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侨中建校75周年
2022/03/09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我的母校是万隆清华中学,是清华哺育了我成长,我接受了清华教师爱国思想的熏陶,,使我心灵深处有炽热的爱国情怀。同样,万隆的侨中也对我有恩,我要回报恩重如山的多位的侨中老师,是他们引导我走上了正确光明的文学之道。我要向侨中及其老师们,献上一颗赤诚的爱心。
我和侨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首先,我的爱妻是侨中生,让我长期受到侨中精神的激奋;我的两个弟弟也是侨中毕业生,一个从事中医针灸,一个当万隆丘氏互助会的秘书长,我也受到了侨中思想的感染。我所属的作协万隆分会,大部分理事也是侨中生,我们之间亲如兄弟,血浓于水。当我的处境十分险恶时,侨中的周兴华理事助我一臂之力,侨中前辈幸一舟,总是搶先站在我前面,掩护我渡过难关。还有侨中的刘仁经、明芳、唐锦欢、刘玉霞等有情有义,是肝胆相照的文友。
印华文学路上,我有幸结识了犁青和吴毓深,他们都是知名的侨中老师。记得60年代初,犁青原名谢中明,在侨中执教,因同好结了缘。当时,他家住班杜街。余暇,我会预约去拜访他。他总是掛着酒窝接见我,亲切地和我促膝谈心,常鼓励我写作要多写民间疾苦,反映现实生活。当时,他在台港澳的名声鹊起,他出色地写了感人肺腑的长诗《红溪的血浪》,在海内外受高度评价。
八七年间,他在香港创办了《文学世界》和《诗世界》两种文艺刊物。当时我彷佛在乱世中找到了归宿,黑暗中豁然见到了光明,找到了发表文章的新天地。当时,我十分推崇他写的评论《诗人之死留给人们的思索》(一一论顾城的崩溃与毁灭)。这篇蜚声海外的评文,多少推动了我走上写评文的道路。
最使我难忘的,是2010年间的事。每当犁青回万隆探亲时,不管怎样繁忙,他一定会打电话找我攀谈,询问印华文坛的动态。並邀请我参加《国际诗人笔会》的活动。谈话中总是谆谆叮嘱我:网络时代,务掌握好电脑操作,写作要有爱国情怀,要有向上进取的精神。
另一位推动我创作上进的,是侨中的资深女老师吴毓琛。她有很深厚的古文基础,曾在万隆开办古文班,很受欢迎。她对我也很关心,曾对我写的散文《婆罗浮屠佛塔赞歌》,作了中肯的批评和鼓励。她曾多次对我说,要多学古文,古文是中国语言的精华;要多读鲁迅的书,鲁迅的文章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典范,是思想的精华。他的谆谆告诫,推动了我创作向上进取的努力,给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力量。
以上两位是我创作路上的领路人,我衷心表示万分感激和谢忱。
弹指之间,今年是万隆侨中建校75周年。漫长的75年,你立下了丰功伟绩,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了杰出的人才。其中最突出的,是印尼的昆达拉将军,他是侨中早年培育的精英,曾荣誉担任印尼驻中国大使。侨中实实在在为印中两国的友谊作了伟大的贡献。侨中还了不起培养出了印华文化重量级的顶尖人物,他便是梁立基,是他主编了1242面页数的《印度尼西亚一一汉语大词典》,另一位副主编是清中毕业的黄琛芳,他们俩为中国编写外语词典,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还值得一提的是,侨中也为印尼培养了名不虚传的羽毛球翘楚陈有福。侨中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名垂青史。
如今活跃在印华文坛的侨中生不计其数。常在国际日报副刊发表文章的有卜如亮,他常评论印尼局势为题材的作品,内涵出奇,有血有肉。此外,副刊上时而出现以许以斌为笔名的政 论性文章,内容含有浓厚的思想性和敏锐的政治远见。深受读者青睐和赏识。
国际日报上,常见写报导的幸一舟和雪妮,都是万隆侨中出身。我喜欢他们写得老练。内容真实,简洁朴实,语言生动。我赞美侨中老前辈黄盛达老师的书法笔力猶劲、圆润秀美,我也赞佩黄德昌先生的书法艺术,笔墨潇洒,笔走龙蛇。我喜欢国际外语学院涂绍贤老师写的诗化散文。我也赞赏侨中王朝关先生高超的电脑操作技巧变幻莫测、妙趣横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劲松十分重视培养接班人。目前国际外语学院的新院长就是年轻有为的曾秀娜。是侨中自己培养的人才。劲松基金会的老将轻松地退了下来,一个个新秀上了岗。侨中看来没有青黄不接的现象。
获悉,目前侨中的教育机构正稳步有序发展:己有劲松幼儿班、小学、初中、高中(三语学校)。此外还有完整的国际外语学院。这是侨中一二十年来奋斗的卓越的成就,推动印华教育起向复苏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愿国际外语学院,和孔院、玛大的汉语班加强合作,携起手来,一走向未来,不断取得新的优异的业绩值此侨中建校75周年之际,我衷心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並献上一颗赤诚的爱心。最后以一首小诗《劲松》作为75周年的献礼!
“悬崖见劲松,昂笑挺拔风雪中,万树最威风。”
(国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