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新纪元大学学院》
与会嘉宾合影。前排左起为计算机与技术创新学院院长洪阳宜助理教授、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总裁梁志华、本校校长莫顺宗教授、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AGMO集团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奕强、本校副校长(学术与研究)阿兹赞副教授、副校长(国际与企业发展)郑诗傧副教授。 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总裁梁志华担任讲座主持人。 郑立慷部长在演讲中说,“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复制,而是创意。” 校长莫顺宗教授说,“我思故我在,如果人类停止思考,文明将停滞不前。” AGMO集团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弈强说,“未来的世界作主导的不会是AI,而是一个懂得控制AI的人类。” 问答环节中,嘉宾与参会者积极互动,并耐心解答现场提问。左起为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总裁梁志华、本校校长莫顺宗教授、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AGMO集团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奕强。
郑立慷:创意助青年迎战未来
2025年9月11日, 由本校与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SEARCH)联合主办,科学、工艺及革新部(Kementerian
Sains, Teknologi dan Inovasi)支持的《人工智能:青年与创意产业在AI时代的机遇》科技讲座,于本校黄迓茱活动中心举行,吸引逾150名师生出席。该讲座由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担任主题讲座嘉宾;AGMO集团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弈强与本校校长莫顺宗教授担任主讲人;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总裁梁志华担任主持人。
郑立慷:AI降低门槛 创造新就业生态
郑立慷部长指出,人类社会从蒸汽机到电脑的演进过程,曾一度引发人们对失业的担忧,但事实证明,科技创新往往减轻了人类的体力负担,并催生新的产业生态。他强调,“AI不会取代人类,会取代人类的是比你更会用AI的人。”
他举例,人工智能凭借庞大数据库与高效的转化能力,已大幅度减轻团队工作量,也让创业门槛显著降低。“一个人也可以成为工作室,减少创业成本。例如透过语言翻译功能,小众产品也能迅速进入大众市场。AI正在打破传统角色,创造全新岗位。”
他认为,AI已深度融入人类生活,就像大数据推送我们喜爱的内容一样,人类无法切割对AI的依赖。但同时,他提醒:“AI的资料引用了无数人类积累的历史记录,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复制,而是创意。”
在谈到潜在风险时,郑立慷部长提到AI生成可能引发知识产权归属不清,以及“信息茧房”现象,导致用户长期接收单一资讯,思想逐渐局限。他指出,目前全球尚未建立完善的AI法律框架,预计至少需五到十年,才能形成较为成熟的监管体系。
他最后呼吁,青年不应因AI的迅速发展而恐惧或退缩,而是要积极学习,掌握AI工具,以发挥创造力和竞争力。
莫顺宗:AI不能取代人的思考与创造
本校校长莫顺宗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虽带来便利与生产力的提升,但也伴随隐忧。他举例在教育领域,师资恐在未来受到冲击。AI具备高度模仿能力,能复制声音与相貌,甚至以假乱真,这使得失业问题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担忧。
他说,AI是一种工具,“善用它是工具,不会用它便是主人”。AI既具有人性,也具备超越人性的效率,但人类真正的价值在于“思考”与“创造”。他引用《尚书·泰誓上》所言的“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强调若人类失去思考,文明将停滞不前。
他说,青年保持敏感与好奇心,不断探索与发掘新知,让AI成为助力而非威胁,并在新时代引领社会发展。
陈弈强:未来主导世界的不是AI 而是善用AI的人类
AGMO集团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弈强指出,AI精准的演算能力若结合本土成熟的数据与人类的创新力,能够大幅推动AI模型发展。
他强调,人类的适应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是关键,例如透过大语言模型推动马来西亚医疗发展,或以处理型人工智能分析心理与情绪,再到物理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都展现了AI提升生产力的潜能。
他提醒青年要自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善用AI的人才,并语重心长地说,“未来的世界作主导的不会是AI,而是一个懂得控制AI的人类。”
其他出席嘉宾有本校副校长(学术与研究)阿兹赞副教授、副校长(国际与企业发展)郑诗傧副教授、计算机与技术创新学院院长洪阳宜助理教授、信息技术系主任陈钰媚、以及公关部兼校企合作与专业发展培训处主任林琇晶讲师。
(新纪元大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