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还有意义吗?
2022/04/02 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麻河里的鲸鱼
因冠病疫情肆虐的关系,国内学生自2020年开始,不得不通过上网课的方式来求取学问。教育局此举无疑是为了保护学生、教师、人民。
如今,两年过去了,网课是否还是一个能保护学生的授课方式?
自去年开始,除了考生,教育局也渐渐开放让学生到学校上课。一直到今天,大部分的学生也允许回校上课。
但是,也有不少大专生不被允许回校上课,其原因相信大家都明白,可问题在于学生本身明白吗?
网课的优点是能在任何时候进行,无论身处吉隆坡、新加坡或麻坡,只要有网络和电子设备便可进行网课。
但这真的只是优点吗?不少学生就滥用这点,在上课时间安排各种户外活动,有的甚至旅行、打工等,而教师就算知道也无可奈何,因为有些时候,学生的所作所为是受家长影响,即便校方向家长反应了,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为了避免与人群接触,我们被迫关在家里上网课,但把上网课当成出门的理由与机会,是否就与上网课的初衷产生矛盾了?
因为疫情,我们上网课;上网课的同时,学生趁机出门;学生出门,提高了感染风险;不幸患病后导致疫情恶化,结果教育机构又延长了学生上网课的时期。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停止吧。
统考,不该再是消费品
2022/03/30 光华日报/言论
~文:苏德洲
政府承认统考,不再是马华和行动党领袖面向华裔选票会一再强调的课题,相反地就连马来政治领袖如公正党或土团党领袖也开始会以这个课题来波动选民的情绪。
承认统考,一直是我国的一个笑柄,也一直被政治糊弄的课题,你笑我的一里路,我笑你就连一里路也看不见。承认统考是华社超过数十年,都不曾放弃的事业,基于这原因,承认统考自然就是一些政党的政治筹码,以便可以捞取华裔选票,赢得华人的心。
政治斗争数十年,如今承认统考也不是华裔政治领袖会强调的竞选宣言,马来政治领袖也会这一招。统考唯一的存在感,就是活生生让政客消费。承认统考有那么难吗?难与不难,关键在于顺得哥来将失嫂意,一旦承认统考,华社开心了,但也让马来社会有所顾忌。
随着时间的蹉跎,承认统考,在一些华社领袖眼中仍是相当重要,统考被承认,才算是圆满,因此政客才一直以承认统考为“承诺”。这或许是华社领袖和政治人物的一厢情愿,均觉得华社要的就是承认统考这么简单,因而不论是行动党或马华领袖面向华社均以承认统考来得到支持、肯定和认同。
但在最近这两届全国大选,华社倾向于投反对党,与承认统考根本没有半点关系,相信未来也会如此,尤其是18到20岁的“生力军”也会在来届全国大选投票,整个局势也将不再如此单纯。
上一辈的人可能对承认统考有着牵累羁绊,但对这一代的人,可能并非如此,尤其是目前全球有超过1000所大学均承认我国统考文凭,统考并非没有出路,更何况,父母选择让孩子报读统考,多数都知道政府还不能够认同统考的存在价值,即便统考没有违反国语的宪法地位,也重视马来文。
换句话说,多数的家长让孩子到独中求学,都没想过以独中统考成绩考入国立大学,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多数的家长均放眼让孩子统考毕业后到海外就读,尤其是以统考到台湾求学,分分钟学费还可以获得全免。同时,许多本地私立大学也已经接受统考文凭为入学资格。 因此承认统考,根本不会是许多家长的着重点,分分钟18到20岁的年轻选民也根本没有特别在意政府会否承认统考的一天。当然政府会承认统考固然是好事,但承认与否,已不需过于牵强,华社的课题,也不只有承认统考罢了,政客要奋斗的华社课题还多的是呢。
我的学生都是很乖
2022/04/0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林会颖
“我的学生都是很乖”——很多时候我都是这么想。常常有人笑著问说“真的吗?”,这态度会不会太乐观?我想了很久,反而觉得,这不是乐观,这是“反脆弱”。
教数学这门科,最大的挑战就是学者听不懂。依个人的经验,我总结出“听不懂”可以以很多角度来判断。假设说,听不懂可以是对这门科的理解没什么锻炼,所以跟不上。或者说,听不懂老师当下的解说而迷惑,接著失去了兴趣。
在短短教学生涯里,我遇到的学生可有500多人以上。对数学不理解的学生,占大部分。一开始教这一门科会感到非常挫败,但经过不断反思,其实发现教数学,不止是教数学而已。这时候就是我个人所谓的“反脆弱”思考的切入点了。
教数学前,其实已经知道数学概念不是大家听了解说之后就马上明白的,他需要不断的练习、思考和再练习才可获得的知识。对学者来说,一开始就不明白,我要怎么开始练习呢?这个时候,正是我面对挑战的开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后,我的个人心得是——若我尽早发现这一项挑战带来的挫败感,改变我的心态去把数学知识教授给学者,那我和学者就不会被挫败感给束缚了。反而,心态更宽了,学生就没那么排斥老师带著课本进入课堂!
举例,在一开始教授初三数学时,面对著学生基础没打好的挑战。过程中,我一直埋怨他们不努力,所以前两年的基础观念都不正确。怨著怨著,师生关系就疏远了。
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正在学习教授正确概念的我来说,甚至听不懂概念的学生来说,都不是愉悦的学习经验。那还有谁愿意呆在这个环境里学习呢?
小题:教学过程不再痛苦
这时,我就开启了两年多不断反思与揣摩教学模式的旅程。至今,我的一套方式是不再纠结前两年的知识没教好,而是问到底哪个基础概念学生还尚未掌握。例如:《变数法》这一课教授的不止是新的观念,其中还包括解一元一次方程式。虽说新的学年,本该教授新的知识,但个人觉得,同时也要巩固学生往年所学习的内容。
这个过程,也许会花上多一些时间来完成一课,但往另一方面想,其实已经开始为学生复习前两年的概念。加上这两年的疫情,尚未掌握基础观念的现象真的需要老师们接受。老师们接受后,将概念做个强调的动作,让学生可以知道弱点,从弱点中不断进步,那么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再痛苦。
其实,教学过程中的心得真的写不完。若要取精髓来说,我个人觉得需要回归教学目的。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本身,而我们老师其实是辅助。虽说是辅助,但我们的工作量其实也不少。反思、揣摩以及创意的工作都会落到老师身上,学生才可成为学习的中心。最后,在这里跟各位老师说,辛苦了!
从恶如崩
2022/04/011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石碧
南方大学学院(以下权且用“南大”简称之)有关中文系列为必修科,以及博士论文答辩的用语,在华社中掀起了一股激辩的浪潮。
虽然,新山七大主要华团在与院方交流后已表明未来的监督立场,但是依旧有个别的华团另有不同的看法和坚持,看来这纷争尚有后续。
“南大”这所真正的民办院校,其运作财经来源以华社群体为主,而华社的经援动力是以创办该院校的初衷为基础,即在各科系兼办的同时也注重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所以任何与这项初衷意愿相违勃的举措,必然严重触动华社关注的民族文化在这所院校存亡的敏感神经。
“南大”从创办初期历经重重波折,越过无数道坎而达至今日的成就,大家应珍惜她生存与发展之不易。不论任何事业越是向前发展必然会面临越多的挑战,而且也将会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
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南大”必须具备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迎接一切挑战,而这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须不能乖离她的文化根植意愿。
“南大”的生存与前进,其生命线与华社紧密牵扣,故此其办学理念不能与华社创校的主轴脱离,必须具备强大的文化传承意识,在发挥办学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当儿,充分地尊重华社的创校初始意愿,善用华社赋予的行政权力,并且在发现或被指出存在思想上的偏差或决策中的失误时,须及时抓住关键问题予以拨乱反正。
有道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南大”各层次的领导人应以此为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