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4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575




走了很久的“一里路”



2016/05/1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陈金荣



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说,“距离政府承认独中统考只剩下最后一里路了。”


我是一位独中生,看到这则新闻时,忆起中学生涯。不是想起我的青涩年代,而是想起中学时代,都在听政治人物告诉华社,“政府会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承认统考文凭已经到最后阶段”、“首相宣布承认独中统考指日可待”等等的话,但每每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另外一位更高阶的部长出来说,政府不会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然后事情落幕,华社心碎满地。


“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这些话,我从初中一入学听到高中三毕业,再听到大学毕业步入社会都还没有实现。算一算,大概听了16年,我想我的一些学长或是前辈听了更久。


但到今天为止,同样的话依然重复。华社从满怀期待到半信半疑,再到现在自我催眠,如何自我催眠?就是听了假装没听过,免得期待又再一次落空。


当“最后一里路”的新闻刊登出来后,有很多中学同学都在转载这则新闻,我以为大家都是在期待、或在赞扬张副部长为独中教育出力争取。但认真看过转载留言后才发现,大家都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更有些同学喊话,政治人物别再玩弄华社情感了,要就直接宣布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不然就别只说“剩最后一里路”这种话。


当年,家人送我进入独中时,就已经考虑政府没有承认统考文凭这个问题。我们也做好心里准备。


但这么多年来,我们独中学生们的升学路依然多样化。


我也还记得在毕业前,常有来自台湾、新加坡的大学都会到学校来招生。除了本地大学,世界各地的大学几乎都接受我们的文凭。


不承认独中、或统考文凭,对我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没办法改变的事实。


但我想说,我们独中生是强大的,我们去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活下来,而且活得更精彩。


我想请政治人物们,别再把“为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当作捞取政治成本。我们已经听腻了,除非有那一天政府能够黑字白纸承认统考,不然现在说的任何话,也只不过是空头支票。





盼一里路尽快达到


2016/05/13 光华日报/社论




盼一里路尽快达到砂拉越州选举落幕,让大家看到“阿德南效应”,包括他对州内华文教育所持的开放和开明态度,如承认统考文凭、让统考生申请州基金局奖贷学金及开放州公务员空缺等,令华社深感鼓舞。


除此之外,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指出,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事宜已进入“最后一里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相信不必等至下届全国大选便能解决。


尽管华社对“承认统考”这个课题上已近乎心灰意冷,但砂州对独中开放的情况,以及部长的一番话,让华社又燃起了希望之火,冀政府能俯顺“华教民意”,认真看待,并积极处理华社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一直希望承认统考文凭的问题。


许多教育课题,包括华教在内,往往都离不开政治考量和政治决定,令人感到遗憾和无奈。我们希望有关华教,包括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的课题上,政府能以华社和华教的整体意愿为最大依归,并以学术、教育、国情和国际观等宏观视角看待。


1975年举办统考至今,由于得不到政府承认,许多独中毕业生无奈自费负笈海外,导致国家面对大批人才及经费外流。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的动机完全符合国家利益,即开拓新的升学之路,让独中生以统考文凭进入政府大学深造,为国家留住更多人才。


在部长所说的“承认统考只剩最后一里路”中,我们促请政府,尤其教育部及高教部开放及透明处理统考事宜,包括修缮及废除过时政策,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应修改现有政策,勿一成不变,故步自封,让这“一里路”尽快达到。


另外,砂拉越州华裔选民在这次选举中选择和释放的“回流信息”,应获得全国朝野尤其是国州主政者所深思和探讨。砂州选举的主战场还是回到十多个华人选区,选情显示出华人票这次选择回流的趋势,以及所释放的信息和期望,是明显且一致的。


随着有更多执政党华裔州议员之后,砂首长阿德南委任更多华裔议员进入州内阁,符合砂州华裔选民回流所带出来的强烈讯息,希望类似亲民作风也能够吹向西马,让更多民情和民意获得关注与改善,造福华社。





我国华文的悲哀



2016/05/1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小眼睛



马来西亚是中国和台湾外,保留华文教育最完整的国家,但华文科考生人数却逐年下滑,原因何在?


虽说我国华裔人口比例下降,是导致华文报考生人数减少的原因之一,但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教育制度。


众所周知,若国民欲获得公共服务局的国内外奖学金,或政府奖励金,除了面对种族固打制,全A+佳绩也是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取决因素。


若考生无法考获全A+,其获得奖学金的几率就会变得微乎其微,在华文科目难以考获A+的情况下,导致越来越多华裔考生对华文望而生畏。


笔者日前采访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的“我爱华文,报考报读华文”活动时,在临结束时,全体参与学生竟在张盛闻和教师的带动下,高喊“我爱华文,报考报读华文”,此举令笔者感到错愕。


爱与不爱华文是出自华裔学生的内心,而非出自口喊,试问巫裔学生,甚至外国学生,是否也会在公开的场合高喊类似口号?


若我国华文教育真的如此完善,但却使我国华裔生对华文科目避而远之,就是我国华文教育的悲哀。


笔者个人认为,若张盛闻有心增加华裔考生的人数,除了检讨华文科目的审批制度外,更重要的就是检讨我国奖学金的录取制度,否则华裔考生仍会继续“害怕”华文,一切也只会沦为口号。





补习重於学校教育?



2016-05-14 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邱武才



记得在毕业刊上,学校老师赠言:“教师是一名工程师,这工程是要在短短五六年內,把中学生的基础打好,让他们可以成功进入大学,或就业时也可以全力以赴,做好一切的准备。”


日前,在脸书看到一名中学教师贴文写道:“不要为了爭一口气,牺牲学生的前途。记住,你是搞教育的。”


好奇心驱使下,就留言问老师:“到底是谁气到您?”;老师回说:“警惕自己,在教育道路上,不忘初衷,不迷失自己。”


回想老师的贴文,让我感觉在时下教育界执教,真不容易。


从退休老师口中得知,这几年,太多坐在冷气房里纸上谈兵的教育部官员,要教师每年必须填写及呈报超过40种大大小小的书面报告,甚至还要重复地输入学生资料,至少四五次。


这名教师还说,本来充满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因这些耗时、耗精神的任务,完全本末倒置,导致昔日充满朝气的教师也低头嘆气。


他说,教师的工作是教育国家未来栋樑,结果日常的时间都花在网速超慢的系统里输入资料。每天埋首於跟教育扯不上关系的文书工作,请问我国教育制度是如此不堪吗?


我甚至听闻有教育局官员下令要求校长在整个地区的成绩排名第一,就是学生分数明明60分,要校长想办法將分数修改到可以达到80分,差距20分的成绩,岂不是揠苗助长吗?


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校长除了要应付日常的学校行政运作,还要应酬突发的紧急会议,以求达致上传下达的功效。试问,还没有担任校长之前的他,不也只是想担任普普通通、为教育贡献的教师吗?


说回我的中学教师,他每天清晨摸黑从西南区驾车到学校上班,然后在学校逗留至晚上7时,即下午班下课后才驱车回家休息。


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他花那么多时间在学校?其实,教师除了根据学校所编排的节数进行教课,还特地留下来,让学生可向他请教课业上不清楚的地方,而且不收费教学。


今时今日,我们翻开报纸或看电视新闻,看到有关教育问题,普遍上是牵连到教师鞭打学生,然后家长投诉至教育局或闹上学校,以致教师面对舆论压力,甚至被迫转校服务。


教师行业並不是我们想像中那么容易,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比其他职业更多。我们必须明白,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为重要。身为父母亲的,不能仅依赖或推卸给教师,家长同样拥有责任。


如果所有教师都选择得过且过或提早退休,当补习老师去了,请问,孩子真的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吗?


若家长还是觉得时下补习教育重要过学校教育,那么,未来孩子岂不是不必再去学校上课了?(星洲日报大北马文:邱武才(本报学生阅读计划檳吉玻区策划))