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峇都基基启新华小
2023/05/26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黄家强
当我于2007年被派驻马口办事处时,峇都基基启新华小是仁保县学生人数最小的微型华小,全校仅有20余名学生,而且是以友族居多,仅有区区数名华裔学生。
岁月转辗15年之后,启新华小经过低潮期之后,犹如凤凰浴火重生,近年来学生人数不断飙升,甚至突破50人,成功开始脱离微型华小行列。
但是无可否认地是,启新华小的学生仍是以友族学生居多,另一种隐形含意是,其实是友族学生成功让这所华小脱离微型学校行列。
最近数年,启新华小成功以种族文化交融特色而成功打造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品牌,自前任校长梁玉群掌校时期开始,每年农历新年、开斋佳节、中秋节等,校方都会策划大型的活动,让全校家长参与。
因此该校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之外,也肩负起筹办活动的重任,现任校长温秀娟笑称,教师都说,虽然很累,但是忙得很有充实感。
在筹备活动期间,大家可以看到全校师生及友族家长,一起卷起袖子,配合活动主题合作布置学校,我们可以看到友族家长在校园里忙着挂起大红灯笼。
新春团拜活动,友族家长知道红色是华族的喜庆颜色,很多人一家小大小都穿上红彤彤的衣裳到场参与,兴高彩烈举著长筷子捞生。开斋节活动,华裔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换上一身马来服装,竟然成为友族家长的镜头宠儿,纷纷一起拍照。
记得有一年的启新华小中秋提灯游行时,竟然是由友族家长负责沿路点燃烟花,而华族和马来学生一边提着中国式灯笼游行,一边以华语及马来语轮流切换交谈,让旁人听到了不禁莞尔一笑,这种情景成为了大马独有的特色。
除此之外,每逢公路上有交通意外发生时,往往可以看到各族人民纷纷停车施予援手,这些都是我国社会美好的一面。
很多敏感事情的发生,起源于大家彼此不曾深入了解,很多人往往以自己的角度及思惟去度量其他种族,加上有心人煽风点火,企图捞取政治资本,导致产生了很多误会。
启新华小这几年来主的活动,也让外界体会,虽然彼此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宗教信仰,但是同一个屋簷下学习,互相深入了解对方,从而产生了种族文化交融,一起和谐相处,其实这也就是我国多元文化的特色,更是大马在国际社会值得自傲的品牌。
开学日回归正轨,更请关注人才培育!
2023/05/25 星洲日报/社论.
教育部长法丽娜周二表示,教育部在详细审查各界提出的建议后,决定在2026年恢复至1月开课。这意味着教育部还需要多用3年的时间,才能将新学年开学日恢复至疫情前的1月;明年依旧维持3月开学、2025年提前至2月开课。
部长补充说明,教育部必须考量经济和年杪水灾等因素,以确保任何决定不影响SPM、STPM、STAM等全国性考试;年杪本来就是水灾好发期,将考试期间安排在年底本来就不是好主意,况且天灾难料,所以我们对部长的解释不太苟同。反而认为弹性调整SPM等考试年级的课程安排、缩短考试期间(不必一考就一两个星期)才是比较适合的做法。
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将新学年开课日延至3月中旬起,直到2026年才恢复正常,期间长达5年。这5年足以让中一新生读到SPM毕业,如果调整授课时间会影响学生学习成果或造成课程安排的紊乱,那么受影响最深的是学生,算得上“受害者”,但既然教育部已经决定,学生与家长也只能配合。
我们原本希望2024年就能恢复正月开课,这样至少可以让那些考虑赴海内外私立院校升学者,免除申请学校时间不足的困扰;而国内的公立大学也不必一公布成绩,获得录取的学生必须匆匆忙忙的在一两星期内赶到大学报到。
正视SPM毕业生不升学的危机
另一方面,教育部长法丽娜指出,根据教育部的ePKM的数据,从2020年开始,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不继续深造的人数逐年攀升。2020年有11万5939人或35.16%的学生选择不継续升学、2021年不升学的学生更高达18万680名或48.74%;两年合计29万6619人SPM毕业后放弃深造。
虽说并非“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近半数的SPM毕业生选择放弃深造,是国家教育体系及人才养成的重大危机。
其一,现今高中毕业,充其量只学些基础知识,如果高中毕业即辍学的问题不解决,求才若渴的大马,很快就会面对大学毕业的专业(即使不专业,基础也会好些)人才不足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只有高中程度的年轻人,外资是很难培训的。
其二,教育部必须立即检讨追踪SPM生放弃升造的原因;数据可以反映问题,但问题成因与解决方案呢?疫情影响家庭经济、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影响学生求学兴趣、网红或Grab可以立即赚钱的效应造成误导……,其中原因很多。面临这一问题,教育部与校方的关怀辅导,推动“1对1师生认辅制度”,避免学生受其他同侪影响而放弃升学,可能是最直接有效留住学生的解决方案。
其三,据了解,独中毕业生继续升读大学(或台湾职业学校)的比例近几年一直维持在75%至85%之间(国中生却低至51.3%),除了家境问题,高中毕业后継续升学几乎成了独中的风气。“升学的风气”很重要,教育部不能让“不升学”形成风气,必须力挽狂澜,迟了就来不及了!
珍惜人才,借镜新加坡
大马积极引进外资,首相安华出访中国,第一阶段马中企业就签署19项投资计划,总额1700亿令吉的“谅解备忘录”
(MOU)。接下来,外资陆续入境,目前我国已经面临严重的人才不足;同时又面对SPM毕业生放弃升学的迫切问题,将来人才短缺将严重困扰外资流入,所以建议政府应该立即成立专案委员会,正视并寻求解决方案。
邻国新加坡对人才培训与引入高度重视,所以才能从亚洲小国蜕变成世界经济新强权。
2022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第2;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首次超越香港,名列世界第3;2021年外商直接投资近千亿美元,占东盟总投资56.9%;经济自由度全球第1;人均GDP上看8万美元;Google母公司Alphabet、Meta、微软(Microsoft)、阿里巴巴、腾讯、TikTok等科技巨擘,都把新加坡这个“小红点”(Red
Dot)做为自己的区域或全球总部……,正当全球为疫情、通胀所苦,新加坡却迅速起飞,原因无他,“唯人才矣”!
鼓励华校生考SPM华文
2023/05/26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郑励
彭亨华校董事联合会在日前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一致通过9项提案,其中包括要求教育部尽速解决华校师资严重不足问题,以及鼓励更多华校生报考SPM或STPM华文科,这么一来,他们不但可以传承母语教育,也更加具备报考师范课程的资格,解决华校的师资荒。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升上中学的华小学生,只有50%的学生报考SPM华文,这个现象实在令人感到疑惑和遗憾。
华裔生不报考华文的趋势日益严重,不知道董联会的衮衮诸君是否知道原因所在?又是否能够对症下药,解决存在已久的问题和障碍?
许多华裔学生平时华文科表现得很好,为什么在SPM中却考不到优渥的成绩,令到学弟学妹们因此不敢报考华文科——有谁知道原因,且能够拨乱反正呢?
为什么SPM其他科目的特优成绩都在8%或以上,但是华文特优成绩却少于1%呢?华社对此有何看法?他们有能力去纠正这种偏差吗?华裔副教育部长能够改变这种偏差吗?
许多国中以学生人数不足或找不到华文老师为由开不成母语班,甚至把母语科排除在中四选科配套里,像这种人为因素,家长和华社为什么可以容忍而不对校方施加压力呢?
中学华文班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直在风雨飘摇中挣扎求存,所以需要华社的更多关注和扶持,好让它可以在逆境中蓬勃成长。
回到尊师重道的年代
2023/05/2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侯雅伦
华文科师资短缺造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并且会形成恶性循环。过去多年来没有通过有效的机制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现在我们终于也尝到了苦果。
上个星期,我出席了雪隆董联会主办的一场谢师宴活动,在会上,有三百多名来自雪隆政府中学的华文老师,受到了主办方的表扬,感谢他们多年来为华文教育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这些老师的服务年资介于10至40年,迄今还在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在颁发30至39年的“教泽永铭奖”时,我看到站在台上的69位老师们,在他们已有岁月痕迹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春风化雨数十载,他们的学生或许已各有成就,而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数十年来守护着华文教育,让华裔学生的母语和文化在以马来文为主的政府中学不会消失;今天,他们获得了表扬。
在“老师,谢谢您”几个大字的舞台背景下,谢师宴的气氛十分温馨愉悦。我在台下为他们鼓掌,心里默默钦佩着他们把一生奉献给华教,但转头却看到身边的一位教育界朋友,脸上流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愁容。
“你看看这些老师,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她问我。
当我还在思索这句话的时候,她接着说:“这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即将退休,而我们的政府中学,将在一夜之间失去将近70名华文老师!”
一言惊醒梦中人!是的,这些服务了近40年的华文老师,已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留下的空缺,有没有人填补?由谁来填补?这可是欢颜背后一个巨大的隐忧。
我终于明白她笑不出来的原因,想想一年半载后,华中和国中华文科老师缺乏的问题加剧,任谁都笑不出来。
华文科师资短缺造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并且会形成恶性循环。过去多年来没有通过有效的机制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现在我们终于也尝到了苦果。
政府中学华文科师资不足,母语班就无法有效的运行;学生在此情况下开始对华文科失去兴趣和能考好的信心,乾脆在SPM及STPM中弃考华文;如此一来,师训华文科也招收不到符合资格的学员,日复一日的循环下去,华小的师资继续不足、在退休老师比新进老师多的情况下,政府中学的华文科老师又更少了……。
董总主席陈大锦最近提醒,2020年的数据显示,在政府中学里,服务年资31年至40年的华裔老师人数占74.16%,服务年资1至5年的老师人数只占22.17%;这意味着,超过70%的华文老师将在这几年里陆续退休,政府中学的华文老师将出现断层,而单单在去年,就已经缺少两百多名华文老师。
教育界前辈告诉我,华文科师资荒的问题必须由华裔老师来填补,要有更多华裔老师,就必须鼓励学生报考华文,而更重要的,教育服务委员会愿意针对需求来填补空缺;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和社会必须回到尊师重道的那个年代,提升老师目前的社会地位。
另一个造成师资荒的原因是,许多老师选择提早退休。
在当天的谢师宴上,筹委会主席林汶珊公开向老师们喊话:“不要提早退休!”
这句话,道尽了教育界目前的困境,以及老师们对现实环境的失望和不满。社会人士对教师行业缺乏尊重、工作量的增加、网络上的霸凌和负评,积累了老师心里的不满和压力,提早退休似乎成为了最后的解药。
教育部解决问题的手法是很粗糙的,例如,把会中文的非华裔教师派到华中甚至是华小,就以为解决问题了。其实,空缺是填了,但却用了不对的人,导致华裔学生的中文水平不断下滑。
华文并不只是一种沟通语文,也是一种让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从北京外国语进修中文回来的非华裔老师,中文讲得再好,也没有中华文化的底蕴,无法通过这种语文来发扬华人文化。
我本身毕业于政府中学,在中学时有幸遇到一名非常尽责且优秀的华文老师,让我在母语班认认真真的学华文,考华文。而这名老师后来出任马大中文系主任,而我这个理科生也因为对文字的兴趣,而当上了新闻记者。
回想起从前,我们对老师们的尊重和敬畏,老师对我们的督促和严苛,是促使我们不放弃母语、报考华文、成人成才的其中原因。
今天,中文报希望跟华团、华教人士和家长们一起来推动尊师重道、关爱母语教育运动,让我们回到那个读华文、考华文,一个都不能少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