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610

华校生不喜欢华文?

2024/12/10  中国报/副刊

~作者:徐云菁

最近遇到一位大学讲师,她在大学教的是对外汉语,聊着聊着知道她的课很受欢迎,每个学期,许多马来同学都争相报名上她的课。

曾在课堂上问过不想学习华文的学生:“如果真的有一天,再也不必上华文课,你们真的开心吗?”他们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让我深感无力。(图:Freepik

我想起了自己教过的马来学生,他们是我马来同事的孩子,在另一所中学读书。四姐弟都报考了华文,那个时候,每个星期,同事会安排一天她的孩子到我家额外补习华文,虽然生活在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学习华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喜爱,他们认真学习,成绩也很好。反观一些对华文不感兴趣的同学,他们学习华文的态度让我不免感到一丝惋惜与忧虑。

这些华裔学生,常常埋怨华文功课多,字难写;每一次的华文考试也让他们觉得华文很难,认为华文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项负担。他们当中,明明有着非常良好的语言天赋,却对学习母语失去了兴趣,有的同学甚至选择放弃,华文成了他们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现在有许多学生更喜欢追求和学习一些实用的语言技能,英语或其他外语,这无疑是聪明的。然而,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母语并非可有可无。它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历史和情感,更是我们身分的象征。要如何让孩子们明白放弃母语,等于丢失了自己的文化纽带?很严肃地对他们说大道理嘛,只会吓得他们逃得更快;用看似轻松的口吻说教实为警醒,他们又可以听懂多少?

母语传承

曾在课堂上问过不想学习华文的学生:“如果真的有一天,再也不必上华文课,你们真的开心吗?”他们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让我深感无力。所幸,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学生正用热切的目光望着我,才叫我重新有了动力。就这样,在这种常常感到无力又重燃信心和热情的状态中不断循环,教了二十几年的书。尽管有些学生对华文兴致索然,尽管有些人已经在学习的路上离群,我依然相信,只要坚持,在课堂上播下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种子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同学们当要知道,在他们放弃学习母语的时候,友族同胞正努力地学习华文。许多非华裔为了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社会,或者得到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主动学习华语,有者甚至在教育界、演艺界、商务界和国际交流活动中逐渐展现出他们的华文能力。

学习华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只是关乎个人的语言能力,它还关乎我们的身分认同、文化传承与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一切,都是华文老师所面对的挑战。

 

挑起华教课题,就是扯后腿?

2024/12/1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戴子豪

近期,有行动党领袖说,马华总会长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贡献,并说希望马华,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笔者对该言论深感震惊。

这一段话,“不要因为没官做,在那边扯后腿”,分成两部分。马华没官做,在政治语境算是成立的,因为马华没在内阁拜官。

第二段“扯后腿”,笔者以同样的语境来分析,即挑起华小课题,就是扯(团结政府)后腿。其实这句话,在事实上也算是成立。

现在,行动党认为“挑起10+6华小建校”就是扯后腿,那么笔者的疑问是:(一)是否任何提起华教相关的课题,都是扯团结政府的后腿?(二)若不是马华公会挑起,而是其他非政府组织或个人,算不算扯后腿?

10+6华小建校,是马华公会在2017年成功争取到的华教事业。很多华人认为马华“出卖华教”,是“汉奸”,是因为很多人在华教课题上批评马华做得不足。增建华校、承认统考、制度化拨款等等,都是用来批评马华的课题。

现在,马华、华裔、华人团体,若挑起华教课题就被视为“扯后腿”,那么,行动党于60年代至2018年,在推动华教的课题上,又扯了多少后腿?

然而,新加坡已故前总理李光耀在其回忆录《新加坡双语之路:我一生的挑战》中提及:“马来亚在1957年独立后,联邦政府要把所有的华校改制成国民学校。但是,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反对,联邦政府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妥协。反之,印尼和泰国则关闭华校。”

李光耀以稍带谴责的语气承认,马华公会是成功捍卫华校的主要原因。有华人在的国家,都不缺乏出钱出力出命为华教的斗士。

笔者先向全世界的华教斗士敬礼。但成功保住华教,并纳入以非华人为主的国家源流体系的政党,全世界只有马华公会。这不只是笔者的个人意见,更是李光耀的看法。

然而,行动党自创党以来,对马华大力声讨华教课题,从未间断。好像只要马华在内阁说两句,就会得到友党的认可,并可以完全推动华教发展。

首相安华曾在80年代末任教长。当时,教育部曾做出一些被华社批评为伤害华教的政策,包括派遣不谙华语人员任华校高职,象征式拨款华校10令吉等等。马华面对的,就是像安华、敦马哈迪这样的教长。行动党大力声讨马华的时候,马华就是面对上有敦马、安华,下有马来选民的状况。但是,行动党从来不手软。董总,多数时候亦是如此。

如今,情况调转。行动党已经是内阁成员,也是团结政府第一大党;同一个时候,也了解到马来西亚不是由华人掌控,首相和大多数部长面对的主要目标群体,还是马来社群。这,就是马华一路以来需要面对的困境,今天,轮到行动党来面对。

然而,统考不但没被承认,而且教长还在国会交代不会考虑承认;没有制度化拨款华教;没有实质落实增建华校的计划等等。董总,以“机构”语境(而非领袖个人)来观察,和过往的董总相比,在对待马华和希盟方面,实在显得有些平静。

10+6,严格来说,不是希盟争取,而是马华在2017年争取的。这个客观事实不容置疑。希盟在落实这10+6建校迁校的课题上,没有表现出辱骂马华时期的那种热诚,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并且更改校名,而且教长还曾表示要私人企业投入资金,企图让教育部摆脱“财务责任”。这些情况,就政治和华教客观语境而言,行动党还真的不如马华。

 

小六考试不符国家教育政策?

2024/12/0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吴和豪

据日前有关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之报道,邻国新加坡高居榜首,而我国则在被远抛后头。

有鉴于此,笔者非常不同意教育部长法丽娜所言,指教育部无意重启小六检定考试(UPSR),因为它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

教育部的口号是: 高素质教育,优秀国民,和谐社会。这些要素是创造有竞争力国家所不可欠缺的要素,而非常明显的是,要通过教育提高竟争力,就应提高我国的教育素质,而品质管理改善涉及到计划、执行、检查、订正行动(PlanDoCheck Action)。

一直以来,小六检定考试是统一为教育部提供非常重要数据的机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教育部可作出需要的调整资源,来改善教育制度。

加强国家竞争力

笔者非常希望教育部长正视刚出炉的竞争力报告,即刻重启小六考试。国家教育政策是有持续性的,一直以来都把重点放在加强国家的竞争力,过去是这样,现在也该这样,将来也该这样。

因此,不要辜负父母及学生,应当重启小六考试以加强我国的竞争力。

此特快列车将为传统运输提供了更快的替代方案。例如,货物从位于雪兰莪八打灵国家货柜清关站运到中国的重庆,只需要9天时间,相比于货船运载的1421天,时间明显的缩短,效益也获得了改善。

如这计划顺利进行,它肯定将大大改善物流系统,减少物资短缺等民生问题。

寮国有望摆脱经济困境

值得一提就是,这长达17000余公里的铁路有经过内陆国寮国,可为这国家带来新机会,摆脱长久以来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海港,无法赠加出口而陷入的经济困境。

这列车是否能进一步发展至横跨亚欧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以哈战争发生以来,在红海就发生一系列的货船被武装分子骑劫事件,导致物资短缺,通货膨胀。

当地商人灵机一动,就运用大型卡车把货物从阿联酋的迪拜,运到以色列的海发运,再转运欧洲。这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海运来进行国际贸易,积极发展内陆港将能减低物资短缺,通货膨胀的风险。

国内外的不少政客一直以来大力批评一带一路为中国用来控制第三世界的工具。但从大视野来看,这倡议确实能为世界带来新机,让第三世界脱贫,拉近各国人民的距离,加强交流合作,让我们的后代活的更快乐及安定。

 

多彩校园 筑梦青春

2024-12-09  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进入年底,又到了与家长频繁交流的时节。每天总能接到家长的来电,或是见到带着孩子前来面谈的父母。大多数家长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将孩子转到独中就读。而在走访校园后,他们通常更加坚定了这一决心,因为独中的校园生活展现了与国民中学截然不同的活力与特色。

在与家长和学生的交谈中,有一个普遍提及的原因值得深思:他们被独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所吸引。

独中的校园充满活力,这种多元而有趣的学习环境正是许多中学生所向往的。尤其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们从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此时,若学校缺乏适当的活动安排,学生可能会在假期前进入一种“变相假期”的状态,导致无所事事,校园生活变得无趣甚至乏味。

独中校园生活充实

然而,独中的校园生活节奏紧凑丶内容充实。从年初到年尾,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还能参与各类丰富的校园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充实了他们的课馀时间,还教会了他们如何与人相处,提升了技艺水平丶社交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几天前,我参加了一场学生演绎会,这让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的深层意义——教育应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体验。这场演绎会不仅是学生才艺的展示,更是校园文化的生动呈现。

中学阶段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兴趣与才艺的黄金阶段。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信与表达能力,同时丰富课馀生活,减轻学习压力。这些活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丶改善情绪,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并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在於知识的积累,更在於能力的培养。中学阶段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学生得以掌握“带得走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更包括自信丶坚持与创新的精神。这些宝贵品质将帮助他们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团活动不仅是学习技能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塑造。通过在活动中尝试与磨砺,学生学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培养了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为他们的青春岁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校园生活因活动而更显精彩,也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无限可能。每一场活动都是学生激情与创造力的凝聚,每一次努力都将成为未来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不仅为学校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我们更加相信,学生们将在未来书写属於自己的绚丽篇章。

在与家长交流时,最能打动他们的往往是独中真实而充实的校园生活。通过切身体验,他们会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更有信心。独中的多彩校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让校园生活成为孩子们青春最美的印记,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值得托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