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

2华小喜获迁校批文 新校址拟容纳逾千学生

2025/07/23 星洲日报/国内

黄家和(左六)移交迁校批文给两所华小的董事;左一起为李倩照、盛秀莲、骆荣伟、吴文宝和黄继樑;右一起为林纪炳、叶锦云、陈丽心、陈劲晖和陈全福。(蔡伟传摄)

(吉隆坡23日讯)教育部今日正式向2所华小移交迁校批文,即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和槟城乔治市恒毅华小。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表示,这2所华小是于625日获得教育部长法丽娜的批准发出批文。

“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更是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申请和获得批文,校方是在去年111日向柔佛教育局申请,今年625日获得批文,也是教育部最快下放批文的华小。”

黄家和表示,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将会迁往柔佛新山依哥花拉花园(Taman Ecoflora),新校区总计6英亩,和旧校址的校区相比增加10倍。

他说,至于槟城乔治市恒毅华小则将迁往峇六拜(Bayan Lepas),新校区总计3.55英亩。

他指出,搬迁后的2所华小计划新建36间课室,如果以每间课室最少30名学生,各校能够容纳1080名学生。

黄家和表示,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目前仅有4位学生,校区唯有0.64亩,并且是与拉当格马利淡小共用校区。

“新校区周围的华小需求量大,在中央华小搬迁到新山依哥花拉花园以后将有助于舒缓当地华小拥挤的现象。

距离新校址8.7公里的地方是宽柔五小,学生人数3571人、10公里是班兰华小,学生人数2633人、距离14公里的有柔佛再也华小,有2015名学生。”

他透露,中央华小建校迁校经费预计需要1500万令吉的经费,经费将全部由KLG Tanjung Puteri Sdn Bhd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承担。

另外,他透露,槟城恒毅华小是在2013年向槟城州政府提出迁校申请,并在2018年获得新校址的地契,同样是于今年625日获得法丽娜批准下放批文。

“目前恒毅华小在今年有152位学生,我在今年2月去当地实地视察,我们看到校内能够用作课堂的只有6所课室。学校毗邻教会,所以也和教会共用学校设施,因此限制学校的发展。”

他说,距离新校址5公里的地方共有2所华小,分别是槟城中山华小和崇正华小。

出席者包括恒毅四校董事会代表分别有董事长丹斯里黄继樑、副董事长拿督骆荣伟律师、总务拿督吴文宝、财政拿督盛秀莲和校长李倩照;中央华小代表则有董事长陈全福、副董事长林纪炳、家协主席叶锦云、校长陈丽心、副校长郑慧苓和搬迁和建校委员会主席陈劲晖。

(星洲日报)

巴生发展华小工委会大会 全力推动华教发展改革

2025/07/21 南洋商报/雪隆

巴生区发展华小工委会莅临共和华小交流,左起陈峋吉、王明雄、陈伟后、余安及陈碧莱。

巴生21所华小三机构代表齐聚共和华小参与巴生区发展华小工委会年度会员大会。

(巴生21日讯)巴生区发展华小工委会日前在巴生共和华小召开2025年度会员代表大会,并进行交流访问活动,来自21所华小的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携手推动华文教育发展。

大会由工委会主席陈伟后率领理事团队主持,雪隆董联会副秘书长余安应邀出席,共和华小董事会、家教协会、校友会三机构热情接待,现场气氛热烈,意义深远。

陈伟后:三大工作重点

陈伟后在大会上,感谢共和华小的大力支持,并汇报工委会过去一年在教育提升、加强交流合作及稳固组织运作三大工作重点。

“在推动教育提升方面,我们主办绘本读书会、马来文线上平台培训、华教讲座、小六升中学宣传等,同时组织教师参访林连玉纪念馆及华人博物馆,深化文化认同。”

此外,他指第二重点是加强交流合作,工委会与校长理事会、乡团、庙宇和商界紧密联系,推动“我要当老师”计划、筹募教育基金,并将于1026日联办“春风化雨谢师宴”。

“对于稳固组织运作,我们持续推动组织机制改革,成功举办新春筹款计划,展现组织凝聚力与执行力,展望未来持续优化组织机制,推动青年理事接班,确保会务活力延续。”

陈伟后强调,推动素质教育和培养新一代领导层至关重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坚定守护华文教育的信念。

“我们肩负的是传承的责任,让我们继续为巴生华小的未来并肩努力。”

王明雄:支持教师AI培训

共和华小董事长拿督王明雄致词时指出,华小普遍面对拨款不足、师资短缺与校舍破旧等问题,呼吁社会各界、董联会及工委会携手争取合理待遇,改善办学条件。

他表示,巴生发展华小工委会成立以来积极守护华小发展,坚守华语教学为主的核心立场,反对任何蚕食母语教育的政策,确保华裔子弟文化血脉得以传承。

“工委会也非常关切,同时常提醒政府,必须一视同仁拨款给华小,确保巴生区内的每所华小的维修费,不会沦为‘空头支票’。”

他也以直落昂利民华小为例,表示工委会也可协助华小完成迁校计划,并指该校成功争取迁校至顺利花园,正积极筹募至少一半的建筑费,即1000万令吉,方准动工,盼华社踊跃响应。

他强调,工委会除争取拨款、协助迁校,也积极推动师资培训及智慧校园计划。目前21所华小落实AI教育,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他也承诺全力支持教师AI培训,免费提供场地,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他也表示,推动华教无捷径,既需议会争取,也靠民间努力,期望大家共同撑起华教的未来。

余安:应关注国中华文班困境

雪隆董联会副秘书长余安致词时指出,我国华裔子弟在三大文明环境中成长,多元化的优势具全球竞争优势。

他肯定工委会在推动教师培训及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并建议独中教师协助缓解中学华文师资短缺问题。

“当前的华教士需肩负本土教育发展的责任,并以捍卫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使命,携手为华小和华中发展献力,尤其应关注国中华文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他也高度评价工委会安排华小教师参访林连玉纪念馆与华总历史馆,加强教师对本族历史的认识,值得全国各地发展工委会借鉴。

“雪隆董联会目前把工作重心放在华小、华中,甚至国中华文班领域,因为相对雪隆区独中的蓬勃发展,华小、华中和国中华文班更需要获得关注与协助。”

陈碧莱:培育文化科技兼备人才

共和华小校长陈碧莱致词时表示,华小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而共和华小创校106年来,始终秉持“有教无类、精益求精”的理念,在三机构通力合作下,致力营造优质、科技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国际视野的新生代。

她指巴生发展华小工委会长期支持华教发展,无论在硬件设施、资源整合、师生福祉、师资培训,或清寒生援助方面,都展现出深厚的教育情怀,令人敬佩。

“今天工委会莅临共和华小,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也是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我们期待听取指导建议,并分享学校在教学、课外活动及文化传承方面的经验。”

她强调,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华社的根与魂,华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并相信在工委会与学校携手努力下,共和华小将继续为莘莘学子打造更完善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中茁壮成长,迈向未来。

出席者还有工委会会务顾问高添发、张日成、署理主席兼雪隆董联会华小事务主任陈峋吉、启明小学董事长黄开成、中华国民董事长邱尔助、利民小学董事长杨裕川、共和华小家协主席颜朝忠及校友会主席林昌桥等。

(南洋商报)

三合港首办书法班 学生无需奔波外地上课

2025/07/22 中国报/教育

报导:白宁馨

三合华小家教协会与三合港新村村委会配合,透过孔子学堂教育基金开设首个书法班,最后一排左起为谢晓诗、林婉霓、三合华小校长邹昌明和辜锦荣。

黄群妹全程陪伴一年级的外孙女学习书法并给予指导。

由于三合港未曾开办过书法班,因此当该书法班开放报名后,获得热烈反应。

谢晓诗(站者)教导学生正确运笔基本功。

在课堂开始前,林婉霓(左)教导学生如何开笔。

在外地工作的邓清文趁周末回乡,陪同女儿来书法班上课。

(昔加末22日讯)三合港长期缺乏才艺兴趣班,不少学生只能长途奔波到外地上课,如今三合华小家教协会透过孔子学堂教育基金,开设首个书法班,让学生终于有近在咫尺的学习机会。

三合华小家教协会设立的孔子学堂教育基金,截至去年12月共筹募了4万令吉,于是决定善用款项为学生开办才艺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

三合港新村村长辜锦荣告诉《中国报》,家协目前与三合港新村村委会配合,率先启动的书法班,主要是为三合港的孩子提供学习与活动机会,避免他们沉迷于手机与电脑。

“现今许多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也鲜少参与运动,因此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活动选择。”

辜锦荣说,三合港在近10年内无论校内或校外都未设立过书法班,而且许多学生若想学习兴趣或才艺课,都得特地往返拉美士、昔加末、峇株巴辖或永平,耗时又不便。

他提及,书法班原本打算在村委会举行,但因三合华小食堂空间更大,最终决定移至食堂上课。

“由于校内师资短缺,特别邀请来自拉华小学的两名老师林婉霓与谢晓诗到三合港授课,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多一个学习书法的机会,同时保留和传承中华文化。”

“课程已于本月13日开课,反应热烈,报名开放短短两小时,首个班级30个名额即告满额,学员全为华小学生。”

他指出,书法班每逢星期日下午4时至530分上课,象征性收费每月10令吉,纸张、毛笔与墨水、师资津贴等等费用由教育基金承担。若计划有遇到任何问题,村委会将会协助。

他也鼓励家长在接送孩子上课时,也一同坐下练习,增进亲子互动。

拟开第二班 成人可参与

辜锦荣透露,目前有增设第二班的建议,他们将与老师商讨可行性,未来也不排除会开放给成人参与。

他提及,除了书法班,下一步计划开设舞蹈班。由于目前三合港缺乏专业舞蹈老师,学生多靠观看视频自学,因此将寻觅专业舞蹈老师授课。

“此外,也有擅长手工艺的老师提出合作意向,相关计划仍在商议中。”

他呼吁家长和热心人士慷慨支持孔子学堂教育基金,让更多有助教育和文化的课程得以开办,让三合港的孩子在家乡也能接触艺术、文化与才艺,找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家长支持孩子学书法

居民黄群妹(60岁)反映,一年级的外孙女虽然对舞蹈不感兴趣,却对书法有浓厚兴趣,只要外孙女愿意学习,她都会全力支持。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收费便宜,又不用特地跑到拉美士上课,那里的学费也更高。”

她补充,外孙女是左撇子,如今练习书法必须改用右手,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家长邓清文(42岁)指出,就读二年级的女儿对绘画有浓厚兴趣,但三合港目前没有绘画班。

“我上小学时,当地还曾有钢琴班和绘画班,但现在都没有了。”

他提到,以前学校会教大楷和小开,如今已少见。当女儿表示有兴趣,他们便帮女儿报名参加书法班。

(中国报)

新世纪国际中文学校艾耶梦路校区召开期末总结大会:笃行实干创佳绩,奋楫扬帆启新程

2025-07-19  缅甸《金凤凰网》



【缅甸金凤凰讯】新世纪国际中文学校仰光一校于72日隆重召开2024-2025学期末工作总结会,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梳理成果、交流经验,为新学期积蓄力量。

会议伊始,常务副校长夏红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她深入盘点了本学期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夏红副校长特别肯定了全体教职员工辛勤付出所创造的喜人成果,并表达了对大家由衷的感谢。展望未来,她以坚定而充满期许的语气勉励全校教师团队要继续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笃行实干,勇于探索教学创新,共同推动新世纪的办学水平实现持续跨越式提升,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天空。

随后,核心管理团队进行了各块的工作回顾与总结:

教学主任杜贞静老师聚焦教学工作核心,系统梳理了本学期课程实施、教研开展、教学质量监测等各环节的运行情况与亮点成果。她特别强调了教师们在深耕课堂、优化教学方法上付出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进展。

导育主任付豪老师立足学生全面成长,全面总结了一学期以来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与文明校园建设等方面的精细化工作及显著成效。汇报重点展示了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和日常管理在促进学生良好素养形成上的实践探索。

教务主任田翔宇老师则围绕教学服务的组织与保障,详细介绍了本学期的考务、教材教辅管理、教学资源统筹、教师常规管理等工作的高效执行情况,有力支撑了教学秩序的平稳顺畅。

总结汇报环节之后,会议进入了富有建设性的教师交流与反思环节。老师们结合自身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踊跃分享在课堂教学、学生互动、班级管理等方面获得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感悟。交流中,“如何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深化课堂效率提升”、“探索实践创新型教学方法”等成为热门讨论点,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智慧在交流中碰撞与共享。

会议尾声,夏红副校长再次登台作总结发言。她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成效,特别是老师们真诚而深入的反思交流所展现出的教育情怀和专业追求。她再次强调,全体新世纪教育同仁务必恪守初心使命,永葆教育热忱,凝心聚力,将总结反思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她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奋楫扬帆,协力绘制仰光新世纪学校未来发展的辉煌新篇章。

【供稿:新世纪中文田翔宇】

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

根华董事会访巴中 赞叹STEAM教育创新

2025/07/21 星洲日报/沙巴

山打根中华中学访问团受到斗湖巴华中学董事会热烈欢迎,双方摄于巴中德源楼前。

中华中学监学张长兴(左)对机械人协会以的LEGO组件搭建的智能机器人与机器足球车甚感兴趣。

(斗湖21日讯)斗湖巴华中学于周六(19日)迎来山打根中华中学董事会访问团,由董事会主席谢鹤议率团,成员包括副董事长邬福明、监学张长兴、董事区庆麟、陈俊豪、林伟强,以及团员吴永强、区伟恒、阮如庆和林忆。

访问团受到斗湖中华商会会长兼巴华中学校政及发展顾问谢旋发、董事长谢瑶、署理董事长拿督吴秀传及校长李爱玲接待,并陪同参观。

巴中生展现编程实力

一行人首先参观“00空间”,由机器人学会展示LEGO智能机器人与机器足球车,学生现场操作展现编程实力与团队协作,赢得访问团好评。

此外,“00空间”内也展出融合AI与创客教育的学生作品,包括AI智识库、Python编程、Arduino装置及3D打印创作。

学生展示员(SEED)在科学展示厅通过科学演示与讲解,介绍学校在STEAM教育上的创新。顾问教师陈国宗指出,仅通过课本与个人想象来理解科学原理往往效果有限。科学展示厅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多感官体验平台,让学生了解科学现象。

特别环节中,SEED学生协助来宾架设天文望远镜,现场观测太阳黑子。来宾透过望远镜看到课本中提及的太阳现象。

访问团随后参观巴华中学玉波图书馆。李爱玲介绍,图书馆目前服务对象为全校约700名师生,馆藏达5万零452册,包括中文32179册,英文12424册与马来文5849册。

图书馆1楼设有流通服务区、开放式藏书区、128座阅览区、配备12台电脑的多媒体区、咖啡区、15座自修区及沙发阅读区,环境舒适实用。

图书馆2楼设有60个座位的开放式阅览区、18台电脑的多媒体设备区、儿童阅读区、10座自修区、沙发阅读区与青年馆藏区,提供多元阅读与学习空间。

访问团对巴中学生在科技教育的表现高度肯定,感谢巴华中学董事会与校方热情接待。李爱玲亦鼓励学生持续探索与创新,迎接科技时代挑战。

(星洲日报)

华教峰会10月召开 探讨拟行动路线

2025/07/20 南洋商报/雪隆

陈友信(左五)、谢立意(左四)与“华文教育高峰会议”的协办团体交流后合影。前排左起沙孙纬、廖文辉、李金桦、罗志昌、叶全发、颜振辉与梁小琴。后排左起为陈詺绅、王天文、陈启桐、吴维德、郑炳丰、李福旺、黄奕华、张喜崇、叶翰杰、梁胜义及周丽娟。

(吉隆坡19日讯)由董总、教总和独大联合主办的“华文教育高峰会议”,在717日与一众协办团体举行活动说明与交流会。

“华文教育高峰会议”将定于 20251025日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这场会议从国家教育政策的大环境出发,同时结合华教共同体的现实处境,主办单位希望透过深入交流相关议题,汇聚华社共识,逐步整理成建设性方案,作为日后制定行动路线图的重要基础。

董总主席陈友信在交流会上,向与协办团体代表介绍华教峰会活动重点。峰会内容涵盖主题演讲与分组讨论两大部分。前者将邀请专家学者分别就“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大蓝图”、“多元语境的母语教育挑战”、“数字时代下的学与教”、“民主转型下的公民教育”等四个主题进行演讲。

下半天则同步举行华小教育、独中教育、国民型华文中学教育、技职教育、国中华文班、高等教育中文师资培训、华社民办大专等七个与“华教共同体”有关的议题分组讨论。

截至目前为止,一共有二十二个团体参与协办华教峰会,包括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马来西亚广东会馆联合会、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马来西亚广西总会、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林连玉基金、华社研究中心、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马来西亚乡青总团联合会、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马来西亚青年运动、马来西亚大专青年协会、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马来西亚全国华小校长协会、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

(南洋商报)

日得拉中学华文老师抱恙守职 13考生中10人SPM华文夺A

2025/07/19  《光华网》

来自日得拉中学的学生在SPM考试华文科考获A等成绩,左起雷碧琪、李双庈及叶智雅,右起詹达勋及李韦言,感谢2位老师王雪清(左4起)及林莉菁的教导。

林莉菁分享感言。

洪美丝分享感言。

国民中学华文科老师不易为,但为了传承华文教育,依然坚守教华文的岗位,其中一位日得拉中学华文科老师即便一度面对健康问题,抱病也要指导学生,此外也在另一名老师的配合下,该校13位报考SPM华文科的学生当中,10位学生考获华文A等成绩!

这名老师是林莉菁(52岁),于20241月份因健康问题而请病假,直到20248月份返回学校教书。

林莉菁今日在“2024年吉北区国民中学生考获SPM华文科特优及奖励华文科老师颁奖典礼”上发表感言时表示,国民中学的华文科老师并不容易,必需包办教中一至中五的华文课。

她说,她去年1月份请病假,直至去年8月初回校教书,同期该校也刚好来了一位代课老师王雪清,帮忙教导中五班华文科,减轻了她的压力。

争取时间教导学生

因想到学生每周只有2个小时上华文节,是否能够应付SPM考试?林莉菁争取时间善用学校每天早上马来同学1个小时的祈祷时间,特为学生上课。而她也告诉学生,其实有权利不教他们。“但是我还是继续教下去,我没有放弃他们,我继续让他们上课。”

她每天几乎趁着那1个小时的时间给学生们上作文课,并逐一讲解他们的缺点,然后从中去修正。

她感谢母语班老师王雪清帮忙教中五的学生华文课,也在最重要的作答技巧上帮忙学生,在两人合作之下,学生终于在SPM华文科考到佳绩。

学生登门探病 上了一堂难忘的课

林莉菁也分享她在抱病期间,中五华文班的学生前去探望她时,她给他们上了一堂自己毕生难忘的课。

她说,学生来探病时候,她叫他们带着他们的应用文课本,然后坐在她家客厅上课,学生们席地而坐听课。

“最重要是我的学生都很听话、都很乖,所以他们很受教。

她说,老师教书不容易,教与学都是一个心与心的交流过程,同学跟老师心跟心的教程,老师只要真心付出和指导,学生用心学习,华文要考获A并不难。

新邦瓜拉中学洪美丝退休坚守23载为传承华文教育

另一名新邦瓜拉中学华文科老师洪美丝刚退休3个月,在该校执教23年,曾经一度因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对华文科缺乏兴趣而感到灰心,惟为了传承华文教育,她仍坚持到底。

她上台分享感言时说,该校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特别是对华文科,他们觉得闷和难,而她也教得很辛苦,也很灰心。

“但是回头一想,既然我选了这条路,那么我一定要坚持。所以我想办法,让学生爱华文、学华文、报考华文,所以今天有看到了一些成绩。”

她也很感动看到还有很多新旧老师坚持教华文,她希望家长和非政府组织,继续支持华文教育。

“我们教导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希望孩子们懂得自己的语言、认同自己的文化、记得自己的根,希望孩子们能够把这份对语言和文化的热爱传承下去,继续传承华文教育。”

李韦言:没有老师状态下自习

日得拉中学学生李韦言受访时说,该校共有14位中五华裔学生,其中13人有报考SPM华文,林莉菁老师去年初病假期间,他们有整整半年时间在没有华文老师状态下自习,直到王雪清老师到来接手。

他说,林老师病假期间,他们去探望老师时,老师还叮嘱他们要带上华文考卷,一边抱病给他们讲课,当时在老师家中上了一个小时的课。

他指出,林老师是个很严格的老师,她相信“严师出高徒”,平时对学生非常严厉,在纪律上要求也很高,不允许学生旷课,一直鼓励学生遵守校规,她也很重视母语教育,鼓励他们都要报考华文,她常说身为华人,一定要学好自己的母语。

他说,他们13人当中,10人华文考获A等,其余3人考获B+

他表示,该校的华文课并不在正式的课表上,而是放学进行,每周上2个小时,后来老师善用马来同学早上1个小时的祈祷时间为他们上华文课,每周大概才有8小时的华文课。

雷碧琪:学习华文 并非一朝一夕

日得拉中学学生雷碧琪上台分享学习华文的心得时说,学习华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学有所成日,日积月累的知识以及作答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她说,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学习华文最重要的是毅力以及耐心,必须发挥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在学习新知识之余,也常做温习,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知识。

她感谢林莉菁和王雪清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教导,逐步提升他们的华文成绩。

2024年吉北区国民中学生考获SPM华文科特优及奖励华文科老师颁奖典礼”共有15所吉北区内国中的华文科老师(17)38名在SPM报考华文而考获A等成绩的学生领取奖励金,这些国中是圣米高中学(已故李联耀老师、Lim Min Jia老师)、玛苏丽中学(王凯琁老师)、苏丹后阿斯玛中学(廖芷晴老师)、东姑阿都阿兹中学(叶志祥老师)、日得拉中学(林莉菁老师)、修道院女中(黄启量老师)、万拉达鲁阿曼中学(张瑂师)、苏丹阿都哈密中学(吴润斌老师)、樟仑中学(陈珈瀚老师)、新邦瓜拉中学(洪美丝老师)、亚依淡中学(张绣贻老师)Pulau Nyior中学(王雪清老师)、波各先那中学(黄渼萱老师)、本同中学(吴克琳老师)、以及东姑阿都拉曼中学(陈伟立老师)

榜上有名的华文老师当中也包括圣米高中学的已故老师李联耀。

(光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