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362

传承“公诚勤朴”华中精神,砥砺前进!
——纪念雅加达“中华中学”创建83
周年

2022/06/19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沈慧争

和平日报, 2022621日,2022612日是我敬爱的母校雅加达“中华中学”建校83周年。凡是“华中”弟子,到了母校诞生的日子,都会聚集在一起来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这两三年,由于新冠疫情的蔓延,我们不能相聚在一起,但我们的心里却抹不掉母校光辉的形象,抹不掉辛勤创校、终身为华侨文化教育事业而无私奉献的老师们,特别是创立母校的“三(鸡)基一鸣”的李春鸣校长、张国基教导主任、李善基教务主任及陈章基总务主任。

母校雅加达“中华中学”创立于19396月,正当各项事业发展最高峰时期,印尼发生“9.30事件”。犹如晴空霹雳,一夜之间,母校和全印尼几千所华侨兴办的华文学校,遭受到无理的封杀,校舍被侵占,数万名教师顿时失业,数十万学子失学。这是印尼历史长河中最惨无人道的一幕,也是印尼华族永世不忘最惨痛的日子!

“华中”从19396月创立,至19664月被封杀,屹立在印尼赤道上只有短短的27年,但是她培养了数十万计的优秀人才。

“华中”是印尼一座美丽堂皇的学府,位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的雅加达,人才荟萃,师资之雄厚、规模之大、教学设施之完善,均非其他华校可比。“华中”生存只有短短的27年,“华中人”散布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特别幸运的回到热火朝天进行大建设的祖国怀抱里的“华中学子”,他们不负众望,不负韶华,在中国政府正确领导下,英明领袖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和亿万中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投入到滚滚建设洪流热潮中。“华中人”不忘初心、不忘校训,发挥了“公诚勤朴”的精神,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起,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建设熔炉中,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大地,建设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经济大国。“华中人”,在参加祖国建设中努力奋斗,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工程师、科学家、医师、人民教师、工农业专家、坚强保卫祖国的人民战士,他们为伟大祖国献出宝贵的青春。这些校友们的伟大贡献,大大地提高了“华中”的知名度和声誉,为伟大的教育事业添光彩!

留在赤道线上的“华中”子弟,也发扬了“公诚勤朴”的华中精神,努力在为印尼建设做出了令人感到骄傲的成绩。我们到印尼各地大中城市一看,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许多工厂、农场,很多是“华中”子弟们的杰作,把印尼建设成美丽的国家,为印尼的建设事业、文化教育添砖添瓦,把印尼建设事业推向欣欣向荣的美景,把印尼建设成东南亚经济最先进发达的国家之一,为印尼民族增添无上的光荣,这些肉眼看得到,双手摸得到的成就,都有“华中人”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一份功劳。

留在印尼的“华中人”,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在经济事业上做出伟大的贡献外,他们继承上一代教育家们的艰苦辛勤办学的精神,大力推动华文教育事业,对华文教育的推动不遗余力,创办“华中圣光”三语学校、为华文教育事业增光添彩。在推动华文教育的同时,也发展印尼的基础教育,创办国民学校、培养华文教师,出版华文教科书,艰苦兴办华文报刊。许多“华中”文学爱好者,努力创作,一个个有水平的“华中”华文作家,为中华文化的生死存亡和发展奋斗终身。

这些事迹,都是可歌可泣的。我们要为他们点赞!为“华中”绽放光彩,我们还要学习他们弘扬“公诚勤朴”的精神,努力为“华中”争光。我们要继续努力,没有了校舍也要发扬“华中精神”,砥砺前进,把“华中精神”落实到到各行各业的建设事业上。

我们还要好好教育下一代,认真努力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教育好子弟;鼓励下一代继续搞好印中友好关系,发扬睦邻、亲邻、帮邻的精神,继续努力参加印尼的经济建设,为建设强大的共和国而奋斗终身!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摈弃不良的习惯,高举“华中”公诚勤朴精神,为华族争光,为“华中”添彩!

敬祝亲爱的母校——中华中学万寿无疆!

53届华中人:沈慧争   2022615日于雅加达)

 

新中——永存心中

2022/06/22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作者:黄解放(武汉)

今年是三宝垄新友中小学成立75周年。由于复杂的历史经纬,学校遭关闭了;但作为母校差不多是最小字辈的学子,我就像婴儿离不开母亲一样,永远割不断与新中血肉相连的亲情……

母校在远离祖国的千岛之国,用灿烂的华夏文化哺育着我。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我的启蒙恩师陈贤娘老师。陈老师爱生如子。记得有一次,同为该校教师的我母亲陈静梅因值班无法按时接我,贤娘老师就在教室里一边改卷子一边陪着我,直到母亲来接我。

但这位慈母般的班主任,对我学业上的要求却如严父一样,一点不含糊。有一次测验,我这个一向全班排前四名的学生只考了57分,也就是不及格。结果,每周成绩单尚未发布,我充满红色叉叉的考卷就已经通过“内部交流”传到了另一位陈老师,也就是我母亲手中了。接着,全家对我开批斗会,一番狂轰滥炸,好像天都快塌下来了。这场轩然大波让我后来深深体会到那段小儿郎歌词的真正含义:“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如何见爹娘!

从此,我告别了不及格的历史。回国后,在一次五门课的年终考中,我拿到了五个满分。有一次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模范作文念给大家,还特意强调:“最让我们没想到的是,黄解放作为从国外回来的华侨,他的作文居然比在国内长大的同学们好。”这话不是对我的褒奖,而是对新中的赞美。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不仅来自课堂,也来自课外的氛围。陈璧君姐和孟秋姐饰演的刘三姐,让我成为她们的小粉丝,场场必到,如饥似渴地从脍灸人口的山歌中汲取精神营养。另一歌剧是阎肃创作的《刘四姐》,反映的是游击队长与伪军司令面对面斗智斗勇,救出战友的故事。剧中由李佩芝姐饰演女一号游击队长,我表哥陈枝楠饰演伪军司令。两人一正一反,演得惟妙惟肖,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也使我这个小观众在尽享艺术盛宴之时粗知了立场坚定的必要和与敌智斗的重要。

《刘四姐》后不久,阎肃又创作了红遍全中国的《江姐》,在新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校广播站持续播放该剧的主题歌《红梅赞》,师生人人传唱。“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首歌成了我父亲黄永晖(时任三宝垄中华总会总干事)的最爱,也鼓舞着我一生风雪兼程,从炎热的赤道之国到最寒冷的国家,为联合国机构奉献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年华……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这是《江姐》剧中的另一首歌。母校为我们留下了千丝万缕,助我们御寒斗雪;为我们酿就了香甜花蜜,让我们品赏人间的喜悦。新中,永存于我的心中(新中)。

 

笨珍华教一家亲

2022/06/21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洪荣坚 

国民型华文小学与独立中学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华小毕业生也是独中新生的主要来源。

适逢笨珍培群百年校庆,笨珍县华小校长职工会、笨珍县教师公会及笨珍培群独立中学达成了历史性的协议,三方将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招生、推广中华文化及体育活动方面紧密合作,体现华教一家亲的理念。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华文教育需要大家细心呵护,华教是马来西亚重要的文化资产,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可谓是在中、港、台以外发展得最完善和肩负著薪传中华文化重任的体系,我们更有责任让更多的莘莘学子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一路走来,笨珍培群独立中学在办校方面面对重重荆棘,秉著“关关难过关关过”的精神,培群也走到了百年这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笨珍培群独立中学作为笨珍唯一的独中,大家更应珍惜这个机会,鼓励华小的学生将孩子送到独中就读。

配合培群百年校庆,笨珍培群百年校庆工委会也将组织一支自行车队,展开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之“骑行笨珍华教路”,拜访县内25所华文小学。

这是培群踏出的重要一步,也让更多华小师生感受培群独中的诚意,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为培群独中注入一支强心剂,为百年校庆锦上添花!

“懿欤培群,百年树人”,祝贺培群成功步入百年的里程碑,而这期间也培育了许多在社会发光发热的“培群人”。

最后,希望笨珍培群独立中学继续掀开新篇章,并开创华教的新气象!

 

考试成绩,非常重要

2022/06/2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戴子豪

SPM成绩放榜,有人欢喜有人愁。成绩好的,固然是享受“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开始策划未来的升学路线,着手申请奖学金等等。

成绩不佳的学生,也会受到社会的鼓励。社交媒体上不乏“成绩不是一切”、“很多人成绩不好也可以成功创业”等等激励的言论。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看了都会受到鼓舞,不会自暴自弃。

但让我们思考,如果成绩不重要,那么为什么要有考试?考试的主要原因,是鉴定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给学生在学术上的评鉴。除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术水平,也可以让有远大抱负的学生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以获取更佳的成绩。

很多人认为,考试成绩不是一切。这个说法没错,考试成绩不代表一切,但也不是不重要。一些人说,脸书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在大学半途退学;甚至说云顶已故创办人林梧桐先生连中学都没上,也就是说,学术资格不主宰一切。

但是这说法忽略了一个重点,也就是几率。马克和比尔,两人退学于哈佛大学。要进入哈佛大学,已经是难上加难。马来西亚今年有5位学生进入哈佛大学,各报都争相报道,就连首相也给予祝贺。也就是说,比尔和马克本来就是高材生,只是大学生涯对自己事业帮助甚小,所以不要浪费时间,直接退学创业。

SPM成绩不好,怎么办?学生就应该进行检讨,在STPM或者预科班考试,加倍努力。毕竟,大学录取的门槛,不是SPM而是STPM,或者国内外各个大学预科班(Pre-University)。在这个时候,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很多“成功人士”,在给予激励演讲或课程时,都说成绩不重要,并以本身经验为例,指出只要不放弃、坚持、不认输、努力,加上一些运气,还是一样可以成功。

但是事实上,这些“成功人士”侃侃而谈的“运气”,往往才是造就“成功”的最大原因。很多人无论如何坚持、努力,但就是不能成功,而且还负债累累。他们没有告诉你,尽管如何努力,但却因为没有“运气”而依旧失败的例子。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的概念,源自于二战。二战时,一组战机工程师在飞回来的战机收集资料,看看飞机哪个部位经常被防空弹打穿。

他们发现,机尾部分经常被打穿,所以在机尾部位加厚了保护罩。但是,被打下的飞机依然没减少。后来的数学家发现了这个收集的资料,有个致命的盲点,也就是工程师们只收集了幸存回来飞机的资料。

很多飞机被打下,都是因为被打中前部的引擎。结果这些被打下的飞机,没能飞回来让工程师们收集资料。这就是“幸存者偏差”。那些纵使再努力、坚持,依然没有成功的人士,都是被击落的战机。

教育是国家之本,而考试是我巍巍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一大部分。考试,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它让学子们知道自己的弱点、如何改进;或者让学子们知道,自己应该注重什么科系以专攻。

胜不骄,败不馁。希望各个获取SPM成绩的学子们,更上一层楼,步步高升,以报效祖国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