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永逸 解决师资荒
2021/06/21 中国报/社论
一个国家教育体系最为重要的就是师资,有效的师资分配,可确保学校拥有足够的教师,让学生的上课进度不受影响。
能够拥有成功的教育体系的关键因素,就是拥有优秀和足够的人力资源,因此,招募师资是很重要的教育工程,而且更是直接关系到教育品质发展的重要核心。
然而,要保持稳定的师资可谓难如登天,这也是为何我国长期面对师资短缺问题。
增就业机会
为此,高级政务部长(教育部)拿督莫哈末拉兹宣布,在国内长期面临师资短缺问题下,教育部决定从7月开始,展开一次性招聘教师计划,预计政府将招募1万8702名具备大学资格的DG41级教师。
在当前疫情影响经济和就业市场情况下,相信政府的招募计划会得到良好反应,我们也希望符合资格的人士善用这个机会,提出申请。
一来,这可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学生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进行;二来,政府的招聘工作也可以带来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更重要的是,这也能让有意投身教育领域的毕业生,有机会当教师,为待业的大专毕业生发挥所长。
砂州颇紧急
长久以来,不只华小师资短缺,许多国民学校也遇到相同问题,其中,砂拉越、雪兰莪、柔佛和沙巴的情况最严重,例如砂州情况颇为紧急,但能够赴往该州执教的教师很少。
除了不容易找到愿意付出的教师之外,2016年,教育部也减少招募师范学院生,科目选项不匹配等也是师资不足的因素之一。
希望随着教育部这次的大规模动作,也必须配上良好的甄选制和培训之下,一劳永逸解决这长期问题,让学子们有足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引导和教学下,成为更有用的人,也同时保有国家教育的品质。
走出师资短缺的困境
2021/06/21 星洲日报/社论
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指出,在我国长期面对教师短缺的窘境下,教育部决定展开一次性招聘教师计划,并会招聘共1万8702名具备大学资格的教师(DG41)。这个大规模的招聘教师计划,展现教育部解决师资荒的决心和诚意,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个“沉疴宿疾”非常严重,需尽快处理。
师资短缺并非新鲜课题,从国阵漫长的掌权时代,到希盟的短暂政权,再至国盟政府,问题仍悬而未决。华教团体多年来都非常关注华小师资短缺一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要求当局关注,并予以解决。持平而论,当局并非对师资荒完全置之不理,不过历年来做的只是“修修补补”的工作,缺乏前瞻性的全盘计划,以致问题拖拉至今。
要解决问题,首先就必须承认问题的存在。教育部此次正视师资问题的严重性,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成效如何尚未知,但至少踏出了正确的一步。早前,当局曾尝试淡化师资短缺,指问题并不严重,这种态度如同忽略“房间里的大象”,结果当然也就无法有效根除问题。
根据教总早前展开的问卷调查,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国1171所华小当中,共有1197个教师及30个正副校长的空缺。这清楚显示,华小依然无法摆脱师资短缺的窘境。必须指出,师资短缺是全国性问题,除了华小,其他源流学校亦面对同样困境。
据教育部长所言,我国有4个州属师资到了“严重短缺”的水平,其中砂拉越的情况最为紧急。连教育部长也使用“严重短缺”的字眼,可见情况之严峻。
把问题摆到台面之后,接下来就得着手处理。造成师资短缺的原因甚多,例如师训学院学员短缺及科目选项不匹配,简单的一次性扩大招聘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师资荒。如前所言,教育部必须拟定全面计划,前赡性地作出规划,培养充足且优秀的教师,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只会把问题无限期地延长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
师资短缺,并不是冷冰冰的数据问题,而是关乎学生教育的关键因素。师资不足会影响教学品质,继而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受其影响甚深,教育部须确保各源流学校拥有充足且优秀的师资,以协助培养国家未来栋樑。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一代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更激烈的竞争,他们需要更卓越的教育为他们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的教育必须阔步向前,教学品质须大幅提高,而要做到一点,就得为师资短缺的问题划上句号。
不考华文科 另一种“躺平”
2021/06/2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夏庭
网络新词“躺平”或“躺平主义”在中国冒起,带来社会“内卷化”的丝丝寒意,此事很快在海外中文媒体传开。
“躺平”者声称奉行“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的主张。“内卷化”若持续,不排除这个“不字诀”再添上“不奋斗、不加班”,甚至滑落至日本啃老族的“不工作”。
这事跟我国“不考华文科”现象何干?众所周知,我国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华文科的考生不增反减,从2018年的5万2000多人一路下滑到2020年4万8000多人,降幅惊人。不排除报考SPM华文科的也有非华裔生,不过若华裔生都不报考,SPM华文科恐怕就得关门了。
不是说随着中国的崛起或复兴,全球掀起中文热以至华文越来越“有价”吗?为什么我国华裔的新生代反而日愈排斥自己的母语(即汉族的共同语言汉语,在东南亚一般称为“华语”或“华文”)?不排除我国华裔生育率降低有一定影响,不过看不出这是SPM华文科考生不增反减的主因。
拒报考华文6因素
以笔者粗浅的观察及长期与华裔中学生交流的经验看来,我国国中越来越多华裔生不愿学习华文,并弃考SPM华文科,是基于以下一项或多项原因:
1.对语文科包括华文不感兴趣。
2.国中严缺合格的华文老师,华文课又多数不纳入正课,上课诸多麻烦,而且节数少,经费短缺,教材又没什么改进,校方也不关心,华文班或母语班形同“弃儿”。
3.有些掌校者认为华文很难考,会拉低整体SPM成绩,进而影响学校关键绩效指标(KPI),不鼓励甚至阻扰学生报考华文。
4.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华文不是必修科,所以“不重要”,读不读和考不考无所谓,华文程度只要达到会看新闻,甚至“会写自己的姓名”就够了。
5.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华文很难学,对文言文更退避三舍。
6.一些想拼全科A以申请公共服务局奖学金的,自己担心或往往被“提醒”考华文可能坏了全科A的美梦。
不敢说我已罗列所有原因,不过应该八九不离十吧?
对语文科包括华文完全不感兴趣的华裔生估计不多,因此影响有限。第二及第三项是长久存在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人为因素。至于第四至第六项原因则是学生自己躺平或“被躺平”的问题了。
师长灌输“躺平”思想
说华文容易学是骗人的,这毕竟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语文,不仅独树一帜,它承载的典籍著作更浩如烟海。然而正由于如此,再加上解决了电脑化和数字化的难题,老树不断开新花结新果,更突显了这个古老语文的价值及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这个语文伴随着历代祖先走过漫漫坎坷路,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排艰克难经验和智慧,教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创新,不断力争上游,因此读华文远不止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辛勤劳作和多用脑子,如何寄望收获丰硕果实?
说句令人泄气的话,我们的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在有意无意地“教育”孩子或学生挑最容易的路走,捡最软的柿子吃,而不是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挑战,磨练自己的脑筋和意志,培植攻坚克难的本事。换句话说,就是在有意无意地灌输孩子们“躺平”的思想。
钢刀不磨生黄锈,大路不走草成窝。是的,别说羊肠小道,就算是高速大道,要是长年不跑车也会长满杂草,最终复为森林。小小寰球,从人际至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也躺平那也躺平,很快便被淘汰出局。
我若是中学老师,有友族学生问我SPM该不该报考自己的母语科,我一定会鼓励他们报考,再困难也要报考。这是他们历代祖先的心血结晶,是人类宝贵的共同遗产,作为后代子孙有责任加以传承和发扬。
结束前谈谈个人经历。我自认天资中下,还好自小喜欢阅读,尤其是中文阅读。在那个不知网络为何物的年代,从画工精湛的“公仔书”、报章杂志到全文字的杂书,常常废寝忘食地读,也因此常招来半文盲父亲的责骂。他要我多读英文和马来文,免得日后“吃无头路”,“做乞丐才知死”。
尽管“人头猪脑”这样极损人的词语都用上,幸好父亲只动口不动手,我也“固执己好”。其实我并不排斥其他语文,只是有所偏好而已。
几十年过去了,我虽没有大富大贵,然而也没有变成乞丐,还活得好端端的;无论工作或生活,我的华文知识让我深深受益。真的没后悔过吗?有的——我后悔努力不够,学得太少。
校正回归
2021/06/2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曾昭智
日前有同学在社交群组中,提出繁体字是否会被简体字所取代的问题。我提出了我的看法:
中华书法,在很多地方应用上强调的是正书(楷书),现在俗称"繁体"字。加上很多"异体字",就是现在俗称"简体字",它们自两千多年的汉朝就已存在。那时候的书法五体,即篆、隶、草、行、楷具已形成,字体形态各有精彩,至今仍然保留完整无缺。
中原历经元朝(蒙古人)、清朝(满人)的异族洗礼,汉字却仍屹立不倒。二十世纪初中国大陆开发的简笔字,甚多是借用草书里的异体字而成,是五体中草书最常见者。毛泽东的"沁园春"创作于1920 年代初,其书法落款"毛泽东"之"东"字,现在看起来不正是简体吗?然而,一百年前的中国,哪有所谓的简体字?
所以只要中华书法继续传承,我们并不担心繁体字是否会被消灭。满文(蒙古人与旗人皆共用)都替换不了中原汉字的使用,反倒异族文字却被汉文所取代。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的公文、殿试都规定须用馆阁体(楷书)书写,就可看出中华文化之强大精深。加上现在的电脑系统也有繁、简体转换器,我们根本不必担心哪个字体会被谁取代。
纵观书法历史我们清楚知道,汉字的演变其实是先有"草"书才有"楷"书的。(依次为篆、隶、草、行、楷)当时也不会有人担心,草书是否会被最后形成的楷书所取代,因为它们是各有所用的。古今许多书法大师作品中,他们的书法出现了很多的"简体字",其实那是草书的异体字。
目前中国、大马许多写书法的小朋友们,普遍上课堂中虽不再教导繁体字,但他们因为学书法的需要而将繁体字掌握得非常好。所以,只要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传统书法就不会被消灭掉。大陆现正复兴中华文化,书法是其重要一环,故不会轻易就此被消灭的。而大马华人,对中华文化是极其推崇的。而华文教育,不也在努力的继续传承下去吗?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就像感化了早期文革批孔要消灭传统文化的中共政权,以及曾经要消灭华文教育的新加坡一样,到最后不也都
"回头是岸"了?只要我们炎黄子孙存在的一天,它就一天不会被消灭。故此,我们不必过于顾虑太多,繁体字是否会不复在的问题,这只是历史长流演变中的一部分而已。
只要文化传承信念不移,许多变故都会校正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