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52

老师,是圣人的行业

2023/07/05  中国报/评论

~作者:傅承得

儒家重视教育。《中庸》开宗明义就说:“天所赋予的就称为本性,顺着本性去发展的就称为人生正道,修养自己走上人生正道就称为教化。”这三句话涉及教育的三大课题:

一、人需要怎样的教育?答案是:择善固执的教育;

二、这种教育的基础是什么?答案是:人性向善;

三、这个基础来自何处?答案是:天赋善性。

若再问这种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大学》提供了答案:止于至善。儒家的教育理论,因而完整且稳固地扎根在这样的论述上。

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天命”。前文说过何谓天命,一是体认天赋善性,尽性发挥;二是因客观条件与主观意愿,而体悟生而为人在此时空的责任并全力以赴。换成现代的说法,即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或群体使命。

人人都可以有天命,老师亦然。老师的天命是:择善固执,努力学习并实践身为老师的责任,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并把自己与上司、同事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做到尽善尽美。在马来西亚,尤其是华文老师,更要有捍卫母语教育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天命。当老师而不快乐,是因为找不到这样的体认。而在这片土地上,华教是华社的天命:当不安成了我们生命的基调,华教就成了我们身分认同与对下一代负责的天命。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真正的意义是:不只把受教育的权力下放,更重要的是把生命的自主权,交回到每一个人手中。个人的道德或命运,请自负其责。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真实的意义是:“仁”本教育,即尊重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所以,别把学校当机械化的工厂,把学生当标准化的罐头。

一个国家有两个领域不能腐败:宗教与教育,因为它们都在引导与拯救人心人性。当政治人物不可靠,我们更要重视个人学习与教育工作,传承责任、文化和理想以自强不息,这正是孔子做的。

因而老师要有理想。孔子教导子夏说:“你要做个器度恢宏的学者,不要做个志趣偏狭的学者。”老师并不伟大,是责任、理想与付出,造就了老师的伟大,孔子说:“审判诉讼案件,我的能力与别的法官差不多。如果一定要说有何不同,我希望使诉讼案件完全消失。”天下无争端就无诉讼,即他希望天下太平。

真诚,是修养的起点;自觉,是智慧的开端。修养是一个人对己对人的态度;智慧包括一个人如何看待与应对人际关系、人生课题、自然界与超越界。儒家的“仁”本教育,处理的是人心人性、修养与智慧,注重人才、人格与人文的身、心、灵健全发展,因而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孔、孟、老、庄、佛陀、耶稣、穆罕默德……都是老师。

老师,是圣人的行业。

 

浅谈华小行政人员的职责和素养

2023/07/04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高城人

笔者日前出席柔南华校行政人员联谊会的会员大会,柔佛州教育局助理局长(华校事务)杨茸富在会上表示,学校行政人员应时常充实自己,与时并进,从而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和学生的素质。

因此,我们知道行政人员的素质,对学校的有效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前任马塞华小校长刘春竹代表荣休会员致词时,向在场的柔南5个县的华小校长和副校长,讲述身为华小行政人员的职责和必须具备的素养。

笔者与刘校长达致共识,希望能够通过报章,与柔州其他县的华小行政人员分享。

根据刘春竹的分析,身为学校行政人员的校长和副校长,各司其职,在各自负责的领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身为副校长者,必须当好校长得力助手的角色。在这个角色中,要把握好3个要素,即想、说、做。

第一个要素“想”,想校长之所想,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做好工作,要当有思想的行政人员。

第二个要素“说”,必须与校长统一口径,针对校政,对教师、社会必须说法一致。

第三个要素“做”,要认真地做好校长分配的工作。

身为校长,则必须当好行政组织管理者。这个角色也有3个要素。

一是有清晰、条理分明的思路;二是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并且务必落实;三是要用制度管理校政,要有章可依,执法公正。

校长要当一位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则必须做到“3个成为”。

一是成为内行人,对教育制度拥有渊博的知识;二是成为思想的先行者,要勤学习、善思考,为教师引进新的思维;三是成为学校的楷模,凡事以身示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以能力和效绩服众。

校长和副校长都必须具有服务社会的精神,行政人员的工作繁杂,有时还吃力不讨好,因此须要有“无私奉献”的德行。

此外,任行政工作者,必须懂得换位思考,在必要时还须扮演桥梁的作用,确保同事之间无障碍沟通,一切从学校大局出发。

行政人员只要积极、认真、努力与教师一同参与工作,必定能得到教师的支持、信赖和尊敬,达到上下齐心,把工作做好,从而缔造优质教育、优良学府、优秀学生。

 

筹款活动

2023-07-04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小黑

我在学校服务的时候,每年都要经历筹款活动。其实在马来西亚,只要是读华小和华中或者独中的学生,人生中都会经历过为学校和为教育捐款。这也造就了华人社会对支持华文教育的传承。很多外国华人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不遗馀力捐款教育的善举和大方的程度感到非常震撼,殊不知这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教育而培养的。

参加这些活动的机会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也一直都有。华校为了筹款,方法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举办饮食义卖会,还有脚车行、马拉松、环市跑、歌星义演和各种演出林林总总,一年到头都会看到各种筹款活动,在我国,这些活动都已成为常态。

华教筹款是常态

最让人感动的是,除了华人支持华文教育,友族也对我们华文教育的支持。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华文小学和中学,都有收取非华裔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因为住家附近没有别的选择而进入华校,有的则是因为开明的家长,让子女就读华文学校,多学一种语文,就是多一个能力。这些学生,长大以后,也有很多都被我们中华文化熏陶,懂得饮水思源,回馈母校。

另外,也有一些友族,被我们对华文教育的执着而感动。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位棉花糖小商贩Abang Gula Kapas对玻璃市加央的群益华小表示钦佩,因为这所学校向他展示了慈善和回馈社会的价值。

他在自己的TikTok 视频中,讲述了他如何参加群益华小的饮食义卖会活动。

政客勿分裂人民

他说,活动主办方解释说,不向他收取摊位租金。然而,作为回报,他需要为学校做出捐款。我想,他也许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我们对华文教育的热心吧。最后他感谢群益华小,教给他最有价值的一课,让他学习到一些人生道理,他捐献了大约350令吉,并且心存感激。

更加让人感动的是网友。许多友族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华小读书的好时光,从这些评论,我看到了人心的善,政治要分裂人民,以便于管理。可是人心的贴近和向光明的需索,却是无法避免的。马来西亚的人民是否能够一直朝这个方向,为马来西亚创造更加没有藩篱的明天?接下来的州选或者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华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07-03  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随着6个州属陆续宣布解散州议会,不久后就将迎来选举。这段期间特别关注选举前的各种论战,作为华教工作者,所关心的都离不开教育与文化的问题。就从这个角度来谈谈华教在我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还记得在2012年时,柔佛古庙游神活动获政府颁发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过后新山中华公会就启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将游神活动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的工作,目前还在努力争取中。

从柔佛古庙游神活动能够获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我突然想到我国华教发展超过两百年,前100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后100年则因应国内殖民统治和建国历程,翻腾出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

具特色的华人文化

华教作为神圣不可侵的母语教育系统,华文初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范围内。在华文中等教育方面,则有华文独中继续苦苦支撑着。华社维护华小和独中的发展,通过教育把中华文化扎根在这块国土上,这种文化精神值得去全体国人珍惜。

写到这裡,我觉得华教也应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年前曾经听人提过此事,但那只是漫谈而已,华社没有实际行动,然而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迴盪至今。6州选举即将到来,看出我国政治仍然摆不脱种族和宗教的困扰,那些政客所制造的矛盾和对立,只会影响各族人民的情绪而已。这个国家将会走向那个方向?而最有资格认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教,又将会面对怎样的考验?

从人类文化的层面来看,我国华教在这片国土上成功为华人保留了民族文化记忆,但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华人文化,而中华文化深层结构之中的传统基因,也决定了华人在这个国家的文化风貌。

母语教育的典范

人们说华教、华团和华文报,是脣齿相依的关係,但以华教作为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反映出华人秉承祖先的儒家思想,例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观,还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敦亲睦邻精神,促使华人处在这个多元种族的文化环境中,继续以温柔敦厚的文化素养面对各种挑战。

华教本质上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只要多元文化继续成为治国理念,华教作为母语教育,就有茁壮成长的前景,它不仅是华社的骄傲,也是国家的荣耀,更是各国母语教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