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很神圣,办教育要有良知
2023/05/18 光华日报/言论
~文:柯秦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教育成为了人们追求成功和提升自我的关键途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真正的教育不应仅仅关注获得一张空洞的证书,而是要注重教育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教育,首先应该是对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投入。投资教育不应只是为了追求一个华丽的文凭或一纸证书,而是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教育内容的丰富与深度,决定了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和适应能力。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非仅仅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成功。教育内容的核心应当是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培养。一个优质的教育体系,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科内容和广泛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实的知识储备和广泛的视野。教育内容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融入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投资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单纯地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学校和教育机构应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室实验、社会实践和实习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投资教育内容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潜能和特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和教育机构应提供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节,这是一个向教育工作者致敬和感谢的日子。老师,是一个令人敬佩和神圣的职业。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知识的传授者,好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启迪心灵、塑造未来的伟大导师。好老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心。他们把教育视为自己的事业和使命,用心灵和智慧培育下一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他们时刻关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是以教育为事业,用心灵和智慧培育下一代。他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注了无私的关爱和付出。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教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塑造未来的社会栋梁。教师节应该是他们受到社会和学生们衷心感谢的日子。
好老师具备卓越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他们深入了解所教授的学科,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保持在学科领域的权威性。同时,他们还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技巧,能够将复杂的知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好老师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他们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好老师还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才。
好老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良好的引导者。他们以真诚的关怀和理解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好老师还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导师和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引路人,承载着培养学生、教育社会的神圣使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利用导师和老师的名义,混淆视听,从中谋取私利。
我们也必须警觉和面对一些商人冒充教师、利用教育来搞传销的现象。他们利用教育的名义,打着培训班或讲座的旗号,吸引人们投资并加入他们的组织。他们往往缺乏真正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牟利和发展自己的传销网络。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教育的纯洁性和人们的信任。这些投机分子利用教育和讲课的名义,以快速致富和获取金钱为目的,从事传销活动。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事业的声誉,更伤害了参与者的利益和信任。我们必须坚决揭露和打击这些行为,保护教育的纯洁性和人们的权益。
利用教育和讲课幌子来牟利诈取金钱,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应该为人们提供知识和智慧的启迪,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然而,那些以教育名义进行欺诈的人,却将教育变成了金钱的工具,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他们不顾他人的学习需求和成长,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经济利益。这种行为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也是对学习者权益的侵犯。
我们应该警惕这些商人冒充教师的行为,保护教育的尊严和纯净。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所谓的快速致富和成功的机会。我们应该以理性和现实的态度对待教育,尊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我们应该将教师节的敬意留给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给那些滥用教育资源和利用教育演变为商业活动的人。
国家发展需先强化教育
2023/05/1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何正宇
首相安华日前表示,调整教师们的津贴先暂缓,不过,提升学校教育设备则刻不容缓。很显然的,安华此言是具有身为一名首相应有的远见,那就是“教育为强国之根本”。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是需要从根源抓起,且道路漫长的强国之路。
遗憾的是,我国的教育体系虽然整体而言还算是良好,可是不少偏远及一些乡下地区的学校硬体设备,仍然处于不良的情况。特别是乡村一些木建筑的学校,更曾经发生过因为遭到白蚁侵蚀,而发生楼层塌下来,导致教师受伤甚至死亡的惨剧。
也因为如此,政府在强化教育系统软体的同时,也深知“加固”硬体建筑的重要。所以身兼财政部长的首相安华便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向教育部拨款了20亿令吉,以用于提升残旧的校舍及学校所需的设施。而为了让相关款项能尽快落实到位,不希望这些学校提升的拨款因为行政问题而被耽误,还特别指示财政部及首相署加速处理。
坦白说,对硬体设备加固或复修虽然重要,但在执行起来还是较为容易监督和管控的。可是属于“软体设备”部分的教师等公务员的工作素质,皆是用心与否的良心工作。尽管有所谓的工作绩效考核,事实上仍然是只能从一些可以看见的方面着手,始终无法看出一个老师是否有用心教导学生的。
安华当然深知带兵先带心的道理。所以在财案拨款有限的情况下,还必须对教师们给予适应的安抚。他先是以同理心表示政府知道教师及其他公务员的薪资及津贴有所不足,并允诺只要国家经济及收入有所增加,就会优先调升公务员的津贴及薪金。而教育部长法丽娜也在“劳逸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负担旅游配套的计划,让教育工作者们可享有飞机票、住宿、陆路交通以及主题乐园的折扣。
另一方面,安华其实也在特别情况下,对涉及教育的条款限制限都给予适度的松绑。比如政府不再允许提出公积金存款,但在涉及教育使用上还是开了绿灯,例如为了缴付孩子在国外求学的教育费。
从前的人一直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今天我国虽然不至于说穷,可是在教育这一块重要的领域,不论是学校建筑设备还是教职人员的素质与教学态度,还是有许多仍需要加强的地方。毕竟教育为强国之本,不搞好教育,其他一切都是枉费的。
教师真正的需要
2023/05/17 中国报/中言
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在全国教师节庆典上说,政府将推动10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福利的政策,包括今年内解决各源流学校关键科目教师短缺的问题,并通过“教师假期”,为教师提供优质假期等多项福利;例如适时让教师放假充电,可以大大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也让他们在教学上更有动力。
教育部正视并积极提升教师福利是好事,但再多的措施也好,教育部也别忽略了,老师的工作是否过于繁重,或因一些次要的文书工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堪压力求去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老师们还有许多重复性的文书工作,他们为了达到各类绩效指标(KPI),需要写很多报告、作评估及出席会议等。有些老师甚至不堪工作压力求去,也有不少资深老师萌生提早退休念头。
教育部多年来都说要积极改善老师福利问题,各大教育组织也多次向教育部反映和提出教师们文书工作太繁重的问题,但一直都未得到良好回应。
改善教师福利不能只是空喊口号,教育部应研究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举措,包括给予教师合理的工作量与待遇,以及将次要的文书工作交由学校其他职员处理,让教师可以安心教学。
在实施这些措施方面,教育部也必须详细列明每一则措施的实行程序,越是详细,越不会有误读和被曲解的空间,措施白纸黑字简单明了最好不过,这样对减轻老师工作负担而言,是最实际的帮助。
古往今来,“老师”的叫法数不胜数,有“先生”、“夫子”、“师傅”、“教授”等多种称谓。但不变的是,教师一直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的责任与重担;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当资料输入员。
虽然教育工作障碍重重,但有许多教师仍然热诚未减,矢志献身教育,这一点十分值得尊重。期盼教育部在未来能捎来更多好消息,让教师的工作回到教育的初衷。对老师而言,这无疑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独中下个50年的挑战
2023/05/12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黄瑞泰
自1973年的独中复兴运动后,华社已经将华文独中视为我国华文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堡垒,而独中五十年来确实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华社培育了无数的人才。今天回头去看,独中的发展可谓已经成熟,而这个成熟也引发了体制僵化的担忧。
如果要对50年前的独中复兴运动下一个评价,我会说那是一个成功的品牌重塑的活动,而这个品牌重塑的成功有赖于华社当时对独中教育的期待,加上当时一批拥有卓见的华教工作者与社团领袖,透过对独中招生问题、课程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才能够将已经沦为补习教育的华文独中注入活力,并重新推向高峰。
50年前的独中复兴运动以及当时董总所提出的《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确定了独中发展路线,使得独中在充满对华文教育不友好的社会与政治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抵挡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是到今天独中复兴运动所创立的独中模式是否能够在外在的全球化、国际学校、网路发展、人工智能等外在冲击下,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调整课程模式,甚至检讨过去的路线,给独中重新定位,并且注入新活力,再走50年?
事实上50年前所定下来的独中模式已经难以应对今天大环境的变化,这可以从国内华人人口比例下降、全球评量系统革新、教学模式改革、网络普及及人工智能发展等外在因素的改变中看到端倪,很多独中也早已根据各自的需求和限制,做出了包括双轨制、纳入国际课程(ICGSE)等的调整,所以今天的问题不再是是否应该要改革,而是应该以什么速度改革才不会被大时代甩开。
董总自2005年的《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2018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到2020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总课纲》,可以看到董总早在近廿年前就已经展开了独中教改的工作,而这些年来确实对独中教育发展与改革提出了不少专业和符合时代趋势的路线与目标,只是很遗憾的所谓教改犹如牛步,仍有不少前线教育工作者搞不懂何谓素养教育?什么是跨学科教学?持续性评量到底是什么?又如何谈得上配合改革?
必须肯定董总在教改部分确实有完整的方案、路线和目标,只是不管是课程改革与设计到全新的教学模式发展,还是统考考题的革新与评量方式的改变,董总所提出的改革路线需要专业的教育专才参与。而很遗憾的是即使大家都对“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是民族的根”这类口号耳熟能详,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愿意真正投入华文教育工作,在教育前线服务?况且很多年轻人满怀热血的成为华校工作者,也可能因为薪资、工作文化等因素离开,这也造成了华校数十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华教领域还是面对专业人才不足,导致改革缓慢的原因。
独中教育改革缓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经历数十年来稳健发展的独中使得很多人心中有更多的包袱,担心破旧立新不成,反而搞砸了华文教育,因此不少人内心有着一种“少改少错,不改不错”的心态,而失去了当年独中复兴运动那种破釜成舟的改革动力,形成改革与保守之间的拉扯。
长久以来华社都将外在的社会政治环境视为华教发展最大的挑战,至今几乎所有讨论我国华教课题的切入点仍是从国家意识形态着手,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华教发展的内部挑战。熟悉华文教育发展的都清楚今天独中如果要继续前进,首先要解决的反而是内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外在的政治意识形态与国家霸权的压力反而不及内部问题所引发的冲击。
希望华社能对华教发展的内部课题能够尽早获得共识,重现50年前独中复兴运动那种一呼百应的声势,为独中注入活力,使得独中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