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4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415

张瑞发让华教迈入新里程碑

2023/02/01  星洲日报/古城

~文:李振城

日前在国际郑和研究院认识了张瑞发博士,在马来西亚尤其在柔佛州对张博士更不陌生,因为张博士投身教育领域50年,他在灌输海博知识之余,也启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正面思想,藉由此彼此建立互信关系,毕业后他的学生还会探望老师及保持联系,相信是张博士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满足感。

张瑞发博士于20232月担任马六甲国际郑和研究院院长,他出生于柔佛新山,1965年毕业自宽柔中学,1969年获得新加坡义安学院马来学系学士学位。1971年获得新加坡李氏基金奖学金赴雅加达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研究所深造,1974年考获语言学Drs.学位。

为人谦卑的张博士自1975年至今都在教育领域工作,曾经担任新山宽柔专科部主任兼马来学系主任。1990年受委为马来西亚华社首创民办高校南方学院创院院长。2003年退任后受聘担任南方学院董事会执行顾问。南方学院于2012年升格为南方大学学院,是马来西亚华社华社首创民办非盈利高校,圆了族群近两百年艰苦风雨同舟办学的初心。

为华教劳苦奔波与兢业精神的张瑞发博士曾经担任南方大学学院理事长,在任期间获得高教部批准于华社高校开办中文系博士班,意义深远。他曾积极推动南方大学学院与中国华侨大学,签署轮值主办“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张院长目前担任南方大学学院校务顾问,他也曾经担任马来西亚董教总国语科师资教育咨询委员,以及全国华文独中统考国语科高中组评卷主任。除了教学外,他也热心推动多元社会文教活动,柔佛苏丹殿下于2000年赐封P.I.S教育有功勋章。

张瑞发博士也鼓励马来学系同学与校友紧密与国家语文局合作,推动多元社会文化交流,翻译华马两大族群著名文学巨作,荣获马来西亚文化遗产局于2015年颁发“马来西亚华裔对马来语文及文学贡献表扬奖”。此外,由于他长期落实马来语文师资专业培训,并致力推动马来西亚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于2022年颁赠“沈慕羽教师奖”,以资表扬。

张院长早年曾经出版多部马华字典,以及华团执行秘书致官方公函范本等。非常感谢张瑞发博士这些年为马来西亚华教事业的茁壮成长做出贡献,并薪火相传、承前启后与一脉相传,让华教史迈入新的里程碑。

 

因果关系说华教

2023/02/02  光华日报/言路

~/陈树楷

新任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在一个场合致词时,提及教育文凭华文科考生人数逐年下降,如今只有大约4万名考生报考华文而已。同时,林副部长也提出了问题的导因,分别是华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以及学生报考华文的意愿不高,最终将导致华小师资缺乏。

然而,笔者认为,这番论述无法充分说明问题的全部,尤其是林副部长身为体制的决策人。副部长只提及学生因素,却忽略了体制因素;只看到华小师资,没看到中学华文师资。因此,笔者将从体制的缺失来讨论问题。

过去,因为华文科难考获特优,将影响奖学金的申请,导致一些学生放弃报考华文。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追根究底,问题的根源还是来自体制,一、师资不足,二、上课时间安排。

先说师资。副部长想要增加中学华文考生人数,就必须确保每一间有华小生就读的中学,都获得分派最少一位华文教师。从理论上来看,要做到是很简单,执行时就会发现那是不容易的。就以玻璃市的情况来讲,州内有10间有华小生就读的中学,这10间中学“共用”14位华文教师(当中有教师是负责两间中学的华文课)。

今年,会有5位华文老师相继退休,一位深造。所以,可以预见新学年玻州的华文课,将在这些老师退休后陷入瘫痪状态。笔者没有信心教育部能及时填补,毕竟现在的中学华文师资的唯一来源是苏丹依德里斯大学中文组而已。该组每年招生人数大约25人,再加上有者未必申请执教,师资人数更是买少见少。

再来就是华文课的上课时间。虽说教育部在2016年宣布把华文纳入正课,但真正执行的又有多少?这一点林副部长有必要确认一下。就算华文课被纳入正课,根据国中课程表安排的惯例,华文课都会与宗教课配对。这无形中剥夺了穆斯林华小生继续选修华文的机会。

林副部长必须了解,穆斯林学生在华小生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笔者见过一位穆斯林家长,为了让孩子在上中学后可以继续上华文课,而向宗教老师要求豁免上宗教课,改为辅导方式上宗教课。庆幸获得宗教老师同意,当然这是特例。所以笔者建议学校把宗教课改为与道德课配对。但问题是华文在没有科目可配对的情况下,可能会被校方安排在课外,这真的让人左右为难!

综上所述,相信读者都会看到报考教育文凭华文科的人数下降,很大程度上与体制有关。特别是师资培训这一块。先说华小师资培训。现在的华小师资基本上有两个缺陷:

1、华小师资培训是单程路。意思是说,一个人在考完教育文凭之后的两年内没申请5年制的教师学士课程,未来就没机会再申请担任小学老师。因为根据规定,申请者的年龄不可超过20岁。

2、课程要求申请者必须在教育文凭考获最少5科特优。资优生不代表能育人;成绩普通并不意味着不能成为良师。更何况,资优生的出路选择特别多。除非他已立志要当教师,否则未必会提出申请。

至于中学华文师资培训,笔者在上文已提过。如果副部长要增加师资,最佳的方式就是在师训学院开办为期一年的学士后华文科师训课程(Kursus Perguruan Lepasan IjazahKPLI),给马大、博大、优大及新纪元的中文系毕业生申请。他们绝对是最佳人选。

只要中学获得充足的师资,老师们绝对有能力影响学生报考华文的意愿。随着华裔人口每况愈下,华小生源持续下跌是必然的,同时报考中学华文情况亦然。因此,在处理华教课题上应该走出种族视角,反而应从教育角度来看待,特别是在华小非华裔生渐增的今天。

欣逢中国崛起,掌握华文成了马来西亚每个学子的一个优势。所以希望副部长在可以让教育部衮衮诸公理解这个趋势,办起事来就能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的真谛

2023/02/01  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陈云清

武吉淡汶区州议员吴俊益日前在崇光小学的迎春活动上,吁请教育部在威中和威北增设华文特殊教育班。

目前,槟岛有两所华小设有特殊教育班,即益华小学及时中正校,而威省就只有威南崇光小学设有此特殊教育班。

不过,根据之前有新闻报道,威中的武拉必华小有望今年开办特殊教育班,着实令人期待,也希望计划能如期落实。

回想当年,因人口外流,益华小学面对学生来源严缺的窘况。由于学生人数少,加上时任校长与学校老师对待特殊生的用心,以及董家教的配合,反促成许多特殊生家长慕名而来,甚至长途跋涉也要将孩子送来该校。

随后,益华小学于2012年正式开办特殊教育班,获得教育部委派合格特殊教育老师以及采用正规的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当时,大家都为这好消息喝彩,特别是特殊生家长,眼见孩子学习路上终有个避风港,甚是安心。之后,槟岛再增多一所华小开设特殊教育班,即时中正校。

全槟共有三所华小设有特殊教育班,坦白说,是僧多粥少的,何况这些特殊教育班能接收的特殊生人数也相当有限,无法满足更多特殊生家长的需求。

基于此,不难发现,一些华小其实有特殊生就读,但由于是采用主流教育的课程纲要,以致特殊生在学习过程中,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

州内其实并不乏专属的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国小特殊教育班,只是,华裔家长要把特殊孩子送往这些以马来文作为教学媒介的特殊班,始终有很多考量,担心孩子难以跟老师沟通、无法适应环境等。

因此,可以理解家长们的难处,孩子进不了附属在华小的特殊教育班,唯有退而求其次在华小主流班上课,冀盼孩子有朝一日能跟得上进度,或至少掌握基本的社交能力。

话说回来,华小要开办特殊教育班,校方的考量也甚多,主要就是校舍空间与设备需求,包括各方面的安全条件。

教育部若有计划在各源流学校开办更多的特殊教育班,以造福最大量化的特殊生,除了探问校方意愿,也应实地考察,解除校方的顾虑,并释出最大的配合度。

教育就是树人基业,而更难能可贵的精神意义,就是拼尽全力,也要实现因材施教的真谛,无论是主流或非主流、无论是正规或特殊,而这神圣的使命,皆是教育部与教育工作者所责无旁贷的。

 

回母校挥春

2023-01-31 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小黑

这是我人生阶段中,退休之后第一次出现在母校觉民学校的讲台上。

1968年,我从居林觉民学校高三毕业,三年后从马大毕业,1985年回归母校觉民中学服务。1989年又被调职到霹雳州爱大华国中。这之后辗转数处,不知不觉,现已退休好几年。

今年的农曆新年前,收到觉民小学A校和B校举办挥春、新春填色比赛及剪贴红包封比赛,邀请我、朵拉和大女儿陈焕仪律师一起出席,担任开笔嘉宾。

这要多谢我当年的学生蔡通易律师,时光飞逝,他现在已是觉民小学AB校董事长,至今我都记得他中学时期的样子,真没想到我的学生都来到担任学校董事部领导的年龄了。

时光飞逝忆当年

走入我求学过和服务过的校区,百般滋味。我可以指出当年服务时的办事处位置;也记得我中学时期办活动,跟同学们一人搬一张桌子一起摆放在礼堂的那些日子。美丽的时光就这样流失了。

当天的活动,由醒狮团表演的高桩舞狮展开,AB两校师生看到舞狮表演,都非常雀跃,小学生真的非常可爱,天真无邪。

觉民小学A校校长钟细妹来牵我走向座位,她说,“老师,我是你以前在觉民的学生呀。”她又为我引见几位老师和来宾,原来他们都是我以前在觉民中学和日新独中服务时的学生!

蔡通易律师跟我说,至今他还没有忘记我曾在课堂上跟他们说过,每人每天都要日省三次。他今天还在致辞跟同学们说,新的一年,同学们应该每天都有进步,他解释说,“进步就是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我觉得这也算是将我教他们的“每日三省”往深广度发挥了一番。

无愧先贤创校宗旨

我们三人和董事部、家协、校方代表,同时提笔挥毫,我在红纸上写了一个“春”。记者和老师们都很认真地拍照。

后来,觉民小学B校的陈永和校长还跟我们说,现在AB两校都各有友族学生。我想,当年华人先贤办校的时候万万想不到,华校也为其他种族带来受教育的机会。其实,华人对教育是非常执著的,而且我们也秉承“有教无类”的古训。

临走前,蔡通易律师跟我们说,觉民学校今年将庆祝105周年。我想,华文教育一路走来,觉民学校也算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将学校保有至今,这点,真的无愧于我们的先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