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同胞打开中文之窗(上篇)
2021/08/14 光华日报/副刊
报导:刘慧贞/ 摄影:受访者提供
曾就读文良港民义华小、吉隆坡中华独中,卢莱茵在华人社会里成长,有着正宗的大马华人口音。 卢莱茵曾为幼儿园的孩童上中文课。 孩子们在白板上涂鸦学习,写上中文字。卢莱茵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快乐。 在成人班上,卢莱茵时常让学生们分组学习。 卢莱茵也曾到吉隆坡精武华小,为学生们讲座,鼓励大家学习中文。
如今,她专为马来裔和巫裔生提供中文教学。
大马的多元处处可见,最可贵的地方,莫过于,你拥有着属于你的肤色,还能流利地说着我家的语言。当巫裔老师在白板写上方块字,一字一句用心教导中文,学生们万分专注,竖耳聆听。在她们的生活里,早已拥有一片宽广的中文天地。
在中文圈子里长大的卢莱茵老师,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中文,仿佛在父母决定让她接触中文的那刻开始,她便从此和这个语言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走进她的课堂,孩子们欢乐地看着卡牌,学习发音,成人学生们毫不拘谨,和她的相处如友人一般。她为更多人打开中文这一扇门,邀请他们成为学习路上的嘉宾。
“这个时代,非华裔说中文是必能”
卢莱茵,这是大家对她的称呼,也是她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为她取的中文名。身为巫裔,每每开口说流利的中文,她接收到的都是诧异的目光,而她连说英文都带着大马华人经典的中文腔。卢莱茵曾是一名记者,也曾当过翻译员,如今,她的生活在成为教师以后,逐渐找到方向。
来自雪州的卢莱茵,是位中文老师,专为马来及印裔同胞教课,她分别开办了孩童班和成人班,年纪最小的学生是四岁,最年长的那位则是七十岁。
除了开班和上门教课,卢莱茵也会抽出时间,为一些孩子提供免费的中文教学。
“我会视自己的时间而定,为一些有需要的孩子免费教课。像是在2019年,我到一所宗教学校给孩子们教课,课堂也在疫情来袭前结束。接下来,我也计划给一所孤儿院的孩子免费教中文,如今仍在洽谈中。”
遇上疫情的关系,卢莱茵也开始了线上教课,也不时在自己的面子书专业上发文,或上载有趣的教学片段,让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也不错过学习。当过媒体的她,在视频剪接方面也是信手拈来,亲自为学生们制作教学短片,花尽心思。
谈起成为中文老师的契机,卢莱茵说她的教学之路,是在清真寺开始。
“那时,有对两夫妻正计划在清真寺开中文班,身为老师的他们,希望有更多马来人能够掌握中文,于是找到了我。”
卢莱茵也说,伊斯兰教有句话叫“Imarahkan
Masjid”,是鼓励大家常来清真寺的意思,这也是那对夫妻开班的目的之一。
恰好她这一教,就像开动引擎那样,停不下来。后来,她也通过夫妻俩的介绍,上门为小孩补习。
随后,她也辞掉两份兼职,把教书当成正业。
在社会打滚多年的她也意识到,中文是个很重要的媒介语。
“如果说是在九十年代,大家仍会觉得马来人会讲中文,是一项优势,不过在这个时代,我认为非华裔会说中文是个必能,不再是优势了。尤其工作方面,人际方面,我们都需要它。”
父母的筹谋,成就她的今天
卢莱茵成长在辽阔淳朴的乡村,那里分为华人村、印度村和马来村,大家的距离近在咫尺。在她五、六岁时,父母便决定让她就读中文幼儿园,希望她能学习更多语言。
“我所拥有的今天,都是父母给我的。”
她说自己是独生女,父母都会特别关注她。他们走过了自己的道路,于是希望能给孩子更好的。尤其是她的母亲,总是为她筹谋,总认为如果能掌握一门语言,至少是个优势。父母当初的举动,也让卢莱茵今天有着与中文为伴的生活。
卢莱茵的父亲会说广东话,那是因为父亲的成长时期,总有华人和印度朋友围绕,在咖啡店坐久了,聊天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也从自己嘴里吐出广东话。至于卢莱茵,则是从港剧那里学会广东话。
“我很喜欢看港剧,小时候电视的第二台、第七台都有很多港剧,我的广东话是从那里学起,我会听,不过只会说简单的。”
她回忆起以往总爱和母亲抢看电视,只为观赏她爱看的港剧。她不爱爱情剧,反而钟爱警匪片,守着电视机,是她儿时常做的事。
“还记得有一年去香港旅行,我在买东西的时候,和一位香港人说中文,而她以广东话回应我,我们看似鸡同鸭讲,但其实双方都听得懂对方说什么,这也算是种另类沟通吧。”
教导小孩和成人
卢莱茵一直以来的教学对象,都是马来学生和印度学生。他们多数来自华小和国中,而成人的情况,多数是曾在大学或小学接触过中文,但太久没用了,就报读她的中文班,重新回顾。
她分享道,教导小孩和成人的方法、速度完全不一样。她会上门教4至6岁的孩子,小学生则是开班教,而中学生和成人的学习速度差不多,便开成一班。她也说,这样一来,年轻又活力充沛的中学生,还可以鼓励长辈,一同积极学习。
“教小孩和成人的忍耐性相差很大,作为老师,必须要有技巧地去教小孩,不要让他们觉得中文是有压力的语言。我希望他们轻轻松松地来学中文,不希望他们把中文当成噩梦。”
她时常在教学上花费许多心思,像是为学生们制作阅读卡牌、规划教学游戏、唱歌、为学生录影等等,以各种激励式的教学,让孩子们学得开心。
“其实我投身在这行不久,还算很新。我时常都会买一些参考书,上网找影片学习,找出适当的方法教小孩和成人。”
她的教学从最基本的声调和韵母开始。她说自己以往上课是以汉字来学,不过她的学生们并不是把中文当成母语学习,因此需要用汉语拼音教导,而中文里头含有不少多音多义字,还有许多拼音相近的字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必须越过的学习关卡。
“我常常会以“四”、“十”、“死”来举例,因为这三个字的拼音实在太相近,如果讲错的话差别就很大了。”
语言是美妙的
很多学生最爱问她,需要学多久才能说流利的中文。学生们很常想象自己说得和她一样好,而她则
是以自身的经验回答:“学习语言,是不可能快速达到效果的。”
“用来骂人的话,总是比较容易学。”她笑言。有许多无意间在课堂上提及的词汇,像是“慢吞吞”这类的话,都让学生们有深刻印象,因为能当作说人坏话的用途,学生反而学得更快。
在课堂上,尤其成人班,年龄相仿或比她年长的,她都让大家直呼她的名字Ainn。她不希望和学生有着差距,他们有如朋友般的相处,不分你我,而她也认为“老师”这两个字,只是个称呼。
对卢莱茵而言,中文是有趣的,马来文是大马的国语,但掌握了中文,或许能使人生更顺利,不管被丢到哪个地方,在哪间公司都能活得下去。用一句最俗套但却最真实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多学一门语言,多一个长处。”
“语言的美妙在于,不管我们掌握的是什么语言,那都不是在增加竞争,反而是拉近沟通差距,解决沟通的方案,减少误会。”
“我也会在今年报名参与IPA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也计划报读拉曼大学的中文硕士课程。”
卢莱茵老师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elasMandarinAinnLaoShi
(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