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688

别打砂华小准证的主意

2025/08/29 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田诗其

针对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传出砂拉越关闭的华小准证转让给西马使用的消息,引起砂拉越华社及华教工作者强烈不满。

砂拉越一向坚持多源流教育,如今却出现“让出砂拉越华小准证”,难免令人质疑:当今联邦政府不是号称“开明”了吗?为何西马连新华小准证都发不出来,还要动用砂拉越的华小准证名额?

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长期扮演华教最高机构的董总,在此课题上为何没有以强硬和积极立场向教育部争取?董总是否已失去往日坚持的立场,甚至逐渐变质?

全国的华小固然一所都不能少,但属于砂拉越的华小准证,理应优先满足砂拉越的华小与华社的需求,更何况,西马的华小数量比砂拉越更多,为何要打砂拉越华小准证的主意?

华小属联邦教育部的权限,既然当今政府历经政治反风上台执政,理应更开明、更懂华社华教的心,为何还面对“华教被打压”的情况,难道全国最高华教组织织不去探讨吗?

与此同时,教育部推行的华小华文课本纲要问题重重。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课堂上难以跟上,连最基本的拼音都被取消,结果面对生字时既不会认也无法借助拼音来读。

学华文为何越来越难?华小教育理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建立语文基础。然而现实却是:孩子连最基本的读、写、认字都没掌握好,就被迫面对难度过高的课纲。基础不牢固,何来深度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无法真正学习语言,还可能对华文产生畏惧与排斥。

过去强调的“3M”能力——会读、会写、会听,如今反而退步,导致不少家长埋怨,只能把孩子送往私立学校。华小作为母语教育的根基,却逐渐丧失应有的功能和信任。

种种问题,已不容忽视。董总是否有认真检讨?教育部是否愿意倾听民间心声?如果继续漠视,华小教育的前景恐怕会越来越黯淡。

华文教育的发展,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砂拉越华社长期以来为保住母语教育不遗余力,如今却要面对华小准证转让,倘若董总无法提出清晰立场和有效对策,那么,社会的失望只会进一步加深。

华小不是谁的筹码,而是几代人的努力与坚持。无论砂拉越或西马,都必须正视华社的呼声:母语教育,容不得妥协。

 

随笔:跨越山海的温情

2025/08/28 柬埔寨《柬中时报》

~作者:【禄山公立华侨学校 志愿者教师】 史雨生

滂沱夜雨中,一句“欢迎回家”温暖了一颗颗远赴异国他乡的心。821日晚10时,经过数小时长途跋涉,八位中国志愿者教师抵达禄山公立华侨学校。尽管天色已晚、大雨如注,全校本地教师仍冒雨守候,热情协助我们搬运行李、整理房间。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不仅没有让初来乍到的中国老师们感到陌生与孤独,反而让同事之间的情谊愈发炽热。

“舟车劳顿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满满的感动。”中国教师们动情地说。当看到本地教师们冒着大雨在校门口等待,每个人都浑身湿透却笑容满面时,大家都深受感动。更让人动容的是本地教师黄丽娜那句朴实却深情的话语:“欢迎中国老师回家”。一个“家”字,道尽了中柬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禄山市柬华理事会谢理坤会长表示:“中柬教师亲如一家,这种温馨氛围是我们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事实上,这种家人般的情谊早已融入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协助整理宿舍到提前备好生活用品,从帮助中国老师熟悉工作环境到大家齐心协力筹备开学工作,处处都体现着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份温暖让我们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投身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决心。“我们不仅带来了教学知识和技能,更带来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祝福。”一位志愿者教师表示,“本地教师用行动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展望新学期工作,全体中国教师都充满期待与信心。我们将尽快适应当地环境,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工作。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而跨越国界的教育合作更是联结两国人民的纽带与桥梁。作为中文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将不负使命,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精神,为柬埔寨中文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续写中柬友谊的新篇章。

夜幕深沉,大雨渐歇,校园内的灯光伴着漫天繁星,显得格外温暖。老师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里回荡。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成为中柬人民深厚友谊的生动写照,我们携手同行,正如这条奔流不息的友谊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在高棉大地永远绽放光彩。

 

异乡月明,华灯暖人心
——初到公立华明学校有感

2025/08/28  柬埔寨《柬华日报》

~作者:【铁桥头华明学校侨办老师】 梁妮

2025822日凌晨2点半,我们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金边机场。走出舱门,柬埔寨热情的风扑面而来。

这是我第一次远离故土,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工作,心里有一些茫然,也有一些忐忑。然而,这一切的不安,在见到铁桥头华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那一刻,瞬间化为暖流。

我们一走出机场门口,眼睛便急切地四处寻找。当眼神落到一个高高举着的“华明学校”的牌子时,我忐忑不安的心瞬间安定下来。我使劲拖着笨重的行李,费力的走过去。看见我们走得太急了,牌子下的一位年长者和几位老师赶紧不断的朝我们挥手示意,然后迎了上来。后来才知道,年长者是我们华明学校的江明源校长,那位女老师就郑楚珠主任,他们不辞劳苦,亲自带队迎接我们。江校长快步上前,脸带微笑,语气温和地和我们打招呼;郑主任亲切地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几位年轻男老师也马上接过我们手中的行李。那一刻,我仿佛见到了久违的亲人,眼眶不禁有些发热,内心立刻被华明学校老师们的热情温暖了,漂泊的心也找到了归属。这份凌晨收到的温暖将会成为我外派教学中难忘的底色,当我站在讲台上望向孩子们的渴望的眼睛时,当我在教学生涯中遇到困难时,我一定会想起这一幕,想起这个被柬埔寨同事们爱着的清晨,想起这点燃中柬友谊火花的难忘一刻。

接下来的日子,更是让我更加深深感受到华明学校的温度。初到学校,我们对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还不熟悉,难免有些紧张。江校长为此专门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他语调平缓,眼神中充满信任与鼓励,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生活上,有经验丰富的延聘侨办教师甘飞燕帮助我们。甘老师是一位非常热心的老教师,她带我们去熟悉周边的菜市场、超市,教会我们怎样和当地人沟通,耐心地告诉我们如何乘坐交通工具,告诉我们下载那些生活出行必备软件,细心地交代各种注意事项。在教学工作中,蔡老师耐心跟我们沟通,合理安排我们的任课;唐老师细心帮我查找教学资料……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本地老师,他们都热心帮助解决我们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点点滴滴,看似平凡,却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使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迅速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华明学校的风气很好,学校管理井然有序,老师们热情友善,学生也是礼貌守纪。每次来学,总能看到学生们微笑着双手合十,轻微鞠躬问:“老师好!”;在校园里,学生们见到老师也都会行礼问好;放学回家时,学生们之间互相道别“同学明天见!”。孩子们平和的声音、诚恳的眼神,每每让我内心感到欣慰、感激和幸福。

异国的月明,因华灯而温暖;初来的忐忑,因真情而安定。感谢华明学校领导,感谢华明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是你们让我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归属。未来,我愿与华明同行,以教育为桥,以心为舟,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播下友谊的种子,成为一位优秀的中柬文化使者。

 

推荐读者一些书

2025/08/28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石川

我一生喜欢阅读,读过的书不少,应该超过5000本,因此希望向读者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好书。

我认为,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必须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代表作,《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代表作,而《红楼梦》则是世情小说的代表作,都有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是大家不容错过的著作。

另外,我也要推荐大家阅读刘鹗《老残游记》这本谴责小说以及蒲松龄的奇闻轶事小说《聊斋志异》。

前者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清末社会的矛盾给予开掘和讽刺;后者多谈狐仙、鬼、妖的故事,十分有趣。我们也不容错过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此书收录了77位唐代诗人的作品,描写生活琐事、个人情怀的不朽诗作,值得我们放置床头一读再读。

除了《唐诗三百首》,我们也必须阅读《宋词三百首》,书中收录宋朝 300 首经典宋词,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华,可以一辈子去阅读。

除此之外,喜欢古典文学的人,还可以读一读《元曲三百首》,了解元朝诗人墨客的情怀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如果古文根底不错,也可以涉猎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及《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不过这些书的文字和内容比较晦涩,不容易消化。

比较生动有趣的书还有《史记》、《山海经》和《封神演义》,读者们可以自行选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