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90

同化后能享同等地位?

2023/11/30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我们华人有几个“坏习惯”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一直不能释怀的。

他三番四次提起我们这些“坏习惯”,大有必欲除之而后甘之慨,比如尽管已独立了60多年,华人依然有故国情怀、不肯放弃母语、不愿被称为巫裔、不肯放弃传统文;最让马哈迪耿耿于怀的莫如华人竟不肯接受同化。

马哈迪颇有怨言地说,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的华人都已接受了同化,不懂母语了,印尼华人甚至没有华文名字,马来西亚的华人则因为“看不起”马来人而不肯接受同化。

“看不起”马来人,好有煽动性的一句话,全世界都羡慕马来人享有特权与优惠,华人怎么会“看不起”马来人?不知道马哈迪是什么居心。

印尼华人有华文名

马哈迪又再撒谎,其实印尼华人既有印尼文名字,也有华文名字,如羽毛球名将陈有福、梁海量、林水镜、林香莲,富商如黃惠忠、黃惠祥、林蓬生、彭云鵬、黄奕聪、林绍良、翁俊民,还有受迫害的政治人物鍾万学等等,不都是有华文名字么?也不知道马哈迪是蓄意误导群众或是对此一无所知,在不知就里之下乱乱讲话。

说到故国情怀,那是人类的本性,是天赋的情感。上世纪末,滞留在斯里兰卡的第三、第四代马来人组团来马访问,他们已不会讲马来语,完全被斯里兰卡人同化了,但因为他们知道的祖辈来自马来半岛,于是组团来马寻根。我很清楚记得马哈迪特地以首相身分召见他们,语多嘉勉,称赞他们没有忘本。

马哈迪既称扬斯里兰卡马来人的故国情怀,但却一再指责华人不该有故国情坏,这是自打嘴巴。107日,哈马斯武装组织突然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子弹、掳走200多名人质,又杀害了200多名老百姓,引起海外犹太人同仇敌忾之心。

许多早已归化当地、包括商人、企业家、学术人员,这些从未踏足以色列的犹太人后裔抢购机票赶往以色列当兵,这也是故国情怀,是不可磨灭的人之本性。我谴责以色列滥杀巴勒斯坦老百姓,但对犹太人历久弥坚的故国情怀是由衷的钦佩,此即所谓树高不忘本。

同化取决于人口比例

说到能否被同化,取决于人口比例,即以印尼为例,华人在印尼占总人口约3%,意味着华人一出家门口就被印尼语围绕,华语和华人方言完全派不上用场,久而久之,自然就在被同化。其他如泰国(华人约占12%)和菲律宾(华人约占2%)的华人也是在相同的情况一下被同化。

反观我们马来西亚,直到1960年代,华巫两族人口相差无几,华人当然不可能被马来人同化,这原是简单的道理,马哈迪却硬是不懂——或假装不懂,却诬赖华人看不起马来人、瞧扁马来人。请马哈迪告诉我们,如果华人看得起印尼人、泰国人及菲律宾人,愿意被他们同化,那又是什么理由看不起马来人?请你别煽动种族情绪吧。

我可以告诉马哈迪,随着华文华语日益受到重视,全球都掀起学华文华语的风气,曾经极力排斥华文华语的印尼和泰国已鼓励人民学习华文华语。我国华校的非华裔学生也逐年增加,想要同化华人已更无可能。

我再问马哈迪,假如华人被同化了,华人能否享有土著的地位,享有各种各样的优惠?假如不能(峇峇娘惹没有土著地位),华人更不可能被同化。

 

不愿被同化是瞧不起人?

2023/11/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刘向庭

已近期颐之年的我国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又有惊人之语。近期他在博客节目“出去一下”接受卫生部前部长凯利及巫统前宣传主任沙里尔韩丹访谈时说了一番话,特别是关于企图同化华、印裔国民和利用其他政党等谈话,再次语惊四座。

实际上马哈迪关于要同化华、印裔的谈话,这也不是第一次,只不过这一回说得更露骨,什么华人和印度人不接受同化是“瞧不起我们(马来人)”。

哎哟我的天!都什么时代了?还大放这种落后不堪又企图分化国民的厥词?还活在封建、殖民或日据时代吗?

后封建及后殖民时代经联合国认证的普世价值是人人平等,什么种族隔离、种族优越论、分而治之、皇民化和同化政策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恶政,早该统统抛进历史的垃圾桶!

国家独立时,很多华、印裔前辈的至亲好友还在原籍国,叫人家完全切断关系和联系, 这不是类似于昔日加拿大和澳洲白人政权既反人道又反人性的恶行吗?

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们把大批原住民的孩子硬生生的带离原生家庭,大搞彻底的同化“教育”,结果如何?只能用“毛骨悚然”四字来形容!

以色列境内住有100多万回教徒阿拉伯人,马哈迪会同意以色列强行同化他们吗?

若是自然融合,无可厚非,但那是你情我愿的事;好比男婚女嫁,若是硬迫,那叫“逼婚”,强逼的婚姻会幸福吗?

都什么时代了,一个曾经治理国家近四分之一世纪的人,还整天唠唠叨叨这些落后不堪的东西,简直是匪夷所思!

一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引来华文媒体大事报道,马哈迪倒是又当一回大网红,就没想过大网红随时会翻黑?

马哈迪为相时不止一次肯定我国华、印裔对大马的贡献,以及多元文化的优势,记忆所及,甚至一度以此来调侃南美洲落后国家。

马哈迪自打嘴巴

凯利“不识趣”的指出“多元性质其实也是一种资产”,国人能用多语交流也是好事甚至是有力的“经贸武器”,马哈迪的回应前言不对后语,无异于自打嘴巴。

至于印尼华人之被同化可谓血泪斑斑,惨况罄竹难书,作为世界级政治人物,他会一无所知吗?

马哈迪毫不讳言利用民主行动党以推翻拿督斯里纳吉领导的政府,如今又搭上另一个昔日的敌对政党。

当凯利问他这是否可被视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为夺权而不择手段?他坦承“某种程度上这是需要坚持的事”,如此“诚实”,令人侧目。行动党只好哀叹“我拿真心换负心”了,但不晓得马哈迪的新搭档此刻作何感想?

国家最高领袖本应垂范全民,像这样高深莫测心机重重的,如何服众?难怪众叛亲离。更糟糕的是倘若上行下效,大好江山被糟蹋成大酱缸是预料中事。

相对于蕞尔邻国,当今国之窘境,当了24年首相的马哈迪丝毫无责吗?老百姓已经用选票一再敬告他“够了够了”,马哈迪却依然如此“锲而不舍”;这般年纪再加上如此深厚的“功力”,古今“马”外,谁人能出其右?

然而马基雅维利的那一套,既不是马来文化,也不是印裔文化,更不是华族文化。

别人我不懂,至少我从自己的马来同事、朋友和邻里身上,没有看到这种利用他人以遂私利的“文化”。

没人不可被取代

建立在“利用”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诚信可言?25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告诫子孙后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老祖宗留下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教诲,作为子孙后代的为何要放弃?更何况这也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马哈迪还是好好待在家里含饴弄孙吧!

 

新政局华教困境

2023/11/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甘德政博士

如今的大马政治局势,已和至19801990年代不可同日而语。

国家已经历两次政权轮替,威权早已崩塌,华人政治力量也绝大部分集中在民主行动党为主力的希望联盟,而且还掌握了在朝的执政优势,没有了以往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困境。

吊诡的是,在国阵霸权倒台、巫统奄奄一息的当今,在野的“绿潮”却成为华社及华教界的新威胁,导致团结政府在进行体制改革方面仍举步维艰,在华教议题上仍面对重重限制。

诸如承认统考、华教拨款、增建华小、华校师资不足、固打制造成华裔优秀生对公立大学热门科系望门兴叹等老问题,仍然困扰着新一代的华裔子弟。

巫统一党独大的政治霸权年代,即使面对强悍和嚣张的同化政策压力下,华社及华教界也已摸索出一套有理可循、足以应付行政官僚刁难的策略。

在朝的华裔执政党即使被指责“当家不当权”,但也会在选票压力下被迫“交货”或“交差”。

以往,马华与巫统在华教议题上的“内部争取”博弈过程中,往往都是作为先锋的马青与巫青在媒体上不断交锋,然后由双方最高领导出面打圆场,最后再出台折中方案,达致博弈论中的均衡点。

但是,这套早已达成默契的“游戏规则”,随着政权轮替和巫统霸权崩盘后,早已不复存在。

体制改革重中之重

在新的政治碎片化时代,敌友关系随时变化,新的游戏规则和博弈规律还未出现,对华教而言,更增加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无论如何,国家体制改革永远是重中之重,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下的团结政府,处理事情有分轻重缓急,华教长年累月的种种问题,也不是靠改朝换代就能在短时期内解决。

一些人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要新政府把常年困扰华教的问题,在短期内一次过解决掉,这种迫切期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未免不切实际。

华教长期所面对的问题和困境,归根究底就是因为政治的原因。

在马来西亚,教育问题往往就是政治问题,而且常常会演变成敏感的种族课题。

旧官僚体系难改变

无论如何,虽然已经改朝换代,但是旧官僚体系的思维还是难以改变,各种引人诟病的行政弊端和前朝小拿破仑还是潜伏在国家官僚体系的各个层面。

新政府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去处理和解决,稳定大局才是当务之急,绝不能给反动势力有任何反扑的机会和借口,让我们的国家陷入族群和宗教纷乱而大倒退,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局面。

更何况,政治民主化年代的华教,如今面对的各种挑战,其复杂程度远甚于威权年代。

除了“贪污腐败”、“官僚主义”、“极端主义”这三座几十年不变的大山,加上其他如国际学校与私立学校的竞争、华社少子化趋势和华裔学生逐年递减、越来越多非华裔进入华校等新涌现的现象,使到当今华教工作者还必须思考如何超越重硬体、轻学术、重建筑、轻人文的旧框框,肩上重任可想而知。

在新的政治形势下,华教团体与朝野各政党的关系,也应做出灵活应变的策略调整,集思广益找出相应的“思想武器”,鞭策各政党的政策来配合华教的发展方向。

若华教工作者过于乐观,认为“改朝换代”就可“大功告成”,而进一步“去政治化”和“自我设限”,那么当“华教运动”退化成“华教工作”时,这个社会运动也就失去了政治张力而消亡。

 

沙努西不该砍独中拨款

2023/11/2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骆宇欣

最近吉打召开州议会会议。本来也没什么瞩目,毕竟一个北马“农业州”,曾经被别州羞辱成不努力就要返乡下种稻的地方。但是随着华校和淡米尔学校拨款新政策的出炉,那位常常语出惊人的吉打大臣沙努西,显然又成功吸引了注意力和华团的炮火。

虽然州内还有不少被评为优秀的卓越国民型“华中”,但是都说独中是华教的象征,沙努西真傻,竟然去动独中拨款。去年承诺的拨款都还没到手,倒是把明年的拨款又削减了。这不明摆着让人大作文章?

早前有教育部长说华文师资过剩,削减师资培训。虽然数据上可能过剩,但现实中十多年来都缺乏,甚至还有学校长期聘请编制外的临时教师,各组织有理有据,摆事实说道理。看起来大家似乎准备来年又贴钱又续约,给莘莘学子找临时教师去。董事部会出钱,虽然只算外聘人员,没有公务员的保障,大家不也聘了这么些年,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现在是吉打州政府公然削减拨款,虽说,教育的拨款向来是联邦财政部的责任,州政府严格来说并没有义务承担这方面的拨款,但是做个样子总要的吧?这就是沙努西“傻”的地方。

理性看来,不把资源“集中”在州内3所独中,也有财政上的考量,毕竟每所学校一年10万,其他更有需要的学校一年可能都申请不到这个数额。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位大臣提高了宗教学校的拨款,又削减了华社最关注的独中拨款,不吸引炮火才怪!

吉打州内不少学校面临各种失修问题,就连政府学校也有白蚁蛀蚀,被迫让华社捐钱数百万来翻新校舍或建新楼。那些宗教私塾就更不用说,稍有规模的,自然有舒适的现代化建筑来充当校舍,一些“传统”的乡区私塾,或只是在某个德高望重长老的甘榜木屋扩建而成,于是在大臣看来,有钢筋水泥建筑和校园的独中,也就显得富裕而“不太需要”这些拨款。但他和团队显然忽略了,这是民众和热心商家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奋力奔跑。

吉打州的独中,说多不多,才那3间,都说拨款是分配资源,这手指缝漏一漏,也不至于只流出那点钱。

所谓做戏也要做好看些,要不然这边厢大臣说大砍,过几天又让行政议会唯一的华裔议员争取成功再加码好不好?皆大欢喜,在朝当家又当权,岂不是赏了个大大的面子,又显得不辜负华裔让民政在吉打破蛋成功。

另外,大臣还埋着一个伏笔,一笔名为“种族关系”的84万令吉拨款。这笔拨款,既然名为种族关系,看来也是为安抚州内的华社、印裔和暹裔,至于有多少会流到华校,就看情况申请和争取了。

最后,虽然大家一家都是人,不该做戏,但是,拨款被砍又争取成功,让选民体会失而复得的喜悦,看着自己选的人有去出言争取,总好过被劝诫见好就收,被迫顾及他人感受而默默忍受,来得更好吧。

吉打州的独中,说多不多,才那3间,都说拨款是分配资源,这手指缝漏一漏,也不至于只流出那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