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324

华小师资问题的根源

2022/02/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陈圆凤

马来西亚政府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公务员体系,在体系内的华小老师却年年不足,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每一年开学前,绝大部分华小都面对老师不足的压力,董家教得自己想办法招聘临时老师,再自掏腰包付“临教”薪水,帮教育部付钱培养国家栋梁。然后,还时不时有人嚷嚷着要关闭华小,而华小内还有数十万的土著学生。

你能想象,华小的董家教有多为难吗?

话说回来,为什么从1957年国家独立到今天,六十多年来,公务员队伍暴涨,华小老师却总不够呢?是因为众多大小拿破仑作祟,或是部长和相关总监官员无能?或是种族主义作祟?

华小是国家教育体制内的机构,教育是立国之本,却面对老师不足的严峻问题,为什么是华小?你能想象其他任何一个政府机构,如果人手短缺,就叫机构负责人自己招聘自己付薪金吗?政府就不管啦?

其实,就是因为华小董家教总是自行聘请及支付薪金,教育部官员就把这个问题往外推,既然你们能解决,我这么辛苦又何必呢?教育部的领导人也乐得顺水推舟,就把华小师资问题推给华社,看准华社重视教育的心理,再加上种族主义当道,华小缺乏师资的问题,永远都不能解决,也不必解决。

拿破仑作祟 部长头冒烟

我们可以预见,眼前的执政联盟团队,更不会重视华小的问题,因为他们打着的是“马来人大团结”旗帜,还有人通过司法程序要关闭华小呢!在政治因素挂帅的气氛中,教育部也不关注华小师资的问题。

副教育部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这两天紧急“修补”,解除吉隆坡教育局对华小聘请临教的错误指示,华小可以按照过去的程序自行聘请填补临教。我个人觉得,教育部副部长,就是一个“修补匠”,对政策没有置喙余地,各地教育局小官员随便发个指示,就够副部长忙得头冒烟。

教育部是国家最重要的部门,现在教育部长还是高级部长,但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育部是官僚作风炽盛、种族主义高涨的部门。教育部认为最重要的责任是捍卫民族语言文化的尊严,而不是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这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国整体竞争力已经失去优势,在东南亚地区落后于印尼、泰国,更不要说还专门帮新加坡政府输送人才。

种族主义真是马来西亚的毒瘤,整体拖后及限制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也制造很多社会不和谐的因素。现在,还加上宗教至上的因素,更是将国家往后拖,什么时候,我们能出现像印尼总统佐科这样有远见、也能跳脱宗教及种族视野的国家领导人?从眼下的人选来看,半个都没有!真是呜呼哀哉!

 

我国华教待解决的问题

2022/02/18  光华日报/社论

雪州大臣拿督斯里阿米鲁丁宣布雪州将增建一所新独中,获得华社热烈欢迎,因为独中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尤其在中南马,太多小六生因独中的课室不足而被拒收,白白失去了入读独中的机会。

家长和学生都有权力选择本身喜欢的学校,也没有人想看到马来西亚的中文教育因为课室不足,导致数千名学生被牺牲,以至他们无法追求本身所喜爱的教育模式,当务之急,是政府必须尽快批准独中的兴建。如果国际学校可以在我国不断矗立,建设独中的批准速度也必须同样快捷,别再政治化教育议题。

我国独中的发展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华文中学被撕开为政府津贴的国民型中学和华社自己办学的独立中学。

较后,很多华裔家庭由于考虑子女的未来出路,不考虑将子女送入独中,导致独中一度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再后来,全国中学以马来文作为教学媒介语,加上独中办学成绩亮眼,才终于让独中重新成为华裔家庭的主要选择之一。

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宣布,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含外籍人士)达到3240万人,华裔人口却从占全国人口比率24.5%降至23.2%,让人再度联想起华裔人口和华文教育的平行困境。

当华裔人口比例逐渐减少,也许华社会担忧国内各源流学校可能会因学生来源不足而趋于单一,但归根究底,教育的需求来自市场的需求,我国华文教育不会因为华裔人口减少而面临关闭,例如独中培育出来的无数人才,其口碑将让独中继续蓬勃发展。

另外,中文在全球地位越来越高,懂得中文等于多了一项竞争优势,而大马人的优势是有许多机会通晓中巫英三语,等于行遍天下,或至少行遍东南亚没有问题。社会和职场的需求,将支撑独中的发展。学习中文是全球的大势趋,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华裔学生减少,而难以保住华文教育的窘境,毕竟在马来西亚,到最后不一定由华族来保住华教,市场需求将鼓励友族同胞来传承华文的学习。反而,师资短缺,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才是我国政府需要正视的问题。

教育部指示学校董家协自费聘请临教时,须向州教育局报备及申请,以获得临时教师执教准证,同时维护学生的权益和安全,也不失为教育部对每一所学校负起管理及监督的责任。

教育部关心临教素质之举值得赞扬,不过,教育部如果能够更加积极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则会赢得更多的掌声。

师资短缺已经是华小的沉疴宿疾,教育部应该认真看待,积极培训更多华文师资。本来,由董家协自掏腰包聘请临教,就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例如,教育部去年展开一次性招聘教师计划,聘请逾万名具备大学资格的教师,就是一个绝佳的办法,希望有关计划再度展开,尽速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确保学生顺利学习。

 

马华教育界存在“房间里的大象”

2022/02/19 中国报/评论

~作者:温任平

几年前南方大学学院高层内讧,校长、两名副校长龃龉不休,这是凶兆。前去取经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不睦,影响力最大的唐僧,极容易插手干预。古人有云:三人联心,其利断金。三高层不能构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很快就被逐个击破,综合实力溃散,祸及南大,遭到暗算。

三人成虎,是的,但是三人组合往往高危而脆弱。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多么“义薄云天”,下场如何?大家都知道。

南大中文必修,是保住南大不变质的最后一根稻草。谁在这间民办的高等学府用任何手段搞“去华化”,谁便是民族罪人,无论哪个华基政党都应有这共识。即使“我要你头痛就头痛”的唐僧,华社也应鸣鼓攻之。我相信南大董事会成员,会了解个人在历史时刻扮演的角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南大是民办的学院大学,大家好不容易才扶植它起来,我无法相信有人忍心让它发生结构性的质变。

马华文坛一部长篇小说《浓烟》(19357月出版),小说家林参天(19011972年)用两个人物的谈话,反映了华校校长与董事部微妙的“宾主关系”。《浓烟》是最早期用白话文写成的马华小说经典。兹誊录下面几行对话方便读者参照:

“南洋当校长是没有实权的,不论什么事情,非先请示董事部是不可的。

“这是学校的行政,董事那里有权干涉?

“南洋和国内的情形不同。董事部是学校的太上皇帝,校长对于学校行政的设施,没有得他们的同意,定会碰钉子。

“他们只懂做生意,哪里懂得什么教育!不懂教育而管教育,事情哪有不糟。

“这样一来,懂又不懂,事事要掣肘,真是没有办法。如果你同他们说不要干涉学校的行政,他们便说,我们要挖荷包,那里不可管学校的事呢?你们是我们雇来的伙计,我们头家不管,谁来管呢? ”林参天对于华校董教的观察,放在当下的南大,未必完全适合。学院大学的架构与国中独中有异。校长的立场与态度尤为关键。

掌校者可主宰一切

我在198911月月16日调派到吉隆坡尊孔国中教书,校长黄富稳,只念过小六华文,却十分重视华文教育。1990年年初,黄校长经过慎重考虑,与余开云(我的师训讲师)、我本人商议:基于校内教导“中国文学”(中四、中五)的师资不缺,他决定把每周华文的节数从5节增至6节。三节华文,三节文学。就此事,他照会了尊孔国中董事长丹斯里郑福成,也通知了当时的副教长冯镇安博士。水到渠成。

校长的权力其实可以很大,就看在任者如何发挥。黄校长毕业马大,他的华语有广府腔,他有自知之明,经常自我调侃。难得的是他没有因为自己华文不济,认知内卷扭曲,变成对自己母语的厌恶甚至憎恨。

在香港,英国政府通过港大教育培训出一批“白华”,白华压根儿看不起英语不灵光的香港同胞。主子是英国,白华阶层在香港殖民政府担任各级官僚,是英国人治港的鹰犬。我在尊孔任教五年,我从没问过黄校长当年在金宝念书,何以小六之后不念培元国中/独中,迳自转去英华中学(ACS)? 何以在许多年后,对华文/汉语如此不舍,在关键时刻出手扶持?

掌校者可以主宰一间中学、大学的教育方向,如果董事纵容之,沆瀣一气,那就成了英谚“房间里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大家都知道是问题,就是不去碰触,选择视而不见。如何烫平各方的不满,文化师爷反而成了顾问。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华团领袖对种种畸形现象,选择沉默不语,忘了“忽视的过程”(the process of ignoring)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无法弥补的。

 

独中的机会和挑战

2022/02/1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本周雪州政府为华社捎来新增独中的好消息,引起了华社的关注。近年来雪隆八独中连年爆满,每年都有近5000人因为有限的名额而挤不进独中而只能够到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继续升学,雪州政府这次的松口确实能够解决雪隆区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为想在华校继续升学的华人子弟来带新希望。

国内政治环境的转变,让华人数十年来的坚持看到了成果,从宽柔中学两所分校和关丹中华的设立到如今雪州政府再伸出橄榄枝也肯定了华人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坚持路线,这是值得鼓舞的事情,只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本周政府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和房屋普查报告,根据相关报告,我国的华裔人口百分比继续下降,从1970年的34.1%2020年的23.2%50年来共掉了10.9百分点。

华人人口下降的情况也反应在华小人数的减少上,根据教总的资料,2010年至2021年,全国华小人数从603192人下降至507177人,共减少了96015位华小生,跌幅达到15.92%。独中人数变化也没有摆脱华裔人口下降的影响,从2017年全国独中共有85199位独中生,连年下降至2020年的8535人,可见华人人口下降直接冲击了各级华文学校的人数和招生情况。

国内华人人口的变化,让定位为学中文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华文教育系统势必面对冲击,除了招生问题外,长期仰赖华人社会捐款发展的学校也会面对经营上的困难,对于大环境的如此变化,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今天家长们的教育水平比以前更高,对于孩子教育的要求也随著提高,独中发展长久以来所秉持的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的路线备受挑战,为了争取生源开办ICGSE课程的独中不在少数,要求英文数理的更是大有人在,而独中特有的政府教育系统和独中课程体系并存的双轨制是否符合中学教育的基本精神也是长期受到讨论的课题,这些都是独中路线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了解独中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专业部分一直是独中长久以来的“隐疾”,数十年来以热情、土法炼钢和考试导向所建立的家长式权威形象与分数主导教学的模式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不足,虽然董总有著手推动教育改革,但缓慢的步伐是否真的能够为独中带来崭新的改革仍是未知数,这也是独中未来发展的一大挑战。

在这个大是大非的时代,从人口结构的变化到政治氛围的改变,始自上世纪70年代独中复兴运动的独中发展路线也走到一个节点必须重新检讨和反思,凝聚新的力量,探索未来的可能性,为华文学校系统找到改革的方向和前进的路线,才能确保华文教育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光发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