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323

增建分校方式兴建独中

2022/02/1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庞宣

阿米鲁丁的宣布对华社而言,无异是壬寅虎年的一大喜讯,给华文独中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希望雪州政府能积极跟进并处理有关事宜,让计划兴建的独中能早日实现。

雪州大臣阿米鲁丁说,雪兰莪将在近期增建一所华文独立中学,也保证雪州有足够土地可供兴建独中。

阿米鲁丁的宣布对华社而言,无异是壬寅虎年的一大喜讯,给华文独中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希望雪州政府能积极跟进并处理有关事宜,让计划兴建的独中能早日实现。

兴建独中和独中增建分校应是两种不同的申办学校方式。前者可不以任何一所独中名义申办;而后者则以现有独中名义申办之。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规定,全国只能有60所独中数量。因此,在20203月,董总中委已一致决定,往后将以“60+2+1”作为60所独立中学、2所宽柔中学和1所关丹中华中学的新定位。话虽如此,华社仍愿意看到兴建独中的成立,接纳更多学子就读。

基于我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考量,笔者以为独中的发展应采取开放和开明的心态以对。无论是任何一所独中、华团或华社若能在各自的努力下(全体互相支援合作会更好),争取到兴建一所独中或增建一所分校,都是值得鼓励和高兴的事,是我国各族人民和多元教育之福。

大可不必太在意其是增建分校或是兴建独中,就如同先前关丹中华中学的成功申办一样,让更多的华裔子弟入读。关键是,它是遵循独中办学模式,如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注重三语学习,维护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和世界观,毕业后不论继续就学或投入职场,皆可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人才。

从宽柔中学增建古来及至达城2所分校的经历中,它给了我们一个可贵的启示,即在申办过程中学校董事部和校方,只要依照申办学校所需的一切程序和手续去默默进行即可。切勿敲锣打鼓般似的唯恐天下人不知而大肆张扬。这样做,往往会引来麻烦让有心人士尤其是政治人物,将其炒作为政治或种族议题而争论不休。如此一来,不仅于事无补还阻扰了申办工作,严重的话搞到申办计划不了了之或胎死腹中!

其实,不论申办华小或独中都好,有必要的话学校当局可借助政治人物的协助去进行,无需张扬和宣传,才有利于事务的顺利进展,成功的机率大。唯当关注的是,避免政治人物利用申办学校的事宜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而又非真心诚意去协助学校的申办工作,反而增添了更多麻烦。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容易。独中和华小董事部的日常运作和处事作风,以及维持与华社和朝野政治人物的良好关系及互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华小师资应从根源解决

2022/02/17  南洋商报/南洋社论

临时教师,相信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特殊职业”。

数十年来,有些城市地区的华小每年开学时,都会出现师资缺额,有些学校甚至缺少510位教师或以上,严重影响教学工作,需要聘请临教填补。

熟悉教育界的人都清楚,聘请临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缺少师资的华小,通过各州教育局依据程序聘请,也就是目前教育局设立的MYSTEP系统申请;另一就是华小董事部或家教协会,自掏腰包聘请临教或代课老师应急。

吉隆坡教育局日前发出指示,禁止缺乏师资的华小董事部或家教协会自行聘请临教,而须通过教育局MYSTEP申请,由教育局委派。

这项指示立刻引起华教人士反驳,认为教育部长期都无法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如今还不允许华小董事部或家教协会自掏腰包聘临教,是何道理?

不过,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医生后来澄清,吉隆坡教育局的指示是,要求学校董家教自费聘请临教时,须向州教育局报备及申请,以获得临时教师执教准证,确保每一位临教皆符合教学基本资格,以维护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马汉顺的这番解释,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站在教育部的立场,教育部对每一所学校都有管理及监督的责任。

华小董家协自费聘请的临教,当然必须经过教育部批准,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素质,否则一旦有关临教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或家长发生问题或意外等不测事件,谁要负责?因归根到底,学校发生的任何事件,原则上教育部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我们认为,教育部能够积极插手关注临教素质及华小师资短缺的课题值得赞扬。不过,教育部如果能够更加积极的从根源着手,解决师资短缺,掌声会更响。

华小师资短缺由来已久,教育部应该认真积极的培训更多华文师资,必要时开放让符合资格的独中统考文凭毕业生参与师资培训,或也让像优大、韩江、新纪元和南大院这样的私立大专协助栽培中文师资,才是更见效的治本之笨。

师资短缺问题已困扰华小数十年,至今仍需董家协自掏腰包聘请临教,这本来就不是正常的现象。

希望以今次的事件作为契机,一次过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才能真正确保学生的权益。

 

华小不能自聘临教的隐忧

2022/02/16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余开云

据报载,吉隆坡部分学校接获县教育局的通知,学校不能通过家协聘请临教,而只能通过各县教育局依据MySTEP系统来申请临教,造成华小家协被迫辞退临教。

据称校方从去年就开始使用MySTEP系统申请临教,但是程序繁琐,申请许久都未能获批准。在新系统下,申请临教程序造成受到影响,师资不足,导致在职教师被迫代课,加重负担,也影响教学水平。

鉴于冠病疫情的影响,变种不断的出现,拖延了两年有余,致影响学校实体上课日数。而2022年新学年却展延新学年落在3月开课,如今新学年不足一个月,各华小教师依然严缺。

据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宣称,有400名教师23月派华小,但还剩下230个空缺,在等候教育部进行第二轮面试招聘教师前,学校若有空缺可以通过MySTEP的方式申请临教。教育部多年来委派教师的不足与缓慢,却留下诟病。

华裔向来关注子女教育,作育英才,马来西亚华裔也不例外,在英殖民地政府统治期间,虽不获殖民政府资助,但华社殷商经济上的落力支持,购地建校,自聘教师,在校董的监督校政与教师的严教之下,历经经有二世纪历史,培育不少人力资源为国家效力。

我国自独立后,华文中小学政府以津贴为名,华文中小学被改名为国民型中、小学成为政府资助全津贴学校。然而政府津贴补助金,杯水车薪。华社殷商依旧不离不弃,全力在经济上支持。由于政府数十年未为国民型华小培训足够师资,董家协与校友会为不影响教育素质,纷纷自筹经费征聘临教,以维持教学水平,政府理应感恩,而今变本加厉,严禁家协多年来自聘临教,其各种因由,令人费解。

教育乃国家事业,强国之本,我国国民型华文中小学,在政府维持学校行政费不足之下,由华社落力承担,维持教学水平,有目共睹,甚至让友族纷纷送子女进入国民型华文中小学接受多元文化教育,以便挤入国际立足,教育部应开方便之门,不是诸多限制阻拦,让我国国民型中小学为国家培训更多高学术水平、高端科技人才,为国家效劳,迎头赶上挤入世界先进国一席之位。(脱稿于辅仁斋)

 

疫情下的大学教育转型契机

2022/02/1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伟豪

教育始终是良心行业。有幸获得国际生青睐的大学必须提供其能力所及内的最优质服务,这样才不辜负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对大马高等教育水准的认可与信赖。

农历新年期间受邀加入本地两家私立大学。第一家是世界排名相对靠前的私立大学,被安排加入其社会科学与文科学院,当教育系的副教授;第二家是最早在大马提倡电子化虚拟教学的大学,职称是教育科技的客座教授。相较于其他面对本科生源枯竭而被迫裁退教职员或要求员工自愿减薪的许多大学和学院,这两家大学不但能在冠病疫情持续肆虐期间屹立不到,而且还能持续稳健发展,是值得其他同行参考的。

我担任客座教授的大学在去年3月至5月期间让我加入其课程策划工作,在一些既有的传统硕士课程基础上,重新开发了一个线上与远距离教学的教育硕士课程,并在同年9月份获得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的临时认证,可以招生授课。随后,我连同该大学的各个部门一起培训了一批课程辅导员,间接地协助推广有关的课程,让那些在疫情底下面对教学困境的教育工作者有机会通过线上教学的渠道考取硕士资格,并即时实践所习得的线上教学知识与技能。

与此同时,另一家私立大学安排给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当博士生导师,并协助设计硕博士导师的密集培训课程。系主任向我透露,自2020年开办教育博士课程以来,仅仅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就已经有超过600人报读了,而且目前这个数量还是以每个学期50100人的增幅提升中。和我一同加入教育系的,还有来自其他公立大学的资深讲师,包括从马大、国大、依大以及博特拉大学退休的教授与副教授。至于还没有退休的、且有经验的博士生导师,也受邀为客座教授,一起指导这些慕名而来的博士生。其实,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那些已经挤入QS世界排名的大马公私立大学,而且是排名越靠前,申请入学的国际学生越多。

记得上个月接受City Plus中文电台采访时,主持人问我:“一间大学出现400个博士毕业生的现象是否合理?”当时我以马大官网显示的2020年博士毕业生有467人为例,现有马大讲师人数为2258人,平均一个讲师带0.2个博士生,为什么不可能呢?当下的公立大学的讲师最低入职要求是博士,而MQA对博士生导师的要求就是博士资格,因此这种现象的合理的。

至于大马学位的性价比,国际学生所交的教育博士学费是介于3万到6万令吉之间。相较于我的母校——英国华威大学的教育博士学费35万令吉,大马的学费低了56倍。这对那些考不上中国顶尖大学,经济条件有限却又不想放弃念博士的在职教育工作者来说,在马来西亚念博士的性价比是很高的。

疫情下的大马中小学教育系统屡受打击,但同时间的大学教育却在逆境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由转型后的硕博士课程撑住半边天,让许多奄奄一息的大专学府看到转型的契机。无论如何,教育始终是良心行业。有幸获得国际生青睐的大学必须提供其能力所及内的最优质服务,这样才不辜负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对大马高等教育水准的认可与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