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1040


伊宣基金进校园背后故事


2019/12/2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蓝志锋


大马伊斯兰宣教基金会(伊宣基金,Yadim)获得教育部批准,进入校园宣教,如全国学校、师训学院、技术学院、社区学院、公立大学以及数所特定私立大学进行与伊斯兰教育和培训有关工作。

不过,教育部否认是伊斯兰化学校,Yadim进入校园也需获得学校与大专批准,其活动只限有兴趣的穆斯林学生参与,不涉及非穆斯林学生、华泰小和教会学校,并且遵守所有条规,保障非穆斯林学生宗教自由。

惟,此事立马引起非穆斯林,尤其是华社担忧,伊斯兰元素进入校园。

国小常被批评为伊斯兰化,尤其是斋戒月期间,导致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国小,包括部分巫裔家长。如今教育部亮绿灯,允许Yadim进入校园宣教,挑起家长的敏感神经线。

还来不及消化选美赛禁泳装环节的“敏感”决定,又发生“Yadim入校园”,非穆斯林社会犹如惊弓之鸟,猜疑和焦虑是可以理解的。

教育部的解释可缓和部分忧虑,但无法完全消除焦虑。若退一步,从马来政治和穆斯林政党竞争的视角,会有另一层意义。

此事背后,未必是Yadim欲向非穆斯林学生传教,这不是其首要任务。若有部分宗教炽热份子或宗教局官员有意在学校向非穆斯林传教,必然面对激烈反弹,甚至可能被带上法庭挑战。《联邦宪法》第123)条文阐明,没有一个人能够被要求接受或参与不是属于自己信仰的宗教活动。

与巫伊争夺话语权

Yadim是由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在1974125日成立,获得政府资助的基金,目的是协调和统筹国内跟伊斯兰宣教活动有关的非政府组织,以符合政府的伊斯兰政策路线,并推广政府的伊斯兰议程。

此软管理伊斯兰/穆斯林组织的方式,减少他们在宣教内容和过程中,出现有违政府的政治宗教立场。

基于政治需要,历任首相都有本身的伊斯兰议程,与政敌争夺伊斯兰话语权。阿都拉时代是“Islam Hadhari”(现代化/文明伊斯兰),纳吉时期有“Wasatiyyah”(中庸),如今希盟则推动兼容性的“Islam Rahmatan Lil Alamin”(普世价值观的伊斯兰)。

Yadim是政府面向穆斯林社群的重要机构,直接向首相负责。首相通过掌管伊斯兰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指挥Yadim。巫统掌权期间,Yadim主席皆政治委任,执行巫统的伊斯兰议程。

当时的主席皆以巫统领袖为主,如现任巫青团长阿斯拉夫,他的父亲杜苏吉阿末也曾任主席,其他的前主席包括,曾任两位首相马哈迪和阿都拉的宗教顾问阿都哈密、两名掌管宗教事务的前首相署部长加米尔和尤索夫诺。

希盟执政后重组Yadim IslamRahmatan Lil Alamin纳入工作纲领中,并且委任诚信党中委聂阿玛为新任主席。他是已故吉兰丹大臣聂阿兹的长子,希盟欲通过他的宗教专业和名气,更有效地与巫统和伊党争夺伊斯兰话语权。

推广普世伊斯兰议程

不管国阵或希盟,都使用体制内的伊斯兰行政机构和公权力,推动本身提倡的伊斯兰议程,这是政治需要,尤其是只有不到30%巫裔支持率的希盟,急需强化和巩固支持。

从马哈迪1.0、阿都拉、纳吉,到马哈迪2.0,伊斯兰是马来政治的重要因素,朝野政党在竞争伊斯兰话语权,让自己在穆斯林社会更有宗教高度和影响力,背后是政治需求和宗教竞赛。

相较其他官方宗教机构,Yadim提供另一个较为接地气的平台,让希盟更有效推广普世伊斯兰议程,反击巫伊联手推动的保守和排他的伊斯兰论述,因为希盟在种族和宗教议题上,面对巫伊的巨大压力。

Yadim进入学校并非新鲜事。巫统掌权时,为了抗衡渗透到校园内的伊党和其他反巫统的伊斯兰组织,Yadim设立了“Yadim之友”(Sahabat YadimSY),接触中学和大专生。

今年8月, Yadim 之友”易名为“Yadim大专之友”(Rakan Siswa YadimRSY),扩大接触面,从15岁到30岁,从学生到青年,争取这批年轻首投族认同和支持希盟的伊斯兰议程。

进入校园的“Yadim大专之友”,对象是穆斯林学生,与向非穆斯林宣教没直接关系,更多的是希盟的政治需要。

不过,Yadim的举动在种族宗教关系缺乏互信期间发生,引发非穆斯林的恐惧,也侵蚀非穆斯林群体对希盟的支持,尤其是主导伊斯兰论述的诚信党,因为掌管宗教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是诚信党副主席慕扎希。



这样吵 双方都会是输家


2019/12/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周若鹏


爪夷文事件会让部分华人闹起来,并不只是针对文字本身,而是因为爪夷文和回教息息相关,大家担心这是政府逐渐把国家回教化的阴谋;最近教育部允许回教宣教基金会进入学府传教,难免更触动非回教徒的神经。

我说抗拒爪夷文不明智,一些读者和我辩论,但我很快发现双方其实只能各抒己见,难有共识,因为对现实的诠释有根本的不同,从彼此用的字眼就能看出来。

很多人喜欢说“捍卫”华教,永远处于备战状态;我用的字眼是“发扬”,对方要影响我,我则发挥本身文化的魅力影响对方。如果用的是“捍卫”心态,就会说爪夷文“入侵”华校,打开回教化的“缺口”,而在我看来学生只是“多学”了些新知识。

真有人密谋回教化吗?这我很难说得准,套用黄子华的段子,阴谋之所以阴,就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大家都知道的话岂不变成“阳谋”了?我自己揣测,“政府有阴谋”这样的说法合逻辑吗?我先问几道问题:你觉得我们的公务员高效率吗?政治领袖聪明、有远见吗?以我观察,大多人会给的答案多数是斩钉截铁的No

那么,我们怎么又会相信5年就可能换一次的平庸领袖,能有策划阴谋的决心和智力?政府能有推动阴谋的能耐?如此,是否太抬举他们了?也许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大多数回教徒希望巩固本身的文化,推行的政策也自然往这个方向走。华人要“捍卫”华文,马来人也面对其他强势文化的侵蚀,担心已经甚少使用的爪夷文地位失落;部分华社强烈反对,只会加强他们的危机感,促使双方更加对立;况且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教导马来文知识是天经地义的。

不该办却也不该禁

我始终认为,要影响华人的信仰比登陆冥王星更困难。一般人接触宗教从家庭教育开始,那是学前的事,主要影响者是父母;成人以后,也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选择自己的信仰。我的一个朋友本是佛教徒,后来改信基督,说基督的教义比较符合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自己的信仰也随着成长一直在调整中。课程中多加爪夷文,究竟是回教化的缺口,还是认识邻人的窗口?

我觉得反对爪夷文的华团大会不该办,却也万不该禁。我觉得不该办是我的看法,他们觉得该办是他们的立场,这是言论自由、集会自由。这么一禁,虽说警方是基于安全考量,但也间接威胁了言论自由,减少了对话的机会。此时,另一阵营的人必觉得胜利了。

其实这样吵架,双方都是输家。



多语阻碍团结?


2019/12/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杨恕


最近爪夷文事件搞得沸沸扬扬,甚至有极端的领袖恫吓要关闭华文小学。这种极端言论出于种族极端分子,他们一直有着错误的思维,即多元文化与语言是阻碍国民团结的绊脚石。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打开视野,看看世界各国的语言问题。我们的邻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四: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非洲的布隆迪也有4种官方语言:布隆迪语、斯瓦西里语、法语和英语;其他有4种官方语言的国家包括玻利维亚(盖丘亚语、艾马拉语、瓜拉尼语和西班牙语);向来有世外桃源之称的瑞士,其官方语言也有4种:罗曼什语、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

有3种官方语言的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柏柏语和法语)、科摩罗(科摩罗语、阿拉伯语和法语)、索马里(阿拉伯语、意大利语和英语)、比利时(荷兰语、法语和德语)、斐济(斐济语、印地语和英语)。

这些拥有超过三种官方语言的国家,世世代代人民都和谐相处。由此说明多种官方语言的国家,人民自由使用各自的语言,大家都还是可以团结一致、和平相处的,只要那些政客,包括国家领导不要动辄威胁关闭华小和淡米尔语小学。

要学会尊重各族

作为多元种族的国家领导,处处要以国家大团结为重,放弃种族优越感,打压其他民族和其语言;要尊重各族的文化和语言,平等对待各族,才是国家团结的基石。学生在学校的课本强调的是各族受到公平对待,很遗憾的是他们中学毕业了,虽然成绩优异,却得不到奖学金、选修的科系也得不到;反观其他人成绩比他差得多,却获得奖学金、得到自己理想的科系,这时候,他们心理不平衡、不满的情绪当然显现出来。

学会尊重各族,向一些多元种族的国家学习。新加坡的货币有4种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中国的人民币印上5种语言,除了汉语(汉族占全国人口95%),还有蒙古语、藏语、满洲语和回族语。这就是互相尊重,不需要到处强调国家原则。尊重各族,大家都对国家有归属感,质疑各族效忠祖国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但愿关闭华小言论从此不再。政客和领导要慎之于言!



问题不在华团大会


2019/12/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郭碧融


12月中,我第一次踏上沙巴的土地。虽然平日可从报章或网络了解沙巴的风土人情,但亲身体验后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我与家人一下机就前往一家以鱼杂米粉著名的餐厅享用午餐;这家餐厅以华人食物为主,但没有售卖含猪肉的食品。举目望去,顾客以华人为主,餐单以中英文书写,为我们点餐的员工是华人。当我以为这是一家纯华人的餐厅时,一名回教徒妇女却向我们走来,接着问我们要喝什么饮料;同时,我看到数名回教徒走进餐厅用餐。

临上机回槟城之前,我前往富源茶餐室用餐。乍看之下,我也以为这是一家华人餐厅,因为招牌上刻着大大的中文字体。可一踏入店内,才发现顾客和员工来自各族群,餐单包含中英巫文,食物多元化,但没有提供含有猪肉的食物。

沙巴各族群和睦共处的氛围令我感到舒服,间中接触的土著也让我体会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其中是在从兰脑前往昆达山的路程中,我们迷路了,幸好获得数名土著的指路,让我们顺利回到民宿。

为巩固权力不惜牺牲和谐

那段期间,适逢爪夷文课题日益炽烈,特别是在董教总发动全国华团大会后,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发表的言论就将华团大会变成深具种族色彩的活动,以致掀起种族对立的风浪。对照沙巴和谐的情景,这在在凸显政治人物的丑陋面目,为了巩固权力而不惜牺牲族群的和谐关系。

华团大会原本就是一个以教育为主题的会议,以商讨有关爪夷文纳入国民型小学四年级课本的实行方式;遗憾的是,马哈迪却表示华团大会或会引起马来社群不安,甚至引起马来人反弹继而制造混乱,于是,其他团体随风起舞攻击董教总,更有人抨击董总放火烧桥。

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赞成或不赞成董教总的意见,但不能阻止董教总发声,更不要随便为董总扣上排斥其他文化的帽子。

更何况,董教总的言论并非无的放矢,也清楚表明没有反对爪夷文,唯不满意教育部的实行方式。倘若教育部打从一开始就以开放的态度聆听董总的声音,又何来今日的华团大会?

领袖应学习民主精神

遗憾的是,一些马来族群、回教非政府组织在从未跟董教总对话、尝试了解董教总立场的情况下,就纷纷站出来指责董总是种族主义、要求政府查禁董总、将董总列为非法组织等,这还有理性可言吗?

最令人心寒的是,马来西亚回教学生组织联盟(GAMIS)竟然以五一三事件来诋毁董总。董总是一个捍卫华教的组织,并没有刻意煽动华人攻击其他族群,或驱逐其他族群离马,GAMIS根本就是以恐吓民众的手段来鼓动憎恨董总的情绪。

庆幸的是,我国尚有思想开明的友族同胞站出来替董总说话,其中,人权律师西蒂卡欣就表示,政治人物有权发表任何意见,而人民也有权举办集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看来,我们的领袖应该向西蒂卡欣学习民主精神,以免将人民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视为种族挑衅,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度,将导致族群关系紧绷及国家局势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