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日星期六

华社何去何从?华文没落了吗?


——苏北文友与老前辈纵谈华社与华文教学

2019/04/1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意如香

今年清明节期间,笔者与夏之云回苏北奇沙兰踏青扫墓,受到棉兰文友与师长前辈们的盛情款待。45日晚,还特地为我们与从悉尼回来的阿理文友举行欢迎座谈会,出席座谈的有廖章然、邱继承、林丽秋、朱丽辉、李宗庆、林来荣、孙国静、黄明川、纪日立、陈思基、晓星、黄书法、傅维典、敬古、苏淑英、叶伟荣、陈志鸿、庄钦华、叶志宽、杨瑞英等等四十多人,他们都是苏北与棉兰一带顶尖的文化人,或华社的领军 人物。中国驻棉兰副总领事王军,云南省印尼棉中归侨、云南侨联副理事长黄益智也列席了座谈会。过后我们还在印华作协主席林来荣陪伴下,拜访了崇文教育基金会、崇文三语中小学、崇文华文学苑副理事长杜保国,以及德高众望的崇文学校教育主任黄俩承与廖章然前辈。王军副总领事积极评价座谈会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归侨黄益智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感言,苏北资深华贤、印尼苏北华社联谊会(简称华联)副理事长廖章然激动地说:“这次座谈会是近几年来最成功的一次”。
大家都围绕在热点话题纵谈当前华社与华文教育问题,都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实,纵谈华教与华社的沧桑岁月,大家认为华社与华文教学纵然被旧政权打压,到如今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复苏到逐渐崛起的全过程,并已基本上复苏起来,但离全面崛起还需经历一段摸索的路程。
漠视同乡会组织作用是不切实际的。同乡会是一个有效凝聚乡谊情怀的团体,就像爪哇人、马达人、峇厘人、米南加保人、巴布亚人等,都有他们的省区宗亲团体,都发挥了凝聚乡宜的团结作用。而华人也不例外,有自己不同省县区的同乡会,也都发挥了团结亲情的纽带作用。至于说同乡会防碍了华人融入主流社会,那是不客观的。因为一路来,如棉兰的华联、泗水的华裔联谊会、雅加达广东会社等,也都积极动员引导同乡会乡亲关注赈灾或义诊,也向贫苦学子发放助学金,有些同乡会还与校友会一起积极推动复办三语学校,如玛中大学、棉兰亚洲学院、崇文三语学校、棉中三语中小学、八华三语学校、新中三语学校,峇厘海南大众三语学校、广福三语学校,以及三口洋、坤甸三语学校等等,都是同乡会与校友会共同创办起来的。
但也无可否认,一些华社经常举办过于张扬的聚餐会,铺张浪费,不顾主流民情,领导好大喜功,喜好上报亮相,反应极为恶劣,确实应该予以批评指正。如果不张扬,而是低调从事,如峇厘岛的康乐俱乐部,每个月都为老年人与老教师举办“祝寿生日宴”,为老人家与老教师送温暖,也是情有可原的“敬老尊贤”人之常情,值得提倡,无可厚非。峇厘岛的华社如华裔总会、海南同乡会、潮州同乡会,基本上也都由壮年中生代掌舵,一般老人都退居第二线,只充当顾问而已,他们都积极鼓励华社融入主流社会。棉兰华联还经常组织数百人壮年中生代讨论时局与热点话题,推动年青人结社参政,许多老前辈高瞻远瞩,完全没有所谓的“老人不让贤”的弊端,这是必须予以公正评价的。
而且好些三语学校还广向原住民子弟开门,如峇厘海南大众三语容纳了近70%原住民子弟入学,其他地方的三语学校也不同程度吸收原住民子弟就读,棉兰亚洲学院还每学期提供50名奖学金额给原住民子弟,学费全免,还供给校服书籍。棉兰的华联、泗水的华裔联谊会、雅加达的广东会社,一有重大事故发生,都会及时召集属下同乡会共商对策,积极回馈融入主流社会;还有印华作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学组织,以及井里汶印华作协分会,也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文化艺术团体。华联副理事长、棉兰鹅城慈善基金会资深会长廖章然坦诚中肯指出;“如果说华社‘一盘散沙’、没有融入主流社会,那是不符合棉兰的客观事实,是缺乏全局观点的依据,没有说服力。”
所以谈论华社问题,如果只聚焦在雅加达局部的华社,没有把眼光向苏岛、加里曼丹、廖属群岛、峇厘等实地客观考察。就如同过去内地的一位教授,只在华语语言环境相对薄弱的爪哇岛考察了一个月后,就轻易做出结论说“印尼华文没落了”。殊不知棉兰的亚院、崇文学苑、坤甸、三口洋,峇厘的三语学校,北干新培英三语学校,巴淡(Batam)文友群体与渔夫前辈主办的华文补习班,都在华文教学上做出了丰硕的成果,棉兰亚院还培养了众多的华文师资人才提供给各地的三语学校。此外印华作协的“金鹰杯”学生奖项,头三等奖与优秀奖都被坤甸、三口洋的学子包揽荣获,峇厘的Unifersal,三语学校的全校师生(包括原住民子弟),日常也一律使用华话会话,更不用说随着中国游客大量拥进(已近两百万人次),旅游景点的峇厘摊商都普遍交谈使用华语,就连条件极其恶劣的棉兰巴烟难民收容所里的华文补习班,也培养出了善写古诗词的敬古等文友,他们都成了印华文坛里年轻的后起之秀。如果漠视这一客观事实,视若无睹,又如何能武断地下结论说“印尼华文没落”了的呢?
但也必须承认,有些三语学校华文教学程度不高,确实不够理想,学校里讲华语的语言环境还未普及,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制的,因为目前的印尼三语学校,华文考试及格或不及格,都不影响学生的升留级。结果“教与学”都马虎不认真,学生普遍认为华文可学也可不学,这又如何能激发老师与学生认真“教与学”华文华语的呢?
针对此一弊端,棉兰崇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杜保国,以及资深老教育家崇文教育主任黄俩承珍重承诺,崇文三语学校将从下学期开始,改变考试制度,凡三种语文教学(印尼文、华文、英文)其中一种考试不及格,都必须留班再重读一学年。如果印尼其他三语学校也都能如此采用新的考试制度,何愁印尼华文教学不能提高的呢?事在人为,必须敢于突破常规,把华文列为重点考试范畴,而不是人为被边缘化,就必然能彻底改变三语学校一路来“重英不重华”的教学弊病。
所以谈论华社与华文现状,必须以全局观点放眼全印尼各地的状况,客观审视,才能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华社永远不会没落,就像印尼原住民的乡谊团体一样,永葆青春活力。但华社复苏是否也相应崛起了的呢?这还是言之过早,崛起需靠集体的凝聚力,认准自己是印尼公民身份,主动融入主流社会,许多印尼华人的壮年中生代,开始敢于参政议政,如陈明立、伍小慧等等,都相 续组建政党走向政坛,在政坛上做出了有目共睹的业绩。华社前景是光明的,虽已复苏,但离崛起之路倘待时日,不宜操之过急。
凡我华族,在印尼祖国需要的时候,都应在华社带领下,积极奉献出华族的聪明才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印尼好公民。

(千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