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1日星期五

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友族学中文越挫越勇

2022/02/10  南洋商报/要闻

报道:黎添华、梁慧芳

群友族高唱华语新年歌外,大获好评,也助促进各族和谐。

彭亨北根育华华小前任校长林来贞

艾丝雅在“情牵中马”征文大赛中,获得非华裔组的全国冠军。

苏菲娜

林连玉基金全国副主席谢蔡梧

对捍卫和热爱中文的人来说,刚过去的一月份,只能用情何以堪来形容。

事缘本地某出版社上架一款印有“柑你拿”的帆布包,结果被指是福建话的粗话谐音梗而遭人非议;另一边厢,数位友族艺人唱起了“Dong Dong Qiang 来贺新岁,大获好评,协助推动中华文化之余也有助促进各族敦睦。

前者的布袋18日上架,后者MV 19日上传,两起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却不禁让人开始反思,本地学习中文的情况,究竟来到怎样的一情况?而未来又会是怎样一场局面?

人数超越华裔  友族生一度救了微小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0年,华小非华裔生占了11.84%2020年飙升至19.75%,直逼20%大关。非但如此,一些微型小学的非华裔生人数还超越了华裔,甚至一度凭着新增人数而成功让多所微型小学,得以保留下来。

彭亨北根育华华小前任校长林来贞接受本报访问时,感触良深的说,该校过去曾差点因学生人数太少而险些被逼关闭,所幸附近非华裔家长非常踊跃的将孩子送入该微型小学就读,才不至于让我国又少了一间华小。

要知道,在我国,关闭一间华小容易,但要兴建一所新的华小却极具挑战。据悉,该校面对全校今年只有31名学生,其中华裔生仅一人。

林来贞指非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入华小就读,是希望孩子能掌握多一种语文,但由于父母并不懂中文,加上该区渔村的环境对于求学比较散漫,以致学生掌握中文的能力比较差,老师难度更高,但难得的是即便如此,执教老师还是坚持着有教无类的精神,教导学生。

友族写书法唱新年歌

“逢华人节庆,我们也让非华裔生参与书法,跳中华传统舞蹈、唱新年歌等,他们也对这些中华活动都很感兴趣。”

难得的是,曾经有一段时期,国内经常传出非华裔学生的中文成绩被指拉低了小学检定考试的成绩,一些学校开始对接受非华裔生感到迟疑,不过,多数学校仍旧坚持让学生报读,因为校方不想一昧地因为成绩而剥夺学子求学的机会。这种互不放弃的精神难能可贵,也让人感动。

惟林来贞也发现,一些非华裔生在升上中学后,就放弃学习中文,最后只停留在口操普通华语,书写简单中文字的水平。这很大原因与他们欠缺学习中文的环境有关。

张念群:管道不多 非华裔生学中文不易

尽管我国华裔不少,中文教育也相对普及,不过我国非华裔在学习中文的道路,没有想象中容易。

首先,除了父母不懂中文、他们也面对社交圈子欠缺说华语的坏境,他们也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习。

教育部前副部长张念群向本报表示,非华裔生学习中文的管道并不多,一些会在追不上中文程度后,对学习中文失去信心。

国中不纳入正课

她认为,非华裔生升上中学后,若要继续学习中文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报读国中的中文班,其二就是报读国民型中学或独中。

但是,国中一般上都不把中文班纳入正课,反之要求学生拨出额外时间上中文课。这对华裔生本来就是一项局限,对非华裔生而言更是一项挑战。

再者,目前政府是否鼓励非华裔学生学习中文还是很模糊,因为目前一些国小确实还有设立中文班让非华裔生学习。

“唯有十分坚持,才能追求到更高的中文造诣。”

艾丝雅在“情牵中马”征文大赛中,获得非华裔组的全国冠军。

热爱中文坚持修读  艾丝雅征文赛夺冠

艾丝雅便是张念群口中的其中一个例子。从小学习中文的她不仅在中学时坚持修读中文,甚至在中国驻槟城总领馆及本地中文报举办第二届“情牵中马”征文大赛中,一举获得非华裔组别的全国冠军。

她那篇探讨马中情谊的文章,结构完整、用词优美,意义更是深远,而她用流利华语发表的得奖感言片段,还被总领馆上载到社交媒体上,成为佳话。

来自槟城菩提中学的艾丝雅表示,她热爱中文,更庆幸有一群很好的同学及老师与她一起专研学习。

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到中国旅游,进一步学习中华文化。显然的,若对比起中学就放弃学习中文的华裔生来说,艾丝雅的坚持,无疑是难得的。

“我希望通过本身的坚持,来告诉华裔,或非华裔,学习中文虽然不容易,但是坚持下去是会看到学习成果的,尤其中文是博大精深的一门语文。”

其实政府在鼓励非华裔学习中文方面,还是有较正面积极的举动。其中,根据本报了解,多年前开始,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与人民信托局及大马教育部合作,以保送到中国学习的方式来培育马来师资。其中,该计划每年保送15名非华裔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师资班学习,其课程包括中文翻译、人文历史,教育心理学等,5年毕业后,他们将回国,教育非华裔中文。

据悉,如今多名该计划下的保送生毕业后,成立了一家专为非华裔开设的中文班JOM Mandarin 让学习中文的种子,在友族间萌芽。

学习中文曾患忧郁症  姐妹坚持完成华小课程

艾丝雅是较正面的例子,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像她那么幸运。

口操流利华语,而且能以中文书写交流的苏菲娜和妹妹,从小被父母送往华小念书,但很少人知道当初他们一度因为学习中文而患上忧郁症。

“起初学习时当然会很困难,尤其我们念小学时,不像你在外面学语文。同学会都把你当异类,心里压力是很大的,加上当时我们在表达上会遇到困难,我还因此有轻微的忧郁症。小时都不是很开心。”

尽管如此,她和妹妹还是没有放弃,最终在家人陪伴下修完6年中文课程。但由于升上国中后因担心整体成绩被拉低,加上当时国中的中文课并非正课,所以苏菲娜只好放弃学习中文。

无论如何,她和妹妹还是坚持继续使用华语与中文沟通,或通过追看中文影视作品来提升中文程度。如今,他们不仅对答如流,谈话过程中,更能精准地抛出几句成语谚语,苏菲娜连《游子吟》都能倒背如流。

“我不觉得自己的中文很好,但目前我都能了解中国历史剧,古装连续剧的对白我也能明白。很多时下最流行的中文歌,我也会唱。”

此外,姐妹俩在社媒上也时不时用中文,如今已出来社会工作的她,几乎每天都仍有一半时间以华语和中文与家人或职场上与人交流。

她自豪的说,很多同胞都羡慕她和妹妹会讲华语懂中文,甚至有能力了解大中华圈发生的事,倒是她很羡慕那些能继续钻研学习中文的人。

谢蔡梧:不重视提升水平  华裔子弟只求能讲读写

这边厢非华裔排除万难学习中文,另一边厢部分华裔却对学习中文表现得兴趣缺缺,这点林连玉基金全国副主席谢蔡梧感触良深。

他发现许多华裔子弟认为,中文只要能讲、能读、能写就足够了,因此掌握了基本水平,便不太重视更高层面的追求与提升。

学校劝学生放弃修读

“他们会因为工作上的需要而用英文记录、交流,又或一些专业名词需要以英文为主,所以反而更努力学习英文,或在日常中多以英语沟通。”

谢蔡悟的多年观察或许也解释了为何将孩子送往国际学校就读的华裔父母越来越多。倒是前来报读中文的非华裔,则有增加的趋势。

他也发现,一些学校经常劝学生放弃修读中文,因为这会导致学校整体考试水平下滑,又或拉低个人积分,影响升学几率。

被派参与“华教之旅”  国中生积极独中生冷淡

林连玉基金是国内推动母语教育的非政府组织之一,多年来,组织就多次通过举办“华教之旅”,让国内学子有机会了解华教先贤的故事,好让他们更珍惜如今得来不易的中文课。

谢蔡悟透露,过去几年,国中生对参与“华教之旅”都变现得很积极,或许因为对国中来说学习中文并不容易,所以他们格外珍惜这机会,反观一些参与的独中生却全程表现得兴趣缺缺,甚至直言是被老师所派去的,意愿本就不大。

“不仅如此,该会在对接一些独中时,也发现校方似乎表现得积极性不足,多年来都敷衍了事。

“我们希望让高年级同学参与,但是这些学校却表示高年级生要考试,所以只能派低年级学生参与,一些甚至表现得十分冷淡,对其他科目的表现,却又十分上心。”

西方掀学中文热潮

他点名大山脚日新独中、槟华独中等多间学校为例子说,所幸依然有不少独中积极响应。

他说,早前西方学习中文热潮,已预示了中文的重要性,如今这股风已经吹到了非洲国家。

显然的,中文的国际与市场价值是不容置疑的,若我国华裔仍让中文水平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那么迟早会失去竞争力,也唯有比别人懂多一些,甚至在文化、历史和习俗上有更深一层的掌握,我们才能出类拔萃。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