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安心回校学习
2021/01/04 星洲日报/社论
告别2020年,迎来崭新的2021年,摆在面前的挑战并未消失,冠病依然猖獗,经济仍待振兴。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冠病单日确诊病例创下全年最高,反映疫情依旧严重,别期望在短期内能战胜病毒。疫情未趋缓,可是学校即将在1月20日开课,难免教家长担忧。
教育部日前宣布,所有在教育部下注册的教育机构、私立学校及国际学校,包括在全国实施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CO)地区的学府,将会根据2021年上课时间表,如期开课。
在疫情笼罩下,是否让学生返回校园上课,已成为两难困境。支持开课的一方,有它的理由,反对的人也并非毫无道理。
自冠病在我国爆发以来,不但打乱工作常态,冲击经济,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因为疫情猖獗,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堂迁至网络,少了面对面授课的机会,而且上课时间也减少了。虽然教师依然恪守职责,努力教导学生,布置作业,然而不容否认,网课方式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教学。
撇开缺乏设备、网速欠佳等问题不说,网课始终不比面对面授课来得有效。因此,这些日子以来,虽然我们喊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口号,确保学生在疫情期间继续通过网课学习,惟这只是权宜之计,学生的学习进度已经滞后,若再不回校上课,不但难以追回“教育空白”的一年,还会进一步耽误学习进度。
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却担忧学生在疫情扩散之际,返校上课会增加感染风险。家长的忧虑并非无的放矢。政府日前宣布延长复原期行动管制令(RMCO)3个月至3月31日,说明疫情仍未受控,而且近期每日新增四位数确诊病例,怎不教家长心惊胆跳?
家长都关注孩子的学业,他们并非反对开课,而是担心疫情,就此而言,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需确保各校严格遵守SOP,保障学生的安全,以便家长放心让学生返校学习。
而在校园之外,政府也要拿出决心,端出有效措施,以遏制疫情。虽然政府为了抗疫,宣布延长RMCO,可是RMCO已经落实多个月,近期确诊病例却屡创新高,令人质疑其效果。
政府不能等待疫苗打救,而是要积极行事,主动出击,阻击疫情。这是政府该摆出的抗疫姿态。
疫情撬动的考试改革
2020/12/3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出其不意新冠病毒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生态,促进了线上教学的快速发展,也给考试带来改革的契机。我将以师范学院为例,谈一谈疫情给考试带来的变化。自3月18日颁布行动管制令,宣布停课以后,师范学员都回到各自家乡,透过网络接受远程学习,这之间两次的学期考试,也只能搬到线上,改用替代性评估(Pentaksiran
Alternatif)。这替代性评估该长什么样子呢?
以往,考生都是在特定时间亲临现场,在封闭、集中的空间应考。为了杜绝作弊行为,不仅禁止说话、交流,带书本、资料、通讯产品,也会安排多名监考官在场巡视。而今居家学习,考场从学院转移至每个学员家中,没有监考官监督,少了考场上原有的限制,也难以彻底阻止考生翻查资料,或交换情报,该怎么做才能无损考试的目的,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呢?
与其把精力花在想方设法透过各种软硬件,实施“云监考”,远程监控,不如改变出题思维,从改变考题形式著手,让学生就算有书本有网络资源,也不能直接找到答案,无法单靠翻查、抄录资料就考出好成绩。
学会如何学习
因此,所测试的不能再是只要打开书本或搜寻网络,就能直接照抄照搬的知识性内容,或单凭简单记忆、背诵或套用就能回答的问题。这表示常用以测试知识、理解能力的选择题、判断题、填充题、简答题已不再适用,而须改为需要多角度思考的探究性题目,把核心放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不担心考生翻查笔记,寻找资料,还可以把搜寻、筛选、组织、引用资料的能力当作考核点。除了测试学习内容,也考核学习方法、检测学习过程。要知道在这个资讯爆炸,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了多少内容更为重要。
在线的考试时间,比现场应考的线下考试更具伸缩性,即不一定得设置在2-3小时内,为此考核的内容可以更广泛、多元、深入,也为联系真实生活,结合理论的实际操作提供更多可能。
比如面对“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课题,在过往的纸笔测试中,就算考题所要求的思维层次再高,考生终究也只是纸上谈兵,而今却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形式上也可以更灵活,如要求考生开发真实可用的电子教材资源,加强对考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比往常的纸笔测试更能反映学员的综合素质。
当整个世界的资讯已像本摊开的书,任君择取,我们还要担心学生在考试中可能翻书找答案吗?倘若考生真能透过翻书抄录答案作答,我们又能冀望透过考试测出什么能力?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
菲道尔的“上天啊”
2021/01/03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
一首《阿拉斯加海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RCcrIyses),抖音获1.7亿次点播率,让大马马来歌手菲道尔爆红。菲道尔接受的是华小和华文独中的教育。上的地理课是用董总的课本。阿拉斯加海湾的海是两种颜色的,不能相融。这个地理常识竟被他写成了感人的情歌。
这首歌的曲风有点“马来味”,唱法却很“中国”。难怪会在中国红。然而,他的爆红,除了歌曲好听,歌声真诚,我觉得还在于歌词。歌的一开头唱说:“上天啊”,就不一样了。
最后的“上天你别管我,先让她幸福吧”,这是一般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容易写出来的歌词和爱人心境,却又是恰恰能打动人心,让跨国越界的人共鸣的“仁者爱人”的文字。
菲道尔还有一首新歌《My菜》,很有大马本土味。同样还是那种乐天平凡的爱人心境,他唱说:“我想要陪你买菜买菜买菜,你选菜的模样有点可爱。”“我想要的就是那么朴实”“没想到原来幸福可以那么简单,oh
baby”。这还真是一种很典型的“大马经验”。
马来、跨文化、乐天,却也有他的执着。
菲道尔是谁?我学生认识他。原来他是宽柔中学古来分校2016年的毕业生。跟我学生在古宽是同届毕业。菲道尔的父母都是马来人,但从小却把孩子送入华小就读,之后再报读宽柔中学。毕业后就选择走歌唱这条艰辛路,一开始是跟我学生的朋友组队,在餐厅驻唱。学生说:“他人很好,很幽默。”
看来,他不仅仅是“大马”或“马来”之光,更是宽柔人跨文化的典范了。我把这“宽柔人”讯息贴放到脸书,另一名学生又来讯说:“老师,他是我小学两年同桌,他书法也写得不错的。”原来菲道尔是新山士姑来辅士华小的校友。据说UPSR还拿了好几个A,考入古来宽柔中学时也是质优班学生。
上星期,我和他高三(文商六)的班主任白君妮老师通了电话,聊起菲道尔这孩子。白老师说菲道尔出自“很传统”的马来家庭。父母亲对他的期望很高。可是他却爱上了音乐。从高三的周记中,老师了解了他的心境。他在初中的时候似乎曾经迷惘过,但到了高中三,菲道尔意志坚定了,要走音乐路。班主任也曾和他约谈,尊重他的志向和理想,也告诉他这条道路不好走,要做好心理建设和心理的准备。中学毕业后,如同前述,他和同学组乐团到处驻唱,甚至一度在脸书到处跟朋友同学群询问周末哪里有婚宴,可以请他们去驻唱。
白老师也说,菲道尔出自很传统的马来家庭,却也能融入华人社会(那年的高三文商六有两名马来籍学生,都很能跨文化)。这正是他珍贵的地方。从《阿拉斯加海湾》这首歌的填词可以感受到那种文化内涵。华人一般要“天问”时,总是哭天喊地的,说“老天啊!”可是,菲道尔的歌,用的是“上天啊!”“上天啊!这些晚上我对你说的话,你别不小心漏嘴告诉他,我怕会吵醒她。”“上天啊!你千万不要偷偷告诉她,在无数夜深人静的夜晚,我依旧在想她。”虽然这首歌是两个人填词(另一填词者是李康宁),但凡人与上天的亲切说话,这应是有虔诚信仰的人写出来的句子。
丘伟荣博士在12月19日他的脸书也贴文说,菲道尔和之前的茜拉都是走红中国和中文歌坛的马来歌手。另一方面,早前的李吉汉和最近的锺瑾桦则是在马来娱乐圈耕耘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华人歌手。丘博士指说:“流行文化界的跨族群有时比社运上和政治上的‘跨族群’来得更实在。”政治上族群问题吵翻天,矛盾又尖锐。但若从流行文化和民间日常生活来看,我们的社会其实跨界交流和互助精神是不少的。不是吗?
那天,夜深了。我情不自禁把菲道儿的歌贴放到(不是很活跃的微信朋友圈)。厦大的晓梅老师转发了。她的贴文更是贴心。她写说:“半夜听到菲道尔的歌,然后就萦绕了。他中英马三语皆通,因为他接受了华小和独中教育,马来语是母语。他的中文歌听起来最有情感,英文歌有味道,马来文歌与众不同。菲道尔是马来西亚迟早都会出现的天才式全能型歌手,希望他不必像其他歌手一样非得背井离乡。谢谢安老师半夜的分享。”
是的,就像菲道尔的歌所唱的:“上天啊,难道你看不出我很爱他。”
反思今年教与学
2020/12/3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球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模式,马来西亚基本上在3月份行管令后就进入了一个所谓新常态的生活方式,而国内外的疫情并未因为肺炎疫苗面世而让人心宽,相反地,英国超强传染力的变种病毒消息,以及国内高居不下的确诊人数都让人难以正面的期待2021年的到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全球有超过70%的学生(或超过15亿学生)因为今年的新冠疫情而停学,这还不包括像我国因疫情影响而无法到校上课,只能在家上网课的学生人数,因此不少国内外的学者专家都断言,经过今年的疫情,我们实施已久的学校教育模式已经彻底改变,无法再回到过去的模式。
反思今年,疫情彻底的将实体的面对面学校教育推进至网络线上教学。在今年之前,大家都听说过网络线上教学,也知道教育未来摆脱不了网络,只是线上教学该以何种方式与实体学校教育配合,则是有各种理论和思考方向,不少仍以实验教育模式尝试,直至今年被迫大停课却不能停学的外在压力,才发展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教育的重点在于师生的互动,而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师生互动的模式,除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角色与功能。由于有限的上课时间,加上减少学生之间肢体接触的标准作业程序,许多学术科目以外的活动都被迫展延或取消,包括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重点是学校提供场地和资源让学生透过之间的互动、管理和规范,组织规划属于自己的课程、活动,在无法延续实体课程的模式下,学校的课外活动几乎停摆,过去大家熟悉的园游会(义卖会)、运动会、校庆、教师节、儿童节,甚至是毕业典礼都因为这个疫情带来的标准作业模式而中断,学校该如何在疫情未消逝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有校园生活,成为各校最伤脑筋部分。
改变师生互动模式
很久以来,老师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学责任,从课程安排到学生作业是否完成、成绩是不是能够达标都是老师工作最重要的部分,而疫情带来的线上教学模式,改变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模式,过去老师可以在学校通过各种“威吓利诱”,将不听话、不做作业,甚至考试不达标的学生留堂、补课、罚写等模式完成作业,而这些在网络上却一点都派不上用场。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或是借口)不与老师互动,况且即使上线也不代表他在听课,功课还可以透过复制贴上完成,所以督导工作就落在家长身上,过去由老师包办的监督、处罚等责任,将回归家长,确保学生在家里线上学习的情况,作业进行的状况都必须要了解,否则孩子总可以找到方式不合作,最终吃亏的是孩子本身。
从马来西亚的角度来看,肺炎疫苗还未到来,加上各种内外外在因素影响,可以预见的2021年将不会与2020年有太多的差别,学校教育部分则极有可能继续复制今年上课、停课相互交错的情况,因此今年被疫情杀个措手不及的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应该要有完整的心理准备,明年也将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一个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