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366

 中国典籍实在太丰富了

2022/07/03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教授

上“中国学术导读”课。堂课了,让学生上台把他们认为在中文系三年时间自己应当“必读”的中国学术古书典籍写在白板上。果然不出所料,排前三名的,就是《论语》、《史记》和《诗经》。

此外,《礼记》和《资治通鉴》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是“必读”。想来学生入读新纪元中文系,还真有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

令人意外的是,《易经》只有两票。太少了。大概大学新生们还不知道《周易》的魅力所在,也可能是人生历练还没到那个面临什么大困顿和大抉择。惟更奇怪的是,《老子道德经》也只有区区一票,而《庄子》竟连一张“同情票”也没有。想来这一班学生受儒家“入世”“进取”精神影响太深。然而即使是讲积极进取之儒家,学生写演讲稿,总爱提说我们要“自强不息”,却很少提“厚德载物”。惟这点若忽悠了,阴阳难调和。

事实上,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不是孰强孰弱,谁好谁坏的问题。但即使是读儒家经典,也要知道孔子讲仁爱,是要挽救当时礼乐崩坏的社会,想重建那个原本靠宗法制度以及周公制礼作乐的周代“封建”社会和国家政体。既承先也启后。但到了战国,儒门孟子偏执讲“德政”,荀子务实于“隆礼”。古今对话,说实在话,讲理想理念,持守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聚浩然之正气,我们要学孟子的精神。但说到“敏于事”的处理和有效工作、领导管理才能的培养,建立有机的制度,我们要好好读《荀子》。而孔子儒家讲的仁爱,有其时代的背景和格局,说的是古时礼乐制度下的“爱有差等”,并不是跟你讲人人生而“平等”。

对其批判,则有墨家墨子及其门徒的“兼爱”,眼光向下,看到底层老百姓的脸,听到人民的呼吸声,并以实际的侠客行动在为弱者发声。

儒家讲仁说礼,当时的现实社会却仍一直在礼乐崩坏。对其批判,道家老子跟你讲无为,道法自然。庄子更是不屑你的现实世俗,内在精神超越而逍遥。大鹏鸟毫不在乎老鹰的叫嚣,也不用“打小人”。

儒家讲德政王道,与其不同,法家讲信赏必罚的以法治国。而战国七雄的统治者及变法者用的多是后者(法家)。岂知法家集大成韩非,和他的同学李斯都曾拜在儒家大师荀子门下学习。请问这是“儒家法家化”,抑或是“法家儒家化”?还是汉武帝和汉宣帝比较厉害,所谓的独尊儒术,实则“外儒内法”,“儒表法里”,历代“有为”帝王大抵是“霸王道杂之”,而且是“霸道”摆在“王道”之前。

读中国古代学术经史子集,也不好傻傻独尊经学,以为“经”在史子集之前,就最有中华智慧。其实呀,诚如郑良树老师在《百年讲古籍》所说的,中国学术有源头,也有其流变。中华典籍其实是经历过一段“古书儒家化”,也经历过“(儒家)经籍政治化”的过程。搞不懂这段历史,经会读得很傲慢,也给读傻了。

读书当然要学孔子,教讲儒家经籍。那是达能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有理想,也可以自我解嘲的君子大学之道。但读书可别学孔乙己呀!读书读“酸”了,还自以为读懂天下事(却不识“世界”发生了什么事)。

当然,不管读什么圣贤书,知行合一,人文关怀,实践更是重要。千万不要把自己给读得变得小里小气。小人之心非君子。

不妄为小人,宁是小人物。小人物也要有大气魄。

 

势烁新语——崇华独中

2022/07/03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庄织华校长

崇华独立中学尽管经历疫情肆虐,依然力求突破与创造的可能性,期望学生于教育里可以更充实自己,持续思索,不断探索,借此得以与世界连结,实现自我价值。

现今,知识更新迅速,跨领域协作已是大势所趋。旧有思维模式是否适合运用于此,是学校一直思考的事情,正如我们想要突破校园空间限制,而更有效运用每一个空间,也不断优化管理。除了想创造更好、更高效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传达。

尽管前方道阻且长,我们依然保有前瞻性格局思维及高效率的执行力解决问题,也相信学生具有如此精神排除障碍,茁壮前进。

学校一直坚信每个世代都大有可为,但需要充足装备,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及竞争能力更是刻不容缓。学生不但学习基本电脑文书处理,也需娴熟于平面设计、短片拍摄剪辑以及有机会学习3D打印技术。学校除了每个月有三语周外,也开设了一间语言中心给学生们上语文课以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此外,学校的英文教材使用英国剑桥课纲,也十分鼓励学生们报考英国剑桥英语水平考试,进而与世界连结及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理想教育应是生命连结生命,除了具有影响力也应有师生们的凝聚力。学校就是陪伴者,让各自的生命起伏可以从容面对,无所畏惧,让无人知晓的天赋得以施展而让世界看见。正是如此,学校和拉曼理工大学合作开设餐饮专班,让有志于投入者得以尽其在我发挥。当中的优点也包括可以领取学校的毕业证书,也有机会获得拉曼理工大学颁发微课程证书及学分转移到该院校升造。而即将推行跨越素养课程模式,是期望发掘同学们潜在的兴趣及多元能力的培养,不断超越自己。

此外,学校所规划的木鳖果种植是希望让学生看见,即使疫情所困,也可透过执行力及思索突破限制。同时,希望学生了解并珍惜学校的一草一木。每年的教学资源的精进与提升,都得来不易,弥足珍贵,应该善用爱护。临近统考之际,全校师生参与统考祈福日,大家将各自想述说或者祝福写在字条上悬挂于校内孔子亭内,随风将祝福远散,将彼此牵绊弥漫于此,凝聚再续。

历经疫情,崇华明确列出3个脉络,其一减少学用落差,让生活与教育彼此渗透,师生集思如何有效学习,讨论与生活之间的运用;其二是师生凝聚,是陪伴及理解。如何一起面对挫折,也依然爱己所择,对生活充满热情;第三是变化瞬息万变,事物新生旧去交替徘徊,我们也充满感恩也持续思考如何再与土地作连结,并且蓬勃永续发展。

 

成绩重不重要?得因材施教

2022/06/3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放榜后,听到网上响起不同的声音。有人说成绩并不代表一切,读书不是惟一出路,并不惜以亲身经历或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辍学名人为例,说明没有文凭也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随即出现另一股批驳的声音,表示没有文凭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毕竟只占少数,而这些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不可忽视的特质,不该只是靠表象简单推论,粗暴地用“学历无用论”来误导孩子,让他们天真地以为少壮不努力,考不到好成绩也没有关系。

学历究竟重不重要?文凭到底有用还是无用?本文无意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仅想借题发挥,谈一谈“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资质、特性来实施教育。至圣先师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了这项时至今日还是很合时宜的概念,并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哪怕学生问的是同样的问题,他给的答案也不尽相同。

一次,学生子路与冉有各别问孔子“闻斯行诸?”(听到了某种主张,可以马上采取行动吗?),孔子的答复竟然是完全相反的。他告诉子路:“总得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一听到就马上行动呢?”对于冉有,他却回应说:“对,应该立刻去实行!”有学生听闻后表示不解。

孔子解释说因为冉有的性格退缩,办事裹足不前,所以需要鼓励的言语,推动他前进,而子路的性子急躁,做事容易冲动,故需要让他学习缓一缓,三思而后行。

两千多年后的我们,面对考试成绩重不重要的话题,不也一样得“因材施教”吗?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点说,听入不同性格的孩子耳里,将产生不同的作用。对于懂得自我鞭策,自我要求高,容易感到压力的孩子,需要告诉他“成绩不是人生的全部”,避免他把目光都聚焦在考试上,忽略生命中其它值得关注的事物,一旦考场失意即重心失衡,看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副作用

对于已竭尽全力,成绩还是未能尽如人意的孩子,同样不妨告诉他:“考不好,也没有关系”,“读书不是人生惟一的出路……”,让他不至于陷入绝境,不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对人生失去期盼,觉得前路一片黑暗。假若这个时候还不断强调成绩很重要,没有文凭很难立足之类的话,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孩子承受更大的打击。

面对心智还未成熟,处事不够认真、务实,倾向取巧的孩子,则得当心诸如“成绩不重要”之类的话会带来副作用,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我曾看过有母亲当著孩子的面说“妈妈不注重你的成绩,因为品行和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这话咋听之下没错,但真可能会误导孩子,让他们失去学习动力,因为妈妈已明确表态,说明不重视成绩,即不管考得好不好,妈妈都不在意,那还需要努力读书,用心考好成绩吗?

品行和态度固然比成绩更重要,更值得重视,但在求学阶段努力把书读好,难道不是学生应有的态度?不是责任心的基本表现吗?我们所说的“成绩不重要”,“成绩不代表一切”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后,才能说考不好也没有关系,成绩不重要。因为虽然成绩不代表一切,但在这个过程中所养成的习惯与态度却足以影响未来!

 

独中统考不随波逐流

2022-06-27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楨文

2年多的疫情,对我国各领域造成的影响可说非常大,有些甚至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这也看出疫后时期的新时代已经来到,所有人都必须去面对和适应。当然,首先第一个全民要面对的时代考验,就是通货膨胀对整个社会经济所导致的重大影响,这个生活变化当然是自然趋势。

至於在教育上,我们也看到了国家教育重大的变革趋势已经形成,教育部长宣布废除国民中学PT3考试,加上也废除小学UPSR考试,宣告我国的教育改革又走向新的发展里程碑,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面对更大幅度的制度调整,希望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迈向快乐而有素质的教育目标。

各国倡导教育改革

对於教育部长的重大宣布,我国国民学校教育以外的民间教育系统应该要如何配合?教育部废除PT3考试,那麼跟PT3考试相等的初中独中统考,董总又要如何去看待呢?这是华社所关注的问题。

30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倡导教育改革,从理念的调整到制度的改革,教育和各种领域的互动,对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今网络科技已经完全成熟,东西方的教育思想交流更甚於从前,尤其亚洲国家的教育改革,除了保持既有的思想传统之外,也在观摩其他国家的教改理念。当然,这些外来的教改理念也必须要经过消化,才能形成了新的特色。这种情况也反映在独中。

独中办学方针灵活

教育部长宣布废除国民中学的PT3考试制度,能否影响独中的初中统考,还需要观察和检讨。至於小学UPSR考试废除,目前也看不出对独中的招生工作有多大的影响,这表示独中教育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全国60餘所独中在办学上大同小异,独中教育和国民中学教育并没有可比性。独中的办学方针灵活,初中统考重在基本的学术评估,一般上独中都将之结合到学校的评估范围内作為其中一项参考。

疫后时期的各种政策变化仍在持续著,尤其教育关係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实践和探讨,当前进入全球化的时代,网路技术把人类的世界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也面对被颠覆的命运,应试教育从制度上进行改革,也昭告国内的教育正朝著新路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