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信遭到扭曲?
2022/05/3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马华总会长魏家祥说,该党第三任总会长陈修信对华教有贡献,他支持华教,但却长期遭扭曲为“不支持”。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且让我们来摆事实,讲道理,看陈修信有没有遭到扭曲。
华巫印三族联合筹组独立时,华人人口近40%,马来人在50%上下。
马华当时犯下两大错误,首先是同意在独立后,马来人自动成为公民,华人则除了在槟城和马六甲出生者可自动成为公民外,在其他州属出生的则须申请,申请须考马来语,许多华人因为不会讲马来语而没有申请公民权,没有公民权当然就没有投票权,于是有投票权的华人人数就远远低于马来人,这是马华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马华力劝接受改制
另一个对马华造成致命伤的错误是背弃华人的要求,没有争取到把华文与马来文列为共同国家语文,造成华文教育与华文的应用多灾多难。惟巫统同意华人在独立后拥有母语教育的权利,华校也可继续用华文华语作教学媒介,东姑阿都拉曼在一项电视台访谈中也证实这一点。
然而,华文教育在独立后只过了三四年的“好日子”。1959年,联盟政府就宣布华文中学改为5年制,并以“离校文凭考试”取代英殖民地政府为华文中学举办多年的“会考”,高中二学生即须参加,以后不再办高中三。
联盟政府嗣后大力推行“国民型华文中学”,不再津贴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
尽管联盟政府违诺,不许再办6年制华文中学,马华不但没有为华人主持公道,反而力劝华人接受改制。
1961年初,教育局向吉隆坡中华、尊孔及坤成三校发出限制开办高中三限制令,马华没有促请东姑阿都拉曼遵守当年的承诺。
巫统违诺 马华弃守
1961年12月,陈修信以马华总会长身分召见中华、尊孔及坤成三校代表,陈修信是不懂华文华语的“华人”,由李润添翻译,陈修信向三校代表说:我总不明白,为什么许多华文中学不接受全部津贴,政府对改制中学有颇多好处,学费可以减轻,教师生活获得保障,国民型中学里还有三分一时间教授华文,在这种情形下,为什么不接受?(华校教师公会出版《华文中学改制专輯》第34及35页)。
最终,许多华文中学唯恐失去政府的津贴(殖民地政府有津贴华文中小学)就难以办下去,只好接受改制。
换言之,在陈修信领导马华期间,“华人拥有母语教育”的权利缩减到只剩下小学阶段,这明显是巫统违诺,马华弃守。
“铁树开花”触怒华人
由于仍有六十多所办6年制的华文独立中学,联盟政府仍不放过,宣布不准许没有考获剑桥文凭的人出国升学,这政策分明是为难华校生,于是华人打算在国內设立大学(独立大学),联盟政府不批准,马华也不支持,陈修信还冷言冷语用英语形容办独大的成功率如Until
The Freeze Of Hell,被一位报人翻译为“铁树开花”,这译文在当时被誉为神来之笔;陈这句话触怒了全国华人,导致马华在1969年大选惨败。
事实俱在,因此,陈修信不支持华教的态度并没有遭到扭曲,他不但不支持华教,还协同巫统把华人母语教育的权利压缩到只剩下小学阶段。
若说陈修信支持华教、对华教有贡献,还请魏家祥一一道来,摆出事实来,让如今的华人作个公断,如果魏总会长讲得有道理,华人必会对马华改观。
母语教育岂容挑战
2022-05-30 光明日报/好评
~作者:王楨文
吉隆坡民事高庭法官拿督莫哈末纳兹兰针对去年底来自三个马来组织(半岛马来学生联盟、大马伊斯兰教育发展理事会和马来作家联盟)代表人的起诉做出书面判词,认為华淡小母语教育并没有违宪。
对华社和印度人社会来说,这是一项天大喜讯,希望这场如同闹剧的诉讼可以收场了,人民对上述三个组织肆意挑起的课题已经感到厌烦,尤其是华社和印裔社会。
诚如法官所言,多源流学校在我国独立之前早已存在,并获得当时生效的条例承认,而从独立至颁布1996年教育法令,近40年来,多源流学校的存在基本上没有受到挑战及争议,而1996年教育法令也持续认可多源流学校。法官还提到两道主要问题,即1996年教育法令第2、17和28条文是否与联邦宪法第152条款不一致,以及多源流学校的存在违反联邦宪法第5、10、11和12条款,认為有关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驳回起诉人的主张,真是大快人心啊!
文化语文交融是特色
法官还引用了1956年拉萨报告书中一项允许多源流学校保留使用母语而马来语成為国立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的协商措施。这项协商措施反映在后来的1957年教育法令。在这个基础上,大家也知道,往后的1961年教育法令和1996年教育法令基本上也是延续了上述协商措施。因此,多源流学校的母语教育已经成為各族人民的共识,虽然母语教育在我国备受各种程度的考验,然而建国前后长期以来,歷届政府并没有改变过上述协商措施。
我国多元种族结构和特殊的歷史背景,塑造了我国多元种族文化,并成為独具特色的国家文化风貌,各族人民基本上都和睦相处,也各自传承族群语言和文化,并没有阻碍国家的统一。
各族人民接受马来语成為国语,然而也被赋予权利捍卫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这就是我国能够受到世人尊敬的国家典范。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语言文化產生交融的情况,但各族群还是能够完整保留各自的民族文化,这是身為马来西亚人骄傲。
我国各族人民热爱国家,也珍惜自己族群的母语,并缔造马来西亚精彩的多元种族文化,像这样的成就,应该要持续下去,不能任由有心人士煽风点火,肆意触碰多元种族国家的红线,况且现今各族人民使用自己的母语来传承教育和文化,本来就受到宪法的保障,那些有心人士何必还要无的放矢而自讨没趣呢?
华小,不同时代不同使命
2022/06/0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詹雪梅
未来我们会愈显大同小异,愈加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别。不同时代的华小有不同使命,开放融合是这个时代的需求。
想像一下在学生稀少的华小课室里,华裔子弟被友族学生包围的画面。
诗巫有好几所华小,因为人口迁移,社区结构改变,从原本的课室不足慢慢变成了今天的学生不足。这些微型华小还能继续苦撑着,不至于零学生而关闭,可说是托友族学生的福。
华小的课室里,友族学生占半数,或过半,甚至有些班级里只有一个华裔学生,全班是伊班裔和少数马来裔同学。同学间以马来语、伊班语沟通,为了迁就唯一的华裔同学,他们费劲地说起生涩不流畅的华语,像我们当初硬着头皮,用单词saya,kamu,sana,sini奋力比手划脚,和班上仅有的一两位友族同学沟通一样。
当年,友族学生说华语是因为我们人多,他们人少。现在他们说华语是因为我们人少,他们人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华小课室里“少数的异族”身分已完全翻转了,而如此大逆转只不过是三十多年的时间。
虽然目前我们仍有不少大型华小,华裔学生众多,但华小生持续递减是必然走势,以友族生为主的华小或将越来越多,再过10年、20年,就可验证。当我们在我们学校里变成少数,变成非主流时,学校还是我们的学校吗?
华小被友族“占据”听起来可怕,其实不然。这不过是社会人口结构的缩影,真切反映在砂拉越华人是仅占23.5%的少数,并且越来越少,越加被友族包围的事实!以前我们活在以华人为主的社区,举目放眼都是华人,说华语,说方言。来到我们当中友族同胞,以少数之姿学习我们的语言,迎合融入我们。但如今随着交通和通讯发展,在内陆深山的伊班同胞,走进市区,在以华人为主的经济商圈开始有一席之地,在官方部门则更不用说了。
他们不只是经济能力和条件越来越强,学识和见识也不逊于我们,彼此间的差距已愈小,华裔不也再占有绝对经济优势。不少友族家长为让子女更具备竞争力而把孩子送进华小,事实证明就读华小的友族因具多元融合能力往往成了政府部门招揽的优等生。毋庸置疑,他们还会越变越强。
如此一来华社办华小的初衷还在吗?
也许先贤们当初办华小的坚持,已不是我们现今的坚持。网络强大的渗透力,让华文华语遍布全球,不是一个政权想灭就能灭的了。维护华文教育的使命减弱了,宣扬华文教育的使命呢?软实力的影响远超过我们所想,让友族同胞自小亲近华文教育,强过在他们长大在某个领域起着主导作用时,费力和他们说华教。未来我们会愈显大同小异,愈加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别。不同时代的华小有不同使命,开放融合是这个时代的需求。
遏止消灭华淡小的念头
2022/05/3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郑钦亮
马来西亚穆斯林教师联盟要求宣判华淡小违宪的行动,令华淡小守护者失望与无奈并奋力辩护,最后得感谢哥打峇鲁高庭法官维护了宪法的公正与尊严,宣判有关组织败诉。
在此之前,也有另一批人入禀法庭挑战华淡小违宪,法庭程序进行了两年多,最终在去年尾吉隆坡高庭宣判华淡小没有违宪,原诉方马来学生联盟(GPMS)、大马伊斯兰教育发展理事会(MAPPIM)和马来作家联盟(GAPENA)败诉。
揭发 | 日媒:中国清零政策致日本家用电器供不应求
| 开车到甲市组屋 六旬华男高各族的知识分子应该努力确保人民的团结,不要制造仇恨,挑战宪法。
表面上看来,这两宗案件的审判就像其他法庭案稀松平常,有人胜诉就有人败诉,法庭维持了公正与专业,由于它涉及了敏感的母语教育合法性课题,才额外引起国内三大种族的高度关注。
哥打峇鲁高庭的宣判是一个标竿性的判决,再度确定华淡小在大马独立前已经存在的事实,在法令上早已有合法的地位。
但是,马来西亚穆斯林教师联盟不服裁决,打算上诉。
他们通过合法的途径入禀法庭,这点无从质疑,但是熟知大马建国历史,甚至也可以说是熟读大马宪法的他们,理应知道联邦宪法152(1)(a)条款及152(1)(b)条款对华淡小的保障,更应该清楚条款所述“马来文为国语”并不代表不得学习国语以外的语言,怎么会寻求法庭宣判华淡小违宪?
假设他们真是熟知宪法,甚至知道要扳倒华淡小母语教育绝非易事,但依然明知难为而坚持为之,这其实是一个极麻烦的讯号。
如果后面有一股支持他们的力量,不知会是谁,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不是局内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之处,但由于有受到侵犯的感觉,于是感受就不好。其实,各族的知识分子应该努力确保人民的团结,不要制造仇恨,挑战宪法。
而政府也应该加以宣导,制止胡乱诠释宪法的行径,以免破坏国家的安宁。
如果可以的话,相关部门应该举办对话会,让更多组织了解母语教育对建国及培育人才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