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76

2030教育新愿景

2023/10/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国安

当前时代变革,全球性大趋势,如数字化、知识经济、人工智能应用等,正影响着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方式也发生根本性变革,教育学界在反思如何拓宽对教育价值功能的认识,即从传统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视角转向“包容性增长”的概念。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只停留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上,还应能够协调个人、社会和环境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项目”,并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发布《OECD 2030学习框架》和《OECD学习罗盘2030》,聚焦包容性学生学习发展,提出全球2030教育新愿景:追求个体和社会福祉。

根据OECD的诠释,“福祉”(Well-being)的意涵不仅仅与获得物质资源(如收入与财富、工作与工资、住房)的机会相关,还与生活和环境的质量(包括健康、公民参与、社区发展、安全、生活满意度、教育、环境等)关系密切。

个人助提升社会福祉

两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个人和社会的福祉,而且个人福祉有助于社会福祉指数提升,社会福祉指数提升保障个人幸福感获得。

OECD 2030学习框架》和《OECD学习罗盘2030》启示人们以全新视角思考教育目标任务、教育生态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发展诸领域的改革,以实现上述教育新愿景。

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任务在于培养面向2030未来世界的学生及其必备能力。

这“能力”是一个包含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概念。人们通过教育掌握知识、技能,具备正确态度与价值观,以应对复杂社会发展的需求、创造美好的未来。

然而,未来世界毕竟是充满变革且不稳定、不明确的。教育还得建构“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在陌生环境中自定航向,从教育中完成蜕变,成为教学认识、实践和发展的主体,亲身体验学习历程,收获愉悦感,激发终身学习的热情,最终实现自身和社会的福祉。

界定“学生成功”内涵

这是面向2030学习的核心,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重视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重新界定了“学生成功”的内涵。

OECD 2030教育新愿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旨是相吻合的: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生学习的机会;使学习者掌握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为环境完整性、经济可行性和公正社会做出明智的决定并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以有效应对世界正面临的相互关联的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形塑美好世界。

综观近年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牵涉很多利益攸关者的生态系统。为了履行教育缔造个人和社会福祉的承诺,以下一些原则常被遵循以适应教育体系变化的需要:

(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建立一个综合的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并确保在教育中和通过教育实现公平、机遇与包容。

(二)学校课程教学内容递增,学生需要从“多用点时间学习”转型“高质量地利用学习时间”,以充分掌握学科的关键概念。

(三)课程实施存在效益滞后性特点,课程目标与学习成果之间也存在差距,学校需要被赋予自主权以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切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

(四)创新课程,包括科技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驾驭未来的能力,但必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变革中感受到获得感,避免数字鸿沟。

(五)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重新定位,确保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指导者和学习促进者的作用,以及增能课程开发专业职责。

(六)发展教育系统面向2030变革社会和塑造未来的关键能力,包括创造新价值、协调矛盾困境、承担责任等能力。

 

教育与就业

2023/10/1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朱敏微

常言道,知识让我们有影响力,而教育是获取知识的途径。然而,在马来西亚,我们面临著一个逐渐加剧的问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经济困难。他们当中许多人选择从事零工经济工作或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而不是追寻与他们学历相符的职业。对于教育与就业匹配度、经济如何提供适宜的薪资机会,以及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是否正在逐渐摧毁一代人梦想和抱负,近年来趋势引人深思。

在马来西亚,长期以来攻读学位一直被视为通往繁荣未来的最可靠途径。然而,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背负债务,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困境:他们拥有学历,但却在应对未实现的抱负。安全、高薪的工作前景似乎正逐渐消失。因此,我们目睹著大多数人从传统职业道路向零工经济的大规模转移,如从事网约车或食品外送等工作。

零工领域的工作因其提供的灵活性和即时收入,甚至有时还比传统工作赚取更高额收入,相当诱人。因此,对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人而言,相比其他职业选择,这似乎更具吸引力。零工工作通常不需要正规资格,其所提供的机会正在大幅度增长,吸引了新一代毕业生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试图寻求在疲弱停滞的就业市场中找到新的出路。

问题在于许多马来西亚人所面临的经济现实。一个无法提供足够体面薪资机会的经济环境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拥有学位,许多年轻的应届毕业生依然面临著就业机会匮乏的问题,或者只能找到薪资偏低的入门级职位,这往往难以支撑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教育的期望与就业的严峻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应届毕业生不得不以非传统方式寻求财务稳定。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民生活成本的迅速上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住房、交通和日常生活费用都在飞涨,这使得应届毕业生难以维持生计。讽刺的是,大学教育曾被视为舒适生活的保障,现在却似乎成为应对不断增长的生活成本的生存先决条件。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2022年薪资调查报告,虽然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均月薪达到了最低薪金要求,但该报告没有特别公布应届毕业生的收入水平。Jobstreet的报告显示,新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在20002500令吉之间,比过去几年有所提高。然而,考虑到生活成本的普遍增加,新毕业生要在这些工资水平下还要维持合理体面的生活仍面临著重大挑战。

尽管要求新毕业生在步入职场前降低期望并审视他们的优先事项,但必须意识到重新设置期望的责任不应仅由新毕业生一方承担。

限制毕业生可支配收入

随著生活成本的普遍上升,我们可在日常物品和服务的价格上观察到这一趋势。例如,食品杂货、水电杂费和医疗开支等必需品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某些娱乐活动,如外出用餐或看电影,也变得更为昂贵,这限制了毕业生可支配的收入。尽管零工经济为许多人提供了经济来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零工工作者通常缺乏工作的稳定性、社会福利以及法律保障。

生活成本的上升,再加上工资的停滞或缓慢增长,正促使许多应届毕业生纷纷进入了零工领域。虽然这提供了短期的经济缓解,却可能无法给予毕业生们期待的长期工作稳定性和职业发展。这一经济现实已制造了一个难题,迫使马来西亚人在追求与自身学术资格相匹配的职业与追求财务稳定之间作出抉择。

解决生活成本问题需要一个全面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包括采取控制通货膨胀、提供更多可负担的住房选择以及发展社会保障网络来帮助低收入群。这些措施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大学毕业生才可以真正享受他们教育带来的成果,而不会受到持续攀升的生活成本的财务压力。

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从事零工经济工作,而不是追求与他们的资格相符的职业,这是一个扎根于经济挑战、生活开支和教育投资的复杂问题。马来西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必须重新构想教育和就业的关系,以确保受教育的年轻人抱负不会受到压制。一个繁荣的经济、支持劳动力的就业政策和重振的教育体系,对于解决这一紧迫问题相当重要。

当然,在讨论经济现实时,应届毕业生亦不应假设他们在获得学位后就自动获得了一份工作。具备软技能和强大沟通能力的毕业生,通常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我国政府应考虑劳动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改革教育模式,提供给学生成功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从而赋予应届毕业生应对挑战并最终迈向更加繁荣和稳定未来的能力。

 

高等教育列车一个都不能少

2023/10/1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方志刚

我国的11年免费教育,以及前9年的义务教育,一直都是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所羡慕。然而最却发生自安邦和打扪的清寒家庭的学生,因为缴不出学费,而不愿接受大学录取的事件;事件也引起了首相安华的注意,他为此特地发出指示,并表示这是政府史上第一次指示政府大学不许拒绝贫困学生的入学登记,校方必须让学生先登记及报到,至于学费可以慢慢再找(筹)。安华亦坚持“不管来自什么种族,没有任何学子会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被拒于大学门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直都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列强之本,因为它不仅会改变个人的生活,还推动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华人传统中就有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念,这强调教育重要性的老观念,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意义。而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使得一些学生无法继续他们的学业,特别是上大学,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首相安华的讲话就是要确保每个年轻人,不会因为贫困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学生无法继续学业或上大学,最主要的关键因素便是学费问题。随着教育成本的不断提升,一些国家的大学学费和相关费用,已经变得异常高昂,这对于许多中等收入家庭来说,甚至出现了无法负担孩子学费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学生债务。一些学生为了升学,可能会向财务公司借贷学费。这使得他们可能在毕业之后,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从而影响了他们生活中的其他重要目标计划,如购房、创业或家庭建设的落实时间表。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发挥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若干层面上,控制并确保高等教育的可及性。政府可以采取多方面措施来降低学费,同时提供贷学金、奖学金和其他金融援助,协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财务困难,从而使更多人能够获得高等教育。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大学合理控制学费,确保大学教育不会在教育成本恶质化的大环境下,把追求学问变成了奢侈品。

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私人企业提供资助和合作。企业可以设立奖学金基金,提供实习机会,或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这种合作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并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至于社会和非营利组织则可以扮演类似华社里的会馆或社团角色,设立基金提供奖贷学金,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学费问题。

不过,我们有必要再清楚强调教育的价值。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它还有助于个人成长、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出具有道德和正确价值观的公民。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投资,因此首相安华的讲话,可以被解读为“在高等教育的列车上,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无法迴避的教育问题

2023-10-16  光明日报/好评

~作者:王桢文

有一个老掉牙的教育课题,多少年来一直受到学校教育人员的关注,那就是中学生过早谈恋爱的课题。我记得在30几年前,当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有听到这样的讨论了。

一般上人们对中学生过早谈恋爱都会持保留态度,也有人持反对态度,无论是保留或反对态度,都是从青少年的心理和情感健康这一个角度来看待,普遍上都认为在中学时期,学生必须将精力集中在学习和个人成长上,那才不会辜负年少时光。

女生因为结婚而辍学

另一方面,副教育部长前几天透露我国女中学生的辍学率高于男中学生,而根据副教育部长透露,导致女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是结婚。这项调查结果和中学生过早谈恋爱是否有关係?或许这也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但在不同族群家庭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影响因素或许已经超出谈恋爱的范围,但毕竟反映了一个现象,我国女学生的受教育权应该受到关注。

站在男女平等的角度来看,男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样必须受到重视。处在这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跟过去的年代不一样了,女性在政经文教等领域和男性有同等的成就。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妇女能顶半边天”,表示女性在人类社会中,和男性拥有同等举足轻重的能力,对今天的时代来说,可说是很平常了。

从中学生过早谈恋爱,到我国女中学生的辍学率,再到平权社会中的妇女角色,我注意到如何教好一个女孩的教育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要受到高度关注。

有人说,教好一个女孩子,就等于教好一代人。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为这个观点强调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教好一个女孩子,就能为下一代培养有教育、有知识和有技能的人,因为女孩通常会成为母亲,她们和孩子的关係非常密切,他们所受过的教育和培养起来的价值观,将会直接传递给下一代。

关注女孩的特殊性

身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向学生灌输应有的正确观念,促使他们在中学时期能够成人成才,并在照顾到男女平等的同时,关注女孩的特殊性,找到教育孩子的规律。这是我在思考中学生过早谈恋爱时跳脱了思考框框,尝试为教育孩子寻求多一个坚强的理由,这毕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课题,我们无法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