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289

关注教育领域的“去平等化”

2021/10/13  南洋商报/南洋社论

最近台湾著名作家吴淡如提及台湾教育“去中国化”的后果,导致现在台湾的国中生连孙中山是谁都不知道,甚至对于台湾本身的历史都不太清楚,许多小朋友以为日据时期之前,就是荷兰时期,再往前直接跳到石器时代,令她傻眼。

吴淡如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一些台湾绿营的支持者也大肆攻击吴淡如。不过也有较为中肯的台湾网友认为,国中生懂不懂孙中山和岳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思考及判断的能力,这点更加重要。

这个观点似乎也很有理,因为如果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及判断的能力,在目前资讯科技及网络极度发达的时代,要了解孙中山或岳飞是谁,“弹指之间”就能搜索到这些资料。只要学生拥有逻辑思考及独立判断的思维技能,再怎麽“去中国化”或“去历史化”,也不容易被当局“洗脑”。

众所周知,教育真正的目标,除了灌输知识、培养人格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技能或思考能力。这才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令人担忧的是,高阶段思维技能正是我国学生所欠缺的。

赛城大学教育系客座教授拉坚德兰日前在“重塑国家教育之路”的线上论坛上指出,根据一项研究显示,大马学生无法掌控高阶思维技能(HOTS),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中,大马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水平也低于国际水平。

他说,虽然我国小学入学率接近100%,但中学的入学率只有87.6%。这与20132025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设定的100%目标存有差距。

这些数据在目前冠病疫情底下,未来可能更加严重。在行动管控令期间,学校暂停实体课,只能让学生上网课。而我国不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导致许多沙巴、砂拉越及西马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无法参与网课。

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全国至少有20%的贫困学生家里没有网络设施及手机或电脑等设备,无法参与网课。而政府虽然提供15万台笔记本电脑给贫困学生,然而却因为某些“人为的因素”,无法平均分配给各源流学校真正需要的弱势学生。

教育部如果不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教育领域将会出现“阶级不平等”的情况,一些贫困学生或偏远乡区的学生,将被剥夺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相较于台湾教育的“去中国化”或“去历史化”,我国教育领域目前面对的“去平等化”更加严重!

 

考试堆叠的人生

2021/10/13  中国报/学习

~作者:马保靖

偶尔读到关于中小学考试的新闻,或听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友人分享工作趣事时,脑海会自动浮现十几廿多年前求学时的往事。随著时代变迁,如今考生面对的难关,与当年的我相比,自然不可相提并论,时代不同,我那咸丰年代的难处,对他们而言也许仅是小菜一碟。然而唯一相同的,当是大家备考时的紧张、忐忑,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最近编了一本新书《考试罢了,小case啦!》,是身为家长的作者对本地小学教育及考试制度的心得,同时也是写给女儿作纪念的情书。当年女儿备考从小学转中学的“洗礼”UPSR(已于今年428日正式废除)时,为父者自然不能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一人的考试,顿时成了全家人的事,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经历九个月“甜蜜的折磨期”(或“折磨的甜蜜时光”?),压力山大期间的互动,有笑有泪,最终成绩是好是坏,则看各人用何角度视之,或以哪种目标审度之。

作者把一家大小备考的血泪史描述得生动有趣。大家目标一致,却因个性不同,应对某些事上产生摩擦,虽没火星撞地球般激烈,仍能感受那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张力。作为编辑,我能体会叙述者当下紧绷的心情、思绪,然而也习惯了读者专属的特权——把自身欢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上,一派轻松地坐等后续发展。看他这“廿四孝父亲兼丈夫”四两拨千斤,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为他感到可怜兼带钦佩,从中亦感受到他对妻女的爱与关怀。

书中亦提出国家教育制度的不足之处,比如填鸭式教育、用分数定成败或以成绩作为分班标准等过时观念,都值得大众深省。此外,作者还授招,面对重要考试时,不用傻傻地死记硬背整本课本,“会读书与会考试有时是两回事”,先从历届考题著手,从中梳理出考题重点、题目出现频率及出题方式,久练必有功,甚至能知道题目的次序与排位,再跟适合本身的读书方法融合,即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我看来,这并非破格之言论,但也许会惹来非议,认为这是对考试和学习的侮辱。

重点是,中小学考试仅占人生一小部分,将来还有各式各样的社会考场,如工作、如爱情、如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考验,以及生老病死,都等著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一一去征服,去参透。备考时是全力以赴,或敷衍了事,结果是否如己所愿;每经历一次或大或小的“战役”,从中能否有所领悟、启发,继而改变人生观,因人而异。

我想,既然没法逃避人生阶段性的测验,何不调整心态,尽量以平常心看待之,使备考这绝对痛苦的过程,变得较欢乐有趣?

 

华裔子弟与“独中及统考”

2021/10/12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戴子豪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就读学校的考量,语言不是首选,而是该学校和师资的质素。

马来西亚可以选择的教育体系甚多。小学至高中,有国语体系、华语体系、英语体系、外国体系。整体上分成两大类,即是政府教育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体系。独中的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简称“统考”,是在国家教育部体系以外的一个考试制度。

统考的负责单位是董教总华文独立中学工委会之下的统一考试委员会。第一届统考于1975年举办。

近期,因为独中获得1500万令吉拨款,董总向某政党致谢,闹成两党互争功劳。与此同时,非华裔政党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向政府反映其不满。这个时候,夹在中间的,就是非独中、非统考生的华裔子弟。

在这个课题上,很多非统考生的华裔子弟,都是“不反对”而且倾向支持独中和统考。原因是,“独中和统考”已经被归纳为华教的主轴,而华教本身,也被认为是华裔子弟的灵魂。任何影响华教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动摇华族的灵魂,所以必须挺身捍卫,维护华人的权益。

就是这个原因,很多非统考生,都会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倾向支持独中和统考。

去年,马来西亚的华裔子弟,单单应考统考的考生,只有20%左右。其余的80%,皆应考SPM(大马教育文凭)或者两者兼考。也就是说,考SPM的是大多数人。马来西亚有63所独中(60+3分校),而应考SPM的国民型中学(华中)有82所。当中还不包括就读国民中学的华裔生。

其中,越来越多华裔子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支持独中或统考,就会被某些激进,且自称华教捍卫者的人标签为“汉奸”,或者类似的字眼。

这部分的华裔,包括以国语及方言为母语的峇峇娘惹,或者国语及英语为母语的城市华人,还有就读华小,但是升学国民中学的华裔。独中和统考根本与之无关,但是在比较激进的同族攻击下,逐渐对独中,甚至华教产生了少许的反感。这些华裔,反而比较能与友族同胞共处。

再者,不是所有独中都是华裔父母的首选。很多比较有能力的城市家庭,倾向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或者英语体系的私立中学。其次,是该地区的国民中学名校。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就读学校的考量,语言不是首选,而是该学校和师资的质素。

再往后退一步,以更宏观的角度观看,友族同胞对待统考和独中,比较温和的确实存在,但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认为,独中让华裔子弟生长于自己族人的世界,而鲜少了解以及体会真正的马来西亚社会,因而无法达到国民大团结。

我的看法是,华小,我们一起以合理、合法、团结的方式来维持。但是独中以及统考,请各方华教人士,不要以独中即是华教,然后以维护华教自居。

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栽培了一代又一代热爱华语、热爱中华文化的华裔子弟。当然,独中也培养了很多杰出马来西亚人。所以楚河汉界要分明,不要动不动就以“温水煮青蛙”,一概而论的把不支持独中和统考的华裔子弟标签为“反华教”。

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在其回忆录《我一生的奋斗:新加坡双语发展史》第80页提到 :“马来亚在1957年独立后,联邦政府要把所有自主权的华校改制成国民学校。但是,代表华社的马华公会反对。联邦政府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妥协,因此华校得以保存,但是其发展,则遭到限制。而印尼和泰国则关闭他们的中文学校”。

新加坡则是在李光耀的治理下,逐步将有自主权的华校,纳入国家英语教育体系下。如今,在新加坡以中文作为媒介的中学,只剩下几所。但是,所有人都必须在国民学校,每周上两节的母语课。对新加坡而言,维护母语就只是每周两节课。而世界上差不多全部国家,少数非土著民族要维护母语,只有是校外补习或者在家学习了。

 

忆庄端芳老师

2021/10/10 《印尼新报》

~作者:陈和

九月十三日,报上的一则挽告使我大吃一惊,我小学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庄端芳老师与世长辞。深深 的回忆把我带进了六十三年前的情景中, 久久不能自已。

19586月,县以下华校奉政府命令关闭,全外南梦 (Banyuwangi)县五间 R o g o j a m p i , Srono, Jajag,Genteng, Kalibaru的学生只好转入县城外南梦的梦华中小学

当时我在者则中华学校读到五年级下 (下学期),转入梦华读六年级上,庄老师是级任老师兼教国语 (即语文),那时的语 文老师是当然的作文科老师。我们的家课 是每天写一面书法( 大楷或小楷)

当年我的功课很 好,学期结束时名列 前矛,而书法与作文也在比赛中得奖,因 此庄老师对我很是关 心。 学期结来后,我 升上六年级下,被分配到下午班。开学后 庄老师仍在上午班执 教,她见不到我,曾特地乘公交车到三十公里外的Jajag小镇找 我,

母亲告知我已回梦华上学,但分在下午班。她隔日下午在 课室找到了我,才放下心里的一块大石

此后我再也没见 过庄老师,一九六五 年我高中毕业后在一 间小学任教,一九六六年再遭封闭。为生活(寄宿费,生活费等),我当了家庭 补习老师(当时这工作是有风险的,会被 警察逮捕,但明知山有虎,也只能冒险仍向虎山行)。真是凑巧,这家位于Jln. Slamet街的两名补习 生,竟然是庄老师的 小叔小姨。我见到 庄老师时,叫一声庄老师,她大概觉 得不好意思,要我叫 姐姐

悠悠几十个年头 过去了,今日忽然见 到庄老师西去的恶 耗,怎不令我伤心悲痛呢! 大约八、九年前,吴开森文友( 庄老师在Balong的朋 )约我去庄老师令公子经营的餐厅吃中午饭,这次午饭是我 们的最后的晚餐,此后我与庄老师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悠悠几十个年头 过去了,今日忽然见 到庄老师西去的恶 耗,怎不令我伤心悲痛呢! 往事如烟,忆旧 使人心悠悠;往事也 並不如烟,今日忆师 令人心疚疚。 (2021. 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