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与华文教育
2017/06/29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在一个交流会中,马华总会长廖中莱说,目前的重点是探讨如何制度化拨款与增建华小,不再是以往哪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
实际上,这是一个老话题,尤其是制度化增建华小,华人对这话题至少已谈了二三十年,大家也知道制度化增建华小的意思是什么,但作为政府“合伙人”兼华人的代表,马华现在才把它列为重点,且是在第14届大选必须在明年举行的时候来谈,此诚如李下整冠,瓜田纳履,必然引人怀疑,其政治意味是免不了的。
但无论如何,所谓不怕慢,只怕站;又谓不怕后知后觉,只怕不知不觉。马华如果到现在才知觉到增建华小必须有制度化的机制,并愿意以执政伙伴的身分去建立这个制度,哪还是应该给以肯定的事。
没有争取官方地位
说到底,马华确实有建立制度化增建华小机制的责任,陆庭谕曾说过,因为马华当年没有坚持列华文与马来文为共同国语,稍后又不争取列华文为官文应用文,终致华文教育落入凄风苦雨状态。
诚然,华文既没有官方地位,加上后人不知道立国契约,不知道前人的承诺,久而久之,华文教育自然受人忽视,甚至把华文教育当作是一种额外的恩赐,前首相马哈迪就三番四次说除中国外,全世界就只有马来西亚有华文学校。言下之意,自然是叫华人应满足于华文教育所处的状况,不应诸多索求。
试想,即连马哈迪这种身分的人都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各族先贤的立国契约,不知道华人若不能拥有母语教育,国家就不能得到独立的史实,又何况他人,何况比马哈迪年轻的人,所以政客言谈之中,竟把华文学校形容为非主流学校,凡此一切皆因华文没有官方地位,一切皆因马华当年没有依循华人的意愿去办事,铸成大错。
此所以说,马华现在有“补锅”的责任,马华同志既愿加入马华,继承着前人留下的福泽,当然也有为前人弥补过失的责任,所以马华有责任在国阵政府中建立制度化拨款给华小,制度化增建华文小学的机制。
老实说,马华当年所犯下的过失实在太大,马华如今即使愿意去弥补,也能弥补,哪也不过弥补其万一吧了,至于增建独中,哪对马华而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事,不谈也罢。
勿忽略国民型中学
交流会也谈到发展国民型中学。
国民型中学的来历以及它们所获得的承诺和种种说不尽的好处,相信马华同志们都知道,但国民型中学今日的景况如何,马华同志们也知道,一言以蔽之就是马华有责任为国民型中学拿回应该有的好处,马华办得到吗?有勇气去办吗?
常听人指责华人不照顾国民型中学,把国民型中学视作弃儿。
实际上,华人照顾华小与独中已感到力不从心,实在是没有余力照顾国民型中学(但国民型中学仍是在华人照顾下生存),国民型中学是马华催生的,是马华亲生儿,它若有如弃儿,哪也是马华的弃儿,勿错怪华人社会,现在请马华认回这个亲生儿,好好地抚养他。
新加坡华文“草报”濒危
2017/06/21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作者:真 真
新加坡华文报濒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报份销路不断下跌,广告收益急促下滑。作为上市公司,它在季度业务报告所披露的营业数据,一直都令股东心寒:传统报业,尤其是华文报已经进入寒冬!
针对这个现象,有人认为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完全改变生活习惯,不再早、晚读报;加上免费报的出现,无疑将成为压死垂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我们不妨从唇亡齿寒的角度来看,华文报会沦至今天的窘境,是有迹可寻,也可以说是它咎由自取!
一针见血地说,当“李氏王朝”一步一步消灭华文教育,并在1980年关闭南洋大学时,作为唇齿相依的华文报,有严正抗议和直言吗?
早期的华文报报人李星可,有铮铮风骨,敢于批评时弊,不向当权者低头;但是,后期的华文报工作者,有发出不平则鸣之声吗?更多的是,倒向权势的那一方!
有学者指出,新加坡华文报每天都有一篇附和政府政策的报道和文章。
而当华文教育在新加坡被连根拔起,民办的南洋大学被关闭后,华文源流的学生日渐减少;缺乏华文读者,新加坡华文报还能生存吗?
市场盛传,新加坡现有的三份华文报“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将会进行大整合、裁员,首当其冲的将是外来员工(以前被称为“外来人才”)。
其实,好好地办好一份具有水平,敢于反映民生、民声的报纸,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位。否则,被人讥讽为“草包”“草报”,难免要遭人扬弃,销路继续不断下跌是必然的事。
家长在学校扮演的角色
2017.06.26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 文:高城人
校长和家长交情良好,和谐相处,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福利而努力,成就斐然。我国许多华文小学校方也以如此模式与家长互动协调,皆令人称颂。
从1973年开始,我国的学校开始成立家教协会,协助校方的建设发展,并照顾学生的福利。在这方面,华文小学的家长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新山宽柔二小为例子,该校有两个团队是比较与众不同的,其一是家教协会的智囊团队,其二是爱心妈妈团队。
两个团队组织成员不同,各司其职,共同的目标是协助校方在建设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发展。
根据宽柔二小家协主席吴家本透露,该校的家协是一个堪称为智囊团队的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团队是由各个不同领域的人士组成,根据专业知识分成几个小组,各司其职,例如策划学校硬体建设方面,软体建设等等,小组成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咨询,并监督相关计划的进行。
至于爱心妈妈团队,则主要是人文活动方面,例如在教师节主导了尊师重道的活动:安排学生向教师敬茶及献礼。在日常学校活动方面,她们也协助健康早晨的推行,以及其他有关学生福利的工作。
宽二作为高表现学校,其中一个常年活动是与其他学校,包括海外的学校交流,而爱心妈妈团队在辅助学生交流团的工作方面也与校方紧密配合,贡献了许多心力。
当然,一间学校的建设,不能没有资金,宽二不乏在财经方面大力支持校方的建设和发展计划的家长。宽二之所以成功荣膺全国高表现学校,除了校长和教师团队的卓越表现,家长在辅助方面,也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校长和家长交情良好,和谐相处,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福利而努力,成就斐然。我国许多华文小学校方也以如此模式与家长互动协调,皆令人称颂。
教育期许
2017/06/2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吴荣顺
对于教学,我也曾经有过迷思,以为教得越严,就是一个好教师。其实不然。
有的人认为教师严厉,是为了鞭策学生认真求学,应该没什么不好!只要不是提着藤鞭乱打学生!
其实也不尽然。学生不一定会感激严师。
温柔对待学生,循循善诱,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往往是他们的爱心。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因爱施教更为重要。
以爱教育学生,孩子们会打从心坎里明白教师的心意与温和。学生的改变,如果是出于自愿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而非因畏惧教师,而做出应酬性的改变。
我曾经也给学生欺负过。那是做临教的短暂一年。可是为何温和老师要转为严师呢?
相关的就是教育期许。期许越高,越会对学生严格。
或许我们会看不起那些课堂管理失败的教师。可是在教师节,她们会比其它老师收到更多礼物。她们在孩子的心理是慈师,不是严狮。她们所教导出来的学生或许缺乏纪律,但是他们在学生的心里是美丽而且具有魅力的。
元袁易《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期许,不就是彼此造就与成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