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

【崇正儿女专访系列】在坚持中发光 在奋斗中成长 崇正儿女的努力剪影

2025/07/20 星洲日报/沙巴

宋芷萱(后排左)在2024年初中统考取得7A,获得高中三年半免学费奖学金。

宋芷萱在各项艺术比赛中获得不少肯定。

韦达美在2024年全国学联田径锦标赛中取得金牌。

韦达美(左)感谢母亲(右)一直以来的鼓励。

张智婷(右)在“鼓手云集”全国总决赛中荣获“最佳鼓手”殊荣,左为顾问赖振豪老师。

张智婷(中)在2025年校内领袖训练营中获得最佳营员,由联课活动处主任冯慧盈(右)颁奖。

在许多人眼中,学生的优秀表现经常与学业成绩挂钩;但在沙巴崇正中学,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看见,每一种才华都应被肯定。除了学业与考试,崇正学子在灯光下的舞台、呐喊中的赛场,以及信任与协作交织的团队中的成长同样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一批批学生不断尝试、坚持探索,自创校以来逐步在多元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此次,我们聚焦三位努力不懈的在籍学生代表——宋芷萱、韦达美与张智婷。她们在不同领域坚持追求,脚踏实地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宋芷萱:在表达中前行,于艺术中沉淀

宋芷萱勤奋踏实,长期在语言、艺术与事务管理等领域中投入时间与心力,逐步展现出综合能力。她成绩稳定,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擅长中、英、巫三语的切换,不仅能在演讲场合中冷静应对,也在歌唱中展现风采。

2023年全州三语演讲比赛中,她以扎实的准备与稳健的临场反应获得认可,反映出她平时对细节与内容的反复琢磨。而歌唱方

面,除了在校内歌唱比赛夺冠,作为合唱团成员,她也在崇正之夜、演奏会担任主唱角色,声线清亮、节奏准确,是她不断练习与指导下逐步累积的成果。

在校内事务中,她作为学长团一员,参与活动筹备与事务协调,提升了组织与沟通能力。宋芷萱感谢学校提供多元平台,也感激老师们在学识与品格培养上所给予的指导与鼓励:包括黄怡瑄、ExzreenaElisa老师、演讲指导的陈桂清老师、华文学习的赖振豪老师等。

她常回忆自己在善导小学的求学时光,认为基础阶段的引导与学习习惯的建立,为她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根基。她说:“就如同歌唱的道理,高音要唱得嘹亮,基础就必须稳。” 她笑说自己并不是一步登天,也曾在演讲及演出中失误。然而就是每一次的挫折经验,才让她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继续在每一次练习、每一个挑战中,靠努力积累起今天的表现。

韦达美:在跑道中飞奔,于坚持中突破韦达美是学校田径队的主力选手之一。她的训练日常极为严格,作息安排紧凑,在兼顾繁忙的理科学业之余,她始终坚持出现在跑道上,完成每一个训练任务。2024年全国学联田径锦标赛MSSM女子400米决赛中,她从落后局面奋力反超,以0.4秒的优势冲线,勇夺全国金牌,这些都源于长期体能训练与临场心理素质的锤炼。

作为运动员,难免会有伤病时,但她坚持进行康复训练,未曾间断基本功的锻炼。她始终相信,成绩来自于过程中的每一次积累,而非侥幸。要跑得快,也要跑得稳,要稳就必须脚踏实地。

她常说,自己能坚持到今天,是因为父母在背后默默支持与鼓励。她感恩父母的无私付出,感谢老师的悉心栽培以及田径教练团队的专业指导。正是学校对体育精神的重视,让她在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同时,也找到了归属感与信念。

她也记得在雅导小学与SK MUTIARA学习时所获得的启发与支持,认为这些经历教会了她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专注当下。她的优秀表现,是日复一日勤练、默默耕耘的成果,而非一朝一夕的奇迹。

张智婷:在鼓声中成长,于责任中磨炼

张智婷今年初三,担任二十四节令鼓队队长。从亚庇中华小学四年级接触节令鼓至今,她一路坚持,在节奏训练与团队协作中不断提升,凭借稳定的节奏感与扎实的基本功,在“鼓手云集”全国总决赛中获得“最佳鼓手”奖项。

训练中,她从未因课业忙碌而放弃。演出前的长时间集训、重复排练,她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协调者与执行者。在演出筹备方面,她积极参与内容设计、流程安排与现场统筹,多次协助队伍完成演出任务。她深知每一场演出的成功,都源自事前准备与无数次的训练。

张智婷特别感谢赖振豪老师在创作、舞台呈现、服装道具等方面的悉心指导,也感恩老师在做人处事上给予的榜样力量。她积极参与校内外领袖培训,勇于承担团队责任,并持续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成为一位稳健可靠的队长。她用行动说明:鼓声不只是表演,而是一种自律、一种坚持、一种担当。

崇正六十,正因有你们而更加精彩

三位学生在各自领域坚持耕耘、不断进步,体现了沙巴崇正中学六育兼备的教育理念。宋芷萱在表达与艺术中积累能量,韦达美在跑道上拼出每一寸距离,张智婷在鼓声中磨练责任与热情。她们的成长历程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努力与选择。

她们的故事,是校园里众多努力身影的缩影,也是学校尊重多元、鼓励坚持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我们相信:只要持续努力,总有人会看见你。因为,被看见的,不只是成果,更是一路走来的坚持。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