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纪家葵返马之点点滴滴
2023/09/30 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李群熙
首相今年3月,首访中国,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公共赞扬大马籍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副主任纪家葵,并说会说服习近平主席,让他回国协助发展。
纪博士于上月回马,18日,到新纪元大学学院交流,会上说:“刚才校长为我导览南大史料中心,让我回想起我的二叔和父亲,二叔曾是南大生,后因学潮被开除,父亲则曾在南大服务过。”又说,想从张卦在墙上,海报里的旧照片寻觅二叔和父亲的身影。
看了这段新闻,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因为我跟他二叔和父亲,特别是二叔,有过一段深厚的情谊。
话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风云激荡的年代,南大自1963年2月2日,许多同学在“冷藏行动“中遭逮捕坐牢后,遂成风暴中心之一,为反对南大变质,学潮持续不断。
李光耀政权采取强硬手段,不但开除大批“闹事”的学生,更把他们驱逐回马。
1966或67年,家葵的二叔纪炳成(又名李大陆)和父亲炎成被驱逐来新山,很快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在为他们找住宿和工作上,略尽了点绵力。
1968年6月16日,我和炳成等百多人在笨珍泉成黄梨园工潮中被捕,也一起在内安法令下被关进麻坡扣留营。
进营后,彼此更熟悉。岂料,隔年,营方把他们认为“死硬”份子的我们共15人,调往臭名照彰的霹雳州华都牙也特别扣留营B座,接着爆发1127绝食斗争,倍受欺凌,他被调去A座,约两年后,获释,不久传来他车祸,英年早逝的噩耗,痛哉!
炳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能言善道,记忆力特强,当年在营内讲述《红岩》的故事,生动活泼,精彩万分,这或者是传承纪家优异的基因吧。
纪博士回马,除探亲外,也回应了首相的谈话。
9月19日晚,在星洲日报总社举行的“逐梦生命科学30年”励志讲座上,媒体人钟启章询问他有关首相希望他回国服务的问题,他回应道,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期望能以团队的方式合作,齐心做到全球资源整合。他希望透过搭建桥梁及资源整合为国家贡献。并表示,以他自己目前在科研上的能力,如果马上全职回国,并不能最好发挥自己身为科研工作者的角色。
家葵的父亲被驱逐过来后,落脚于新山,曾经营咖啡店和制衣厂,家境不算富裕,育有3名儿女,他是老么,小学读国光,1986年进宽中,华业后负笈美国。本科主修生物化学,直到博士后研究,才开始长期致力研究干细胞与生殖发育的机制。
纪博士是研究干细胞的权威。他说,很多人不了解哪些干细胞治疗方法的真正有效,很多民众对干细胞一知半解,商业化的宣传也已造成一些概念上混淆,许多人认为干细胞能治疗百病,更有传说,某人不能行动,打了一针后便能站起来行走,把干细胞过度神化。干细胞并不能随便打入人体内,如果打了不安全的干细胞,是会造成肿瘤的。
有人提问,市面上许多被称为干细胞的鹿胎素及羊胎素是否对身体带来好处,他指出,市面上的相关产品与实验室对细胞活性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细胞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活性,不可能经过磨成纷后仍有作用,目前还没见过这样神奇的干细胞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别再听信庸医或无良商家的花言巧语和胡说八道,否则赔了夫人又折兵,失了金钱,还毁了健康,悔之晚矣。
教师角色可被取代吗?
2023/10/0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黄燕娣博士
未来教师的角色是否能够被取代,是一个引发深刻思考的问题,特别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教育使命,包括传授知识、解释概念和提供学习的指导,正在经历着革新。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大量学术和实用资源,利用智能工具如搜索引擎和在线教材。这引发了质疑,是否教师的存在正逐渐变得多余。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在知识传授方面可能不再如以往那般重要,因为学生能够独立获取信息,甚至依赖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
然而,仅仅凭这些观点来宣称教师的角色已经过时,忽略了教师在学生教育中所扮演的更广泛和深刻的角色。教育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而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引路人和启发者。
创新教学面对面沟通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脚步,走在学生的前面。他们需要更加灵活,积极采用现代科技,以提供更丰富、更互动和更具启发性的学习体验。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的问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新使命是融合创新教育方法和面对面沟通,以提供更全面的学习经验。在课堂内外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提问和讨论。这种亲近的互动能够促进深层次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社交技能,以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教师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导待人接物之道、传授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批判性思维和情感管理技能也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技能,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因为教师能够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发现他们的潜力。这种个别关心和指导是无法被科技所替代,师资培训的策略也需与时俱进,跟上科技的脚步。
传统教育应结合科技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在许多方面改变了教育,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无形影响力。未来的教师需要结合传统教育和现代科技,以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成为学生的导师、指导者和启发者。
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会完全被取代,而是将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演进。未来的教师将继续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关键支持者,帮助他们培养综合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这是一个教师的新角色,也是适应网络时代需求的重要方向。
让孩子专注于掌握学问
2023/10/0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杜新宝
2015年起推广“思维教育”,已为教师、家长办50多场工作坊、讲座,《思考、挣扎、蜕变》、《小学标准课程(KSSR)中的思维技能》、《给父母的建议》等书作。
小学的教育,重点在开心学习。开心学习当然有条件,比如学校必须是一个能让小孩心安的地方。许多事情只要能用自己的情况外推,都不难理解。上班的父母都知道,如果有高压的老板、欺负人的同事和烦闷的文书工作,每天早上醒来,谁会喜欢上班?对小学生而言,道理一样。老师、同学和整个学校的和谐、轻松、欢乐气氛,是让孩子喜欢到学校开心学习的条件。如果小孩在六年的小学生活都喜欢到学校学习,那是一大成就,不管学术成绩和课外活动表现如何。
但有精明的父母会说,即便老板高压、同事欺凌、工作烦闷,只要薪水好、福利佳、花红多,工作就能起劲,人总要为生活奋斗,啃是坚毅的表现。对孩子的学习,许多父母也会有这样的脑子转弯:我们没有否定开心学习的重要,但人总要设定更高的目标,只求开心怎么能够?不如试一试让孩子当众唱一首,有别人的掌声,总比只有自己知道孩子的天赋好,孩子再不让人赞一赞,很快就大了。这样,在赞同开心学习的前提之下,一点加一滴地孩子又被弄得不开心了。
“开心”作为一项学习的回报,许多人认为是不足够的。所以我们不时听闻父母会答应小考成绩好的孩子周末去吃一顿快餐,大考成绩好的买架手机,“反正听说这个年代孩子没手机难和同学交流、讨论功课,这样的推动孩子学习的策略,算是育儿有点子。这样转一转念,父母开始觉得满意。又加了一点,再加了一滴。
真懂教育的父母会捉紧时机提醒孩子去体会明白、掌握学问所带来的喜悦,而不是急著把孩子转移到外在回报的亢奋上。那种一边用庸俗的喜悦去取代对学问的纯真喜悦的父母,真全家大小到快餐店大快朵颐一番,一定以为自己完美地演绎了“曾子杀彘”的智慧。
小学能开心地学、简单地过而没有被各种冠冕堂皇的目标、活动拖扯的孩子,升上中学后会继续充满热情地学习。做个简单的观察就能明白,一个每天读一本喜欢的书被要求写一篇阅读笔记的孩子,和一个每天读一本喜欢的书不必写阅读笔记的孩子,后者的阅读乐趣必然会比前者保留得更完整。再说一次,慎防“一点加一滴”地磨损孩子的阅读乐趣。
小学学习之开心,泉源来自吸收。中学学习之开心,泉源来自掌握。但由初中到高中,越接近就业关头,学校、父母又开始想方设法趁早为立业铺路,学习的好处变成以预想毕业后的职业和出路来衡量,单纯的“掌握学问”本身已不足以成为含金量高的一件事。
因此我们在庆幸跨过三十年前那种“只要会开单,不必多读书”的年代时,很快却进入“阿基米德原理对工程学没有用,可以不必读”的时代。同样的思维迅速泛滥传播,今天学生都爱问老师:“你刚才展示的推导考不考?”你要说不考,他可以马上低头看屏幕,他说不是在打电玩不听课,是在看著你的笔记。
言论自由的年代,当然可以问学了日后有没有用,但不是狭隘地以工作的角度提问和消化答案。就像要能够想像“开心学习”对六年小学生活的重要,与其不断追问对未来有没有用,何不去捉准“学会掌握学问”对五、六年中学生活的价值。
能掌握学问,本身已是一个成就,从中感受到的掌握感、信心以及自然会出现的对各科的美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收获。由此可知,所谓掌握,肯定不是指善于死记硬背、投批改者所好的那一种精英。不管哪门学问,所谓掌握,是指能够明白抽像概念,能看见关系和建设知识结构。中学背了那么多诗,心中有的是厌恶感而不是美感,肯定是“掌握”错了。
不要忽视由掌握学问所收获的掌握感、信心和美感,它会引导孩子找出日后的道路和维持努力做出成绩所需的毅力和热情,就像开心学习的小学生,上到中学仍会继续追求学问,不轻易让手机、商场、戏院、演唱会等的欢乐分散学习心力一样。
但是眼前我们对单单从“掌握学问”所能获取的东西不认为有什么价值。一个学生能学好数学、物理、语文等,大家对其中的了不起无感,因为其了不起无法转换成吸睛的可触产品。比如,你说你学懂了高中物理,但你不能制造出一架遥控玩具车,那么你弄懂高中物理就没什么夸的了,就如你说你精通花艺,但你没有市场,别人会觉得可惜一样。
这样的思维用在学问,起严重的破坏作用。在中学阶段,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习惯、能把持好自己的心理素质地弄懂各科目,其实已是一个大成就。再说一次,我的前提是:“所谓掌握,是指能够明白抽像概念,能看见关系和建设知识结构。”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在学校安心地、专注地掌握它们所学。不要因为担心未来的职业、收入等去用不当、取巧的手法学习,不然会适得其反,该打好基础的时候因为一味谈未来而急躁地、蜻蜓点水地学,到得进大学时才发现自己该会的都不太会,情况就如六年级的学生做不好三年级的数学。大学原是享受高深学问的地方,但如果中学阶段对学问不曾好好地沉浸其中,高中毕业后自然很可能会把大学只当是入职场前的最后一站,甚至是无心上大学,只想做网红、早赚钱,这就是眼前大家看见的我国不健康的教育景象。
不要小看孩子在五、六年的中学生活中专注学习以掌握学问这事,各方配合让孩子做好这事可是我国目前教育困境的解决之道。
教师旷职对学生影响深远
2023/10/0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默里汉特
教师旷职是政府学校系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问题,但却很可能对学生产生最深远的负面影响。
最近沙巴亚庇的一起法庭案凸显了全国政府学校教师旷职的问题。这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涉及3名学生和他们的前教师,后者被分配每周教授三小时的英语课,但他已经连续7个月没有上课,这表明许多学生没有获得必要的面对面课堂时间,以推进他们的教育。
这个问题比大多数人认为的更为普遍,因为很难取得记录,所以无法衡量此问题的真实程度。据沙巴非政府组织“没有教师”(Tiada
Guru)指出,马来西亚已有超过14年未报告过教师旷职事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19.5%的校长报告过教师旷职情况。
无法揭露这一问题的严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职员故意隐瞒、伪造记录或其他因素造成。在马来西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权力极不平等,因此存在一种恐惧文化,可能阻止学生报告教师旷职的情况。也许最能说明问题的统计数据是,2010年至2017年间,教育部经手的55.4%的违纪案件涉及教师旷职。
教师旷职与课程、教学法和班级规模问题一样,都是学校的问题。这使得那些必须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才能获得高等教育资格的学生处于非常不利的处境。这往往致使有关家庭陷入低收入社会阶层。大学文凭持有者的收入是大马教育文凭(SPM)持有者的1.4倍,而大学学位持有者的收入则是其2.3倍。这阻碍了学生有系统地学习英语,而英语是升入大学的必修科。
“没有教师”组织认为,这与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直接相关。这是雇主在聘用潜在员工时所看重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教师旷职会对孩子在各自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潜能的能力,有着长达数十年的负面影响。
根据“没有教师”组织的说法,教师旷职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对成年人失去信任以及对未来失去希望。教师旷职也可能导致学生放弃希望而逃学,从而导致他们吸毒、犯下轻罪和意外怀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这将导致下一代劳动力的素质严重下降。
教师旷职是教师职业内部不满情绪的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工作不积极,有些只是不适合当教师。还有些人不诚实地利用工作时间从事其他赚钱的活动。
教师的积极性是教育部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教师旷职在学校层面一直是保密的,远离教育部以保护声誉。
学校的管理文化可能会掩盖事实,把教职员的问题藏在“内部”,置于教育部纪律体系之外。不幸的是,被掩盖的问题不只是教师旷职,还包括盗窃和性骚扰。
据报道,大马反贪会前副主席(预防)山顺巴哈林说,全国只有0.01%的公务员敢于向当局举报贪污行为。听过亚庇地庭揭露的恐吓故事后,这种说法就很容易理解了。
教师旷职是影响教育水平的一个主要障碍。没有执行纪律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解决办法是有的,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个问题深深影响着大马学校教育水平,且必须得到彻底解决。一名旷职的教师会影响多达50名学生。在考虑其他改革之前,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