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

程天送:报考SPM华文醒觉运动 办逾30活动惠及万人

2025/07/27 星洲日报/古城

800名州内各校中学生参与“SPM华文科作答技巧讲座”。(戴小同摄)

张俊荣为学生讲解写作技巧。(戴小同摄)

林婷心(右起)颁发感谢状给主讲人张俊荣,左为张佩芬。(戴小同摄)

林婷心(右四起)赠送锦旗给程天送,右三为张佩芬。(戴小同摄)

林婷心(右二起)赠送锦旗给杨应俊,左一为陈彩云,右一为张佩芬。(戴小同摄)

(马六甲27日讯)马来西亚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副总会长兼希望工程华文教育基金首席执行员拿督程天送表示,“希望工程华文教育基金”之下的“全国报考SPM华文醒觉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并取得初步的成果。

他说,这一年来他们积极配合教育部副部长办公室,与各州教育厅、督学、校方及属会单位通力合作,在霹雳、雪兰莪、吉隆坡、马六甲、玻璃市、登嘉楼、彭亨等地,成功举办超过30场各种形式的大马教育文凭华文考前辅导讲座、考题解析分享、文学理解工作坊及“我承诺报考华文”宣导活动,预计造惠学生超过1万人次。

他指出,这些活动的核心目标很简单,即让考生不要怕华文、敢敢报考华文及考好华文。

“我们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中文教师、前考官、培训讲师,以及曾考获A+的学长姐,深入学校面对学生,讲解如何应对华文试卷的重点、常见误区、作文结构、文学鉴赏等。尤其是针对文学考卷,我们也特别增设模拟答题与师生互动答疑,协助考生从‘看不懂’到‘掌握节奏’。”

800中学生出席“SPM华文作答讲座”

他是今午出席甲华文中学教师联谊会主办的“SPM华文科作答技巧讲座”开幕典礼上致辞时,这样表示。该讲座主讲人为张俊荣,共吸引800名州内各校中学生出席。

程天送说,华文不只是考试的一科,更是我们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延续。

他说,大马教育文凭华文报考率的下滑,不应被忽视。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华社整体文化传承的警讯。我们必须用具体行动,去恢复年轻人对母语的信心,让他们知道选择报考华文,是值得骄傲的事。

吁办各活动推广报考华文

“希望工程不是一个人的计划,而是一个全民平台。我们也呼吁各地的家教协会、乡团属会、学校文教组,积极参与,继续发起辅导班、讲座、激励活动,共同推广华文报考。”

他指出,他更鼓励有在国中任职家教协会的宗亲及朋友,善用资源为孩子创造接触优质华文教育的机会。只要一个学校动起来,就有几百个孩子受惠。

杨应俊:仍低于高峰期近5万人报考

马六甲董联会署理主席杨应俊说,在马来西亚华社中,华文科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华文教育体系的根基,它影响的不只是考试成绩,更关乎文化传承、语言认同,以及未来成为华文教师的资格。

他说,若越来越少学生报名考试,势必影响未来华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延续。

“虽然去年全国报考华文科的考生人数略有回升至约47978人,但整体趋势仍低于历史高峰期的近5万人水平。”

他指出,多年下来,报考人数仍徘徊在4万至48000人之间,加上学生对此科目兴趣与信心不足,这种状况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该讲座的意义尤其重大,它不仅提供实用的应考支持,更是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华文科报考意愿、鼓励语言自信、推动文化延续的重要平台。

“我们深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向学生和家长传递一份坚定与期待,华文不仅可考,而且值得考。”

他表示,该会一直致力于密切配合教师联谊会及其他文教组织,期望提供更多类似机会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发展的平台。

张佩芬:学生跨校听讲难得

马六甲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张佩芬说,身为一名来自国中的老师,她深知小型国中,尤其是郊区国中要为学生争取学习资源并非易事。

“我们能请到主讲老师,能让学生跨校前来听讲,实在难能可贵。也正因如此,我们选择在马六甲中央县举办这一场公开讲座,让有心、有意愿的考生都能报名参与。”

她说,20年前她曾参加过类似的讲座,那时人潮汹涌,大家都是席地而坐,盘腿听课,听到脚都麻了,但收获满满。

“也正是那个时候,我心中埋下了一个愿望,如果有朝一日轮到我来办讲座,我希望让学生坐得舒服、听得清楚、学得尽兴。”

她非常感谢培一校长的大力支持,有一个宽敞、舒适、设备完善的场地。今天的讲座虽然每位同学仅支付10令吉,却已涵盖早餐、午餐与讲义,实际上成本早已超出。

她说,所幸得到希望工程赞助3000令吉,以及甲董联会慷慨捐助2000令吉,才顺利解决他们在财务上的燃眉之急。

她指出,今天的这一场讲座,不只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我们全体华文老师、各校考生及社会热心人士,共同缔造的一段美好教育记忆。

出席者包括甲董联会副文书陈彩云、甲州教育局华文科助理局长林婷心督学等。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