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雅加达华文教师联谊会邀请八华学院何彦杰院长主讲华文教学讲座

2025/08/0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华社

参会老师与教联理事及何彦杰老师合影

郭美华主席

何彦杰老师主讲

何彦杰老师

参会年轻教师合影

雅加达华文教师联谊会于2025727日下午1时至4时假座兴安会馆第5楼礼堂举办《中文的特点和语感的培养》讲座。

主讲人何彦杰,现任印尼八华学院院长。曾任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印尼玛拉拿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二十余年,其中在印尼工作十五年,主讲多门专业课程,主持多个文化交流项目,主编和参编专业教材多部,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

讲座主要内容:中文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点。而根据中文的特点进行中文教学,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语言文字“语感”是指人在言语交流中对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是直接、迅速地感悟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在语言材料的积累(字词学习)和语言规则的掌握(语法学习)方面投入较多,而对语感的培养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性的安排。这使得教和学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本次讲座将对中文的特点和中文语感的培养进行集中探讨,并将对相关的中文教学提出可行的建议。

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郭美华老师在演讲时介绍了何彦杰老师。

何彦杰老师提出,华文、汉语及中文的习惯语的运用;中文语音的特点,有音节(听觉片段),声韵(双声叠韵、韵书、反切——德江 甫晚),声调(平仄格律),语调(抑扬顿挫)、乐感(诵读)。中文词汇特点是:双音为主( 古代汉语单音为主)——学而时习之,机构简明(词根复合,字组成词),字词合一(字本位),种类繁多(根据音节、语素、来源语体语义等)。

中文语法的特点:

*形式简便(无形态,虚词、语序)

看书,看了书,看过书,看着书

*机制统一(词-词组-句子)

*心安 天气舒服这些孩子太可爱了!

——陈述

*吃亏  教中文 一口气吃了三碗米饭。——述宾

*组合灵活(今天有个讲座、你马上去问问)

*讲求意合(扫读)

文化内涵

成语、典故、诗词、民俗、歌词

诗歌《如果你不懂中文》

翠微 苍渊 仙凝 扶摇 扶光 望舒

天涯 断肠

总体特点

表意—“得意忘形得意忘言”•意思、意愿、意象、意蕴

重感—感觉、感知、感受、感性

规则最少、套路最多

最灵活、最简洁、最含蓄

什么是语感

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感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感不妨可以理解为凭个人的直觉对某个语言表达的好坏,其中包括对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到位与否、贴切与否、精当与否、简练与否、正确与否,甚至还包括怎么表达才更好、怎么修改一个欠妥的甚至是错误的表达等所作出的判断。(  陆俭明)

古人学中文——语感教育

启蒙阶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书法

初等教育:对联、诗词

专门教育:读经、著文

怎样培养语感?

语感的建立要求学习者有大量的语言环境熏陶、语言材料输入和语言交际实践。

沉浸

看电影,听歌曲,刷视频

朗读:现代诗文、古代诗文

模仿、影视、播音、配音、抖音

交际

网络社交(社交平台)

生活工作(真实场景)

人工智能(有效会话)

何彦杰老师在讲座结束前做了个总结。他说,

中文是特色鲜明的语言,在世界语言中独树一帜

中文是表意的语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提高中文教学水平,培养语感至关重要

积极探讨“语感教学法”(提纲挈领)

他最后留下联络方式,让出席的老师有什么疑问可以与他直接沟通。

这次讲座,筹备了一段时间,参加人数爆棚,150位教师把会场挤得满满的,值得欣慰的是出现了不少年轻教师,讲座至始至终可以说,没人退场,加上是星期天,这说明了大家对这次讲座很重视和投入。

下午四时结束,单位让大家拍集体照留念。希望今后大家融入教师队伍的大家庭内。

 (梁成柱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