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小生升学做准备
2022/07/2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小二
根据一项调查,华小毕业生升上中学后,辍学率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国民中学,从初中阶段便开始辍学;到了中五,只剩下不到初入中学人数的一半,能够完成中五课程。
这些离校生因学识不高,许多工作都无法胜任。因此,一般上只能当小贩助手或各行业学徒,如电器、修车、汽车装饰、冷气、手机,轮胎店等。
至于政府所提供的技职学院或社区技能学院等,也因学术资格不符合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申请。
停学孩子之中,有些无所事事,也没有人生目标,更没有人帮他们打算。这群孩子最容易误入歧途,被非法集团利用,从事非法勾当,如贩毒、走私、赌博、诈骗等活动而走上不归路。因此,华社对此事不能不闻不问,反而要负起一份责任,设法拯救这群陷入困境的华裔青少年,给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实际的协助,好让他们成年后能好好过日子。
面对巨大文化冲击
纵观整个事情的根源,在于华小毕业生升上中学后,面对巨大的文化冲击,包括身边环境的变化,教学媒介语的改变无所适从,终日彷徨无助,日子也在茫然中度过,浪费了宝贵的求学时光。
众所周知,一般上,华小生的马来文掌握能力比较弱。因此,一旦升上中学后,面对全部科目都以马来文教授时,便如鸭子听雷,不知所云。加上校内绝大多数都是友族教师,在沟通上也相当困难,造成这群刚刚从温暖的华小来到陌生环境的孩童,面对种种困扰,增加了他们的恐惧感,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中学教育是一份苦差,一份折磨。久而久之,便自暴自弃,自走极端,最后选择停学。
追根究底,初一是华小毕业生升上中学最关键的一年。如果他们能在这一年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与障碍,便会增加学习信心,按步就班,顺利完成高中课程。
打下稳固初一基础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帮助华小毕业生解决在初一面对的学习问题,华社有必要未雨绸缪,为这群学生编制一本《初一各科词汇华巫文对照手册》,肯定为全体华裔学生带来莫大帮助。
华小向来补习风气甚盛,所以这本手册最适合派上用场。各华小可利用补习时间,从四年级至六年级教导学生。
相信这3年的时间,足以为学生打下稳固的初一课程基础,将来升上中学后,个个胸有成竹,信心满满,过着快乐的学校生活。
总之,教育乃民族之灵魂。我们不想看到这群华裔子弟被摒弃在国家教育主流外,沦为次等国民。因此,祈望华社各教育团体尤其是董教总,刻不容缓,综合全国华小老师的力量,参考初一各科课本,同心协力,寻求方案,积极完成这本手册,则乃我华裔千千万万学子之幸也!
老师须诚实,诚实需条件
2022/07/2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杜新宝
诚实和谎言是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有时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去讨论。在教育中,老师、父母都期盼孩子能绝对地诚实。但人要能诚实,是需要条件的。
大约三周前有一则热不起来的新闻报道,有老师揭露自己为了达到关键绩效指标(KPI),而在学校的评估报告中造假,让学生的评估报告看起来更漂亮。劝诫学生要诚实的老师承认自己说了谎,这反映了勇气。
我们的教育部长不否认老师在学生的评估报告中造假的可能性,但他认为有没有造假是相当主观的事,因为毕竟老师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评分的,而且不同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同一个表现,看法也很可能不一样。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发言,有的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经常离题,有的老师却认为这个学生说的话很不一样、很有创意。
教育部长似乎是在对那些认为自己造假的老师说,其实你未必是造假,只是你的评估未必和别的老师一样而已,因为每个人的评估其实都有主观的成分。
如果教育部长不是在给这些老师安慰,表现出他的大量和体谅的话,就是他真的不明白、也体会不到这些老师在说什么。这些老师是说,因为KPI,他们有压力。因为如果KPI不达标,自己会有麻烦,比如需要解释、需要写报告或者会被处分。
要怎样不让自己陷入KPI不达标的困境呢?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改善学生的能力、表现,第二种方法就是造假。但是,要改善学生的能力是很难的,有些学生不行就是不行,或者,即使能改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事,因此最快速、方便的方法,却也是最无奈的方法,就是造假。
所以,老师的意思是,学生的“不行”是很明显的,他们真的不行,但如果在报告中我说他们不行,我的KPI就会有麻烦,因为上头会不接受,但是短时间内我又改变不了学生,那我就只好造假,不是像教育部长所说的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说的是“过关”或“不过关”的学生,教育部长说的是都过关,但“好”还是“没那么好”的学生。
老师因为KPI的压力,教育部长似乎感受不到。老师要表达的,教育部长也似乎捉不到。相反的,教育部长却晓以大义,不忘提醒老师说,教师最重要的是诚实和诚信。我相信这一句会让那些揭露的老师感觉到被射了一箭,我揭露是希望你了解我的问题或者我的困境、我的压力,但你却似乎暗示我是不诚实的、我是缺乏诚信的。
要求老师诚实和有诚信,的确是没有错的,教育部挑选师训学员、聘请老师当然都会要诚实和有诚信的人。但来到了教育界,在教育部之下工作,教育部长听到了老师们说他们不得不因为KPI的压力而在报告中造假,就有责任去提供老师们能够保持诚实和有诚信的工作条件,就像教育部有责任去营造工作环境去让满怀教育热诚的年轻人工作了三十年后还是热诚依旧一样。热诚在内心燃烧,可是如果外在环境太冷,火焰也会变得微弱,不是吗?老师经常抱怨教书的热诚和精力都被文书工作给拖垮,教育部有责任去减少文书工作的负担,保护老师的教书热诚。同样的道理,现在老师勇敢地说出自己因为KPI有压力,不能不造假,那么教育部长也有责任去想一想该怎么做以便不让老师的诚实和诚信给典当掉,而不是简单地提醒老师们要诚实和有诚信。
华盛顿砍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他向爸爸承认自己的错误,爸爸没有责怪他,华盛顿的诚实才没有被破坏掉,不是吗?刚入学的孩子都爱提问,但由于一次次课室的环境、气氛不容许他们不断地发问,久而久之他们就减少提问,甚至是不再问问题,不是吗?与其提醒孩子保持当初的爱发问,老师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营造课室的环境和气氛让孩子们继续乐于发问?教育部长理应很明白这些道理,他应该听懂老师的话,想想如何让老师们不因为KPI而不诚实,这是他的责任,因为他是教育部长。
单凭提醒老师们要诚实和有诚信是没有用的,因为一个人的诚实,也需因缘具足才办得到。让老师们相信老实地做了评估报告而不会KPI不达标,或者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麻烦,老师没有压力,谁还会造假?谁愿意被人说不诚实、没有诚信?所以,这不是主观客观的问题,是环境逼人必须造假的问题,而这“环境”之改善,唯有教育部长可能办到,老师诚实的外在条件,唯有教育部长能带头提供。
阅读是学习华文好方法
2022/07/20 新加坡《联合早报》
~文 :梁丽华
我常常在想,提高华文除了阅读还有什么更直接有效的方法?凭借一时兴起,只是短暂地提高兴趣,肯定不会长久,如《诗经·大雅·荡》中所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就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有始有终。复利效应谁都懂,能够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呢?更不用说孩子了。“幸于始者怠于终”,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
其实,无论从哪个领域来说,新加坡都是具有强大资源的国家。就拿文化与人文历史来看,图书馆的资源相当丰富。我真正爱上中国文化和文学也是从新加坡开始的。有一次,为了寻找一份资料,几乎把网上能想到的相关词全找了一遍,却一无所获,最终却在国家图书馆的参考图书区,找到了原版著作,解答了我的疑惑。
孩子的华文也是如此,必须有一种钻研的精神,有的时候简单的带入不如长久的提倡,长久的坚持会让孩子产生求知的渴望。对于婴幼儿来说,我们常常懂得“灌耳音”,让孩子每天重复听一些经典名著、名家乐曲,虽然未必将来一定成为儒学大家、音乐大师,但是对于日后在阅读中抓取篇章重点信息的能力,肯定有所帮助。
小学阶段,华文书对于英文背景家庭的孩子略显枯燥,但是可以尝试从一些趣味故事开始,例如战国时期的小故事:商鞅变法、火牛破敌、武王举鼎、张仪欺楚、糊涂禅让等等。这些小故事其实内涵非常深刻,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非常鲜活,孩子很容易就会走进故事中,对于以后的写作需要典故时也可以信手拈来。
此外,我们常说成语很重要,尤其是不少家长和老师让孩子背诵大量的成语,只了解简单的意思就可以了;不过,真正能把成语灵活运用到作文中的学生非常少,常常见到的不过是课本中的异口同声、鸦雀无声、不约而同……不少成语背后都是历史小故事,例如:睚眦必报、抱薪救火、围魏救赵、负荆请罪、范睢绨袍、斩衣三跃等等,这些对于看图作文也好,命题作文也好,甚至高级华文的情景写作或者完成文章,穿插其中,不难成为有力的俗语结尾语言,或者中间的观点证明语言,往往也是语言表达加分的要点。
阅读是学习华文的好方法,阅读的时候不应该有畏难情绪。当然考虑到小学孩子的需求,从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入手,慢慢延伸到整个历史画面,多方面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人文历史与文学,让孩子的写作素材逐步在兴趣中慢慢积累起来,才是每天要进行的复利效应。
民族自救五十年
2022-07-18 光明日报/好评
~作者:王楨文
前几天董事部和校方接待林连玉基金一行人的莅访交流,谈到一项庞大工作计划,明年是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林连玉基金准备在全国各地举行20场“初心”舞台剧巡迴表演,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运动,相信必定会引起各地华社的关注,对独中而言,更是促进发展的良机。
谈到独中复兴运动,如果不是对华教历史有相当认识的人,大概都不知道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华教发展史。今天的独中能够成为我国华社引以为傲的民间教育系统,我们仍有必要回顾过去从民族自救到民族自强的艰辛过程。五十年过去了,接下来还是要告诉下一代,独中教育必须向种族沙文主义者说“不”,让这支教育系统继续发挥民族自救的精神传统,林连玉基金趁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到来之前进行如此的规划,我认为是适时之举。
继续感召新生代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华文教育具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前一百年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后一百年至今,则是奋斗图存的阶段。至于独中,从出现至今,则占据了华教奋斗的一半历程,独中教育虽然不是国家主流教育,它的存在,却稳住了整个华文教育体系。
如果说华小是华教运动的基础,那麽独中则是华教运动的核心,它无法改变国民教育的发展,却在华社传承华人文化和华文教育方面,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影响层面非常大。
独中复兴运动于1973年在霹雳州吹响了号角,震撼了霹雳州华社,随后董总接过领航大旗,在我国大地上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民族自救运动,救什麽?就是要救华文中学改制后的独中从日益沉沦中找到一条生路,继续让华文教育在我国脱离英国殖民之后,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翻开史页,那些熟悉的名字,林连玉、林晃升、沉慕羽、陆庭瑜、陈玉康、郭全强等等,他们都已作古,他们为独中奉献所留给后人的浩然正气,需要在这个新时代继续感召新生代,华社需要这股自救自强的精神把捍卫华文教育的信念传承下去。
戏剧是最有效的宣传途径,当我们的国家还走不出种族偏见的当儿,要如何唤醒华社正视独中复兴运动是一页艰辛的血泪史,这是经历过时代洗礼的华教前辈要唤醒新生代的历史责任。通过戏剧,让历史展现在舞台上,最容易产生共鸣效果,这也是最理想的思想教育方式,林连玉基金把握住这个历史关键,就能凭万掌輓狂澜,让华社群众除了关注华文教育,更要珍惜独中。我想,这是“初心”舞台剧应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