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

可说流利四语 种族背景是“谜” · Nadia:我是大马人

 2021/06/20  星洲日报/全国

报道:李佳憓  /照片:受访者提供

Nadia从小在多元社区长大,与各族朋友都能打成一片。

每逢各族新年,Nadia都会穿上相应的服装与朋友共庆佳节,分享快乐。

Nadia认为,各族与各族之间的刻板印象和误会,不是单纯用嘴巴解释就能解决的事,充满情绪的争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Nadia生性乐观,面对一些种族歧视时不会觉得冒犯,因为这只是对方不够理解她而已。 

Nadia在抖音上传不少关于种族歧视的影片,呈现不同的语言和观点吸引上万人次观看。

“我们就是马来西亚人!”Nadia希望传递更多正能量,用搞笑的方式鼓励各族相互理解和拥抱多元。

如果你经常浏览抖音(Tiktok)影片,或许对这个说得一口流利的马来语、淡米尔语、英语和华语的女孩并不陌生,甚至会好奇,这位开朗活泼的女孩到底是谁?来自哪里?到底是属于什么族裔?

“很多人都在问我的种族背景,但我只想说:我是马来西亚人。”

22岁的Nadia Pang从去年行动管制令落实后,因为在家无聊,开始录制一些有趣的影片上传Tiktok而爆红,影片累计观看次数超过15万人,拥有1.8万追踪者,但她的身世就像“谜”一样引起诸多猜测。有人依据黝黑的皮肤认为她是巫裔,但看到她穿着纱丽说着一口流利的淡米尔语后,脑子里又犹豫了。

幼儿园接触国文  念华小上淡语补习班

Nadia自小在多元社区长大,从幼儿园开始接触马来文,到了小学被父母送到华小念书,二、三年级时又被安排到免费的印度补习班学淡米尔语,因此让她从小就掌握了华巫印三大族群的母语。

“很多人都会觉得淡米尔的语速很快、很难学,但我接触之后反而觉得很好玩,大概用了半年就掌握了这个新语言。”

兄弟姐妹精通多语与方言

然而,Nadia并不是家中唯一的“语言天才”,她的兄弟姐妹同样精通各种语言与方言,包括华语、英语、马来语、客家话和广东话,反观自己对华人方言只懂皮毛,偶尔听得懂也能用简单的词回复。Nadia坦言:“我现在比较想学客家话和韩语,因为最近看很多韩剧!”

擅长多种语言能够促进各族之间的沟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所以Nadia一家跟邻里关系都很好,加上隔壁住着印裔和巫裔家庭,附近也有华裔邻居,Nadia从小就跟着邻里的孩子一起玩着长大,跟不同族群的朋友都能打成一片。

因为环境使然,Nadia身边的朋友也来自多元种族,每逢各族过节都能够尝到不同节庆的糕点,自己也会配合节日穿上相应的传统服装跟朋友共庆佳节。“每次各族新年都会放烟花,这里炸完到那里炸,很热闹的!但因为现在疫情所以看不到这个景象。”

事实上,我国因历史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将不少居住地划分成华人新村、马来甘邦、印度小镇等,虽然城市也聚集多元族群,但大部分人的平日生活节奏忙碌而不太有交集。相比之下,多元社区更能体会各族的璀璨文化,居民都尊敬彼此的种族背景,明白各自的宗教界限,不会尝试影响和破坏这种和谐,大家都是平等的。

提及各族新年,Nadia忆起中学时期曾发生过一件趣事。当时适逢屠妖节,她跟姐妹趁着促销到印裔服装店选购纱丽,一名同样光顾该店的印度妇女看到Nadia以为她是马来人,于是用淡米尔语低声说:“哎!我们过年他们也要来买我们的衣服。”

Nadia听见后用淡米尔语回应对方:“没关系的,其实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那名妇女当下感到错愕随后保持沉默。

被误会为巫裔没斋戒 坦然面对 不怪对方

“同样的,当我跟朋友庆祝开斋节时,很多人其实都会很奇怪,为什么我没戴头巾?”

Nadia坦言,或许因为肤色关系,大部分人第一眼看到她都自然地认为她是马来人,因此当她穿着T恤短裤出门时都会招来一些异样眼光,“人们会从头看到脚,一直看一直看,但又不开口问我。如果对方主动问起的话,我是会跟他们解释的。”

Nadia续说,有一次在斋戒月期间上班叫外卖,她从华人餐厅点了非清真食物,当巫裔外送员抵达时却不断反复确认她的名字,还一脸疑惑,似乎对名字听起来也看起来像马来人的女孩,为何在斋戒月叫非清真外卖?

“我看着他满脸问号,但我没多加解释。” 尽管偶尔在外用餐,不时都会听到别人用不同语言小声议论自己,但Nadia生性乐观,并不觉得自己受到异样眼光的侵犯,一方面是习惯了,另一方面觉得这种现象很有趣,所以并不会有不悦的反应,因为对方只是不理解她而已。

“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大事。我会把这些平日发生的小插曲拍成影片,分享到我的Tiktok跟粉丝分享。

儿时常遇种族不公歧视  掌握多语机会多

Nadia平常多以马来话与人交流,如遇到印裔就会使用淡米尔语,由于她目前在华人公司上班,所以工作职场上接触最多的是中文。但无论是在面试还是首次印象,大家都会先入为主把Nadia当成马来人或暹裔(Siamese),然后对她产生刻板印象。

“我小时候确实经常遇到种族不公和歧视,但我不想讲太多,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经历过。”对Nadia来说,大马由多元种族组成是一大特色,但也伴随着潜意识对某个群体存在刻板印象,导致看待某件事时会不知觉地被这些既定印象所引导。

各族刻板印象非解释能解决

Nadia直言,各族与各族之间的刻板印象和误会,不是单纯用嘴巴解释就能解决的事,所以当自己遇到种族歧视时,她会选择默默观察而非感到愤怒或急于澄清,因为在缺乏相互理解的前提下,充满情绪的争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无论如何,Nadia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为她带来许多好处,包括容易找到工作,获得的机会也比较多,尤其面对不同族群用各族母语交谈时,也会让对方有种亲切感拉近彼此关系,当沟通和理解多了,误会自然就会减少。

拒透露种族宗教背景  不愿种族歧视再发生

此外,Nadia日前接受其他媒体访问后,一些读者仍以为她是马来人。当看到Nadia在影片中用印度文化的眉心红点(Bindi,也称吉祥痣)时,纷纷在评论区叫她不要违反伊斯兰教义。Nadia说:“当下读了确实有点生气,但我还是选择不理会,也不想刻意澄清我来自什么种族背景,因为我就是马来西亚人。”

个人犯错别牵涉种族宗教

Nadia坚持不愿具体透露自己的种族宗教背景,主要是不希望自己从小曾遭遇到的种族歧视再次发生。“小时候我不理解为何不同种族不能当朋友?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对我?当时我就意识到尽量不要存有种族歧视。无论在哪里、做任何事都好,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一起好好的在马来西亚生活。”

她说,最常听到有人形容印度人就是酗酒、华人就爱赌博,马来人就跟懒惰划上等号,而这些都是因为人们不太接触其他族群时,下意识建构出有限的主观认知——贴标签。

不认同刻板印象衡量各族

“如果一个人做错了,请不要牵涉到整个种族或宗教,因为这是个人行为,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宗教教唆我们强奸、吸毒、犯罪。我们就是马来西亚人,大马有独一无二的多元特色,不应该相互种族歧视而是彼此尊重、团结。” Nadia强调自己不认同以刻板印象来衡量各族,反而认为所有人都有责任共同培养出一个更好的社会。

分享小故事提倡“团结”  Tiktok传达正面讯息

如今,不管是社区里发生的冲突还是社交媒体充斥着种族主义言论,都让大家意识到族群之间的隔阂有多么地深,一句话和一个举动都有可能被放大进而挑起各族的敏感神经,这些都是大家不愿乐见的事情。

“看到这些贴文我不喜欢,坦白讲是生气,但我又好像做不了什么,因为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就是这样。”不过Nadia相信,很多人并非真的种族主义,而是在缺乏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被洗版的负面讯息影响。因此,与其发出严肃的批判行言论,Nadia更热衷于用Tiktok影片传达正面的讯息。

Nadia自去年冠病疫情爆发后,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开始长时间投入玩抖音变成了兴趣,没想到现在无意间“爆红”了,也累积越来越多账号追踪者,Nadia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影片中呈现多种语言比较特别,才吸引了这么多人观看。

“我觉得很不错啊!我可以透过影片间接传递讯息,包括社会议题和种族课题,我主要就是要提倡‘团结’概念,影片中分享的很多小故事也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此外,Nadia偶尔也会通过影片为跨性别群体(LGBT)发声,期盼社会和平、放下偏见与恐惧以及充满更多的爱。

多元社会须彼此理解体谅

“比起我小时候遇到的事情,我觉得整个环境有变得越来越好,也看到很多年轻人思想较开放,不会那么种族主义。我希望未来会更好。”

马来西亚乃是多种语言社会,各族对不同语言的掌握程度必然存有差异,语言不通所产生的误会与摩擦需要透过彼此的理解、接受、体谅和拥抱多元,真正的一个马来西亚才会实现。

(星洲日报/作者 李佳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