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乎?
2022-11-07 光明日报/好评
~作者:小黑
今年对于独中高中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富意义的一年,因为全国第15届大选终于敲定在11月19日举行,而高三的学生正好18岁,他们可以履行选民的义务,加入投票的行列,成为首投族。选后数日,就参加全国独中统考。
还记得4年前那一场选举,人民实现了改朝换代,在华社中,因成功实现改朝换代所带来的喜悦,持续了好一段时间,我也在多个场合中感受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喜悦。
上一届大选中,希盟将“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纳入竞选宣言,加上绘声绘影的视频宣传,令华裔选民憧景之至。
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是每一届希盟蓝图的其中一则竞选宣言,但本届已激不起许多人的热情。
不要再消费统考
几天前,董总和教总的领导人都发表言论,希望这一届大选的政治人物不要再拿“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来消遣华社,因为这些消遣行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至今仍没有看到独中统考文凭有被承认的迹象。如今随著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选民年龄降低到18岁,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而准备在今年参加独中统考的独中生,正好赶上了这个选举的改革步伐,他们也要以手中的一票来决定国家的命运。
今年这一届的独中生具有投票资格的,估计接近万名,这个人数有怎样的影响力,我不知道,而承认独中统考并不是选举诉求的主旋律,对于这些独中生来说,当有人再次提出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课题时,不知道在他们的心底裡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曾经有一位独中校长在上一届大选之后,因看到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要面对诸多磨难和考验,他以校长身份向学生道歉,姑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对错,但独中统考文凭会不会受到政府承认,这不是一件易事。
不被承认照样成才
我每年都有推荐学生到中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著名大学就读,而有关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排名都处在前沿地位,这些优秀的孩子凭著优秀的在校成绩,或独中统考文凭,远赴国外实现大学梦,其他没有出国的,都在本地私立大学就读,照样成人成才。
从当前华社观望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情况来看,大家似乎没有什麽感觉,毕竟这已不是什麽新鲜课题,而时代正在变迁,我们已经来不及重新去看待独中统考文凭还需不需要受承认。对于此事,我有一诗愿与读者分享。曰:
中道政崩催善谋,宣言为誓志难酬。
蓝图愿续前尘事,势异情迁奈激流。
务求统考承认入政党宣言
2022/11/0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
希盟竞选宣言出台了,承认统考被列入其中。统考是“被消费”,还是希盟铁定了心,不让统考承认誓不罢休?
承认统考如果是华社难以割舍的教育终极目标,不达目的不干休,那董总应全力捍卫统考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华教图腾”,要求本届参选各政党都应把统考列入其竞选宣言中。
是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希盟在509大选前曾信誓旦旦会在执政后承认统考,但执政的22个月却发现承认统考知易行难,面对重重障碍,举步维艰。
马来社会对统考的理解是片面、模糊、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在承认统考道路上,其中最大误解是承认统考等同于否定了国家教育的威信,等同于在国家教育体系外去肯定私人界考试。
统考承认问题,自始至终都不是以学术为考量,当马来政治需要捍卫自己就是这个国家主人的思维中,统考如同侵蚀了马来族群单一教育思维的根基。他们怀疑,马来西亚华人不跟从国家教育体系而另立门户,是不是间接否定马来教育精英制定的国家教育蓝图、宏远与目的?
华文教育在极端种族氛围下,多少年来磕磕碰碰,亦步亦趋走过荆棘满途。经过60年代华文中学改制,到华文小学周而复始的师资短缺、进一步到创办华文独立大学的胎死腹中,华文教育发展历程从来未见坦途。
1974年创立的独中统考文凭,是华教反抗运动的重要一环。在过去国阵一党独大威权统治下,承认统考费尽心力,耗近40多年争取,总是只闻楼梯响未见人下来。
或许行动党509大选没曾想过自己会有执政的一天,而承认统考变成是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来嘲讽及攻击马华执政期间的当家不当权。马华以国阵马首是瞻,不敢吭声,正如马华前总会长翁诗杰留下的名言:马华只能捡巫统留下的面包屑。
马来社会还不能接受
行动党在509终于当家了,还获得近95%华人在选举中力挺,但当他们努力要让统考获得承认时却发觉马来社会还没有心理准备。而马来社会的观感其实就是来自于国阵过去不断以种族来包装与强化其政治地位,制造了统考“威胁论”,使否定统考承认成为马来社会政治领袖赢得马来民心的手段。试问有多少马来社会精英是对统考抱持肯定态度的,包括卫生部长凯里与国防部长希山慕丁等。
董总不必希盟曾经的承诺因无法兑现就心生沮丧,以致于怀疑统考是否“被消费”。董总坚持各个政党把统考列入竞选宣言的姿态不必“放软”,而是要“硬起来”,确保统考继续获得政党的支持、重视与肯定。
马华作为华人政党,不必“取笑”希盟再度把统考列其为竞选宣言,以为自身无法列统考为竞选宣言寻求“脱罪”。国阵文冬候选人兼马华前总会长廖中莱批评希盟表态承认统考是个骗局。我倒要看看马华及民政党到底是否有“强硬姿态”让其联合阵线的国阵与国盟都列统考入其宣言中。
董总现在不必回避,理应公开向各政党“喊话”。现实上,统考承认最终都必须依赖政治力量来解决。当然现在华文独立中学毕业生升学与出路的优势显著,不同于往日,但承认统考更大目的是要国家认可华文独立中学在这片土地的地位、价值及更关键的国家“身份认同”。
在当前各党政治势力彼此处于伯仲之间时,正是统考创造“生机”的大好时机,董总如果还在“观望”与“犹豫”,等同于“缴械”与“弃守”,那在未来争取统考承认路上将面对更大的困顿、艰难与阻碍。
统考拒绝“被消费”,但却不必在“被消费”的恐惧中放弃对政党施加压力使其对统考“背书”。不愿在竞选宣言中列入承认统考的政党,华社有权拷问他们的统考立场。
嘉庚精神 百年华教
2022/11/0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锺启章
上个月24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在大使馆举行的中共二十大媒体编辑部高层吹风会上,赞扬马来西亚是除了中国之外,把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发展及传承最好的国家。
嗣后于同一个月29日,欧阳大使应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之邀,为第7届陈嘉庚精神奖主持颁奖礼。已故陈嘉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厦门、香港等地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对教育与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迄今无人能出其右,故享有“倾资兴学,千古一人”之美誉。
而当晚荣膺陈嘉庚精神奖的是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创办人之一的已故陈凯希,生前除了促进马来西亚与中国关系、加强各族群友好、弘扬优良文化之外,更关心华文教育。他所创办的海鸥集团与《星洲日报》携手合作举办“爱华教”义演,10年来总共为69所华文学校筹获1亿1600令吉建设基金,可说是嘉庚精神的赓续。
欧阳大使担纲的这两项活动,恰好我都在场。置身其间,可以感觉到爱护华文教育与发扬中华文化炽热的氛围,相信大使阁下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也刚好在同一个时候,我阅读了文史工作者程道中所著《槟城锺灵中学接受特别津贴金纪实》一书草稿。年逾八旬的程道中是我母校锺灵中学的学长,从考证勘查到下笔,他足足花了超过10年的时间,终于完成这本华教史料巨著,计划在2023年配合锺灵中学百年校庆时由林连玉基金出版。
亮瑜捍卫华教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若从1819年槟城所建立的第一所私塾五福书院算起,已经有203年的历史。据程学长所述,1917年2月9日锺灵小学举行开学典礼,6年后,即1923年农历正月23日,锺灵依新教育法令正式成立中学并开课,成为马来亚最早设立的华文中学。百年来,锺灵中学甚至整个华文教育所面对的磨难与挑战,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不仅是血泪斑斑,甚至有师尊为此而牺牲宝贵的性命。
早期华教分子如陈充恩、林连玉等都有沛然莫之能御的浩然正气,虽然有国家独立前后都面对不同政权的威迫利诱,惟他们都能以智慧与勇气从容应对、坚持捍卫,华教才能历尽沧桑而屹立不倒,今天我们才会看到华文教育的雄起与勃勃生机。
《槟城锺灵中学接受特别津贴金纪实》提及陈充恩与林连玉是“华教的亮瑜”,两人属诚挚的君子之交。当时锺灵陈充恩校长认真执行中英并重的学制,非但高初中会考成绩冠全马,即使英国剑桥大学海外文凭考试成绩,颇多英校也难望其项背。遗憾的是他却因此面对“媚英分子“的冷嘲热讽。
适值其时,华教正处于存废危殆的关头,全马华校教师公会代表于1951年8月下旬聚首吉隆坡,商讨组织全国性的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教师会总会,以统领有关抗争。在选举主席时,一些代表以“陈充恩媚英”为由,不赞同他出任舵手,并推举林连玉担当。但林氏却仗义执言,指陈充恩只是重视英文学习,贯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并非媚英。纷争才告平息,陈充恩也在无竞争情况下当上了教总的第一任主席。
华教迎新机遇
今天的华教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尤其是经济势力的崛起,华教也迎来新的机遇。
顺带一提,其实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兼文学家梁启超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早实践者,他11岁便考上秀才,17岁时又中了举人。然而,就在中举一年之后,梁启超竟转投康有为门下。以功名而论,梁启超早已远远超过了康有为。在旁人看来,梁启超是自降身价,以高就低。
但梁启超斯举是因他敏锐地觉察到,当时西学已有盛行的趋势,而要想救国图存,非得融贯中西不可。自己学历虽高,却只是擅长训诂词章、应试八股等旧学问,在先进的西学上并无所长。而康有为虽只有秀才身分,却学贯中西,眼界开阔。果不其然,在康有为的悉心教诲下,梁启超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使他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与维新变法的中流砥柱。
行动党执政期的英沙主义
2022/11/0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恩霆
第15届全国大选将近,作为上一届大选胜出的希盟,在敦马哈迪医生领导之下,执政22个月;也因为如此,希盟在这一次大选中,对选民提出诉求是:仅仅执政22个月不够,希望选民再给他们多一次的机会。
22个月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的确无法施展抱负,但一个政府的执政态度和诚意,却可以在22个月内感受得到。
行动党内分成两大派系,即英沙派和华沙派,但熟悉行动党政治的人都知道,目前行动党的权力中枢掌握在“英沙派”手中,领导火箭政治路线。
何谓华沙派和英沙派?
“华沙派”顾名思义就是所谓倾向华人权益的派系,字义上是“华人沙文主义派”,这是敌对者为他们冠上的贬义标签,行动党的“华沙派”通常是受华文教育,比较关注华教和华人权益,如酝酿退党的刘天球。
而“英沙派”,则泛指党内英文教育背景者,他们或许不通晓中文,也刻意淡化本身的华人色彩。所谓的“英沙”,可以是“英文沙文主义”,也可以是“精英沙文主义”者。
英沙派与华社有隔阂
简单来说,“英沙派”和华社有语文和文化的隔阂,也缺乏情感上的感同身受,选择牺牲华裔权益操作下高举马来西亚人主义,而这些领袖以林吉祥、林冠英为佼佼者;之后更引进了陆兆福、潘俭伟、刘镇东、倪可敏、张念群、杨巧双、杨美盈等。
2018年希盟执政,“英沙派”的成员一一出任正副部长,行动党内出现“华沙做工”和“英沙做官”的论调。行动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明显改变其路线,刻意地淡化它的华人色彩,进而讨好马来社会。
这可从他们执政22个月的言论中可看出端倪,比如林吉祥的“承认统考需照顾马来人感受”,林冠英的“不把自己视为华人财长论”,倪可敏的“华人听到土著大会就反对”及“华人也很种族主化,回家照照镜子”,刘镇东的“照顾好马来中下阶层政权就稳”,潘俭伟叹“华人对爪夷文课题没了解就反抗,就像天要塌下来”等等,显见他们在执政上活脱脱地展现“英沙派”的执政理念。
以权力官威打压异己
不仅如此,英沙派为爪夷文护航,以及大砍拉曼拨款,处处以权力和官威打压异己,显见他们对捍卫华人教育事业不敏感。在希盟政府不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之后,林吉祥却用过去揶揄国阵的那一套来解释,那就是不希望引发五一三事件。
董教总领导与教育部长秘书做好预约,约见部长马智礼,在候客室苦等一小时半,始终未见到部长本尊;与副部长张念群开会讨论爪夷文课题,却被要求没收手机及对外封口,这是对华教人士的怠慢。
最讽刺的是,陆兆福为敦马拿麦克风怒骂董总是种族主义组织,换做是马华部长如斯作为,早已五雷轰顶,被指卖华了。
因此,与其说22个月不够时间执行政策,哀求华社再给希盟多一次机会,不如希盟及行动党先承诺放弃“英沙主义”的执政理念,毕竟希盟和行动党的基本盘都来自非马来人,尤其是华裔选民。
行动党该检讨自身的“英沙主义”是否是华人想要的,华人选择行动党,并非要挨行动党成功入主布城后的声声教训,处处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