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2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361

独中的课程改革

2022-06-20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楨文

独中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一支独特的中等教育系统,它是在极度困难中凭着华社传承华人文化的初心和决心,以民族文化智慧所缔造出来的教育奇跡,这项教育成就在全球华人世界的教育领域中,可说是绝无仅有。

对於华文独中挣扎图存进而茁壮发展的歷程,就无需赘言,而且独中的发展早已形成华社的教育共识,因為华社认為华人文化和华文教育之间的关係密不可分的,就算面对再大的考验,都会去克服。在这裡,我只想谈谈独中在这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顺应时代需求而转变

早在疫情发生以前,董总就率领全国独中教育工作者进行课程改革的探讨,并陆续完成《独中教育大蓝图》和《独中课程总纲》等重要文献,虽然两年多的疫情导致了进展工作受到影响,然而并没有改变独中课程改革的决心。

独中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產生,正好顺应国内外教育不同年代的发展情势,基本上,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教育,重视传授知识,进入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后,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后的这二十年来,教育的要求转向态度和素养的培养。当然,过去所强调的知识和技能,到了新时代,并没有被忽略,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教育发展情况来看,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则构成一个教育的整体,而这个年代之所以有所侧重,也是顺应整个教育思潮的转变,而思潮的转变必须适应各个发展领域的需求,进而指导教育的走向。

独中这麼多年来在没有改变传承华文教育的大前提之外,一直在探索教育的本质,并与时俱进,以求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最简单和最根本的回覆,莫过於追求快乐和幸福而已。回归到学生身上,教育工作者要引领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因為掌握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以当今全球各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一门知识的產生,能够维持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如今人们可轻易从网络上获取知识,知识的翻新却越来越快。因此,让学生在有素质的教育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感,从而培养出应有的能力素养,才能应对今后的时代考验。

在新时代来临的时刻,独中的课程改革在强调素养教育的同时,当然也要回顾数十年来所奠定的教育经验,并以之作為基础,毕竟独中并没有跟时代脱节,它和其他中等教育系统虽然没有可比性,但能独树一帜,这是我们必须给予肯定的。

 

别再说文凭不重要了

2022/06/2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郭碧融

随著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成绩出炉,许多人在网上留言鼓励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希望他们不要灰心,因为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未来也能有出头天。

这些人都会以自身的经历来勉励学生,出发点固然友善,但他们是否想过,有多少个名落孙山的学生并没有这么幸运,反之因为欠缺一纸文凭而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结果被迫从事劳力工作,过著经济拮据的日子?

其实没有文凭但成功的人士只占社会的小部分而已,而他们的身上原本就具备成功特质,比如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微软公司联合创办人比尔盖茨、甲骨文老板拉里埃里森等人本身就爱学习,也都具备考上大学的能力,只是因为要转换学习方式而没有拿到毕业文凭而已。

当我们以这些人的故事来激励无法考取一纸文凭的学生时,千万不可省略他们拚搏的过程,否则恐怕会让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不必付出努力就能成为杰出的企业家。

一名网红马来老师莫哈末法迪里在脸书发帖表示,希望家长们也抱抱那些在SPM拿到9E的孩子,然后带他去吃肯德基,因为那名不聪明的孩子可能是陪伴父母到老的孩子。

这样的说法会使学生拥有错误的价值观,以为将事情搞砸了并非大不了的事情,反过来长辈还会给予安慰和奖励,所以何必努力呢?当孩子成绩差时,父母可以先了解个中原因,若是因为孩子懒惰就必需严厉斥责,反之已全力以赴则可一起进行检讨,再为孩子拟定有效的学习方式。

成功条件

读书求知识原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在面对陌生的学科时,往往都要花费时间与心力去思考和练习才能明白个中原理,虽然付出未必会成功,但不付出就注定失败。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对孩子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文凭未必确保你未来会很成功,但它是一把打开就业门槛的钥匙,让你在毫无社会经验的情况下,至少让人相信你懂得相关方面的知识,至于未来是否成功就取决于你的态度和学习动力了。

 

学校才能打破华文难学的恶性循环

2022/06/18  新加坡《联合早报》交流站

~文: 杨祥福

我国的华文水平日趋低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每提起这一课题,众说纷纭,有人指是学校华文的教授不足,有人则指家长也有责任。

华文低落的议题是华文报章读者关心的共同课题,发言与受访者本身都对华文胜任有余。掌握华文的今日家长,父母辈往往是当年的华校生,即使在1980年全国学校统一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大环境中学习,却还能在家里得到学习华文所需的环境与条件。对华文不觉困难的家长,也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认为家长的确对孩子的华文学习有责任。形势比人强,在以英文英语为主的大环境下,能在家中使用华文华语的家庭,只会越来越少。

反观过去英校与华校分立年代培育的英文源流学生,他们的下一代,甚至是孙辈,都欠缺打下华文基础的学习环境,自然对华文缺乏信心。要他们坚持以跛脚的华语在家与孩子沟通,制造学习与运用华文华语的环境,简直是天方夜谭。全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今日学校,只能栽培更多对华文望而生畏的新一代家长;下一代的华文水平,就更加不如。

当年的学子,无论华校英校,在家说的多是方言。是当年学校的主要语文,分别造就了日后的华校生与英校生。因此,今日华文华语的掌握,关键还是学校;唯有从学校着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破除本地华文一代不如一代的恶性循环。

 

抢救国民型中学(华中)刻不容缓

2022/06/19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李国辉

根据霹雳董联会展开2022年华中调查报告,被派至霹雳州国民型中学(华中)执教的华裔教师比率,在过去10年出现断层式下降,并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每年仅有7%的华裔教师被派住华中执教,而这比率下降后果将非常严重。

尤其目前该州华中有许多副校长和学科主任高职皆由当局派来不谙华语和对中华文化一窍不通的友族同胞担任,显然华中的华裔教师与行政人员比率逐渐下降,华中怎不失去华校特征?华中怎不变质呢?

霹雳州华中有这种趋势的转变,相信其他州的华中也好不到哪里,因此各州董联会是否应进行类似调查,以准确的数字,向当局反映目前我国华中的困境?若华社、华团及华裔代议士依然处于“梦游状态”,视若无睹或漠不关心,华中将来“自动”转变为国中会是不争的事实,而华中的称号,将永远成为历史!

华社、华团热爱华教者深感遗憾的,当权或在野的华裔代议士,从未有真正的“政坛华教斗士”出现,积极处理及成功争取兑现当年改制中学的种种承诺,即由政府承担改制中学的开销、三分之一的华文授课时间、保障董事会的合法地位与职权、一劳永逸解决华文师资短缺问题。

政府甚至在《2013年至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忽略华中的地位与待遇,也从未提及探讨实践当年对华中所作出的承诺。

此外,华社华团深感忧心忡忡的,是每年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及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华文科的华裔子弟人数每况愈下。

华裔朝野代议士是否有认真去思索及探讨华文考生大幅度滑落?是否因华文母语班长期被边缘化?是否有认真看待每年严重闹华文师资荒问题,而导致家长与学生们对选考华文科失去了信心?

我们不否认尚有一些热爱华教团体与代议士在争取维护华教的权益,但是若没有凝聚一股强大的朝野华裔代议士的支持及开明穆斯林代议士与穆斯林非官方组织的合作,华教包括华小与华中问题,将面对更严峻的考验。

我国许多华裔代议士及华团领袖,常在大小宴会活动场合,沾沾自喜大赞强大中国的崛起,而散布在全世界各地尚保存着根的华裔同胞,也都在大谈华人华文地位与价值的水涨船高而深感自豪。然而一些当权极端政治人物一直在鼓吹单元种族教育政策,而导致捍卫与维护华教的途径面对重重阻力,既使一些稍有良知的华裔代议士勇于发言,然人微言轻,而理论终归是理论,却没办法以实际行动与策略展开抢救华教运动。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目前在我国的华小、华中、国民中学及私立大专院校的华文师资或其他领域需拥有华文资格的人才,其中学教育多毕业于国民型中学,而仅少数来自国中与独中。这显示了我国至今逾80所国民型中学依然是大马华文教育和传承华人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要支柱与根源。

因此教育应纯粹是教育,而不应遭受到有议程政治人物的干扰与打压。然而,大马的教育,尤其是华文教育,总是遭到政棍的挑拨离间,不断地挑起他族群敏感的神经,导致国内教育问题乱象横生,剪不断,却越理越乱,并常引起族群之间的猜疑及不满情绪。

我国华文教育就是如此拖拖拉拉,被绑架了数十年,应是时候团结及凝聚华社华团与朝野华裔代议士的一股力量,刻不容缓认真展开抢救华中运动,让合理取代荒谬,让教育回归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