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星期五

眼前一亮的“神奇” ——印华中文补习学校全球朗诵大赛争冠记

2025/08/0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2025年第八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获得金奖的学生和优秀指导老师

日前,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第八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圆满结束。大赛于一月正式启动,5.1 万名选手参赛,3125 名优秀选手晋级总决赛。比赛中,选手们展现了极高的朗诵水准。他们情感真挚饱满,慷慨激昂抒发赤子之情,有的温婉细腻描绘故园之思,有的深情款款诉说心中所爱,亦有妙趣横生展现童真童趣。最终,从四个组别中评选出金奖 305 名、银奖 313 名、铜奖 466 名,单项奖 48 名。

印尼全国共有五名金奖获得者,神奇的是泗水印华中文补习学校就占去了两名,这个成绩令人眼前一亮,让人敬佩、让人瞩目。

走进学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弘德树人”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我想这应该是学校的校训吧。高高的玻璃窗贴着充满童趣的绘画,四周的墙壁上,布置了壁报、学习园地、家长联系墙。楼梯旁贴着表现管理不同情绪的卡通画片并配有中文说明。书香氛围充满了整个大厅,置身其中,仿佛慢慢被文化氛围浸润着……。

“欢迎欢迎!”这时周文丽副校长快步走来,中等身材,两眼有神,70多岁的人,精神抖擞,走路带风。

周副校长向我介绍说:“印华中文补习学校是一所以‘传播华文和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会说汉语’为目的,由华人企业家林建敏先生捐地、捐资兴办的业余中文学校。

“我们学校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全校共有教室29间和约两百平方米的室内多功能活动场地。全校授课教师共27名,他们绝大多数都到中国进修,分别在暨大华文学院、厦大华文学院、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华文学院或其他院校毕业或结业。”

我问:“周副校长,学校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作为副校长肯定付出了很多,这背后有什么秘诀吗?”

周副校长微笑着说:“这可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都靠全校老师拧成一股绳干出来的。由于老师宣传鼓动工作做得好,学生的热情也很高。”

“现在印华补习学校的名望升高,那您今后有什么期待呢?”

周副校长想了想说:“学校的短期想法:准备把获奖选手的培训经验做成‘朗诵教学包’,让每个老师都能参考使用。还想开设家长课堂,很多华裔家庭的中文环境需要重建。”

“长远看法:继续改进华文教学,为学生们赴华深造做好铺垫,为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中文加满油,不掉链。”

周校长坚定而有信心的神态,仿佛是一头低头躬耕不歇息的牛。

“谢谢您,周副校长。您和孩子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华语传承最动人的模样。咱们学校还有一位获金奖的同学,我想了解一下她的情况。”

“另一个获奖的是唱游班的同学,这是由王晓琴老师辅导的。”

“王老师来自中国浙江,具有十多年幼儿中文教学经验,曾担任多所幼儿园教师,她非常熟悉 3-6 岁幼儿的语言学习规律。她是唱游班的组长同时兼班主任。”

见到了王老师,我们直接切入主题:幼儿班黄奥莉同学获得了幼儿组朗诵金奖,很多人认为很神奇。您能说一说吗?

“那我就从金奖说起吧,其实这是一次跨越三年的成长。这是我们学校连续三年努力的突破性成果。”

我们是从第六届开始的,那时候没有经验,也没见过这个阵仗,所以仓促参赛,选用的材料也是日常课上学的儿歌,当然没有结果。第七届时,我们总结经验、摸索前行。我们一起努力, 终于黄汐元同学获幼儿组铜奖。戴志丰同学获得青少组铜奖,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两个铜奖。对一个补习学校来说,给我们激励与希望。今年终于我们获得了第八届的两个金奖。说“神奇”,的确来之不易。

利用零碎的时间,每天至少几遍的强化,这种利用无意识的练习,符合幼儿“在移动中学习”的天性,真棒。

王老师微笑着:“就这样,幼儿仅用三周背完整文本,部分幼儿能熟练展示,甚至主动向老师‘炫耀’,一到学校,见到老师:“老师,小小中国龙,背诵下来了!”

现在大家都觉得获得了金奖,这是十分难得的成绩,您对此怎么看?

比金奖更珍贵的是成长,是欢笑与感动中成长的师生时光。金奖是对教学方法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看到幼儿在过程中收获的自信、对中文的兴趣,以及从“不敢说”到“主动说”的蜕变。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学生们变得更活泼,更多笑容,更多用中文跟老师交流。激发了孩子们的要强心理,但更多的是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信!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你们成功的“神奇”,你会说什么?

王老师想了想说:“幼儿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用心’!用心教书,用心育人,顺应孩子天性、循序渐进,通过创新与团队协作,让语言学习成为快乐的成长体验。”

访谈结束,我忽然明白,这“神奇”从不源于偶然,而是扎根在每一份坚守里,流淌在每一次用心中。我读懂了这份“神奇”的密码是对中华文化最深沉的热爱,是对海外华裔子弟最真挚的期许,更是一代代教育者“弘德树人”的不改初心。

(印华中文补习学校 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