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星期二

李清文:财富有尽教育无疆 “店屋带不走 留给新纪元”

2024/12/29  星洲日报/暖势力

报道:陆世敏/摄影:陈启基(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清文认为,华人应该团结一致,继承和弘扬先贤的足迹与使命,共同推动华教迈向更辉煌的未来。

李清文(右)出席新纪元大学学院南大楼交接暨启动仪式,以行动表达对华教的支持。

李清文所说的:“我把我带不走的留给新纪元“,铿锵有力,令人动容。(视频截图)

李清文于1975年投入育华校友会的工作,与华教结下不解之缘。图为加影育华学校校友会2018/2021年度全体理事。

李清文(右五)亦亲临育华中学举办中五及中六毕业典礼,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新加坡南洋大学于1980年关闭后,大马华人于1997年倾注全国华人心血,筹募基金成立一所综合类大学——新纪元,这所学府承载着华社的期望与使命,意义非凡。(视频截图)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华文大学,其校友把对母校的情怀,转化为对华社民办大专学院,如新纪元大学学院的支持。(档案照)

李清文(中)是雪隆老友会的资深会员,他与会员们分享多年来从事华教工作的心得,让在场者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右二为会长吴昌荣。

南大楼是新纪元大学学院新购置的教学大楼,不仅是该校未来重要的教学和行政办公空间,也是一座承载“南大精神”的重要建筑。(档案照)

财富无法承载生命的厚重,教育却能照亮世代的火种。

20241123日(周六)这天,新纪元大学学院隆重举行南大楼交接暨启用仪式,标志着这所大专教育机构在发展历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随后举办的一场筹款午宴上,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特别提及一个名字——李清文,令人肃然起敬。

李清文把名下3层楼商店和独立式屋子捐献给新纪元,成为华文教育的一位火炬手,把火种留给下一代。

“我把我带不走的东西留给新纪元”,李清文在影片中动情说道,让出席者为之动容。

对他来说,拼搏一生赚得的财富,终究无法带走,假如能为这所华社民办非营利大学添砖加瓦,何乐而不为?

“华人要懂得华语”  吁出一分力振兴华教

李清文于193627日在福建省安溪县出生,早年在战火中成长,经历动荡的岁月,但他始终未向命运低头。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毅然决心将自己的力量倾注于华文教育事业。

语言是民族的灵魂(Bahasa Jiwa Bangsa),是李清文始终秉持的信念与使命。

“我们要维护我们的语言文字是没有错的,我是个华人,我一定懂得华语,我一定要跟华文教育是有连带关系的。

“这些年来,在华人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拥有了3所大学学院,而高等教育正是完整教育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我希望大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振兴华教。”

参与无数华教筹款抗争活动

1975年,李清文投入加影育华校友会的工作,与华教结下不解之缘。他以理事的身分,参与无数华教筹款、宣传及政策抗争活动。

“我只是其中一名成员,没有担任领导工作,但我对华教工作是很认真的。不论是筹款、宣传还是影响华教存亡的问题,我们都有参与。”

年近90岁的他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依然精神奕奕,谈吐间尽是对华教的期许与情怀,以及对未来传承的不懈信念。

“也是因为华人不愿意放弃,现在国家才有1000多所华小,60多所独中。每一所在大马建立的华文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等学府,都承载着独特的使命,也是华人社区共同努力的成果。

“作为华人,语言文字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不能成为没有灵魂的人,这就是我始终坚持支持华教的原因。”

称三大民族应获平等对待

华教事业始终是华人心中的重要议题,李清文对华教的热爱,离不开对身分的认同与追求。

“华人是这个国家的建国民族之一,没有谁大谁小,争取独立的时候,大家都是并肩作战的。”

他认为,我国三大民族应该获得平等对待,而非忽视一些民族的权益,而教育发展绝非只对某个族群有益,而是整个国家的共同福祉。

“华人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与争取独立做出贡献,国家不应该出现对某些族群不公的情况。教育的发达不会对国家造成坏处,那些认为某种语言教育优于其他语言教育的观点,纯属偏见。”

他希望华裔能够在国家的框架下,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和公平待遇,特别是教育领域。

深受林连玉陈嘉庚等启发

林连玉、陈六使、陈嘉庚、沈慕羽、陆庭谕……这些耳熟能详的华教斗士名字,是李清文心中永不磨灭的灯塔,并视他们为华教发展的榜样。

“假如翻开他们的历史,我们无不为他们的奋斗精神所折服。”

他指出,华教事业离不开先辈的奋斗精神,华人应该团结一致,继承和弘扬先贤的足迹与使命,共同推动华教迈向更辉煌的未来。

“我的捐献是深受林连玉、陈嘉庚等华教前辈的启发。我们需要沿着他们的步伐,继续为华教努力。

“正如林连玉先生所言:对付破坏,最好的答复就是建设。”

非由中学延伸出来  新纪元地位独特

对李清文而言,新纪元作为全国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华社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新纪元不是由一所中学延伸出来的,好像南方大学是来自宽柔的,韩江传媒大学学院是来自韩江中学的。”

他说,这也是为什么自己会选择把名下房屋都捐献给新纪元大学学院。

“这是一所全国性的大学学院,它的成长关乎全体华人的未来,而非仅是地方性的利益。”

他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无法带走的财富留给更为值得托付的华教事业,为新纪元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跟随黄迓茱脚步捐献

南大楼是新纪元大学学院新购置的教学大楼,目前筹得4500万令吉,仍需要1500万令吉,以完成6000万令吉的筹款目标。

李清文透露,他早在筹款开始前,便已决定捐献名下店屋和房子。

“我早已下定决心,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新纪元提供长期支持。我是跟随黄迓茱的脚步,她是第一个将毕生财产捐献给新纪元的人,我愿意成为第二个。”

对于这项决定,他的家人从起初的沉默到最终的认可,也经历一段心理调整。

“家人最终同意并签字,这让我感到宽慰,家人的支持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吁捐献共同为华教铺路

谈及新纪元以及华教的未来发展,李清文充满信心,并呼吁更多社会人士参与捐献,共同为华教的未来铺路。

“现任校长莫顺宗展现出极大的热忱,他正全力拓展新纪元的教育规模。无论是新增院系,还是开办科技相关的课程,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

尽管部分年轻人对华教的热情似有下降,但他相信,只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华教会获得应有的认可。

他也强调,教育的发展对国家绝不会带来坏处,切勿不要将某种语言的教育价值视为偏见。

“只有通过努力,华教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为国家做出贡献。”

郑诗傧:南大楼是无数人心血

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郑诗傧在南大楼交接仪式后感慨,历经1年又4天的筹款日子,有太多人为之付出心血,奉献无尽的精力与心思。

“每次听到李清文先生说:‘我把我带不走的留给新纪元’,心头都为之一震,眼里有光。或许就是这样的原因,我不敢懈怠,偶尔低能量的时候,也还是能找到方法脱困,继续努力往前。”

她说,每当活动聚会时,那些比母亲年纪还大的前辈,有的拄着拐杖,有的拖着颤巍巍的身躯,他们会紧紧握着自己的手,不断地说着鼓励的话语,让人倍感温暖与激励。

“我常常得努力地压抑着自己的感性,捐钱给我们的人、为我们付出很多的人,常常以低姿态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反而跟我们道谢。

“今日,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南大楼,真的不简单啊!”

(星洲日报)

【敬礼,老师好】献身杏坛50载 林筱妹以诚相待为华教无悔付出

2024/12/30   东方日报/专题

报导:叶文琪

林筱妹认为,她只是一名平凡且低调的老师,平日以真诚对待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身教影响学生。

波德申中华中学林筱妹老师 在华文独中服务50载。图为她在董总2024年华文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颁奖礼上,代表得奖教师们致词。

林筱妹在办公室教导在校寄宿生基本的缝制技巧,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在校服上缝名牌及钮扣。

(吉隆坡30日讯)波德申中华中学辅导主任林筱妹老师在教育领域坚守半世纪,始终秉持著以诚相待,做好身教工作影响学生的精神,为华文教育无悔付出。

林筱妹也是波德申中华中学校友,她自1973年高中毕业后,在校内老师的邀请下到母校担任体育处助理,并从1974年在波德申中华中学服务至今,可谓是将她的青春时光几乎都奉献给了学校。

在教学期间,她报读由董总举办的教师专业课程,获得社会研究文凭资格课程。她曾经担任体育处助理、科学室助理、和辅导处助理,并在目前担任辅导主任及生技组教师。

身教影响学生

林筱妹也是董总2024年华文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中,在教育领域服务50年的2名得奖者之一,她在接受《东方日报》的专访时坦言,她只是一名平凡且低调的老师,自己更倾向真诚对待且通过身教工作来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我只是一个很平凡低调的老师,我对学生的付出也是讲求自然而然的,通过身教工作来影响学生们。”

“我的办公室外面有一条很长的走廊,每每下雨时就会积水,所以我每次抵达学校后就会自动扫干净走廊上的水。有一次一个学生就跑过来跟我说,他听到了水声,所以赶紧跑来帮忙我扫水,真的让我感到很温馨。”

她说,自己的举动除了能够教育学生们,也影响了周遭的教职人员跟著效仿。

“在疫情期间,老师们都要提早抵达学校做准备,为学生们测量体温,而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就会站在一旁为他们撑伞,久而久之,令人高兴的是一些印裔老师和校工也会学习我的举动,为孩子们撑伞。”

她坦言,自己在辅导处工作期间也学会了包容、倾听以及换位思考。

她指出,学生既然选择了在学校就读,老师的责任就是要教导他们的言行举止,因此尽管学生有时候有言语上的不敬或是情绪高涨的时候,她都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著想。

“甚至有很多老师都认为,我特别宠学生,但是在我看来,当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应该要先缓和他的情绪,让对方沉淀好心情后再解决,而不是以责问的方式来处理事情。”

华教发展艰辛是坚持服务杏坛的动力

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她走过50载教学生涯时,林筱妹认为,这是源于她在进修期间,体会到华文教育发展的艰辛,以及华教元老们爱护华教的精神,让她感到尤为敬佩,因而才能影响她持续坚守在教育岗位。

她忆述,当自己在报读董总的教师专业课程时,其中的华文教育课让她深受启发,尤其当时获得陆庭瑜、黄润岳及沈慕羽老师等华教前辈们的授课,让她深深体会到华文教育发展的艰辛。

“后来,我们在学校为高年级学生开办了几场由莫泰熙老师讲述的华教故事,莫老师的分享也让我对华教育元老们所付出的努力感到敬佩,更让我觉得,在独中服务,培养每个孩子都是我的责任。”

她分享称,独中的开办缺乏了专业人士的从旁指导,大多采取事件中逐步摸索的方式,因此莫老师也经常会提醒她,应该在上级领导服务时给予帮助。

“也是自那时起,学校大大小小的对外讲座等活动,我都会亲力亲为,即使我是辅导处的主任,但我也亲自下手调整音响,整理好所有事物。这些都是受到了莫老师的影响。”

她也不禁感概,时光飞逝,转眼间就来到了服务杏坛的第50个年头,更坦言自己未曾想能在教育领域服务50年之久。

教育生涯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50年的教学生涯中,林筱妹最为难忘的就是在2022年获得的海外师铎奖,不过在这份荣耀背后,林筱妹也经历过许多挫折。

她忆起在某次学校毕业典礼上,听到有学生在埋怨老师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认为老师们不称职,那时的她因此感到自责和受伤。

但转念一想,她说,学生的确拥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而老师或许的确在某些方面并没有适当地给予他们纾解情绪的帮助,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抱怨。

“过后我有反思,或许我们的确没有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后来我也经常到班上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包括他们想接触哪些方面的讲座和活动等等。”

在访问过程中,记者也感受到了林筱妹老师对教育的热忱,尤其每每讲述自己的教学生活或是谈起50年来的难忘回忆时,林老师总是能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分享教学趣事。

她谈及教学生涯中一些难忘的回忆时也分享道,有个学习能力较慢的学生在刚来到学校时心思比较敏感,班上其他的同学也会借机打趣他,但没想到这学生有一天生气了,拿起一把剪刀去剪其他同学的头发。

“这个学生之前也有打过其他同学,我们当时已经给予警告了,但后来有一天他生气了,还拿起剪刀剪对方的头发,我们就决定让训导处给予惩罚。而这个学生后来也学乖了,会懂得遵守规矩。”

她说,老师可以理解那些学习较慢的学生,但是在品行上,每个人都需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她称,另一件让她难忘的事情是,一名脾气很坏的学生在求学期间被学校开除了,但在这名学生长大后,他选择回到学校出任校董,并尽心尽力为学校服务。

“这个学生在学校园游会的时候不断地砍了200颗椰子,后来我在教师节晚宴上特别点名并称赞他,却没想到他很高兴地跟我说,‘他从小到大都从来没有获得老师的称赞’,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林筱妹也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能通过教导孩子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也能从中收获丰富的知识,而教育路上所收获的种种美好回忆和珍贵友谊更是难能可贵。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的过程中所不断学习到的新知识,都将成为日后人生路上的坚实基础,帮助自己走的更稳更远,而从事每行每业都需要学习,只要你用心学习就一定会得到你所要的东西。”

她在访问中也透露,随著年龄增长,尽管该校校长希望她能继续留在学校执教,但她决定暂时只多留一年,并将视身体的健康状况考虑是否继续留校任教。

(东方日报)

李儒森:兴办华中分校 冀刘晋铨速申请准证

2024/12/29  中国报/柔佛

李儒森促刘晋铨致函峇株华仁中学董事会,向教育部申请兴办昔加末华仁中学分校准证。

(昔加末29日讯)昔加末广西会馆会长李儒森吁请,兴办昔加末华仁中学分校协调委员会主席拿督刘晋铨致函给峇株华仁中学董事会,以便向教育部申请兴办昔加末华仁中学分校准证。

他促刘晋铨必须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承诺、使命和任务,掌握团结政府执政的契机,从速申请准证,因才推动数年的吉隆坡中华中学分校准证已获批准,并于1112日动土建校。

“昔加末县以华裔人口居多,在中文日益重要的今天,统考受到世界各强国承认,昔加末是具备条件兴办一间超过千人学生或特大型的独中。”

李儒森日前在昔加末广西会馆召开理事会上指出,昔加末华仁中学分校是昔加末华社的华教大业,数年前昔加末华团成功举行“万人红潮大会” ,一致要求政府批准昔加末华仁中学分校准证。

昔广西会馆通过数提案

“两年前由中华公会举行的新年盛宴,昔加末社团也一致通过要求政府从速批准昔加末华仁中学分校准证。”

他说,柔佛州政府宣布将拨地给昔加末华社兴建昔加末华仁中学分校,令人欣慰,还有20多年前昔加末华社已在柔佛州董教联合会储存了14万令吉的建校基金。

另一方面,昔加末广西会馆召开理事会大会时通过数项提案,第一,伊斯兰党执政的吉兰丹禁止非穆斯林饮酒是违反宪法的规定和精神,是超越经济规律,注定其经济贫困。

第二,吁请政府关注和控制我国吸毒者增加31.6%169691人,占人口的0.5% ,其中多数是年轻人。

第三,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杜绝罗厘轮胎飞脱,造成南北大道733人受伤的类似惨案再度发生。

第四,祝贺吉隆坡中华中学获得分校准证的注册并于1112日动土。

(中国报)

【敬礼,老师好】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力 张秀珠老师献身教育40载

2024/12/29  东方日报/专题

报道:骆嘉凌;摄影:徐慧美、受访者提供

张秀珠对学习的热爱以及这些年来的教学经历,成为她教学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张秀珠老师(后排左3)荣获2024年华文独立中学教师长期服务奖(40年),并与其他教师一起合照留念。

张秀珠老师于20241125日获颁2024年华文独立中学教师长期服务奖,颁奖仪式在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举行

现年72岁的张秀珠老师,目前是吉隆坡坤成独中的资深英文教师,拥有超过40年的教育经验,是2024年华文独立中学教师长期服务奖的获奖老师之一。

张秀珠的原籍来自吉打州,毕业于印度旁遮普大学(Punjab University in Chandigarh, India),并于1977年获得学位。

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张老师曾服务于5所学校,包括1977年于崇华独立中学服务、1978年开始在霹雳怡保培南独中(已服务18年)、1998年开始在巴生兴华中学(服务了11年)、2018年的巴生光华独中,以及自2013年至今在吉隆坡坤成独中任教11年。

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英文教师,张老师不仅为无数学生点亮了求知的火种,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锻造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使命感。

教学灵感来自于对知识的热爱

她在接受《东方日报》采访时,她分享了教学之路的源起,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怀,这些年来的教学经历以及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成为她教学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她坦言,自己的教学灵感来自于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力,关键在于如何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机会。

她表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这句话一直是她教书育人的信条。多年来,她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始终保持著对学生的信任和耐心,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多样化和互动性方式,提高学生英语掌握能力和兴趣

张老师提到,她主要是通过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组织英语月或英语周活动,包括书籍报告比赛、戏剧表演、辩论赛和演讲比赛,这些活动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自信心。此外,词汇游戏、拼字比赛以及参与外部竞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

她进一步补充,写作练习也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让学生尝试散文、诗歌、歌词创作和采访写作,这些形式既能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也有助于培养创造力。结合多媒体资源,如体育文章、名人新闻、视频和播客等素材,可以让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从而吸引不同类型的学习者。

此外,张老师还强调,明确的词类教学、情境化的学习方法以及定期的反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有趣的游戏和真实情境展示八大词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知识。

她建议,扩展英语项目(EEP)是一个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的好方法。通过每周布置任务,并提供多样化的任务形式,既能让学习过程变得灵活有趣,又富有成效。张老师总结道,创建一个支持性强且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保持学习动力。

教育的演变与评估方式的革新

40年的教学生涯中,张老师亲眼见证了教育模式的变化。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再到如今倡导的独立学习,她深知评估学生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张老师结合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通过小组合作、同侪帮助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面对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

张老师表示,面对那些在学科上有困难的学生,她始终坚持耐心与理解。她利用简化的教学材料,配合图像、影片等多样化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她强调,教师应通过简洁明了的指导以及提问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

“有效的教师应该有耐心、理解和支持,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张老师注重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认为,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她运用心理学方法,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保持积极的互动和反馈。

“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要展现对孩子的真切关心,而不是批评孩子的不足。”

难忘的教学经历与学生互动

张老师分享,让自己最难忘的教学经历之一,就是发生在她任教于培南学校时。一名来自孟来布的客家初中生带著沉重的心情前来与她倾诉,甚至用客家话说道:“老师,我在家里,奶奶总是唠叨我,父母骂我没用,兄弟姐妹说我笨,老师在学校都觉得我懒。你觉得我怎么样?”

这一刻让张老师深刻感受到学生肩上承担的沉重期望,也让她意识到,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育,更需要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而不是单纯的批评。

此外,有一次在坤成中学的校园里,一名高年级学生也曾突然对她说:“老师,你很清醒,我不清醒,我们不是同一类人。所以不要对我抱太大期望!”

他的话语既幽默又深刻,透露出学生在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无声挣扎。张老师感慨地说:“这次交流让我更加体会到,理解与接纳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多么重要。”

“这些故事反映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并让我更明白,同理心、幽默感与理解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每一次与学生的互动,都是一次深入连接的机会,帮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与理解。”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尽管张老师的工作繁忙,但她始终保持著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她表示,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她能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并腾出时间陪伴家人。

她认为,这种平衡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也是她能够持续投入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因。

畅谈40年教育生涯中的挑战与成就

回顾40年的教育生涯,张老师也经历了不少工作压力,但她通过不断调整心态,始终保持著乐观的态度。

“压力是成长的动力,面对挑战时,重要的是保持灵活的心态,并专注于学生的需求。”

张老师的辛勤耕耘和卓越贡献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为此,她曾获得多个长期服务奖项,包括培南中学、兴华中学和坤成独立中学的长期服务奖,以及2024年华文独立中学教师长期服务奖。

她表示,获得这一荣誉是对她多年来努力和奉献的肯定,并深感感谢这个奖项,觉得这几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充满了积极的成长和发展。她深深感激所有学校、导师和学生们在这段旅程中的不懈支持。

寄语新一代教师

作为一名教育者,张老师有著深刻的见解。她鼓励新一代教师要时刻保持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而不仅仅是依赖教学材料。

她强调,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师的影响力将永远伴随学生的成长。

鼓励新一代教师要时刻保持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而不仅仅是依赖教学材料。

(东方日报)

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

马接翁武小学善用空地 校园变蔬果园 又绿又美

2024/12/29  星洲日报/古城

报道/摄影:戴小同

马接翁武小学校地相较城市小学大,拥有许多空间可进行种植。

雷安妮。

一排排的椰子树。

百香果也已经结果。

除了水果,学校也种植芦荟、羊角豆等蔬菜。

一串串的香蕉待成熟。

种植在教室外的芥蓝。

黄梨也冒出头来了。

马接翁武小学校园内可看到许多美化植物。

桑葚已结果。

学校自行搭建木架,让百香果攀伸。

(马六甲28日讯)马接翁武小学善用学校空地,除了种植许多美化植物让校园增添绿意外,也种植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水果。

该校种植的水果多样,包括百香果、香蕉、椰子、桑葚、黄梨等,蔬菜包括香茅、斑兰叶、辣椒、羊角豆、芥蓝及草药等。

雷安妮:收成用来买肥料

马接翁武小学校长雷安妮受询时说,该校是2017年时开始种植各种水果,该校董事部从椰树开始,过后获得善心人士报效肥料,校工也协助施肥。

她说,黄梨、百香果、桑葚和香蕉是由校工打理。启智班园艺组学生也有种植桑椹和一些蔬菜,如香茅、斑兰叶、辣椒、山杨桃、羊角豆及草药等。

她指出,学校种植的各类植物收成并不算多,售卖的椰子、黄梨等获得小小收入,用来购买肥料。

“学校的每一个空间我们都会充分利用,每年学校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活动,如运动会、生活营、中秋晚会等。”

她表示,为了学生安全,该校也有竖立告示牌,提醒学生不可以私自在草场上玩,如发生意外老师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