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短缺将造成的问题
2023/10/06光华日报/言论
~文:赖康辉
华小师资短缺长期困扰我国华社。教总就指出,目前华小仍然有600多个空缺,而到了2023年尾,随着学校教师陆续退休,将增至约1000个空缺。
华小师资短缺将为华社和华小带来严重问题。雪隆城市区有的华小缺少高达8至10名教师。由于教育部已经没有拨款给各州教育局聘请临教,因此多数华小董事部和家教协会,须每月花费约9000令吉聘请代课教师教导学生。聘请代课教师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此沉重开销将落在董事部和家长的身上。
尽管华小急需教师填补空缺,吊诡的是,只有少数申请大学非教育系毕业生申请合约教师(COS)获得教育服务委员会(SPP)通知面试。
若教师短缺无法获得解决,学校将被迫缩班。今年9月,由于缺少5名教师,雪州安邦新村华小被迫采取合班制,把两班在同一时间上同样科目的学生,集合在一个班级上课。缩班或合班将导致各班级学生人数上升,并会打击华小学生的教育质量(quality)。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二十届会议教育权问题基肖尔·辛格报告就指出,每班学生人数和师生比例是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挤的教室损害了教育质量。须知,目前多数华裔平民百姓是送孩子去就读华小,此危机必将会冲击华裔后代的质量。
由于华小班级人数拥挤和教育质量下跌,经济许可的家长甚至会考虑将孩子从华小转校至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此现象也会导致就读华小人数呈下降趋势。
接着,华小师资不足也会严重冲击特殊儿班级。华小的特殊儿童班级理应是7人一班,每班需要多名教师和教师助理。在教师人数不足下,特殊儿童班级也会面对拥挤情况。有提供特殊儿班级的华小不但无法提供足够的班级供华社需求,同时特殊儿班级也无法继续增加。
此外,华小师资不足也造成教师必须承担更多教学节数,同时也承担更多林林总总的报告工作。这造成教师得面对更长的备课时间、更多的教课时间、以及承载更大的工作量(包括各种文书报告、校园课外活动等)。加上目前许多父母外包孩子于电子产品,也影响了孩子学习专注能力。以上原因造成了教师压力增大(有的教师因此患上心理疾病),导致为数不小的教师宁可选择提早退休和辞职。这无形的严重心理压力,造成华小更缺乏足够教师人数。
总之,如果不尽快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华社将面临教育传承的危机,同时也将爆发教育质量的严重危机。因此,教育部有必要开放和吸纳更多合约教师以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危机。
五天制独中更受家长青睐
2023/10/0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林艾萱
毕业于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系,拥有18年媒体经验,曾任职多家报馆记者及乐活志主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专栏作者。
儿子今年即将完成小学六年级的教育,在国中与独中的选择中,从不少家长得到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就读国中或独中各有利弊,答案没有对错,取决于家长及学生的看法及选择,而其中最让笔者深刻是很多家长对独中的印象,就是独中太“操”,一些独中依旧执行六天制的上学过于累人。
友人将孩子送往邻县的独中就学,碍于路途遥远唯有让孩子住宿,奈何该独中依然执行六天制,友人感叹,每每去载孩子回来已经是周六下午,然后周日又要匆忙带孩子回宿舍,孩子匆匆两天的归来没好好与父母聊天亲子时光,连吃个饭都没得团聚几餐,就得在匆忙回去学校住宿。不仅父母觉得累,孩子也觉得学习的路上仿佛都在赶路的状态,未能好好放空休息。
其实早在2020年董总公布的《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课程总纲》草案,针对未来独中高初中的教育目标与核心素养都多有著墨,也回应了今天全球教育因为资讯科技发展而迫切需要改革的大趋势,而其中一个最大的改革就是将独中一贯实施的六天制改为五天制。
而马来西亚各大独中也逐步响应了董总的号召,将教学改为五天制,以南马为列,除了较早执行五天制的华仁中学,新文龙中华独中及笨珍培群独中外,近来加入行列的包括著名宽柔中学,而居銮中华中学也在日前宣布,明年(2024年)新学年起改为上课五天制,以呼应时代变革,与时并进,五天制更符合今日全球教育因为资讯科技发展而迫切需要改革的大趋势及满足家长的需求。
教育之路不是100米赛跑,教育是一场马拉松竞赛,循序渐进,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要让孩子能长期坚持学习的原则之一,就是需要适时的放空。五天制的实行可以让学生巩固并内化一周内所学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在多出的休息日,也可以更加专注于吸取知识,做好备课工作,而不是仓促地赶完教学计划以适应紧凑的时间表。
我们需了解,知识和教育并不仅限于课堂和教科书,学校是教育启蒙的地方,但不是唯一的地方,如果一周过长时间仅在学校里接受知识教育,反而会妨碍学生在吸取其他知识流动的管道,同样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专业发展、建立联系,或者跟进最新的教育趋势和实践会更加局限,因老师连自己休息时间都不够,同时也阻碍了教师们与家人孩子共处时间。
传统的六天制学校周中,学生往往很难找到有“放空的时间”来深刻思考和完全理解所学概念。这种不断重复的教学和评估循环很少留给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创造力和独立探索的空间。倘若是五天制,学生将会受益于延长的周末,多了一天的家庭日不仅增进了亲子时光,也可以去探索自己的兴趣,而不仅仅是囫囵吞枣不断吸纳学校所给予的资源。
现代的华裔父母贵精不贵多,在素质的栽培下,因为生得不多所以都会比以往的父母更在意亲子的时光,如果要给孩子就读独中,现代的父母更倾向于选择五天制,学校教育与家庭陪伴并重,现在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的时间被塞得满满的,毫无沉淀课程与知识的时间,教育固然重要,但教育不能剥夺太多的亲子时光。
随著华裔生育率偏低,现在独中招生来源不易,很多独中开始吸纳的学生不仅仅是来自本地的孩子,包括来自外坡慕名而来的学生,而如果五天制的独中更会吸引更多外坡的父母愿意把孩子送来就读,至少让住宿的孩子,每周有两天的时间父母可以好好陪伴,而不是匆忙来回一天的时间。
我们看到现在一些国际机构响应4天制工作周,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工作模式具有多个潜在的益处,既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也有助于组织提高效率和吸引人才,因此独中如果想要吸纳更多的教育人才,五天制的教学天肯定比六天制更能助于留住和吸引优秀的人才,也可以让教师在充分休息后,可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智能时代的来临,所有的教学都该精进化,而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真正迈向自主学习的理想,让他们成为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轻人,投入在学校时间是不能作为学习成效的标杆,因此五天制上课的模式将会是独中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也符合新的教育大纲的要求,并符合独中教育蓝图的理念。
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独中可以响应董总号召,放缓孩子六天都忙于学业与课外活动的紧张生活步伐,让学生可以学习留白和沉淀心灵,五天制绝对是对学校,老师,学生及父母都利多于弊的政策。
教育政策必须永续发展,人才是“国家资产”!
2023/10/04 星洲日报/社论
政治归政治,教育归教育,族群归族群,希望团结政府能够拟定国家教育体制永续发展的大政方针,将人才视为国家最珍贵的资产。唯有首相、教育部官员与各族同胞都患上“色盲”,以“人才为贵”,这样的国家才有救,再迟就来不及了!
周一,砂拉越总理阿邦佐哈里明确表示,对教育部及国家教育政策存在很多的不满,已经向首相安华献议索回砂拉越的教育自主权;因为砂政府需要有稳定而永续的教育政策与良好的教育硬体设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砂总理应该对教育政策多变、残破校舍不如鸡寮的情况已经无法容忍。阿邦佐哈里的发声也同时为西马,尤其是为乡间学校说了公道话。
敢问教育部长法丽娜与高教教育部长莫哈末卡立,大马基础与高等教育的大政方针是否充分整合?软体的师资与课程规划能符合新时代需求?硬体的修缮工程与教学设施能否达到校园安全与课堂上教学需求?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能够满足国家发展与就业市场所需的人才资源?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能与高等教育衔接(包括符合国外优质大学的要求水平)?
无论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看,教育在今天的大马不能停留在扫除文盲上,而是全力着力培养孩子的正确人生观、培养国家与核心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
今天,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有50%不考虑继续升造,他们更想当网红,当Grab的外送员;愿意升学的不到20%学生选择理工科,这完全不符合首相“2030年新工业发展蓝图”,亦即重点发展“电气和电子、化学、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制药、新能源、AI、先进材料(如矿物和金属)”产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因为这些专业多数需要理工背景的。
很显然,我们的基础与高等教育已经与国家发展脱钩,一旦缺乏充沛的优质人才资源,就会阻碍国家的前进与产业升级。人才资源欠缺,别说外资却步,连国内企业也会外移,很快的,我们将面临人才不足导致国家丧失竞争力的重大危机。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但我们补牢了吗?阿邦佐哈里批评教育部,在拨款修缮残旧学校的课题上“光说不练”,其实他说的只是国内教育改革课题的冰山一角!西马与沙巴也同样遇到学生在残旧校舍上课的窘境;其他的问题还包括师资适任、课程规划、教学品质追踪、英语教数理、独中拨款等等,大大小小的是否都纳入教育政策与执行方案上。
我们站在全民的角度与扮演媒体第四权应有的责任,且野人献曝的提出《教育政策与改革方针》。
其一,落实(重整与改善)国民基本教育(小学至SPM)课程纲要,推动教师培训与能力增长,提供全方位与多元的教育资源,顾及所有孩子的受教权益;平衡城乡教育差距、提供扶助弱势及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健全教育体系,保障学生公平的学习权益。
其二,全面“盘点”之后,尽快修缮优化中小学校软硬体设施,塑造安全的学习环境;推动尊重学生人权的友善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人发展;全面推动中小学“数字学习”方案,强化数字教学、学习、精进;持平看待独中存在的事实,制度化拨款,独中不能成为教育体系的“弃婴”!
其三,针对重点科技产业领域(如2030年新工业发展蓝图)扩大推动高等教育课程深耕计划(鼓励大学课程与产业需求接轨),培育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设立国家重点领域研究机构(或大学),培育国家高科技人才(仿效中国推动211、985重点发展大学);建置区域产业人才及技术培训基地,充实产业优质人力。
其四,全面推动三语教育,并提升年轻世代英语能力,将SPM英文及格当成获得文凭的既定政策(英语教数理无助于英文水平提升),除国语外,推动国家多语教育(这是国际趋势)的永续发展,营造完善的语言学习环境。
其五,精进砂沙及西马土著原住民(马来人之外的土著)小孩教育;维护多元族群学习权益,包括制度化独中与教会学校的拨款,承认独中文凭;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社会,提供青年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想环境;健全完善的国家体育园区,有计划的培育体育运动人才(不是亚运奥运来了才关心)与选手照顾(包括伤退与残障运动员);促进运动产业发展,带动全民运动风气。
政治归政治,教育归教育,族群归族群,希望团结政府能够看到我们的建议,除了拟定国家教育体制永续发展的大政方针,更将人才视为国家最珍贵的资产。唯有首相、教育部官员与各族同胞都患上“色盲”,以“人才为贵”,这样的国家才有救,再迟就来不及了!
不只是学生该多阅读
2023/10/04 星洲日报/大都会
~作者:陳詩蕙
“要多阅读,才能增广见闻,学习新知!”……相信这是师长们在校经常挂在口边提醒学生的话,也有部分老师会鼓励学生多阅读报章或留意新闻,以掌握时事。
的确,如今阅读报章的人较旧时已是越来越少,但不少人还是会选择通过网络阅读时事新闻,以掌握国家大事和最新资讯,继而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
不过,最近接到一名令我啼笑皆非的某校教师来电,对方相信是平时没有阅报的习惯,甚至不曾阅读媒体新闻,所以不仅不清楚报馆是否处理和刊登学校活动新闻稿,甚至还担心位于雪州的星洲日报(总社)不会处理吉隆坡学校的新闻。
令人无奈的是,在我确认本报向来有处理中小学活动而对方也发来稿件后,该名教师还询问可以在哪个版页查阅,一点没有主动翻阅报章的打算。
除了上述情况,报馆也不时会收到一些内容不完整、语句不通顺,或没有附上完整嘉宾名字(如只写“许董事长”)、没有为照片写上图说等的文稿,有时真令负责处理的同事困扰。
其实报馆有没有处理学校新闻、学校活动新闻稿如何写,随手翻阅任何一天的报章或查阅各报/媒体的网上专页都可以参阅到,但凡负责来稿者愿意花些时间参考,就不至于需要来电询问,甚至发来“留手尾”的稿件了。
该多阅读的其实不只学生,老师们甚至父母都有必要培养相关习惯,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