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179

 爪夷文字与语言景观

2020/12/23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国安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在雪隆华小董事交流会上宣布将建议出版“多元语文资源手册”,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原住民族群的语言文字,内容包含国徽、令吉纸钞、路牌、中国清真寺门匾上的爪夷文字、书艺作品、对联、寺庙楹联的华文书法、淡米尔文书法(小学四年级适用)、伊班文(五年级适用)、卡达山杜顺文(六年级适用)。马副部长强调语文资源手册纯属知识介绍,增进学生见闻,不作为课本内容,以消弭爪夷文教学纷争。

上述“多元语文资源手册”有两大值得关注之处。

语言是重要资源

其一,是把语言当作资源来认识,这是我国语言社会关系的重大发展。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语言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重要的资源。我国社会有着马来族、华族、印度族三大主要民族和伊班、卡达山、杜顺等原住民族群,各民族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字承载着彼此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构成我国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丰富国家多元文化色彩。

这一笔珍贵无比的语言资源,必须注意善用,小心保护,不容污蔑,严防破坏。当政者如有心、有诚意公平对待各民族,应秉承宪法精神,对善用语言资源进行顶层设计,包括通过政策立法、行政实务,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多元语文资源手册”的作用远超于向学生介绍各民族语文知识。

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

其二,“多元语文资源手册”所提各项内容就是各民族的“语言景观”。“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是语言资源的组成部分,主要指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可见的书写形式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典型的街道路牌、商铺招牌、公共广告、建筑物标牌、寺庙楹联,以及非典型的海报、横幅、标语、产品包装、邮票、纸钞、墙壁涂鸦等。这些空间话语构建,除了提供特定信息功能,其背后还反映着族群权势关系、身分认同、语言地位、意识形态、经济效益等象征功能。

尽管拉丁字母已成为现代马来语文的通用书面形体,爪夷文字出现在我国国徽、纸钞、邮票、街道路牌上面,体现的就是上述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而这种现象跟课程教学相结合,据教育部的说法,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马来语文艺术、传统和历史的知识”,其象征功能就更显著了。

遗憾的是,近年我国有地方政府下令老店商家以白漆涂掉骑楼柱子的中文商号,否则征收广告执照费;强制规定公共领域不能突出非官方语言文字的位置和字体,要求商店招牌附加爪夷文,以及禁止街道路牌附加中文名称。这毕竟是一种“语言歧视”行为,违背善用、保护“语言资源”的美好愿望。

多元民族社会的“语言景观”是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汇集,彰显民族文化主体性和身分认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活呼唤“语言景观”缤纷多姿,百花齐放春满园,促进民族融合,社会和谐。

 

华教课题只能智取

2020/12/24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东之盈

教育部前副部长张念群终于向支持者道歉,因为曾经发出豪语,在一年内解决承认统考的课题。

她道歉证明她处理统考课题上显得太冲动,无法洞悉马来领袖对华教课题的敏感性。

当反对党时,可以随心所欲地抨击马华教育部副部长,而自己接任时,才发现原来华教课题罄竹难书,华教前路依然披荆斩棘。

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也曾对前副部长张盛闻的“最后一里路”冷嘲热讽,表示30天后承认统考,并扶着马华走完一里路,许多人对火箭充满了信心,认为林冠英必定能在华教课题上稳操胜券,结果林冠英也是让华社大失所望。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甚至表示行动党同意放弃承认统考,可见承认统考比登天还难。从敦马的语气来看,马来领袖非常顾忌处理承认统考的课题,于是都避重就轻,或者把责任推卸给行动党。

张念群对处理华教课题无法得心应手,反而处处跟随局势演变而发表对华社不利的言论,尤其是处理爪夷文事件。

无论是张念群、林冠英或林吉祥在发表爪夷文课题时,都劝勉华社不必拒绝学习爪夷文,反而认为不会因为学习爪夷文而失去华人身分。

谨慎处理被指卖华

马华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在处理爪夷文课题方面显得比较理智,毕竟不慎处理,将触动到敏感课题。华校时时刻刻都会面对官员推行的一些不利华校政策,而由于马华过去都是谨慎处理,对症下药,结果被行动党形容为卖华。当马华推介多种语文介绍爪夷文、华文、淡文或其他东马语文,就是化解爪夷文课题的方法。

马华无法拒绝教育部推介爪夷文,行动党在任时也束手无策,而林吉祥则把以前五年级马来课本中介绍三语的三页,说是马华开了缺口。

华人就是相信行动党的话,结果马华再次被诬蔑了。马华通过智取,把三种语文融合在一起,就是一种解决的方法。董教总也认同这种做法,但却被行动党形容董教总靠拢马华,放弃争取权益。

当张念群上台后,马上就被当时的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缠上,马智礼执意推行爪夷文政策,而张念群却完全没有反对,反而觉得推行学习爪夷文对学生有利。

张念群尚把决定权交给家教协会,并把董总的决定权置之一旁,也是一项错误。

马华在处理董教总的权力时,都保持尊重董教总的地位,这就有很大的分别了。

华教在大马获得辉煌发展,却时常面对波折,政治人物喜欢把华教当政治课题,以便从中捞取政治本钱。

对独中拨款有成就

不论是行动党或马华,都要面对这些人物挑起课题来煽动本身的族群,行动党当了执政党22个月,尝尽了马华所面对的尴尬局面,结果在处理华教课题方面也承认了败绩。

行动党当执政党,也无法突出解决华教课题,却对独中拨款有相当的成就。马华在这方面的确必须有所行动,毕竟独中也是大马教育的环节,政府不必全部承担,却可给予局部拨款,象征政府对教育一视同仁。

既然国盟或国阵所属的州政府都能拨款给独中,马华争取独中拨款是天经地义的事。

 

爱华文 偏向虎山行

2020/12/25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方城

2020的学年于1218日结束,师生都可以从网课中暂且下岗,等待另一个学年的开始。这个时候,各校行政,尤其是华小,就会开始担忧明年的师资是否足够。毕竟,现今在职教职员已有老龄化的趋势。

每一年,退休的老师都比新晋教师多,其中以华小老师及中学华文老师不足的问题最严重。当局解决这问题的路与要求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一样漫长。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现今学子有不少对教书育人的工作感兴趣的,然而他们之中,不管成绩优劣,都鲜少会选择当华文老师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喜欢不喜欢一个科目,一般会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分数;二是对该科考试的把握程度;三是科目老师的个人魅力影响。三个原因之中,以教师的影响最为深远。

华文科向来出题方向难拿捏,评分方式也年年不同。要考好华文,学生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到考试时也许可以用上一招,也许没用。一旦学生在华文科考试中分数考低了,对考试没有知己知彼的把握,他们的学弟学妹日后又怎么会去报考华文或当华文老师呢?

用生命影响生命

要学生有“偏向虎山行”、有愿意当华文老师的胆识,教他们的老师就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老师们都愿意牺牲,敬业乐业,用生命去影响生命,让学生知道身教言教的重要之余,还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斗志才会被激发,进而会不理自己华文成绩好不好,毅然加入教师的行列。

这还要其他华人老师(不是教华文的)不要给他们泼冷水,说“华文无用”之类的话。

偶尔在职场听到有老师计较付出与收获不等而心理不平衡,有些还直言“随便教就好”时,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大相径庭,我心里就明白为何华文老师一直青黄不接了。

这个情况如果不改善,再过一个十年,因为师资不足,因为学生来源不足,恐怕像现在这样的华文教育就真的会消失了。

 

浅谈华教三课题现况

2020/12/23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练珊恩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上周在与雪隆华小董事部的交流会上,一口气汇报了多项华教课题的进展,犹如一场成绩单发表会。这可说是一项“突破”,因为国盟政府自上任以来,就受到疫情、行动管制令和政治不稳定的影响,导致许多华教课题在外界看来,今年内似乎都毫无进展。终于,副部长在约两小时的交流会上侃侃而谈,在此对3个主要课题稍作整理。

首先是爪夷文字课题,现况就是要等待下一轮的小学课程标准检讨与修订,但是与此同时,副部长与教育团体也提出“多元语文手册”的建议,就看教育部内部和内阁是否采用。

本轮的小学课程标准修订(KSSR Semakan)将于2022年结束。若教育部没有改变修订课程标准的模式,那么下轮的检讨与修订最早会在2023年从一年级开始,而出现三页爪夷文字内容的四五六年级马来文课程标准,则分别在202620272028年检讨。

简单而言,无论这个向学生介绍三大种族以及伊班和卡达山杜顺族语文艺术的“多元语文手册”建议是否被接纳,当教育部展开下轮修订,在有了新课程、新课本后,引起争议的内容就有可能被改变。

第二是华小师资短缺的课题,现况就是全国华小明年1月开课将缺少约600名教师,此数据未加入明年将退休的教师人数。另一方面,教育部今年原本要招聘647名临教,最终只有21人被录取,再加上明年师范大学毕业生人数只有318人。因此,加减后的结论就是缺少师资的华小董事部来年仍需自掏腰包聘请临教或代课老师。

师资短缺问题一直未看见曙光,副部长在交流会上提及的“361”比例,其实也道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即根据过往的录取纪录,一般在36名候选人中,具备资格和最终被录取的只有1人。虽然师资素质必须严厉把关,但是“被点名”最缺乏师资的科目──体育和艺术等,难道就没有其他解决方案了吗?在将问题归咎于应聘人数过少的当儿,教育部也该同时制定其他方案,努力避免这种招聘或招生严重不达标的情况出现。

第三是10+6+10增迁华小的课题,现况就是大多数学校的工程或程序都在进行中,惟陈嘉庚华小的准证已被转予中菁华小,使原计划的10所新华小变成9所。同时,一些学校的承包商或赞助商,相信是受到换政府的影响,而改变初衷,不再赞助或资助的情况。

增迁计划不够钱怎么办?副部长说2020年增建华小的2000万令吉拨款已在财政部审批的最后阶段,未知何时下放,而政府在2021年,也未为华小的增建工作给予拨款,因此,除了如谢华华小的建筑全由谢华后人负责外,其余学校的建委会是否需要向社会与企业筹款,建造期又会拉长多少年,还是个未知数。

社会,尤其华社向来关心教育,而教育课题繁杂,许多问题更是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副部长的这场汇报会不仅促进官与民的交流,也有助社会更了解华文教育所面对的窘境。然而,在了解了困难后,大家还需群策群力,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确保孕育我们的华文教育得以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