或许不是每个大马人的“理想”国家,但仍应该秉持爱国的善念和奉献精神。更何况大马华裔生是华社的一份子,就更应该回国服务为华教发展尽一份力量。

我们希望所栽培的学生能够服务国家和华社。独立中学的‘独’一字可以解释为独中‘独当一面’的精神,自己走出一条方向正确的教育路。尽管独中教育在我国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我们依然能够百花齐放,把孩子的潜能无限扩大,同时栽种中华文化的传承种子。

学生轻生事件

沈:频发的学生轻生事件令人忧心忡忡,究竟原因为何?校方如何帮助或辅导问题学生?

魏:一般上,年轻人会选择避重就轻,也不喜欢被拒绝,一旦被拒绝就耍脾气。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懂得拒绝孩子,让他们知道拒绝不表示否定,而是学习看待和解决问题。

在青少年过渡期,他们还无法分辨是与非,不懂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父母和老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指引正确的方向,找出他们真正的志向。

关于学生轻生事件的问题,我相信这与他们的中学教育息息相关。

13岁至18岁的阶段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如果学校能够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方向、人生的目的和价值观,建立成熟的思维,将有助于其大专生活过得更充实。

由于个人发展的状况不同,每间学校都会有学生学习缓慢的现象。很多时候,老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设想并给予帮助,要看到他们的问题所在不难,难的是要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他们成长。我们办的不只是一所提供学术教育的独中,同时也强调人文教育,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陪伴他们成长,渡过难关。

助学生找到生命真谛

谢:还记得去年我正式上任隆中华校长的第一天,就发生了一名学生疑不堪考试压力而跳楼自杀的事件。那次的经历让我痛定思痛,开始思考中学教育到底是什么?人生的目标在哪里?当时我忽然想起曾经上过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的“7个习惯”课程,便再次把有关资料看一遍,过后也安排了学校教职员参加该项课程,学习自我领导能力。

我认为,学生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无论一个人的学术表现多么优异,如果选择轻易放弃生命,真的非常令人失望。

为了帮助学生找到生命的真谛,我们做出了一些改变,包括把问题学生带出校园外,重新改造他们,找到生命的力量。

独中统考文凭出路

沈:董总主席叶新田曾表示,董总自1975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华文独中统考以来,董教总与华团一直呼吁政府全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可是至今仍未有结果。尽管如此,独中人才辈出众所皆知,统考文凭不受政府承认会否影响独中生的升学出路?

孔:大马独中生约有8万名,教育背后的学务作业是不容忽视的。董总的核心业务分别是推动华教运动和促进独中教育持续性发展。尽管统考文凭暂不受大马政府承认,但董总绝不放弃争取的机会,也不会对独中生的升学出路造成极大影响。

选择到国外留学的独中生大部分集中在中、港、台,台湾排名榜首。在这方面,台湾侨委会约50年来持续给予大马华裔生各样资助和支持,是留台生最大的幕后功臣。

不过,根据独中生国内与国外升学比例统计,约60%的独中生仍会选择在国内升学。

前途会否受影响?

遗憾的是,由于统考文凭不受政府承认,所以国内的20所国立大学鲜少有独中生,多数人会选择就读私立大专院校。这个问题引伸至家长对独中教育的隐忧———既然统考文凭不受政府承认,孩子的前途会否受影响?东马地区的独中经常面临这个问题。

由于州情不同,东马的独中生不可以弃考大马教育文凭(SPM)。比起统考文凭,家长更看重大马教育文凭,孩子多一个“国立大学”的升学选择之余,或许也有机会成为公务员。

许多家长担心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后,是否还有机会当公务员?其实,所谓受国家学术鉴定局(MQA)承认的国外大学指的是学术资格,要当公务员则是另当别论。我们时常提醒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辅导老师有关这个问题,以免产生任何误解。

我要再次强调,独中生的升学出路非常广。统考文凭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承认,除了中、港、台外,西方国家逾800所大专也承认统考文凭。

起初很多西方国家对统考文凭并不认识,不过独中生的动作很快,比我们先到了那些地方,有关大学的注册官员纷纷来函询问有关统考的详情,我们会提供一个完善的说明和分数公布表,独中生获录取的机会也很高。这是董总近10年来致力于开拓国外升学管道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另一方面,我认为独中实施的留级制也是社会问题的因素之一。独中不是义务教育,学费比一般国民型中学较高。学生的成绩不达标被迫留级或辍学,将导致社会问题增加。

台湾和中国升学特点

沈:目前,台湾和中国是多数大马华裔生的海外升学首选。两者个别有何特点?

李:侨务委员会为鼓励全球海外青年往台湾习得一技之长,特别委任设备完整的大学院校办理海外青年技术训练班(海青班)。

今年的海青班共有26所大学开办超过40项学科,包括商业、生物技术、餐旅、烘焙、厨艺、资讯、传播、多媒体、美发、美容、景观、农业、牙科技术、游戏设计、机械、机电、影视等等。年龄介于17岁至40岁的人皆可申请。

海青班开办迄今已有50年之久,大马华裔生通过留台联总申请海青班的人数逐年上升;从前主要开放给独中生,现今也开放给国中生。据统计显示,大马华裔生中,约有70%的国中生报读海青班,而多数的独中生则选择修读大学部。

海青班是由台湾的科技大学承办,主要是偏向技职方面,但是以大学的方式来授课。海青班适合两类学生,一是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一门手艺,二是让学术水平还不错,但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的学生。我们也看到不少从海青班毕业生回马后创业的成功例子,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此外,今年迈入第8年的台湾高等教育展也办得一年比一年盛大。今届有逾百所的台湾大学参与其盛,提供各项学科之余,也少不了奖贷学金。去年,约有4000名大马华裔生到台湾留学,今年的人数已破5000人。目前,大马留台生已超过1万人,预计在2年至3年内将突破2万人。

林:海青班70%是专业训练课程,30%是理论课程,另有实习和普通科目(包括语文、电脑、文化、生活教育、体育等)。修习时间为期2年,课程学费全免,学员只需自备课程杂费和生活费,总计约3万令吉。

海青班毕业生将获颁中英文结业证书,其资格相等于专科文凭(Diploma)。毕业后,学生可以返马就业或创业;成绩优异者可向母校申请修读大学课程,或自行申请到其他国家的大学深造。

目前,大马留台生占海外生的比例是最多的,而且品学兼优,这可从许多台湾大学踊跃地来马招生得知。此外,只有大马侨生在台湾可以每年举办大专运动会,而且参与人数相当多。

另一方面,台湾政府也已公布新海外人才留台工作的政策,我认为这是资源交流的管道之一,他们可以选择在台湾工作一段时间再回马创业,肯定占很大的优势。

台湾软技术更佳

叶:在软技术方面,台湾比中国占优势。我们目前正积极推广中国的硬技术,如高铁、航空航天技术等等。我国政府每年都赞助逾200名玛拉工艺大学(UiTM)的学生到中国修读飞机维修课程;此外,另逾250名巫裔学生也获政府赞助到中国修读中文系,为中小学培育中文教师。

我们有提供为期6个月的中国大学预科班,让学生直接在大马上课,提前适应中国上课方式。成绩合格者将以外籍生身份,保荐至中国优质大学继续为期4年的学士学位深造,同时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学杂费、住宿费全免或减免。

根据各国所需的人力资源数字统计,铁路领域每年需约8000人,飞机维修领域每年约需逾万人,可见这方面的人力资源需求量相当高;如有必要,我们也会为毕业生安排工作机会。

中国拥有21世纪世界最富有生机的大市场和无穷的商机,同时也拥有高新技术以培养尖端科技人才,我们希望为大马华裔生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较早前,在落实马中文凭互认的协议下,大马全面承认中国820所大学,中国则会承认大马64所大学文凭。

加强掌握3

沈:独中教育3语兼重。虽然民众普遍认为独中教育还是以中文为重,但事实上独中对英文及马来文的教育也毫不松懈。这是否意味着独中生对掌握3语充满信心?华裔生有什么优势和弱点?

魏:我们的确非常注重3语教育,好让学生的未来前景可以朝向国际发展。独中教育除了重视学术水准的提升外,也灌输学生品德教育促进心灵成长,这有助于为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至于弱点,由于独中始终是以华语作为主要媒介语,应用英语的机会不多,致使学生在英语表达能力方面也不强。有鉴于此,我们去年设立了一间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心,以加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意思考。

我认为,独中的统考课程内容较传统、受拘束,但却不得不为了应付统考而迫使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我们希望董总在这方面可以作出改善,同时也明白不能偏离课程的重点,但教学法和考试方式应该要作出改变,以达至“老师爱教书,学生爱学习”的目标。

课程应与时并进谢:华裔占我国人口已少于25%,当中的独中生也不多。一个民族要在如此充满挑战性的环境生存更加应该团结一致,全力支持华人的民族教育,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能深切体会这一点。

我认为华裔生的弱点主要是沟通和建立人际关系的问题。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让他们掌握自己的命运。

此外,我也认同魏校长所说的,课程内容应该要与时并进。教育的步伐和改革是不曾停止的,不进则退,尤其是教材和教学法的部分。更何况现今的孩子是活在高科技时代,学校的课程、教学法及制度也应该随之作出适当的改变。

孔:我认同两位校长提出的问题。董总监管着大马60所独中的统考课程,在其他方面也必须给予资源协助和支持,肯定还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我们不否认,课程的发展步调确实缓慢,需要用更多时间与校长们配合并达成共识。

我们需要种子老师加入董总的编纂团队。可是,种子老师在独中非常难求,部分原因是校长不愿意放手或老师无法分身。董总在时间上愿意作出配合,最重要是能共同理出一个解决方案。

另外,我们经常说独中注重3语并重,到底有多少位独中生能够真正掌握3语?

独中的学习环境在应用语言方面有限,而且所接触到的都是单一族群。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和文化的社会,国中的优势是集合了3大种族,学生可以学习融入不同的族群,接触不同的文化。

尽管如此,独中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强,只要他们愿意多花时间在语言方面加强,主动积极融入其他族群,必定能加强其沟通能力及建立强大的人脉关系。
 
 
(南洋商报 报道: 游燕燕 摄影: 叶添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