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星期四

三宝垄华英中学百年颂


三宝垄华英中学百年颂(上)


2017/07/18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快报》

这是1950年侨中风潮被开除的六位同学。最前面的是李桂荣。中排左起:谢懋仙、蔡昆恭。后排左起:魏章明、苏宝琴、潘俊荣。
  第一章

1916年创建三宝垄华英中学成立于1916315日。

  (详细情况请参阅华英中学创办廿周年特刊)

1942年第一次被关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南进,19423月印尼沦陷,至19458月日军投降。在这期间,本校校舍被日寇强占,学校的不动产被抢劫殆尽,本校被迫停办。

1946年五间系列华校建立

日寇投降后的1946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派来三位专员,三宝垄成立了中华商会、中华教育协进会。由华侨精英组成三宝垄中华教育协进会,会长是王炳全先生,会员有张晓明先生等。三宝垄成系列的五间华校建立,由三宝垄中华教育协进会管辖。

  该五间华校如下:

  1.中华公学第一校(现在的NUSAPUTERA学校)

  2.华侨公学第二校(座落在PLAMPITAN街,也就是后来的垄华学校)

  3.华侨中学第三校 校长司徒彦(即后来复办的华英中学)

  4.华侨公学第四校 即中国中学(国中)座落于JOMBLANG区,后来办不下去,解散了。

  5.华侨公学第五校 即现在的MATARAM学校。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驻三宝垄代表买下中华宾馆(Hotel Tiong Hoa)作为办事处,并开设了这所学校。

1950年三宝垄华校的转折点

195010月华侨公学第三校的学生,因不满当时校方的压制,在一群思想进步的学生会领导下,搞起了一场抗争风潮,也得到华公第二校学生会领导们的支持,还有三宝垄中华总会进步侨领的支持,而后校长把六位“闹事”的学生开除,引起其他学生罢课,学校风潮达到高潮。学校领导无奈,只好退下,从此三宝垄中华教育协进会也在时代的大风大浪冲击下解散了。

华公第三校进步学生会被开除的六位学生是:李贵荣(陕西三原县)、苏宝琴(泉州侨大)、蔡昆恭(海南海口,已退休)、潘隽永(三宝垄已故)、魏章明(三宝垄已故)和谢懋仙(天津,已故)。

第二章

1951年华英中学第二次复办

1950年华公第三校风潮过后,三宝垄中华教育协进会解散。1951年元月,战前的几位华英校友挺身而出,成立了华英中学复办委员会,而华英中学董事会很快就由原华英中学的校友们组成。其中董事长:王炳全先生,董事吕启元先生、林国才先生、郑栋良先生等。

复办委员会也组成了华英中学校政委员,由高增墩先生当主任,薛武烷先生、陈世培先生担任校政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分布于全世界的各地海外游子激情万丈,期盼能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其中最迫切的就是复办各地华文教育事业,并面向祖国,更好地教育学子。当时的华英中学从校董、教师到广大学生都没有例外。

话说华英中学的发展,高增墩主任众望所归,扛起了校长的重任。高增墩先生祖籍中国福建,1912530日出生于印尼三宝垄市与日惹市之间的一个小城镇——文池兰。家境富裕的他,早年曾到中国北京的圣约翰大学(也就是后来的燕京大学)深造。由于学校是全英语教学,战前华英中学的学子英语底蕴深厚,加上高增墩的勤奋努力,使得他在英语上有很高的造诣。后因日本入侵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北京就读的他只好回到印尼。

高增墩在中国就读期间,正值日军大肆蹂躏东北人民,并将魔爪伸向华北,西安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处于救亡图存的严峻时刻。这一切的一切,让血气方刚的青年高增墩都看在眼里。年轻时的高增墩喜爱看书,尤其是英语书籍,当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使高增墩爱不释手。后来在华英中学期间,高增墩还推荐比较成熟的高年级学生看这本书,可见这部“奇书”深刻地影响了高增墩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重回印尼,才华横溢的高增墩并没有像常人想的那样走经商之路,而是毅然选择了投身华文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培养年轻一代,成为他走向人生梦想的目标。在任职期间,为了更好地更安心地工作,高校长把全家搬到了学校里来,为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做好了一切准备。高校长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对每位学生都关爱有加,让学校充满了家的温馨。

在高增墩校长英明领导下,华英学校业务蒸蒸日上。高瞻远瞩的高校长,在办学方面有如下几项创新:

  一、开设中大班与印大班

中大班的学生毕业后可到中国留学深造,印大班的学生可参加本地高中会考,而后能报考本地大学。这种措施在当时可谓是个先例。从1952年至1966年,在14年漫长的时间里,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中大班毕业生回国深造,前后累积千余名学生分散到中国各地的大学院校,其中有好几位优秀的学生考上了中国第一学府清华大学。在往后的岁月里,全国各地都有华英中学学生的足迹。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出美丽的篇章。印大班的学生考上本地大学的也不计其数,前后有两百多名华英中学的学子成为本地的专业人士,有在万隆印尼理工第一学府当讲师的,有在泗水医学院当上教授的,不一而足。

(编辑/闻喜) 


三宝垄华英中学百年颂(下)


2017/07/20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快报》


图为1967年高校长与师母在福建同安竹坝农场所拍。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高潮,农场生活非常难苦,好几位好心的校友想帮高校长离开中国到香港,都被高校长坚拒并坚持留在农场。这就是高校长不可动摇的原则,崇高的为人师表精神。
 二、允许外地生免费住校

考虑到在华英中学就读的学生许多来自外地,他们多是慕名而来,而新建的教学楼有很多间空置。高校长毅然决定,让外埠生住校。学校简陋的生活条件,也好让他们锻炼自己,为自己将来回国留学深造打下基础。

住校同学每人带一个褥子,大伙都不用床,把褥子铺在地板上就可以了。学生自己洗衣,但膳食由学校集体供给,每位学生只付一定的膳食费,一律平等对待。

据统计,当年华英中学有来自全印尼32个城镇的学生入读。

  爪哇岛以外城镇包括:

  1.Pontianak2.Singkawang3. Jambi4.Palembang5.Kuala tungkal6.Padang7.Ambon8.Kupang

  9.Bali10.Makassar

  东爪哇省城镇包括:

  11.Tulungagung12.Banyuwangi13.Jember14.Blitar15.Madiun16.Kediri17.Lumajang

  中爪哇省城镇包括:  18.Solo19.Jogja20.Purwokerto21.Kebumen22.Gombong23.Cilacap24.Pekalongan25.Tegal26. Slawi27.Pemalang28.Kudus29. Pati30.Rembang31.Juana32. Lasem

华英中学住校生除了可锻炼自己外,还有多种益处,如相互关心,团结一致,增进友谊,充分体现了同窗情谊。

几十年后的今天,几十位住校同学在东爪哇美丽达镇聚会联欢,并组成了美丽达华英住校同学会。

  三、开设劳动课

有着远见卓识的高校长,为了让学生们尽早树立刻苦耐劳的精神,开设了劳动课程,每两周一次的星期日到郊区劳动务农。学校在郊区租了一块农地,由特定老师带领学生前往。他们一大清早由学校出发,步行一个半小时路程,爬山越岭到达农地,学习种木瓜、西瓜等。租地旁有一条十来米宽的河流,大大增添了学生们参加郊区劳动的乐趣。等到收获季节,学生们用扁担和竹篓把劳动果实从农地运回学校,分发给同学们分享,真是乐趣无穷。

1952年复办以来,在高校长的领导下,全体老师都以满腔热情、敬业乐业,想方设法把每位学生教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其他方面,如学生会工作、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等都能全面发展,因而校风日臻完善,收到社会人士的认可和赞赏,这也说明为什么全印尼会有这么多学子来华英中学就读。高校长创新的上述措施,在当时印尼华文教育界是先例,显示其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此华英中学百年校庆之际,昔日的光辉历程值得大书特书,值得嘉奖,值得点赞。当华英中学业绩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刻,天有不测风云。1967年,苏哈托政权封闭了全印尼1200多间华校,并全面禁止传播中华文化,华英中学也不例外。高校长一家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离开印尼,回到祖国。13 年后,即1980115日,高增墩校长病逝于福建同安竹坝。高校长临终前嘱托大家,要为复兴华文教育而努力。

华文教育的春天2001年,印尼终于迎来了华文教育的春天。民选的瓦希德政府执政,对华人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开始实行多元文化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允许在校学生选修华语课,并于2004年确定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印尼法定假日。随着印尼各地掀起创办三语国民学校的热潮,2009年三宝垄市由几位热心人士开创先例,也办起南洋三语国民学校。开办三语学校困难重重,毕竟华文教育中断了三十多年,印尼社会尤其年轻一代已经没有了华语教学氛围,存在师资短缺等问题。

一切只好从娃娃抓起,从托儿班与幼儿班开始,并顺着本校学生的升级而开小学,再开初中。祖籍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推动华裔人士想让子弟学习华语的热情不断升高,三宝垄也不例外,南洋三语国民学校开办八年来,学生人数由原来的25名发展到362名。

针对师资短缺的情况,祖籍国给予大力帮助,派来中国老师支教。由开办初期的两位中国幼儿教师,到现在已有六位中国教师,还有七位曾经到中国师范学院留学回来的本地华文教师。为了解决印尼华文教师短缺问题,十多年来中国政府都给愿意从事华文教学的华裔子弟到中国深造的机会,提供奖学金,免除学费与住宿费。深造学生的其他费用多为派送学校负责,并以合约形式规定学生毕业后要在派送学校任教五年。

三语国民学校基本上是按照印尼教育局的课程安排进行教学,也在当地教育局的管辖下,多年来屡次得到市和省教育局的嘉奖。学校有百分之十的友族子弟就读,他们都很认真学习华语。根据印尼教育局定下的规范,现有的三宝垄南洋三语国民学校所在地只能办到初中。

心底的呼唤随着祖籍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动了全球学习华语的热潮,印尼也不例外。三宝垄有过光辉的华校历史,垄华中小学也好,华英中学也好,包括后起的新友中小学,都曾有辉煌的过去,也造就了不少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这大好形势下,我们要让垄华精神、华英精神、新中精神名副其实地永远传承下去,从而对前辈们艰辛创业办校精神一个交代,也对华裔后辈们的前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呼唤同心同德、志同道合的华社精英们、朋友们,人生苦短,我们的时日不多,让我们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共同创办一间有规模、有实力的新型中学,照亮三宝垄华教事业。让三宝垄华教事业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再放光芒,造福后代,也让我们为美丽的第二故乡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让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能够更加有尊严地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让我们的子孙能与其他民族平起平坐,并为参与建设繁荣富强的印尼而努力。

在实现我们伟大梦想的旅程中,我们不会孤独,祖籍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温暖着海外游子的心坎。

注:潘文秀 编写部分资料,由以下校友/教师提供:蔡昆恭(86)海南海口市汤重宁(83)前华英中学教师林积厚(82)前华英中学教师。


(编辑/闻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