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日新103校庆-黄花树下,你和我
2021/10/11 光华日报/言论
~文:王孙文
人们总是惦念求学时代的生涯,求学时所建立的友谊,与出来社会结识的朋友,有着天渊之别的不一样。当我们还在课堂吵架,怄气对方时,压根儿没想到这每天看不顺眼的家伙,竟然成为了这一生中的好朋友。
好朋友不需要经常见面,即使每年见一次,不用山珍海味,只要坐在街边老店铺。没有冷气,没有装潢的地方,喝杯水,吃点古早味,就仿佛见了临床心理医生,对吗?只要见一见这位求学时,曾打架、吵架、勾手指断绝关系的老同学,就觉得自己那些日子很好笑,很可爱,还很幼稚。
笔者有一大堆“旧情人”,一大帮死党,一大批华乐人。因为,在求学时代,我可是人见人憎的纠察团总团长。总是在门口等待迟到的同学,或在巡视课室时抄下他们的名字和学号。回想自己初中时代,总在梦里发笑。做人何须如此固执,如此做作,好像是打小报告的卧底,哈哈!
待笔者混完下午班三年后,再要去上午班的那个假期,遇到了小学死党,人称八个老婆,被他拉去四楼华乐室见总务陈建兴。还记得,当室内的同学看到我欲申请加入时,她们跟总务说,这位“小红带”人品不佳,爱得罪人,理事会最好研究一下。然而,当时的敲击组严缺团员,理事会只好接纳我,郑均宝、黄德财、陈铭锋、邱端裕吧?我们几个一成为团员,就在那个假期参与音乐生活营。
说起来好笑,原本我是加入敲击组,可被吹笛子的黄均达拉去吹笛子。黄德财和邱端裕则拉二胡去,陈铭锋吹笙了,只留下郑均宝一个人在敲击。我们几个半途出家,可说是团龄少了三年的华乐人。也即是少了三年训练,学习乐器的学员,所以懂得自己的演奏技巧,水准差强人意。所以,在团务工作上倒是全力以赴,让自己称谓做工的乐团人。
也许,在演奏和团务不成对比,就当不上团长,选输给了对手陈碧亮。可几个月后的音乐晚会筹委会遴选中,却被团员推选为音乐会主席。由五音不全的乐手领导筹备音乐晚会工作。
回想起三十余年前的筹备过程,才发觉校方给以华乐团很大的自主权,学习空间,还有对外筹款的考验。
八十年代的华乐人在筹募活动基金时,大家都得穿着校服去威省各地,挨家挨户,走遍大街小巷,看到门外有拜天宫,有十字架,就在门口喊,有人在家吗?我们来自大山脚日新中学华乐团,将在明年四月举办两场音乐晚会,希望你能支持,谢谢!就这样走了几年,与鹦鹉过招,与没人打交道,还与热情的人闲聊半刻钟。
尤记得,与慧芳去北海募捐时,去到某所住家,女主人应声而来,就说写言西早某某十块钱。可我就不懂什么是言西早,还问她有人姓言西早吗?就是因为写不出言西早这个姓氏,她只愿意给一块钱,说日新学生真的这么差吗?这句话就如此洛印心理深处,出门在外找人办事要醒目。一旦差了一个字,你什么就办不成了!
话说乐团成员,或者大家长时间在一起练习,几乎每个星期日都会在四楼华乐室合奏。大家也会在上课前到华乐室练习,或者下课后到乐室排练。华乐人可说天天都见到面,拜六也都会回到四楼乐室小组练习。久而久之,彼此之间的感情都比家人还要熟练,比兄弟姐妹还谈得来。
在我们筹备音乐晚会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去到光大寻找财政处申请票务收入免税,政治部核准乐曲,市政局申请演出准证,去消防局要求派员到演出场地驻守,教育局申请出外准证等。在这筹备工作,我们得骑摩托车到槟岛去,还得练习讲英语。毕竟岛屿上的政府部门都爱说英语,我们这群华校生可面对了鸡和鸭讲的尴尬。
最后,到了演出那晚,大家都兴奋不已,毕竟筹备近一年的演奏晚会,星期五先在怀德堂表演,星期日再去槟州大会堂演出。
在大山脚演奏结束后,大伙都是到文园大酒家吃宵夜。每次都只是一盘炒面,一盘炒饭,一盘炒鸳鸯,至于茶水就要求老板免费提供。每座都控制在20块左右,因为经费有限,剩余经费都留去购买乐器、乐架、保养乐器、买弦、松香、弓等。
其实,在日新那段日子,虽然在乐团的日子不长,可占满了回忆录的一大半。其他团体,方而只是点点滴滴,例如一两年的柔道学会、红新月会,三四年的电子协会,商科协会,至于幼狮会嘛!倒被推荐为峇打丁宜青年迷你运动会之联合主席。
应该是高二,还是高三那年被慧芳拉去当图书馆管理员,尔后基于同学认为我每年都在整理音乐晚会特刊,经验丰富,被拉去当毕业刊特刊主任。
高中三的政府考试,基于国文科不及格,又回到了日新。而我可是一生日新人,从日新幼稚园2年,日新A校6年,日新中学6年,留级1年,总共15年在日新名下。而我总是最后一二三,总平均不超过60%。
毕业后,先到吉隆坡三个月,就北上哆喈做工,一呆就三十多年。在多皆大学留级,至今尚未能毕业,相信余生留堂于道解埠了!巧逢校庆103周年纪念,就写写老掉牙故事情节,让自己知道我老了,让自己了解一下,半百人生就这样没了!
作为当代日新人,作为8186一份子,我们会跟随日新步伐,一起为母校做点事情,一起为黄花情怀织梦~黄花树下的你和我,钟楼下的他,还有国中校长杨旺成,独中校长已故叶青山,周会骂人的训导主任宋子章老师,当然还有我5comB级任老师陈忠明等。
希望疫情过后,我们能再次相聚,我们依旧可以在山脚下庆祝~毕业35周年纪念晚宴!日新,日新,又日新…。
独中拨款,本来就不是理所当然?
2021/10/1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王丽琴
或许我们都应该认清一个事实,独中教育不应该再受到政党的牵制,也不应再作为政党的鱼饵。
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日前解释:“教育部不曾发放任何拨款给华文独中,因为独中不属于政府学校”,这番说法引起了教育界的热烈讨论。
这番言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前教育部长马智礼也说过同样的一句话。当时,他指出该笔拨款是由财政部直接发放,不是教育部,任何关于独中拨款的疑问,请直接询问财政部。
两任教长说得非常清楚,且也直接厘清了独中和政府学校的分别。他们一再强调,独中不属于教育部管辖下的学校。
如果谈及最近独中拨款所引起的风波,就得追溯回行动党和马华在上周为了独中拨款而掀起的口水战。
当时,我联系了数名独中董事长了解情况,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宣称自己只是办教育,从来没有想过要卷入政治浑水。
其中一名来自霹雳独中的董事长对我说:“记者小姐,我和行动党倪可敏是朋友,他在霹雳州积极推动独中教育;但同时我也受邀出席由马华副教长马汉顺所主办的饭局,我们在饭局上被告知独中已获拨款,只不过钱还没拿到,暂无需对外宣扬。”这位董事长说得有些无奈,他坦言,自己不是什么政治人物,也没有政党倾向,只要独中获得拨款就足矣。
原本期望低调处理独中拨款的马华,在这个“好消息”曝光之后,逼于无奈地对外公布。马汉顺甚至坦白说出真心话:“马华在考量到有特定群体对独中教育存有误解,因此选择低调处理,避免有人操弄种族情绪。”
果不其然,在独中拨款消息传出之后,引起了伊党国会议员的不满,并质问教育部为何拨款给独中,而不是私立宗教学校。
各方在为独中或私立宗教学校拨款争得面红耳赤时,似乎都忘记了这些款项都是来自财政部,包括人民宗教学校和私立宗教学校于2019年首次获得2500万令吉的拨款,其实都是由财政部所发放。
希盟在2019年财政预算案中,破天荒首度列入1200万令吉的独中特别拨款,接着在翌年的财案中加码至1500万令吉。两次独中拨款都是由时任财长林冠英宣布。
后来,国盟在2021年财案中,宣布拨款8亿令吉给多源流学校,但当时并没有特别注明独中拨款是否也涵盖在内,因而引发“独中拨款为零”的争议。不过,马华总会长魏家祥以“独中拨款未必是零”,似乎意有所指的暗示,他们会尝试去争取。
时光飞逝,在2021年渐入尾声之际,捎来独中拨款的喜讯。然而,关于政府拨款给独中,或是独中文凭受承认的课题,再次引发了争议。兜兜转转,一切彷佛又回到了原点。
行动党副秘书长倪可敏说,教长指独中非政府学校,因此教育部不曾拨款予独中,乃是过时和落伍之举。倘若首相依斯迈要落实“大马一家”,就必须以行动废除这种做法。
此外,希盟也要求政府将独中拨款纳入将于10月29日提呈的2022年财政预算案中。如果政府做不到,必然再度引发政党之间的口水战,变成政治课题。
希盟在执政的22个月内,来不及实践承认统考文凭的承诺,而由依斯迈领导的政府,选择静悄悄地发放独中拨款,言谈间深怕见光死。
年复一年,从当年的只剩一哩路、执政后立刻承认统考文凭、设立统考特别委员会、破天荒首次拨款给独中、独中拨款归零、未制度化拨款给独中等等说法,当中涉及太多政治考量和利益,归根究底,祸首还是政治人物。
真正的办学者则犹如高空走钢索,一不小心就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尽管董教总一再宣称独中是属于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然而直到今日,政府都没有明文规定会制度化拨款给独中。因此,无论是希盟或是依斯迈政府,给予独中的都是一笔“特别拨款”。
这么多年过去,或许我们都应该认清一个事实,独中教育不应该再受到政党的牵制,也不应再作为政党的鱼饵。如果要求政府将独中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以目前来看,这不免近于天方夜谭。
廉律中学的下一个54年
2021/10/1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林镁晶副校长
办教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竟功,廉中秉持校训“廉正诚律”行走至今,背负着责无旁贷的教学重任,完全不容停下脚步,因为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正仰望着我们,因为他们充满未知的前途正等待着我们去引航。
作为美里一所独中,深知需面对国民型中学、宗教中学、国际学校的竞争,为此,廉中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学生就读。于是,在2007年确立“宣扬华教,迈向国际”的方针,推出合21世纪需求的教育课程。
廉中有志栽培文武双全的全方位学生,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并重。尤其在“体”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深信学校的体育代表队具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用,更能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也能透过“劳”进而达致团队“群”“美”“德”“智”的荣誉。
廉中的吉祥物是“熊”,校园于2015年竖立拍打篮球的熊雕像,以纪念2008年全国独中篮球赛男子队登上冠军宝座。廉中健儿每当出征东西马各项赛事,都成为全国学校瞩目的焦点,每传来一份喜讯,董教生都十分雀跃,分享着这份殊荣。
在学业方面,廉中秉承着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学上一视同仁,排除肤色,无论贫富,以成人成才为最终目标,培养众多杰出毕业生,奔向各国完成大学梦。廉中重视学生数理知识的掌握,每年举办“科学日”让学生展现所学。
廉中课程上的弹性,吸引许多非华裔家长把子女送到廉中就读。为了让非华裔生融入华文独中的环境,实践“宣扬华教”的初衷,廉中特别为非华裔生开办初华班。华文组编写《初级华文》为授课教材,教导学生生活实用的对话和生字,而且取得极佳的效果。
在廉中,各族相处融洽,同学是彼此的“语言老师”,有校友曾经这么形容廉中的多语环境:
“廉中是学习多语和接触多种文化的天堂”。廉中拥有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学生不论来自什么背景,最先学习到的是尊重和宽容,之后是相处,再来是互助和心理上的成长。
除了营造激励、融洽的校园环境,廉中希望拓宽学生眼界,训练学生认真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2020年起,廉中实行每日晨读15分钟,并将剑桥国际视野科纳入正课。实施一年来,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学会搜寻、汇集资料,以及怎么分辨网络信息。从学生呈现的报告中,可看出他们努力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内容。
办教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竟功,廉中秉持校训“廉正诚律”行走至今,背负着责无旁贷的教学重任,完全不容停下脚步,因为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正仰望着我们,因为他们充满未知的前途正等待着我们去引航。
2021年,廉中54岁,我们也有一个愿景:“在教育路上永不停歇,把辉煌的廉中交给下一个54年。
让师者变成此生无悔的志业
2021/10/10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宋怡慧
职业可以只是谋生的工作,职业也可以是倾尽一生热情的志业。年轻总在梦想与现实中摆渡,企盼从教师的工作寻到彷佛若有光的指引,以热情、坚持、专业的船艀,划向以师为志业的彼岸,实现宁愿燃尽,也不愿锈坏的教学理想。
陶潜轩冕为官为五斗米折腰,无法一展抱负的工作,让他犹如笼中鸟而气脱委顿,短短的八十多日,就潇洒离开职场,转向酣觞赋诗的山林生活,没有物质生活的丰盈,却拥有心灵的天宽地阔,透过创作成为田园诗之祖。
印度河滨学校校长创立DFC机构,把学校当成梦想的展场,要学生展现探索、尝试的创意,落实知识带着走,让印度孩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苍穹因而知识的广袤而湛蓝,DFC创造的教育奇迹,已是印度学校追求化育人才的最高指标。职业或许是生命长河中偶尔激起的洁白浪花;志业却是向前奔流的波涛,永不停歇地翻腾气势万钧的姿态。
教学创意让教学保有课程的汨汨活水,流淌出课室美丽的涓流,犹如孔子把教学当志业,自能弦歌不辍、春风化雨;日本匠人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追求职业真善美的极致,方成一代职人的美誉;歌者把唱歌当作与听者生命情感的交会,必然能让我们在歌声里,找寻到真心的感动,让听者在曲韵中被抚慰、被疗愈。教学若能加入与时俱进的热情,随着世态人情的流转而适时蹲低、转弯,反能照见为孩子为教、为孩子为学的师者身影,熠熠光彩。
教学偶尔会遇见雨后天青后的彩虹,历经闪电雷雨的阒暗晦涩,你愿意坚持等待的哲学,愿意焚膏继晷、夜以继夜地为困难找出路,你也正为自己的志业扉页画上一道美丽的彩虹
蒋勲天地有大美的生活美学,把古典文学的精髓,挹注云门现代舞的魂魄,从《行草》到《红楼梦》,我们体现生活处处有美,工作的热情与创意更是志业美的挥洒;职业的行旅若是美善的出发,我们就不再摇摆在舍得、舍不得的摆渡,我们能以生命智慧持续在职业中加入梦想,在志学、据德、依仁、游艺的教学生涯,为孩子提一盏瓦灯,等待每一个迷途归返的孩子,以手温之暖,永不放手地启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学习苍鹰搏击长空、展翅而飞的姿态,翱翔于天赋自由的蓝天。
窥见教学的热情是走向志业的发韧;莫忘初衷的专业是迈向志业的支柱;从教学的跌撞匍匐到坚持走下去的执着,更是通往教学志业的关键。所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的承诺,就是成为引领孩子的那道光,它或许微亮,却会陪伴孩子跃过幽谷,持续温灿孩子独走的迢途。
每次听见孩子展颜欢畅的笑声,即便日复一日地挥汗锄铼,就终仍以欢笑丰收的祝福,望着孩子往下一个旅程奔赴。是呀,能这样默默地看着你昂首阔步地走稳走远,师者已是我此生无悔的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