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杰出华教精英风雨沧桑介绍之15
2022/07/21 《印尼新报》
印尼华文教育的推动,以巴城中华会馆的创立为起点,而 巴城中华会馆学堂的 创立,又以陈金山为 中心人物。所以说, 印尼华文教育发展史 就必须提及陈金山。
陈金山,祖籍福建海澄县,寓居巴达维亚已三代。他于清同治十二年九月初七出生于巴城。幼时曾入私塾攻读华文,稍长时又赴新加坡肄习英文,对于华文虽不 能写作,但能阅读, 英文则足资应用。
19世纪末叶,华人社会虽设有私塾, 然而近代学校则付厥如。荷兰人所设的学校,对于华人子弟, 往往饗以闭门羹。虽有个别破例被收留者,也是收取极高的 学费。陈金山有鉴于 此,就与巴城潘景赫、李兴廉、丘燮亭 等人,奔走擘划,遂 于1900年6月3日,正 式成立荷印第一个华侨新型社团-巴城中 华会馆。陈金山被选为会馆第一秘书。
同年7月,由陈金山等20名华侨组成 中华会馆董事会,向全体华侨发出《吧城 中华会馆兴办学堂公 启》,列举了8项办 学章程以及开办学校的设想,包括聘 请校长和教师、经 费等。10月22日,中 华会馆举行董事会 议,决定于次年建立 学校。经过董事们 的奔走策划,1901年 3月17日,中华会馆 创办的中华学堂终于 诞生了。它标志着荷 印华侨新式教育的开 始。因为中华学堂位于八帝贯街,所以华 人习惯称之为八华学 堂。1912年才改名为 中华学校。 中华会馆成立 之初,陈金山任会 馆秘书,后改任董 事。
1903年9月至11 月,康有为访问爪哇 的巴城、梭罗、三宝 垄、岩望、日惹、井里汶、谏义里、马吉 冷和锦石等地,陈金山与他同行,凡所到 之处,无不极力宣传 华文教育。1906年, 清朝政府派林文庆到 荷印劝学,并欢迎八 华学校毕业生到新加 坡深造。陈金山又 不辞劳苦,陪同林文庆视察各埠,提倡华文教育。从那时起, 荷印各埠纷纷设立中 华学堂,而陈金山的 名字,也由此遐迩皆 知。
1907年,爪哇学务总会由巴城中华会馆承办。总理为潘景赫,主事为陈金山。 这一届的会务值得一书的是: 1、清廷派杨士 琦为南洋宣慰使,率领海容、海圻两艘 军舰至爪哇,威仪显 赫,激起华人内向之心,而觉得学习华文 为当务之急; 2、是年2月17 日,两江总督端方, 设暨南学堂于南京鼓 楼薛家巷; 3、福建提学使 派陈华至爪哇视察学务; 4、闽绅陈宝琛为漳厦铁路招股事至爪哇,并鼓吹学习华文。 荷印华文教育, 经过此种种推动,日趋发达。
1907年3月23日, 暨南学堂正式开学, 开始只招收印尼华侨 学生,后来才扩大招 收南洋各地华侨学 生。巴城中华会馆很 重视选派印尼华侨学 生到暨南学堂留学一 事,专门成立回国学 生委员会进行选拔。 最后,由爪哇巴城、 万隆、玛琅等地挑选 了21名学生作为首批 赴暨南学堂留学。祖 籍龙溪县,生爪哇的 林思温就是暨南学堂 第二批华侨学生。
1907年8月、1908 年5月和10月,先后有爪哇10名、46名和 38名华侨学生到达 暨南学堂。1909年4月,又有6名爪哇学 生到达。加上新加坡 和马来亚的华侨学生
54人,该校已有南洋 华侨学生175人。
陈金山于1908-
1916年任会馆监学, 期间,几乎每天亲自 到中华学堂视察。学 生或有不畏教师不守 规则而喧闹者一听陈 监学来学堂,立即静 下来,可见学生对他 的敬畏。陈金山生性 刚直,经常与其他董 事或教师发生争执, 然而所争都在教育问题,而绝无私人意气 掺于其间,正如孔子所云“其争也君子 也。” 陈金山擅长于办 学而不善于经商,其 一生有一半精力用于 中华学堂。然而中华 学堂学务愈发达,他的个人经济愈拮据。 陈金山不以此自妥, 反而说:“这是办教 育者应有的精神。”
暨南学堂停办后,海 外华侨学生并没有停 止到中国深造的步 伐。
1915年海外华校 达253所,到中国留 学的华侨学生达300
余人。他们被分散送 到各地的学校补习 或入学。由于华侨学 生程度参差不齐,生 活习惯不同,各校在 管理等问题上存在一 定困难,于是要求复 办暨南学堂的呼声又 起。 1916年,陈金山 访问中国,在会见北 洋政府教育次长袁希 涛和江苏省教育司司 长黄炎培时,向他们 表达了印尼华侨对 复办暨南学堂的愿 望,袁希涛表示同 意。
1917年夏,教育 部派黄炎培和林鼎华 赴新马和印尼调研, 回国后向教育部建议 复办暨南学堂,获教 育部批准,决定由 黄炎培负责筹办事 宜。
1918年,暨南学 堂复学。陈金山把两 个儿子陈镇和、陈镇 祥送回祖国就读于暨 南学堂。
1919年4月24日, 陈金山到访暨南学 堂。当晚该校举行欢 迎会,陈金山应约发 表了讲演。其讲演词 如下: “今晚鄙人欲恭 贺诸君以可喜之事。 此可喜之事为何?非吃、非穿、非戏,乃 诸君求学之已得其所 也。诸君别父母,远兄弟,弃姐妹,只身 浮海返祖国。所为者 何?为求学耳。然求学之能期有得与否, 则当视所入学校之良 否以为衡。学校良 否之判决,可以设 备、教授、管理三者 为标准。假令一校设 备完美,教授得法, 管理适宜,则来学者 必众,且能挟所望以 去。而斯校之声誉, 亦蒸蒸日上。。。。 。。。 鄙人来贵校此为 第三次。每来觉校务 较前次愈有进步,愈 见发达,各种设备之 完美,教授合法,使 人满意;管理适宜, 尤觉使人心美。”陈 金山的讲话,获得满 堂师生热烈赞赏。 当陈金山年事渐 高,就不过问八华 学务,
后来又得糖 尿病,就进巴城养生 院的虎豹室疗养。凡 是来看望他能说华语 者,陈金山必定与之 用华语交谈。
1936年2月24日, 陈金山病逝于巴城住 宅,享年62岁。他是 印尼华文教育的杰出 先驱,一生为创办中 华会馆学校和培育人 才作出重大的贡献, 值得我们致以祟高的 敬礼。
(取材自郑金发:印尼华人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