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7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283

独中历史教育任重道远

2021/09/2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

华教岗位,历史教育,任重道远。

为独中历史科老师一连两场的教学培训线上讲座。一场是912日董总教师教育局办的,另一场则是915日宽柔至达城分校历史科(仅开放给宽中三校历史老师)的内部培训讲座。

讲座除了传授教学实用技巧,一些认知,我觉得还是要说一说。为董总主办的“2021年华文独中历史科教师培训”那一场,提问独中生为什么还要上东亚史,读中国历史?很单纯,这是他们未来明瞭现今世界政经发展的基础。

作为相对于官方主流的历史教育,董总自编的历史课本写明,其课程目标秉持认知、情意和技能的教学总目标。既参考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新课程纲要(KBSM),也参考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中学教育历史科课程纲要。在不违背国家历史教育课纲原则下,培养“爱国精神与民族自信心”,同时“启发智慧和扩大视野”,更加“了解人类过去的生活”,以及“认识现在的社会”。

问题是,独中透过其历史教育,更加认知“我是谁”了吗?独中生的世界观有多大?这是华教岗位上,独中历史老师本身要有所自觉的重要之事。

独中生要有世界观,东亚和中国是不可回避的一块。是应当要去了解的一块。但中国史对马来西亚人(即使你是一名独中生)来说,肯定是“外国史”。没有太大的包袱或受限于某方的“政治正确”,我们在马来西亚读/学中国史,应要更自在和理智。

独中历史教学,即使要教讲中国历史部分,一方面参考中国和台湾的中学历史教学课本和课纲,却也不应“全搬照抄”当下中国或台湾的那一套纲要,而更要超越中国(海峡两岸)的历史意识形态和框框格局。这是我们独中历史教育和历史老师所必须认知和意识的“重要”的事。独中历史中国史教讲,绝对不能是“中国”(或中共)或台湾的翻版或以其为范本。马来西亚独中生学习中国历史,要有自己的一套,以及要具有更理性、更宽广的视角,进而摆脱当下中国海峡两岸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桎梏。这样的中国史或东亚史教讲,在马来西亚才有意义及其合理性。

至于915日那场《历史的教学及其人文关怀》,则是给母校宽中三校历史科老师内部培训的线上讲座。主持人宽中至达城分校历史科主任是我的学生。在讲座的最后,其PPT贴放了“师承”上我上课常引钱穆先生的一句话。是的。独中生要学东亚史,学中国史,那请对“中国”,要有一份温情与敬意。但这不是把你教成“胶民”,什么都是中国好,天下无敌。也不是叫你每天骂中国,笑中国。独中不是培养两极“胶民”(虽然我不是很喜欢用这个词)的地方。

第二,历史老师不要跟学生谈政治呀?是你不敢谈,还是你自己也没关心,没那个能耐谈?讲谈政治,不是叫你讲你的政治立场或进行种族煽动。而是你有没有“本事”把一件时事课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理性的告诉学生,这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发展是怎样的。正反双方(或还有第三者)的意见是什么?再以历史之借鉴,古今对谈。

你不敢谈,或你没本事谈,人家18岁“可能”就可以投票了,请问在学校教育空白又回避的情况下,你想你的学生能投出个什么样的议员?他们的政治讯息只能从哪里来呢?网络吹水站!

第三,独中的历史教育,世界史的份量很重。但我认为独中历史教育还需要加强的是对伊斯兰方面的基本认识(在这方面确实贫乏,甚至是有错误的)。我们不要教出来的独中生还是像大马华社那些偏执网民那样,对伊斯兰存在太多刻板肤浅的认知,穆斯林,马来人,也傻傻分不清。在绝大部分都是非穆斯林的学习环境里,独中生对伊斯兰,亦得抱有基本的尊重才是。

虽然董总自编的初中课本(2008年版及2013年版)出版时,我没参与,但也有一份责任要去更正和改进。当我们嘲笑人家犯了低级错误,也要时时检讨自己,警惕自己不好也犯类似的错误。特别是有关伊斯兰部分,更要谨慎,虚心请教。有错就要承认,更正和致歉。其实,董总初中历史课本已于2020年出了修订版本,一些近来网上疯传的指责有错误之处,基本已在新版改正。不过,独中任课的老师,你们手头上的课本如果还是旧版本的,就要注意了。记得翻查勘误表。

华教岗位,历史教育,任重道远。

 

多源流小学与偏见毒瘤

2021/09/24  中国报/学习

~作者:董百勤

我在2017年的专栏里写过哥玛蒂这好学向上的印度学生,我最近在Clubhouse分享多源流课题的看法时,又想起这位学生。哥玛蒂身为班上唯一的印度学生,曾遭受同侪歧视。歧视不是贸然发生的,起初同学们相安无事,大家都和哥玛蒂打成一片。随后的日子,其他同学开始排斥哥玛蒂。

当我问其他同学为什么这样对待哥玛蒂时?我得到让我震惊的答案。

“爷爷奶奶说印度人很肮脏,印度人很会偷东西。”这种渗透到整个传统社会的偏见,该停止了!很多华人孩子,在求学时代尤其幼儿到小学这段日子,是没有接触过其他种族的。大人种种的偏见输入,孩子会信以为真的。

这些年,多源流小学课题屡屡被提起,多源流小学真的不是问题也不会分化族群。真正分化族群、造成隔阂的是偏见!偏见不是因为学校教育产生的,而是家庭教育。阻碍团结的源头绝对不是源流而是身分危机。各族对于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存的认同感如果不强,爱国信念动摇,那么请问,我们的下一代会如何?

有些人会说,多源流学校要学那么多语言,对孩子而言是痛苦的。但身为过来人,我可以告诉大家,马来西亚人的多语言优势是非常吃香的。许多公司聘请员工时,会把语言优势放在重要的参考点上。如果你真的足够爱国,你深深认可自己拿的蓝色身分证,你还会看见其他种族的肤色和你不同吗?

发生在哥玛蒂身上的事,也会发生在我们任何人的身上,当偏见根深蒂固深植孩子心中,我们不帮他们清除,我们要靠他们长大后,有机会接触其他种族才发现,原来自己误解了其他种族,那么在小学时候发生的歧视,会一直没办法解决的。

如果我们以为放多几个哥玛蒂、西蒂或小明在单一源流学校里学习,就能改善歧视的话,那真的太天真了,因为只要偏见在,大家都不彼此包容,歧视的问题是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我们把学生放在不同源流的学校去学习,如果他们没有包容差异的心,团结仅仅是口号而已。

身为马来西亚子民的我们,很幸福,能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参与不同族群的生活习俗和共享他们的文化传统。我一直都告诉学生,我看待其他族裔的朋友,从来不是以肤色作为区分的,我是站在人的立场去认识他们和他们做朋友的,唯有站在同是身而为人的角度,才不受其他不相关的因素干扰我们对其他人的结识。学校源流不是最大的问题,包容度才是关键。

 

别把学习报告想得太简单

2021/09/26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在过去一年多的居家学习期间,由于老师难以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上过去的考试评量方式在网课期间难以真正的实践,教改推行的多元评量成为各个学校思考的方向,而各种个人或分组报告成为各中学替代传统考试的新宠。

报告对我们而言并不是陌生作业方式,一份好的报告需要从材料收集、资料分析、针对问题清楚的找到相关的文字并归纳、组合而成,当中作者必须要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所收集的材料如何能够处理作者的问题意识。这当中涉及研究方法等做学问的规范。

只是我们的中学生真的有能力完成一份学习报告吗?这是今天各校转向拥抱报告作为学习评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很显然也是很多人(包括老师)忽略的问题,而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这更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首先学生是否已有足够的能力去收集、分析资料,并且将这些“支离破碎”的材料整合成为一份表达清楚的文章?很多人错以为互网络的便利降低了报告的门槛,但事实是各种来历不明的材料,无法证实对错的资讯反而是今天互网络资讯发达下的一大挑战,如何从乱七八糟的网络资讯中辨识出对错反而是今天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拥有这个基本能力后才能够去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整理工作。

报告的另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书写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书写表达能力,学生根本就无从下手归纳与整理出好的文章,因此在缺乏正确的研究方和低落的书写能力下,很多所谓学习报告都是天下一片抄,学生几乎都是直接从网络把相关主题的文章复制贴上,不少连维基百科的连接都没有移除就把档案交上,如此的报告其实不做也罢。

学生该如何参与多元评量?

如果觉得上述状况很可怕,那如果告诉你,我们的学生在缺乏基本研究的思维和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下,还想要做访谈、考察,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在中学这个涉世未深的阶段,因为老师要求的学习报告而“胆粗粗”的就找访谈对象,透过社交媒体直接要求(不是约也不是邀请,而是要求)所设定的受访对像进行访谈这种事情屡屡发生,而在受访阶段却又对受访者的背景毫无了解,访问的主题也毫无概念,反而造成受访者困扰的情况。

在学校教育走向多元评量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反思什么是多元评量,并且要去省思今天学生该如何去参与多元评量的过程,而不是将题目发出去,然后简单交代分数要求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学生即使在某课能够考获好成绩,并不意味他拥有整理归纳和清楚的书写与表达能力,如果老师不在这方面好好的训练,学生终究就只能够不断的把网络资讯复制贴上而已。

 

从学生身上学到的教学勇气

2021/09/25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宋怡慧

以气势磅礴的勇气,跃过生命的幽谷;用缤纷飞扬的青春,㬇醒文青的灵犀;以返璞归真的初心,谛听四时的天籁;用澄澈透明的智慧,探索科学的世界。

学生以或深或浅的行走足迹,或标记,或镌刻在我的教学生命,用坚定又温柔的姿态,教会我教与学的许多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谢谢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想像力,让我们能捕捉万物静观的美好,畅饮稍纵即逝的流光,留在舌尖纯粹的滋味。

揽一卷书,翱翔在阅读的苍穹;打一个滚,躺徉在土地的芬芳。用眼泪偿还人情冷暖,无怨;用笑靥抹去悲欢离合,无悔。

蓦然回首,与学生携手相伴的课室岁月,有苦有笑,当然也有悲伤。有笑语,替我平凡的生活,拾缀一缕美丽风景,妆点热爱教学的足踏,能够好好教学是多么简单的幸福;能够吟哦一段创意悠扬的曲韵,能够讴歌生生不息的青葱岁月,都是学生为教育带来学习的芬芳气息,有孩子的校园才是“学校”。

当你踽踽独行的时刻,请享受孤独的流光,老师在身边静默相随,此刻的你,不需要我的醍醐灌顶,你只希望有纸留白的扉页,能和自己深度对话。

当你泪流满面的时刻,带着充满疑问的眼神质问我,此刻的你,不需要我款款倾诉爱的絮语,我要等待你的出走与回归,英雄之旅的启动,小王子会发现狐狸与玫瑰的奥义。

我希望上天赐予我们宁静的力量,即便要攀越崎岖的人生仄径,以豪情攀登,必然能在层峦叠嶂的步履中,看见豪情壮志的自己正在成长。

面对友情与爱情,你是渴望又怕受伤害的,我只想提醒你:记住远方的微亮,它让你在云厚雾浓的困境中不会迷途,让你回眸一瞬,就能看见路引的方向。

当你对我灿笑,气宇轩昂地勾勒年轻世代的轮廓,挥洒一帧迤逦春光的泼墨山水,那是师生情份共寻的光点,一个师者安身立命又熠熠闪耀,与之互放光亮的教学幸运。

谢谢你,让我邂逅你眼底满溢爱的目光,你们的到来,让我发现老师的价值,还有学会与你们共同解决生命困难与疑惑的方法: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走着走着,这是我们的人生之路。

谢谢你,让我找回守护着你的忠实之心、清明之情。谢谢你的爱,让生命鼓音咚咚响起。谢谢你的爱,让迷途于升学主义的自己,从竞逐而归返,老师的存在,是因为学生的需要,在需要中,我看见自己的责任。

谢谢你系在我衣襟上的丝线,教会我此生要种桃李、舞春风,在栽花身影中,守着阳、守着你。

回望教学旅程,谢谢你们教会我的事,让我能拥有重叠师生情缘的永恒回忆,关于青春,关于教育,我永远都在学习⋯⋯

我愿是你生命旅程一处温柔的休憩地,那里有佳荫微风、有蹁跹之蝶相迎,成为你翩然飞舞未知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