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星期一

宽中获2华团捐150万令吉 助发展填补建校基金缺

2025/08/30 星洲日报/大柔佛

王荻皓(左三起)和童星存在李廷汉见证下,从黄木祥与何朝东手中接过模拟支票。(陈秋蕾摄)

嘉宾一同进行鸣锣、击鼓与剪彩仪式,为晚会联合开幕。(陈秋蕾摄)

学生为来宾带来各种才艺表演,展现才华。(陈秋蕾摄)

在会场也可看到宽中学生参加比赛的得奖作品。(陈秋蕾摄)

晚会上展出学生的手工艺品。(陈秋蕾摄)

(新山30日讯)宽柔中学董事长童星存表示,宽中至达城分校获新山中华公会捐赠100万令吉,以填补分校建校基金的缺口。

同时,柔佛潮洲八邑会馆也在会员大会上通过,捐赠50万令吉以支持宽中。

宽中至达城分校昨晚举行《传薪火.筑未来》宽柔学校112周年校庆联欢晚宴,童星存在致辞时做出上述宣布,并与第一副董事长王荻皓,从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与柔佛潮洲八邑会馆会长黄木祥手中接过模拟支票。

童星存在简述建校过程面对的困难时说,至达城分校自2021年启用,今年迎来了完整6个年段的学生,学生人数有3938人,与宽中其他两校合共达13625人。

“接下来宽中三校每年会录取约2500名学生,未来学生预计将达到15000人;目前教职员有815人。”

他回顾指出,宽中于2013年,获时任首相宣布批准在新山东北区建设至达城分校,并获联马置地UMLand捐献23.2英亩的校地。

他说,董事会经过3年的努力,于2016930日获得批文,随后新山各大华团组建筹办宽中至达城分校委员会,经过一系列工程的开展,新分校终于在2021年启用。

他披露,至达城分校建校总费用为8300万令吉,从2013年百年校庆开始,就马不停蹄的展开筹款工作;后因行动管制令,筹款活动暂停,董事会被迫借用学校经常费户头的约2600万令吉,先支付工程费用。

“筹款活动日渐复苏,所筹得款项都用来偿还学校经常费户口,截至今年,尚缺100万令吉;新山中华公会拨出100万令吉给至达城分校建校基金,就此填补了分校建校基金的缺口;此外,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也同样拨出50万令吉给宽中。”

童星存较后也提及,校友廖容美与其来自新加坡的丈夫,前后共捐献了735万令吉给宽中。

“校庆活动不只是一场庆祝仪式,而是让学生们饮水思源,了解到感恩及反思的时刻,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并以身作则,才可以将美好的校园设施,继续传承给下一代。”

(星洲日报)

第15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

——新时代背景下东南亚华文教学的再出发

2025/08/31 《新纪元大学学院》


由马来西亚董教总教育中心与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办的“第15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将于2025917日至18日在新纪元大学学院南大楼举办。本届大会以“新时代背景下东南亚华文教学的再出发”为主题,除本地学者外,亦广邀来自汶莱、越南、印尼、缅甸、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及中国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区域内外华文教育的新发展。

聚焦东南亚教育新局

大会将结合东南亚多元文化社会的教育实践与国际学术视野,深入探讨华文教育在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议题涵盖课程设计与创新、教学方法与应用、跨文化交流及教育政策等,旨在推动东南亚华文教学的多维度再出发。

搭建区域交流平台

作为区域性的重要学术盛会,研讨会为各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跨国对话的契机,也为研究生、教师及华教工作者创造互学互鉴的空间。大会期待借此平台凝聚更多力量,共同推动华文教育的传承与革新。

会议详情

日期:2025917-18

地点:新纪元大学学院南大楼

报名接:https://forms.gle/jPom4FQNi6qFaRWe8

疑问咨询:

电话:+603 8210 3709 ext. 433 / 116

电邮:djzhlc@gmail.com

诚邀海内外教育界人士及社会大众踊跃报名,共同见证华文教育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新纪元大学学院)

南方大学学院I-RICE25落幕 创意革新和创造热情仍持续

2025/08/31 星洲日报/大柔佛

“第三届国际科研、创新与创意工程项目展览赛2025”圆满结束,周六晚也举办了各项奖项的颁奖仪式。(张赛玉摄)

蔡润煌:希望今天的经验能鼓励中学生们持续创造、勇于提问、探索方向,也持续把工程视为一股向善的力量。(张赛玉摄)

蔡润煌(右)与其中一组金奖得主合影。(张赛玉摄)

莎菲卡:I-RICE25不仅仅是一场竞赛,它是一个汇聚创新者、研究人员与业界领袖的平台,借此交流知识。(张赛玉摄)
(依斯干达公主城31日讯)思想碰撞出火花。

南方大学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国际科研、创新与创意工程项目展览赛2025”(I-RICE25)虽已于昨晚顺利落幕,但透过比赛激发的创意、革新和创造的热情仍会延续。

进入第三年,I-RICE25今年走出校园,于82830日在五福城广场举办系列活动,分别有创新科研与工程创意项目、连接毕业生与顶尖企业的人才招聘展,以及聚焦柔佛与科技发展的柔新经济特区和工程科技前景学术论坛。

这项由南方大学学院工程与资讯科技学院主导的活动,同时也邀来其他4所大专院校参与,即:雪州玛拉专业学院、新山双威学院、泰莱学院及槟城英迪国际学院。

活动于昨晚迎来高潮,即颁发各个奖项,以鼓励参与者在科研、创新与创意工程领域继续奔跑,未来有更好的成果。

南方大学学院校长蔡润煌教授致词时指出,在这次展览中,大家共同见证了来自不同机构的27个跨学科专案,向各人展示“当想法遇到机会、当不同领域协作而非竞争时,创新就会发生”。

“你们的原型、分析与解决方案提醒了我们,真正的突破往往源于一个实验、一轮测试与一场勇敢的展示。”

他也勉励中学生,借由今天的经验,持续创造、勇于提问、探索方向,也持续把工程视为一股向善的力量。

他提到,南方大学学院今年正好迎来创校50周年,而在过去半个世纪,学校的使命始终是倡导、提问、领导与创新。

“我们努力让大学、中学与产业携手合作,把点子从教室带到社会中。”

“无论你们的专案是关于医疗保健、能源辅助科技、人工智慧、永续发展,还是智慧城市建设,你们都是这个更大故事的一部分,一个由马来西亚工程师共同建构更安全、更绿色、更包容未来的故事。”

对于所有得奖者与入围者,蔡润煌认为,这次的成就能成为动力,而不是终点。

至于未得奖者,他说:“请记得,创新是一场马拉松。你们可保留笔记、改进设计、多与使用者交流、再试一次,因为进步从来不是线性的,但坚持终会带来成果。”

同时,他也期待共同参与今次活动的人士,能维系所建立的跨学科、跨机构、跨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以继续在研究、实习、商业化与社区专案中合作。

另一方面,工程与资讯科技学院院长莎菲卡致词时强调,I-RICE25不仅仅是一场竞赛。

“它是一个汇聚创新者、研究人员与业界领袖的平台,用以交流知识,也体现了我们坚定不移的使命──为学生面对未来更严峻的课题与专案挑战做好准备。”

她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更多新兴科技的专案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人才已经准

备好迎接未来,他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正切合业界需求,并在国际层面展现了竞争力。这确实是一项值得庆祝的成就。”

出席者包括南方大学学院电机与电子工程系主任陈百胜,以及I-RICE25筹委会主席萧子洋等。

(星洲日报

蔡傌友:新区规划未预留校地 乡区微型华小难迁城市

2025/08/30 南洋商报/文教

蔡傌友

林宽城(中)颁发纪念品予蔡傌友(左二),左为黄文华,右起曾荣盛及魏顺莲。

活动吸引近百名校友踊跃出席。

(吉隆坡30日讯)随着人口迁徙与城市化加速,全国微型华小比例至今激增至50%,但乡区校舍欲迁往城区,往往也因发展商在新区规划中未预留多源流学校地段,而陷入搬迁难题。

根据教育部今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304所华小,其中648所(49.69%)为微型小学。霹雳州以123所微型华小占该州总数的66.48%居首,其次为砂拉越132所(59.46%)及柔佛108所(49.54%)。

公益金主席丹斯里蔡傌友指出,华小发展正处关键时刻,面对的困境包括学生来源锐减、师资不足,以及微型学校数量持续增加。

他以学校搬迁为例解释,虽然发展商在申请住宅区发展计划时,须规划回教堂、公园与学校等设施,但“学校”一般仅指国小,并未规定须保留华小或淡小地段。

“社会大众常质问,为何不把学生稀少的华小搬到需求高的地区?这想法看似合理,但现实中却存在多重障碍。”

“其中,就因规划问题,导致许多新兴城镇缺乏华小用地,即使要迁往人口集中的地区,也首先面对土地不足的困境。”

他今日受邀为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主讲嘉宾,并以“为华小寻生机”为题发表看法说,华小搬迁不仅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引,还必须获得家教协会100%的同意。

“换言之,一旦有一人反对,整个计划便告搁置。”

“此外,搬迁程序需逐层审批,过程繁琐且耗时。再加上在新社区寻找校地极为困难,不仅地价高昂,土地用途也早已被规划。最终,学校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址在相对偏远的新兴地区。”

华教发展需先解决华小困境

华教问题并不在于资金,而是在于“欠政策”对应。

蔡傌友直言,华小是华教发展的根基,要推动长远发展,就须优先解决华小的困境。

当中,两大核心挑战是一、师资不足,教师培训机会有限,加上宿舍与生活条件不佳,导致教师不断流失

“其二是学生素质。母语教育的‘种子’质量,直接决定未来人才的培养。”

他指出,华小师资短缺由来已久。教育部虽设有多所师训学院,但真正开办华文课程的仅属少数;再加上录取制度与面试环节多由非华裔官员主导,许多有志投身华教的申请者即使条件合格,仍常因录取门槛而被迫放弃。

“与此同时,当局所培养的华文教师数量有限,远不足以满足学校需求。”

“换言之,在解决华小困境上,我们不是欠钱,而是欠政策。唯有在国家教育蓝图中赋予母语教育应有的地位,华小才能摆脱困境,迈向长远发展。”

蔡傌友也点出,社会对华小现状常存误解,尤其在政府学校(全津学校)与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贴学校)的筹款问题上。

“制度上,全津贴华小(政府学校)应由政府全面负责校地与建设;但由于预算分配偏差和失衡,许多全津贴华小(政府学校)依然需要依赖董事部筹款。至于半津贴华小(政府资助学校),则几乎完全靠华社支撑。”

他说,无论是政府学校或政府资助学校,公益金都会拨款协助,主要用于基本建设与发展。

公益金或扩至医疗领域

蔡傌友表示,公益金资金目前主要用于教育资助,未来不排除扩展至医疗领域。

“长远来看,若华小持续出现学生人数过少,未来不排除会有数百所学校因效益不彰而被迫关闭。为此,单靠一次次筹款,是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的。”

他强调,正如前辈创办独中一样,华社需要新的教育愿景与制度安排,包括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基金、推动学前教育制度化与普及化,以及在国家教育政策中争取母语教育应有的地位。

“同时,也要在跨族群层面强化华小作为文化与教育桥梁的角色。唯有如此,华小才能在艰难环境中继续前进,既守护母语教育的根本,也让它在多元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林宽城:城乡需均衡发展

大马南大校友会会长丹斯里林宽城总结时指出,我国因城乡发展失衡引发微型华小激增;然而,中国近年推动“走入乡村”的经济战略,为城乡均衡发展创造新局面,因此他相信大马未来也可能迎来类似契机。

他说,微型华小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尤其来自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其实正折射出我国发展的不均衡——资源过度集中于部分城市,而乡区则普遍发展不足。

“不过,中国近年的发展或许能成为大马借鉴的方向。尤其在旅游业方面,我国拥有多元种族、宗教与文化的优势,治安稳定、生活成本较低,加上语言沟通便利,若能善加利用,旅游业有望成为推动乡区经济的重要引擎。”

他补充,在华教层面,华社必须继续努力,不因挫折而退缩。随着中国的崛起,许多中国企业更青睐独中毕业生,因为他们在多元环境中成长,韧性强、适应力高,这正是华文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核心价值。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就读华小,华校在促进族群交流与团结方面也发挥更大作用。大马要发展经济,种族和谐与团结是前提,而这种团结必须从校园、从孩子开始培养。”

他直言,在推动华教的同时,人们也应放眼更广视野。作为企业与社会的一份子,华社不仅要支持华小与独中,也应协助国小与淡小,让不同族群的家长感受到华社的支持,才能促进更深的理解与信任。

“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好。”

在场者包括南大校友会署理主席黄文华、主持人曾荣盛、理事潘斯里魏顺莲。

(南洋商报)

南开大学代表团访马 与14校机构签署合作

2025/08/30 南洋商报/文教

南开大学与13所各源流中学签约,拓展海外优质生源基地。前排左起为吉隆坡中华独中升学及国际事务处主任郑慧仪、 巴生滨华中学副校长丘碧钦、巴生光华独中校长佘琼凤、巴生兴华中学校长苏进存、巴生中华独中校长沈丽珍、尊孔独中校长吴明槟及循人中学校长罗洪贤。

(吉隆坡30日讯)以副校长陈军教授为首的中国南开大学代表团,来马进行为期两天的参访,并与14所各源流中学和机构签约联手启动人才培养合作。

除了为相关中学和机构提供本科奖学金名额,也赋权有关的中学校长直接保送学生前往该校留学。

南开大学与13所各源流中学签约,拓展海外优质生源基地。前排左起为吉隆坡中华独中升学及国际事务处主任郑慧仪、 巴生滨华中学副校长丘碧钦、巴生光华独中校长佘琼凤、巴生兴华中学校长苏进存、巴生中华独中校长沈丽珍、尊孔独中校长吴明槟及循人中学校长罗洪贤。

赋权中学校长直接保送

陈军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新能源领域的知名专家,由他率领的南开大学代表团共一行5人,其他成员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兼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丁丹教授、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院长刘伟伟教授、国际教育学院科长莫栋和招生办副主任孙露露。

南开大学代表团访马期间,也举行了“南开大学马来西亚优质生源基地签约及来华留学人才培养合作启动仪式”,并在陈军见证下,丁丹代表南开大学与13所各源流中学,以及南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马来西亚代表处—寰宇专才基地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陈军较早致词时表示,此次仪式是南开大学拓展海外优质生源基地、开拓“留学南开”教育衔接渠道的重要举措,对深化中马教育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南开大学每年提供  5本科奖学金名额

根据合作内容所指,南开大学将为个别的签约单位,每年提供5份本科奖学金名额供推荐成绩达标的毕业生前往该校留学,同时,也会根据需求定制短期游学访学项目并给予费用优惠。

陈军也当场追加福利,为全部参与是次合作的中学提供额外奖学金,交由各校校长直接保送毕业生前往南开大学留学,此举料可惠及清寒子弟。

另一方面,南开大学代表团也到访拉曼大学且获得校长拿督尤芳达教授的亲自接待。

南开大学代表团也登门拜访寰宇专才基地,双方就留学中国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