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学子追上学习进度
2022/01/22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黄敬明
疫情下的生活都变了样,过去逾两年在疫情笼罩下的生活,有人过得积极快乐,蓄势待发;有人过得颓废,漫漫度日;有人设法寻求突破,改换跑道,力求生存。
疫情下的日子确实过得担心受怕,人人自危。疫情好转,犹如历经战火洗礼,百废待兴。无论是生活、工作或生意模式都起了重大变化,变得让大家一时无所适从,好像一切都必须重新整顿。
若还在眷恋疫情前的生活,那你的生活或还停留在两年前的时光,原地踏步。没有不好,保持原状,证明日子过得安稳,不用改变;你若苦恼于现在的生活情况,说明是时候做出改变,也到了寻求突破的时机。
网络经销、家庭制作自行营销、食物及货品的快递服务业及小本经营者如雨后春笋般茁壮而生,省租金、经营成本低,时间自控、做多做少量力而为。疫情的演变对人们、社会与经济造成重大的伤害与影响,但它也开展另一门生意的契机,创造不少商机,让许多人有了自己的生意,改善也提高生活素质。
很多人或都不知自己这两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有人说,能逃过疫劫者,是世纪灾难存活下来的幸运者。庆幸自己及家人健在的同时,也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美好。
疫情下孩子的教育与学习情况更是让人忧心,他们在过去两年的学习进度是否达到应有的教育水平,真的不敢想像!疫情足不出户,让他们有了更多机会与时间接触手机与电玩,担心他们沉迷手机,忽略功课。
危机下,以网课替代实体课是不得已的政策,苦了学生,也苦了教师,特别是住在没有网络覆盖郊区的师生,更是苦不堪言。孩子整天待在家,除了网课和功课,吃睡的时间也多了,加上没有户外运动,长高长大是正常的,但也体重超标!
爸,校服还很新,但都穿不下了!没关系,那是你长大了,买新的吧!
终于,孩子可以回校上课了,可以见到同学,一起上课玩耍了!
尔来两年多,孩子穿上整齐校服返校上实体课的时间少之有少,当年新买的校服、校鞋没穿几次都变小了。疫情改变了生活,唯独希望孩子对学习的热忱不变,好好上进。
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承
2022/01/22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华人社会过去数十年来都是以重视文化传承,承载丰富的历史文化自居,但事实上却不一定是这个样子,很多历史悠久的华团组织、华校,甚至是华人宗教团体并没有对自身的历史进行了解,更没有对独特的组织传承、文化等有很好的研究、整理和保存。
放眼今天国内超过一千三百多所的华文中小学,绝大部分连自身曾经出版的毕业纪念册等书籍都没有完整的收藏,更别说连图书馆都没有的华团、庙宇,很多连过去不同年代的董事会名册都无法凑齐,这些散失无数的历史文献,其实是一个组织存在的护身符。华社一直来自豪的文化历史传承亦仅限于门面,并没有如坊间流传般的完整,这应该归咎于大家对历史研究传承的轻视,更不觉得应该提供资源(资金、空间等)进行历史研究与史料整理相关工作。
最近霹雳怡保地区的岩洞庙宇被州土地局下令清空一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要与相关部门沟通以及争取保留,而很多人都会说这些庙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建筑,那怡保地区到底有多少座岩洞庙宇?各别又是何年成立?是佛教还是道教?各自传承自哪一个派别?拥有什么哪些特殊的传承意义?要去争取承认与保留这些历史宗教建筑至少要能够把上述的问题说明清楚不是吗?而这些问题背后涉及的是严谨的历史资料收集、考证和整理,总不能是道听途说,经不起验证的传说和听说。
出版《南洋华纵》
所幸在2017年由当时掌管霹州非伊斯兰事务局的拿督马汉顺推动,当时的霹雳州政府出资,委托拉曼大学助理教授陈爱梅及中文系主任杜忠全组成团队对怡保地区的岩洞庙宇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调查与资料收集,并出版了名为《南洋华纵:马来西亚霹雳怡保岩洞庙宇史录与传说》的研究专书,这是我国首部对霹雳州岩洞庙宇进行研究的专书,超越了以往仅以华人籍贯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划时代的开拓意义,这本研究专书也成为本次争取承认与保留相关建筑的重要研究材料。
如果2017年霹雳州政府没有接受拿督马汉顺的建议,相关的研究和调查没有进行的话,到今天我们连怡保总共有多少座岩洞庙宇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更别说各别的传承和文化特色,如此一来面对州政府的清空令,这些团体和组织又该如何自辩? 近20年来,本地不少团体开始认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不少华团、庙宇都试图要规划成立各自的文物馆,希望透过文物馆的形式保存各自的历史文物和资料,但事实上是大家都轻视了设立文物馆背后的专业和研究工作,总觉的只要花一笔钱,把手头的材料整理、印刷、布展后就大功告成了。
事实上文物馆的资料、文物展示的背后是所有人都看不到的文物修复、保存、主题研究、历史资料考证、策展等工作,而这部分需要专业的人才和大量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也是各界纷纷在涌向创立文物馆/博物馆的同时,最忽视的部分。
今天民间文物馆最大的难题就是历史的研究和考证工作,《南洋华纵》一书为例,州政府拨出十四万令吉的经费,耗时一年多,由拉大两位博士级的老师带领同学团队、工作人员对相关地区进行考察、约定不同庙宇负责人访问、拍照、到国家档案局进行档案调查、资料核对、各种资料的汇整等才能够出版,不管是从费用和时间上来看,都不是今天民间团体愿意承担(或是能够承担)的部分,大家都希望绕过研究和考证工作直接进入展示阶段,这种模式的展馆根本无法长久运作,更没有延续性,也不会有更新和扩大,充其量只是一个资料馆而已。
如果各别团体/组织无法承担研究的费用和管理工作,或许,在未来华团等民间组织能够跟政府合作设立一个以博物馆为主的研究单位,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史料进行研究、考证,并且辅导各别单位的展览馆的文化保存、展厅设计、展览主题规划等工作。而这个研究单位也能汇整研究成果,出版针对马来西亚乡土研究相关主题的书籍,如此才能够称得上真正的历史文化传承工作。
成长?长成
2022/01/2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庄惠娴
几年前看了年轻校友在华仁中学编导的本土原创舞台剧《快高长大》,引发了我对教育的反思。
剧中的阿安阿乐两兄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阿安是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怀抱著梦想为未来铺路,一切按照既定的方程式完成他的人生。这样的孩子不需要父母担心,也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而为社会为家人带来许多的荣誉感。
从另一个角度看阿安,我看不到他的快乐。为了课业与前途而紧绷著的神经,让他快乐不起来,只有从神明或神主牌那里得到心灵的慰藉。他的成功取决于他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这样的孩子是被寄予厚望的,也在成长与祝福的催促下“长成”了大家心中的有为青年。
当大家都对阿安的成就感到心慰之馀,我更关注的是他的弟弟阿乐。他的名字突显他的个性。他就是现今教育制度底下的一棵奇葩,是制度下的反动人物。
他不受长辈驯服,又有一套自得其乐的生活模式。他“离经叛道”,不像哥哥阿安那样“长成”应该有的模样,获得应该有的成就。我始终觉得他还在“成长”,他还在成长路上迤逦走著,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程式享受每一寸时光。相信他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单独面对,可以自我提升抗逆力。
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机灵顽皮叛逆的青少年虽不爱读书,但鬼灵精怪,也许他们的未来表现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他们活得自在,活得有创意,也过得心安理得。这个社会太沉重,须要这样的人作调剂。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其实是可怜的,他须要大众的认同;但不认同大概也没关系,因为他活得有尊严,如古人般游走于山林也不苟活于人间。
应试教育制度
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常常深陷这样矛盾的泥淖中:到底要让孩子活得自在快乐,不受读书环境的压迫,还是要让孩子跟著既定的应试教育走?我也纠结于自己该不该放手,但总是怯懦地屈服于制度与教条之下。毕竟孩子的未来还是掌控自他们的成绩表现。
我也像一般妈妈那样出自本能的叨念与担忧,但我非常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要给予包容、祝福、认同与鼓励,即使他们不能“长成”我们心中的那个模样,但我认为,教育是可以等待的,成长是可以期许的。只要时机一成熟,他们就可以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与态度,发展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我坚信只要孩子不变坏,还是可以被塑造的;那么他们的未来之路绝不会狭窄。
我国应试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孩子少了创意与主动,多了抱怨与不满足;也被考试压得气喘吁吁而成了教育制度的反叛与冲动者。我认为学校应该不只是培育会读书考高分的孩子,还要从活动中培养出心性优质、思想健康的国家栋梁。大人们也要跳脱出窠臼与教条,才有办法看到孩子的真善美。
令人激赏的校本课程
2022/01/20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孙福盛
迈入新的一年,居銮中华中学传来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由该校自主编写的校本课程《世纪风华──居銮中华中学校史》正式面世。
该校董事长戴国光长在居銮华教新春午宴宣布这项教育改革时表示,这是该校响应董总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大蓝图精神的第一项成果,即有条件的独中应大力开发契合当地需要和特色的校本课程。
为此,銮中今年的初一新生将率先读《銮中史》,并计划在明后年继续推出《居銮史》和《华教史》,在初中部全面推行校本课程。
銮中董事会和学校领导层锁定以人文历史领域开始推行校本课程,立意明确,用心良苦。历史教育有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思维,更是建立人格情怀的基础。
学生读了《銮中校史》,可建立爱校情怀和自豪感;读了《居銮史》,能深入认识和了解一方水土的发展;读了《华教史》,更能了解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珍惜华文独中的求学环境,自我砥砺,知所回馈。
有幸翻阅这本由该校历史教师李宝钻编写的《世纪风华──居銮中华中学校史》,全书彩色精印,以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编写和排版,辅以珍贵校史照片和插图,让人在赏心悦目之下走一趟校史之旅,这种编写方式值得推广和肯定。
该书的另一特色是特别设计的《时光走廊》和《记者站》。
前者把校史中的《12·5爱校护教行动》、《决定銮中命运的7·30会议》和《銮中精神》等关键事迹,以特别专页叙述;后则作为思考和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寻找和探讨,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
校本课程的编写和推行,是独中自主办学的特色之一,独中教育工作者应继续这项有价值的努力。
期待校本课程在各地独中遍地开花,让紧接地气和与时并进的教改,踏实进行,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